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是什么样的人)

本文目录一览:

晏子使楚的三个故事是什么?

晏子使楚三个故事:

1、楚王让晏子钻狗洞,晏子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

2、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能人。晏子同样贬低楚王及楚国。

3、楚王讥笑齐国人没教养,晏子举了一个例子证明原因是两国水土不同。

(一)

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

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二)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

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他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

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子使楚的故事是怎样的?

齐国使者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得知晏子身材矮小,便想戏弄晏子,特命人在都城墙角开了个门。

晏子到了,楚人请晏子从小门进去。晏子不肯进去,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矮小的狗洞中爬进去。今天,我是出使堂堂的楚国,不应当从这扇狗门进去。”

招待他的人只得换一条路,让晏子从大门进去了。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难道齐国就没有像样的人才吗?怎么派遣你作使者?”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横街竖巷,鳞次栉比,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张开袖子,可以遮住半边天;大家甩一把汗,整个天空就会像下雨一样;喧腾的人流中,人们肩并着肩,脚挨着脚,怎么会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要派遣你这样的人?”

晏子回答说:“我们齐国派遣使者,有一个规矩,哪个国家的君主贤明,就派有远见卓识的使者到那里去;哪个国家的君主昏庸,就派不学无术的使者到那里去。我晏婴最没有出息,所以被遣出使楚国。”

晏子使楚的历史故事

《晏子使楚》是战国末期佚名创作的一篇 散文 。此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 故事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晏子使楚的 历史故事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故事简介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现已选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语文书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二.晏子·简介

晏婴(前595-前500),又称晏子,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

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三.赏·析

1 整个故事就是一条 成语 :自取其辱。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子贡问怎样交朋友。孔子说:“忠言相告,好话对导,他不听就算了,不要自找羞辱。”但是多数后人对这个成语的了解来自本篇课文。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不但轻而易举被晏子化解了,最后反被晏子侮辱了。成语的意思是说自己所受到的`侮辱难堪,都是因为自己造成的。

2 面对楚王的第二次侮辱,晏子这样回击楚王:“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张开,就能遮蔽天日,成为阴天;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晏子的这段话里,衍生出三个成语:一是张袂成阴;二是挥汗成雨;三是摩肩接踵。挥,甩掉;大家用手洒出去的汗珠就像下雨一样,形容人很多。当然,这一成语后来也形容出汗很多,就不是原先的意义了。三是摩肩接踵:摩,并;摩肩,肩膀靠肩膀;踵,脚跟;接踵,脚尖碰脚跟。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

3 当楚王取笑齐国人偷盗时,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这段话中包含了一个成语:南橘北枳。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后人遂用“南橘北枳”来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现代汉语中似乎用于贬义稍多些,形容某种事物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异化”或者“变质”。

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晏婴是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不畏强权的人。

晏子能赢得这场外交的胜利的原因:就是因为晏子的话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用语委婉,头脑清晰。

晏子使楚的历史故事相关 文章 :

★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资料

晏子使楚的故事

晏子使楚的故事

晏子使楚的故事1

晏子是齐国的重臣,一向以雄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而闻名。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很不友善,知道晏子将出使楚国,便想趁机羞辱齐国,于是,做好了对付晏子的准备。

楚王知道晏子个子矮小,便特意在城门旁开一小门,准备迎候晏子。

晏子到得城门口时,守门的侍卫打开小门,请晏子从小门口进城,晏子心里清楚楚王的用意,便停在门口,对侍卫说:“请你请禀报楚王,问他这里是什么地方,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那我自然该从这个小门洞里进去,如果楚国不是狗国,那我还得从大门内走进去。”

侍卫急传话给内宫,楚王一听,无奈,只好让晏子从大门进城。

晏子见过楚王之后,双方就座。楚王看着矮小的晏子故作不解之状,问道:“齐国的人一定不多了?”

晏子反问道:“何出此言?齐国俟国都便有成千上万户人家,齐国的街市里,热闹的时候要互相侧着身子才能通过,人多得可谓:举手蔽日,挥汗成雨。

楚王仰天大笑:“既然如此,怎么会派你这样的人来作使臣呢?”

晏子不动声色地回答:“君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派遣使臣要依据出使国家的情况来定。对方的国君是明礼的,便派明礼之人为使臣;对方国家若是有才智的,便派有才智的人出使;在齐国实在找不出比我更蠢的人来,就只好派我来了。”

楚王心里闷着一口气,却只好假装无事的样子,招呼晏子到厅堂,安排酒席款待晏子。

席间,两位兵士押着一位犯人来见楚王,楚王问其人所犯何罪,兵士按设计好的话回答:“这位齐国人是位劫匪。”

楚王故意摇头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喜欢做这样的事?”

晏子也摇摇头说:“齐人在国内从不做犯法之事,到了楚国便成了这个样子,真是风气不同啊!”

晏子使楚的'故事2

晏子是齐国的重臣,一向以雄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而闻名。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很不友善,知道晏子将出使楚国,便想趁机羞辱齐国,于是,做好了对付晏子的准备。

楚王知道晏子个子矮小,便特意在城门旁开一小门,准备迎候晏子。

晏子到得城门口时,守门的侍卫打开小门,请晏子从小门口进城,晏子心里清楚楚王的用意,便停在门口,对侍卫说:

“请你请禀报楚王,问他这里是什么地方,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那我自然该从这个小门洞里进去,如果楚国不是狗国,那我还得从大门内走进去。”

侍卫急传话给内宫,楚王一听,无奈,只好让晏子从大门进城。

晏子见过楚王之后,双方就座。楚王看着矮小的晏子故作不解之状,问道:

“齐国的人一定不多了?”

