1. > 生活百科 >

梁山好汉最后的结局(梁山好汉最后的结局武松)

梁山好汉最后下场如何?

水泊梁山的事情大家都应该有所耳闻,相信也有不少讲义气的兄弟会把梁山比作中国历史上兄弟情乌托邦式的存在。现在想想也真的是,那个时代能在水泊梁山上生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虽然在梁山生活的人都是这个世界容不下的人。可以说,梁山就是精神乌托邦式的存在,它承载着苦难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各有各的本领。他们在梁山上好不快活,快意恩仇,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晁盖在位的时候梁山的会议中心叫做聚义厅,那说明晁盖是铁了心要落草为寇,他只在乎义气,聚集兄弟们上山就是在这不公平的世道能让兄弟活得自在一点。但是宋江不一样,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忠臣,所以在他继位梁山统领之后,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日后诏安只不过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宋江心底里还是向着大宋朝廷的,可以说就是一个改名,为日后梁山好汉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梁山好汉被招安之后,被宋朝派往南方征讨方腊,这件事情就像显示出了一位统治者极高的手段,刚刚诏安的宋江等人无处安放,就是一块烫手山芋,这时候,派他们去征讨方腊,无疑是最好的一个选择,如果宋江赢,那么南方危机解除,此时的宋江也会是残兵剩将,只需要小小的动一下手脚便可以解决干净。若方腊赢,那也是惨胜,到时候朝廷在派兵围剿,即可以拿下方腊,还可以治宋江一个作战不利的罪名。这样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呢?

那梁山在与宋朝作战的时候,为什么百战百胜,在攻打方腊的时候,却落得如此下场。兄弟们伤亡过半,实在是悲凉的很。我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宋朝本就没想让他们赢,赵家皇帝估计一开始的想法就是让双方鱼死网破,好让自己坐收渔翁之利;2.宋江等一行人是被招安过去的,为朝廷作战,打仗积极性本就不高,而方腊一方是农民起义,为自己而战,肯定是向死而生;3.宋江等人是去南方征讨方腊,在地势上肯定不如方腊一方熟悉,从书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无论水路,陆路,他们都没有提前的准备,被打败是很正常的事情。以上三点我认为是宋江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次要原因我们就不多做分析了。

对于梁山好汉的下场,你们怎么看?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大多结局凄惨,有哪些最后的结局是比较好的?

武松、燕青等。武松后来出家,一直活到了八十岁,可以算是长寿。燕青在打完方腊之后离军而去,过上了浪迹天涯的生活。

梁山好汉最后的结局(梁山好汉最后的结局武松)梁山好汉最后的结局(梁山好汉最后的结局武松)


梁山好汉的结局一个比一个惨,他们都是怎么死的呢?

其实当宋江投降的那一刻他们的结局就是注定的了,后来梁山中战死沙场的59位,朝廷任用9位,返乡15人,病逝13人

历史上真实的《水浒》结局是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水浒》梁山好汉并非受了招安,更没有“三十六人同时拜爵”。

梁山好汉并未被招安,而是被海州知州张叔夜率军俘虏的。宣和三年三月,宋江率军沿水路向南扩张,引起了附近沿海官员的恐慌。

海州知州张叔夜是位年长的官员,他处事经验丰富,对于这件事自是不敢马虎,赶紧通知临近州县,迅速调集数县的武装,很快就组织了一支千余人的敢死队,设好埋伏,准备用计将梁山好汉全部拿下。

果不出张叔夜所料,宋江一行中计了,他们仓促地登陆与官军作战,只留了很少的一些人守船。张叔夜命人乘机烧起火把,将宋江装有粮食军备的船只烧了起来。这样,宋江一帮人身后无退路,斗志削弱,结果被张叔夜打败做了俘虏。

著作中《水浒》宋江起义结局安排:

当日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后,宋江出于为弟兄们的前途和归宿着想,决定接受朝廷招安,最后率领梁山好汉归顺了朝廷,宋江被拜将军攻打方腊,剿灭方腊后,徽宗便杀死了他,其他归降的梁山好汉也是死的死,逃的逃,所剩无几。

有人认为梁山好汉确是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并且还举出了例证。成书于宋元之际的《宣和遗事》也提出了梁山好汉的结局,说他们受了招安,一一被加官晋爵,与《水浒全传》描写一致。

北宋末年李若水所写的《捕盗偶成》中明确载有宋江“三十六人同拜爵。”李若水生活的年代是北宋末年与梁山好汉活动的年代相去处不远,他虽未亲见梁山好汉们受招安的场面,但他的记录也不会太离谱,毕竟是有些根据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梁山好汉最后的悲惨结局?

《水浒传》中梁山108将的最终结局,一直让人心痛。也许前面太辉煌了,谁也没想到会是这种结局。这大概是许多人在读完《水浒传》后,最深的感触了。

于是长久以来,许多人从各种角度入手分析,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结局?但不知有人意识到这样一个很实在,却又很普遍的规律没有。所谓“魔鬼在细节”,梁山108将的惨烈结局,也是遵循于此的。概括说来,笔者认为如下这两个原因非常重要!

