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解读(逻辑回归的结果怎么看)

求教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如何解释

这样的用法是错的!

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解读(逻辑回归的结果怎么看)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解读(逻辑回归的结果怎么看)


1、你这个研究是没有对照的,这本就不符合研究的统计学原理。应该用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的方法,选择未发生心梗的作为对照组。

2、因变量应该选择结果:比如是否发生心梗,以发生的为1,未发生的为0.

3、logistic回归中,<40y组和>=60y组也同样是一个研究的危险因素,应该与其他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一起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

4、没有对照,上面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也是错误的。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解读

不一定!这取决于因变量的编码,情况十分复杂:

假如,因变量编码为1时代表无病,2代表有病,那么偏回归系数为负就说明是保护性因素;如果编码为1时代表有病,2代表无病,那么偏回归系数为负就说明是危险因素,正好与前面的说法相反!注意,这个说法仅仅对于自变量为连续变量者(如体重、年龄、身高等)而言。

因此,在spss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编码十分重要,总结以上规律不难发现,Logistic回归默认因变量编码小者为对照分类(或称参考分类)。

对于自变量为分类变量者(如性别、婚姻状态等)而言,偏回归系数的符号不但取决于因变量编码,还取决于自变量的对照分类(或称参考分类)的设定,这个设定用户是可以调整的,系统默认编码最大者为对照分类(或称参考分类),这个情况你可以在分析结果的参数估计表中看到。因此,在因变量编码为1时代表无病,2代表有病默认设置下,如果自变量也采用默认设置,那么某一偏回归系数为负就说明,相对于自变量的对照分类而言,该自变量分类为保护性因素,其他情况可以类推。

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解读(逻辑回归的结果怎么看)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解读(逻辑回归的结果怎么看)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解读(逻辑回归的结果怎么看)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解读(逻辑回归的结果怎么看)


用SPSS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能说明什么

主要是看各个自变量的假设检验结果,和系数。两个自变量都有统计学意义,系数分别为-5.423和0.001,也就是说,随着自变量一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要降低5.423三个单位。自变量二同理。比如因变量是高血压患病与否,随着自变量一得增加,患病危险降低。说明自变量一为保护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的适用条件:

1 、因变量为二分类的分类变量或某事件的发生率,并且是数值型变量。但是需要注意,重复计数现象指标不适用于Logistic回归。

2 、残差和因变量都要服从二项分布。二项分布对应的是分类变量,所以不是正态分布,进而不是用最小二乘法,而是最大似然法来解决方程估计和检验问题。

3 、自变量和Logistic概率是线性关系

4 、各观测对象间相互独立。

扩展资料

1、软件功能

SPSS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图形菜单驱动界面的统计软件,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操作界面极为友好,输出结果美观漂亮。它将几乎所有的功能都以统一、规范的界面展现出来,使用Windows的窗口方式展示各种管理和分析数据方法的功能,对话框展示出各种功能选择项。

用户只要掌握一定的Windows操作技能,精通统计分析原理,就可以使用该软件为特定的科研工作服务。SPSS采用类似EXCEL表格的方式输入与管理数据,数据接口较为通用,能方便的从其他数据库中读入数据。

其统计过程包括了常用的、较为成熟的统计过程,完全可以满足非统计专业人士的工作需要。输出结果十分美观,存储时则是专用的SPO格式,可以转存为HTML格式和文本格式。

对于熟悉老版本编程运行方式的用户,SPSS还特别设计了语法生成窗口,用户只需在菜单中选好各个选项,然后按“粘贴”按钮就可以自动生成标准的SPSS程序。极大的方便了中、高级用户。

2、Logistic回归实质

发生概率除以没有发生概率再取对数。就是这个不太繁琐的变换改变了取值区间的矛盾和因变量自变量间的曲线关系。究其原因,是发生和未发生的概率成为了比值 ,这个比值就是一个缓冲,将取值范围扩大,再进行对数变换,整个因变量改变。

