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萧红的资料简介(萧红的资料简介50字)

萧红的个人简介

萧红,女,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职业:文化界,所属地区:哈尔滨市呼兰县

[简介]中国知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l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和九龙。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终于在最后这所临时医院里逝世。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简历]1911年6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里;

1925年进入本县第一女子高小读书;

1927年进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立第一女子中学读书;

1933年萧红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陆续在《大同报》的“大同俱乐部”及“夜哨”副刊上发表短篇小说、散文和诗,如短篇小说《弃儿》、《两个青蛙》、《小黑狗》、《哑老人》、《夜风》、《叶子》,散文《腿上的绷带》、《太太与西瓜》,诗《八月天》等。她一开始创作生涯,就把目光投身了广大被奴役、被剥削的劳动人民;

1934年9月,写完工长篇小说《生死场》;

1935年1月,萧红又写出了短篇小说《小六》,5月,完成了散文集《商市街》,在写作《商市街》的前后,又写出了《过夜》、《初冬》等散文。《商市街》是一部自传型的抒情散文集;

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写出了短篇小说《王四的故事》、《红的果园》、《牛车上》,以及散文《孤独的生活》与《家庭以外的人》;

1937年1月,萧红从东京返加祖国。回国前夕,于1月3日在东京写完组诗《沙粒》。萧红把《苦杯》、《沙粒》、《拜墓诗》以及《可纪念的枫叶》、《偶然想起》、《静》、《栽花》、《公园》、《春曲》、组诗(共六首)、《一粒土泥》等共六十首诗,抄写成《萧红自集诗稿》手抄本,珍藏起来。直到1980年,才由鲁迅博物馆的同志将它们公布于世;

1937年10月萧红和萧军跟随上海的文化人,撤退到武汉。在武汉,好与胡风、萧军、端木蕻良等人一起,创办了《七月》。她为《七月》写作了《小生命和战士》、《火线外(二章)》、《一条铁路底完成》、《一九二九年底愚昧》等散文,并写作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篇评论性质的文章《〈大地的女儿〉与〈动乱时代〉》;

1938年1月,萧红与萧军从武汉到达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在此期间,写作了散文《记鹿地夫妇》。2月,萧红则随同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取道风陵渡,乘火车去西安。在火车上,萧红与塞克、端木蕻良、聂绀弩合作,创作了描写山西农民进行抗日斗争的三幕话剧剧本《突击》。这是萧红第一次参加写作剧本;

1940年1月,萧红与端木蕻良从重庆到香港。在香港期间,她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和《马伯乐》,一部中篇小说《小城三月》,还有散文《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九一八致弟弟书》、短篇小说《北中国》等等;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和九龙。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终于在1942年1月22日,在最后这所临时医院里逝世。这时,她只有三十一岁。

[主要成就]萧红主要作品简目年表 :

萧红的资料简介(萧红的资料简介50字)萧红的资料简介(萧红的资料简介50字)


《跋涉》,悄吟(萧红)、三郎(萧军)合著,集中收萧红小诗《春曲》及短篇小说五篇。

《生死场》(长篇小说)

《商市街》(散文集)

《桥》(散文、短篇小说集),署名消吟

《牛车上》(散文、短篇小说集)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

《萧红散文》

《回忆鲁迅先生》

《马伯乐》(长篇小说)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

《小城三月》(中篇小说)

萧红的资料(50字以内)

萧红中国常见名。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有同名者。

萧红的资料

萧红中国常见名。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有同名者。

萧红的资料简介(萧红的资料简介50字)萧红的资料简介(萧红的资料简介50字)


中文名: 张乃莹

外文名: 无

萧红的资料简介(萧红的资料简介50字)萧红的资料简介(萧红的资料简介50字)


别名: 萧红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黑龙江省呼兰县

出生日期: 1911年6月2日

逝世日期: 1942年1月12日

职业: 作家

毕业院校: 女师大附中

信仰: 无

主要成就: 《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

代表作品: 《生死场》;《呼兰河传》

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仆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以抒情笔调写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无完整的故事情节,然而韵味深长。一些记叙她童年趣事的小说,十分有趣。著名作家矛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由此看出萧红许多作品十分有趣。

1936年6月15日,鲁迅、茅盾、巴金、以群等六十七位作家联合签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反对内战,号召爱国文艺工作者,发挥进步作用,创作优秀作品,积极行动起来,为祖国解放,民族独立而斗争。萧红是最初的发起人之一。

萧红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她的散文充满真挚朴实的情感,体现了高尚的人格。善于捕捉日常生活细节,她的文章有着生动的情节,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