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怎么理解(六经注我的意思)

什么是“六经当注我,我何注六经“?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观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这就是“《六经》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甚而至于没有得古人的意,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经》”。只有达到“《六经》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经》”。

上述的是六红注我我注六经的意思.

那你所说的就可以解释为,“《六经》当注我”,是说你接受《六经》,与《六经》的思想是一致的。而“我何注《六经》”,则是在接受了《六经》思想之后,自己如何加以发挥。

什么是“六经注我”

六经注我

南宋心学创始人陆九渊提出"六经注我",这是一种钻研儒家经书的治学主张和方法。

陆九渊治学主张"立大"、"知本"和"发明本心"。提出"心即理"的命题。"理乃天下之公理,心乃天下之公心"(《陆九渊集》卷十五)。他指出:"心只是-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圣贤,其心亦只如此。"(同上书卷三十五)只不过,"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同上书卷一),因而,陆九渊认为"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同上书卷三十四)。就是说,人的本心合于天理,一个人只要能够自己发明本心,那么就与往昔圣贤等同了。因为往昔圣贤也不过是能够发明本心、合于天理罢了。其间的差别只不过是时间上的先后,六经也不过只是作为帮助印证自己发明了本心的文献资料而已。

陆九渊的弟子杨简在祭文中明白地解释了"六经注我"的含义:"《书》者,先生之政事;《诗》者,先生之咏歌;《礼》者,先生之节文;《春秋》,先生之是非;《易》,先生之变易。"(同上书卷三十六) 陆九渊这种"六经皆我注脚"的治经方法被后来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继承和发扬,提出了"经学即心学"的观点,明确指出:"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阳明全书》卷七)。并且,更加详尽生动地解释了"六经注我"的内涵:"《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

总之,陆王这种"六经注我"的治经主张和方法,不但与同时的程朱理学不同,而且,更迥异于汉儒重训诂和辨名物的"我注六经"的治经方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方法后期流于空疏和狂妄,成为空谈心性、不用读经的借口,从而又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怎么理解(六经注我的意思)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怎么理解(六经注我的意思)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怎么理解

“我注六经”即通过“我”来理解、解释“六经”,勘磨其义。

“六经注我”即通过“六经”描述、激发“我”的全能性,修正本体。

“六经注我”意思是用各种经典著作中的论断来解释和证明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议论服务。出自宋·陆九渊《语录》:“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语录是《陆九渊集》的一部分,阐述了陆九渊的伦理思想。分上、下2卷。首先虚构了一个神秘的“理”,而这种理就是人们的心。人周围的一切都是人心的幻化和表现。人心不是作为心理器官、而是作为道德实体加以论述,认为人们的一切道德意识、道德准则等无不包括于人心之中。

六经注我和我住六经的区别

所谓我注六经就是说,我尽力去理解六经之中的本义。

而六经注我的意思就是,借用六经之中的哲学道理来阐述我自身的想法。

前者不过是拾人牙慧,当时作者写六经的时代,不同于现在的时代。经历也是不相同的,盲目的去理解六经之中的本来想法,容易忽略时代的变化。

而后者往往是通读六经之后,借用其道理来阐释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人,自己都可以再著一部六经出来。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其中六经是指什么

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诗即诗经、书即尚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