不仅如此,这种变换往往使得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这是根据大量实践而总结。所以,Logistic回归从根本上解决因变量要不是连续变量怎么办的问题。还有,Logistic应用广泛的原因是许多现实问题跟它的模型吻合。例如一件事情是否发生跟其他数值型自变量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logistic回归

百度百科-spss

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解读

回归分析研究多个因素对结局的影响情况。如果结局变量是连续数值型变量,那么无论自变量是什么类型,都需要选择线性回归;例如,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必须选择线性回归,因为血糖为连续数值型变量。如果结局变量是二分类变量,例如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是否会导致卵巢癌,结局变量卵巢癌(有、无)为二分类变量,因此必须选择二元Logistic回归这种统计方法。 在医学研究中,二分类变量是非常常见的。例如,患者的存活和死亡、复发和未复发、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等等均为二元变量。

在研究X对于Y的影响时,如果Y为定量数据,那么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PSSAU通用方法里面的线性回归);如果Y为定类数据,那么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将Logistic回归分析分为3类,分别是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如下图。

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研究X对Y的影响,并且对X的数据类型没有要求,X可以为定类数据,也可以为定量数据,但要求Y必须为定类数据,并且根据Y的选项数,使用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

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解读是什么?

相关回答如下:

Logistic回归主要分为三类,一种是因变量为二分类得logistic回归,这种回归叫做二项logistic回归,一种是因变量为无序多分类得logistic回归,比如倾向于选择哪种产品,这种回归叫做多项logistic回归。

还有一种是因变量为有序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比如病重的程度是高,中,低呀等等,这种回归也叫累积logistic回归,或者序次logistic回归。

相关介绍:

logistic回归又称logistic回归分析,是一种广义的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常用于数据挖掘,疾病自动诊断,经济预测等领域。

例如,探讨引发疾病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预测疾病发生的概率等。以胃癌病情分析为例,选择两组人群,一组是胃癌组,一组是非胃癌组,两组人群必定具有不同的体征与生活方式等。

因此因变量就为是否胃癌,值为"是"或"否",自变量就可以包括很多了,如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自变量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分类的。

然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得到自变量的权重,从而可以大致了解到底哪些因素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同时根据该权值可以根据危险因素预测一个人患癌症的可能性。

怎么看logistic回归的结果

logistic回归与多重线性回归一样,在应用之前也是需要分析一下资料是否可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并不是说因变量是分类变量我就可以直接采用logistic回归,有些条件仍然是需要考虑的。

首要的条件应该是需要看一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多重线性回归中,要求自变量与因变量符合线性关系。而logistic回归则不同,它要求的是自变量与logit(y)符合线性关系,所谓logit实际上就是ln(P/1-P)。也就是说,自变量应与ln(P/1-P)呈线性关系。当然,这种情形主要针对多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对于二分类变量就无所谓了,因为两点永远是一条直线。

这里举一个例子。某因素y与自变量x之间关系分析,y为二分类变量,x为四分类变量。如果x的四分类直接表示为1,2,3,4。则分析结果为p=0.07,显示对y的影响在0.05水准时无统计学意义,而如果将x作为虚拟变量,以1为参照,产生x2,x3,x4三个变量,重新分析,则结果显示:x2,x3,x4的p值分别为0.08,0.05和0.03。也就是说,尽管2和1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3和1相比,4和1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结果?实际上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因为x与logit(y)并不是呈线性关系。而是呈如下图的关系:

这就是导致上述差异的原因。从图中来看,x的4与1相差最大,其次是2,3与1相差最小。实际分析结果也是如此,上述分析中,x2,x3,x4产生的危险度分别为3.1,2.9,3.4。

因此,一开始x以1,2,3,4的形式直接与y进行分析,默认的是认为它们与logit(p)呈直线关系,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因此掩盖了部分信息,从而导致应有的差异没有被检验出来。而一旦转换为虚拟变量的形式,由于虚拟变量都是二分类的,我们不再需要考虑其与logit(p)的关系,因而显示出了更为精确的结果。