其一:宋江见识太小

谁也否认不了,宋江是梁山上最有远见的。尤其是把宋江跟王伦、晁盖,放在一起对比过后,宋江简直如“神”一般存在!同时,这也是绝大部分梁山好汉,对宋江的认知。

哪怕牛逼如鲁智深,在被官府抓住后也是这样高喊:“我死倒不打紧,洒家的哥哥宋公明得知,下山来时,你这颗驴头趁早儿都砍了送去。”

但问题是宋江神一般的远见,实则是一种比较级。首先是王伦和晁盖太弱,同时梁山好汉也是智者少,勇者多,打打杀杀、吃吃喝喝都没问题,让其思考问题、未来等,普遍都抓了瞎。

因而宋江的远见,就要打上一个引号了。因为决定远见的关键因素,是一个人的见识!而宋江恰是见识很小。

在梁山大军对阵王庆时,宋江率大军在前面一路破关斩将,可王庆手下也有高人,抓住宋江“用力过猛”之机,偷袭宋江后方重要城池宛州城而来!

无论是朝廷派来督阵的大员陈安抚,还是留守的其他梁山好汉都慌了神,就在此刻萧让挺身而出智摆空城,“陈安抚教军士扛抬酒馔,到西门城楼上摆设”,四门大开,让其他将领在外布疑兵。

趁对方疑神疑鬼时,突然人马杀出,内外夹击,一举打败王庆大军化解了这次严重的危机。哪料,这等牛逼战绩宋江得知后却怒了,道:“倘被贼人识破,奈何?终是秀才见识。”

整部《水浒传》中,梁山打得最巧、最妙且最有兵法精髓的就是这一战!却被宋江说成“秀才见识”。这就证明了宋江的见识很小,而恰是宋江的见识,决定了他的用人,和梁山的发展方向!所以,宋江就只能瞅见梁山招安这一条路!

《水浒传》中说得很清楚有四大寇:山东宋江、河北田虎、淮西王庆和江南方腊!倘若这四大寇,几乎同时作乱呢?这可是四个方位,那时的情况会怎样?所以真就只有招安这一条路吗?

故而宋江的这等见识,导致了他就认招安,然后被当成枪使,狠起来他连自己都灭,四大寇都被他一人给灭了。梁山108将没个不惨——正面跟方腊、田虎、王庆等血战,背后有朝廷暗箭,是腹背受敌!且更悲催的是,内部还矛盾重重,只因有一人作孽太多!

其二:吴用作孽太多

吴用号称梁山大脑和最牛智囊。可问题是翻遍水浒你去看,吴用打没打过,如同萧让这种符合兵法韬略的仗?一仗也没有! 甚至连朱武他都比不过。

那么吴用的真正作用是啥?两个字:坑人!朱仝、卢俊义是他直接出手坑上梁山。林冲是他背后扇阴风,火拼了王伦,变相坑林冲!对关胜也是疑神疑鬼,非要安排林冲、杨志随后“接应”关胜,嘴上却对宋江说:怕关胜假降,万一坑了咱呢。潜台词就是,倘若关胜不好好干,就让林冲和杨志干掉关胜!

这就是吴用在梁山的作用,坑人太多等于作孽!梁山上有这样的大脑和智囊,能好得了才怪呢!以至于吴用最后,都产生了当汉奸的想法。在攻打辽国时,对宋江说,辽国的使者欧阳侍郎说的对啊,咱就归降辽国吧,别受这鸟气了。

可问题是,归降了辽国后,梁山好汉们真能扬眉吐气?这可能吗!吴用如此作孽,最终的账,必然会算到整个梁山团队头上来。其内部看似义气如一个人一般,实则早就离心离德了,如朱仝没招安前根本不出力,招安后这才爆发。

这也是为何,宋江被毒死后,吴用都不敢招呼其他剩余好汉替宋江报仇,相反却吊死的真正原因。都说自作孽不可活,他却由于地位特殊,还生生连累了梁山108将。

其三:总论

任何一个结果的出现,都有其必然原因。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梁山108将的惨烈结局,其实从这个意义上告知了我们如下两点。

其一,团队老大的格局见识,决定着团队的方向和规模。这属于“道”(方向)的层次,方向错了,越努力越失败!

其二,团队的内部建设平衡,决定着团队的生死!这属于“术”(方法)的层次,一旦方法错了,搞得内部乌烟瘴气,矛盾重重,终究一场空!

梁山好汉最后下场

宋江决定接受招安,兄弟虽不愿意,但也大部分跟着他。最后,一场大战中,好汉死的七七八八,宋江因不被朝廷信任,被杀,死前怕李逵造反,下药将他毒死

梁山好汉最后有几个没死?

满意答案好评率:37%

征方腊后梁山好汉一百单八人仅存二十七人,其中正将十二人,偏将十五人。这二十七人中有四人未进京受封,其中武松六合寺出家,享年八十,林冲在六合寺养病,半年后而卒,鲁智深坐化,燕青浪迹天涯。进京受封后,不久又有四人死了。卢俊义被下水银,乘船时毒性发作,跌落水中溺死。宋江被赐毒酒,和李魁同饮。军师吴用和小李广花荣均在宋江坟前自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