最后强调一下,如果你对自变量x与y的关系不清楚,在样本含量允许的条件下,最好转换为虚拟变量的形式,这样不至于出现太大的误差。

如果你不清楚应该如何探索他们的关系,也可以采用虚拟变量的形式,比如上述x,如果转换的虚拟变量x2,x3,x4他们的OR值呈直线关系,那x基本上可以直接以1,2,3,4的形式直接与y进行分析。而我们刚才也看到了,x2,x3,x4的危险度分别为3.1,2.9,3.4。并不呈直线关系,所以还是考虑以虚拟变量形式进行分析最好。

总之,虚拟变量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是非常有利的工具,善于利用可以帮助你探索出很多有用的信息。

统计的分析策略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在探索数据关系的过程中充满了乐趣,因为你能发现别人所发现不了的隐藏的信息。希望大家多学点统计分析策略,把统计作为一种艺术,在分析探索中找到乐趣。

样本量的估计可能是临床最头疼的一件事了,其实很多的临床研究事前是从来不考虑样本量的,至少我接触的临床研究大都如此。他们大都是想到就开始做,但是事后他们会寻求研究中样本量的依据,尤其是在投文章被审稿人提问之后。可能很少有人想到研究之前还要考虑一下样本够不够的问题。其实这也难怪,临床有临床的特点,很多情况下是很难符合统计学要求的,尤其一些动物试验,可能真的做不了很多。这种情况下确实是很为难的。

本篇文章仅是从统计学角度说明logistic回归所需的样本量的大致估计,不涉及临床特殊问题。

其实不仅logistic回归,所有的研究一般都需要对样本量事前有一个估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得出阳性结果。比如,你事前没有估计,假设你做了20例,发现是阴性结果。如果事前估计的话,可能会提示你需要30例或25例可能会得出阳性结果,那这时候你会不会后悔没有事前估计?当然,你可以补实验,但是不管从哪方面角度来讲,补做的实验跟一开始做得实验可能各种条件已经变化,如果你在杂志中说你的实验是补做的,那估计发表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一般来说,简单的研究,比如组间比较,包括两组和多组比较,都有比较成熟的公式计算一下你到底需要多少例数。这些在多数的统计学教材和流行病学教材中都有提及。而对于较为复杂的研究,比如多重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之类的,涉及多个因素。这种方法理论上也是有计算公式的,但是目前来讲,似乎尚无大家公认有效的公式,而且这些公式大都计算繁琐,因此,现实中很少有人对logistic回归等这样的分析方法采用计算的方法来估计样本量。而更多地是采用经验法。

其实关于logistic回归的样本量在部分著作中也有提及,一般来讲,比较有把握的说法是:每个结局至少需要10例样品。这里说得是每个结局。例如,观察胃癌的危险因素,那就是说,胃癌是结局,不是你的总的例数,而是胃癌的例数就需要这么多,那总的例数当然更多。比如我有7个研究因素,那我就至少需要70例,如果你是1:1的研究,那总共就需要140例。如果1:2甚至更高的,那就需要的更多了。

而且,样本量的大小也不能光看这一个,如果你的研究因素中出现多重共线性等问题,那可能需要更多的样本,如果你的因变量不是二分类,而是多分类,可能也需要更大的样本来保证你的结果的可靠性。

理论上来讲,logistic回归采用的是最大似然估计,这种估计方法有很多优点,然而,一个主要的缺点就是,必须有足够的样本才能保证它的优点,或者说,它的优点都是建立在大样本的基础上的。一般来讲,logistic回归需要的样本量要多于多重线性回归。

最后仍然需要说一句,目前确实没有很好的、很权威的关于logistic回归样本量的估计方法,更多的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分析过程中的细节发现。如果你没有太大的把握,就去请教统计老师吧,至少他能给你提出一些建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