晏子反问道:

“何出此言?齐国俟国都便有成千上万户人家,齐国的街市里,热闹的时候要互相侧着身子才能通过,人多得可谓:举手蔽日,挥汗成雨。

楚王仰天大笑:

“既然如此,怎么会派你这样的人来作使臣呢?”

晏子不动声色地回答:

“君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派遣使臣要依据出使国家的情况来定。对方的国君是明礼的,便派明礼之人为使臣;对方国家若是有才智的,便派有才智的人出使;在齐国实在找不出比我更蠢的人来,就只好派我来了。”

楚王心里闷着一口气,却只好假装无事的样子,招呼晏子到厅堂,安排酒席款待晏子。

席间,两位兵士押着一位犯人来见楚王,楚王问其人所犯何罪,兵士按设计好的话回答:

“这位齐国人是位劫匪。”

楚王故意摇头对晏子说:

“齐国人怎么喜欢做这样的事?”

晏子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过,橘树长在淮河以南,结的橘子又香又甜;如果把它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树,结的果实又酸又苦。这是因为水土不同。我们齐国人从来不偷别人的东西,可是一到楚国就变成了小偷。我看,这一定也是因为水土不同吧!”

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晏子使楚的故事3

话说公元前770年,也就是春秋时代吧。有一个叫晏婴的外交官(也是当时的政治家)。齐王派他到楚国外交(也是学习楚国的优点)。晏子就这样出发了。

等晏子到了,楚王就一副满脸堆笑的样子迎了出来:“哦!原来是客人来了,失迎,失迎。来,请进请进。”说罢,楚王伸出手,十分殷勤地请晏子进来。“这是我国最好的酒,尝尝!还等什么,上菜!”晏子端起酒杯轻抿一口小酒:“香!果然是好酒,婴先敬楚王一杯!”就这样你一杯我一杯灌下去,两人的脸都红了,不过两人也是海量,灌倒现在才微醉。

就在这时,有两个差役走了过来,还押着一个犯人。他们神色凝重,不过那个犯人却不声不响,见楚王也还是闷在那儿。

晏子心里咯噔一下,今天如此隆重的场面,怎么会有犯人经过?他有些疑惑,楚王好像也被吓着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个犯人不放。

楚王略带有疑惑,但他脸上有一丝笑意快速闪过,这个细节被眼疾的晏子察觉到了,晏子托着下巴仔细一想,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楚王清了清嗓子,故作镇定:“绑着的人是干了什么呀?”差役好像有些着急,两个人抢着说了出来:“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紧皱眉头,轻轻嘟囔着:“齐国人,齐国人……”他向四周看去,当看到晏子时,眼神却牢牢抓住晏子不放了,楚王有种恍然大悟的样子:“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听到这里,我们也终于知道了,事情原来是这样:

这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时候,消息传到了楚国,楚王一脸不屑,嘴巴努了一努:“那个叫什么晏婴的,人家都说他能言善辩,现在快要来了,我倒要看看他有多大能耐!我想羞辱一下他,我就不相信他能说得过我,诸位都来出出主意。”左右的近侍一齐到大王前跪下:“大王,我有一个好法子,不知可否?”“说来听听。”“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人的?小的就回答,是齐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小的们就回答,犯了偷窃罪。”楚王眼睛骨碌一转:“真是个好点子!”便不假思索认定了这个方案,现在,他就只等着晏子来了。楚王很得意,这些近侍也觉得能领赏,都很兴奋。

于是,就有了接下来一幕。

现在,大家都坐等晏子出洋相,晏子倒是不慌不忙,他站起来退到一边,又指了指饭桌上的橘子:“我听说,橘树生在淮河以南就能结出橘子,生在淮河以北就结出枳子,它们是叶子的形状很像罢了,其实它们果实的味道全然不同。”“哦?”楚王微微抬起了头。“原因如何?正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的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反而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楚王听了这话,仰面大笑:“圣人非晏子莫属!我看来是不能同圣人开玩笑的,现在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子使楚的故事4

国家强了,就会受到其他国家人民的尊敬。然而春秋末年。对于当时的弱国——齐国的人民代表晏子会受到怎样的招待?强国——楚国的王上又会做出怎样的举动?

“禀报大王,这次齐国的晏子将要出使本国。”一位大臣前去汇报道。

“晏婴?他来了,听说此人善于辞令,口才非凡啊。”楚王一边点着头一边说着,皱着眉头,好像正思索着什么事。

“正是此人。”大臣附和着,而楚王正若有所思:“我国和齐国相比,我国明显较强。作为强国和这些小国小兵也没什么可谈。既然是代表齐国,肯定是齐国最有能力的人了,如果让他在我们楚国出差子,不更能显得我国兵强人强。还能使晏婴威风下降。人们都说晏婴能说善辩,本王倒很想看看,他哪有本王厉害。可是该怎么说呢?”

“众爱卿,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之人,现在将要来了。本王想看看他有多大本事,我也就是想羞辱他一下,你们可有什么好办法?”楚王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大臣们,他当时多么希望听到一个满意且一举两得的办法啊!

“大王,臣有一个点子,不知可不可行。”楚王手下的人可真是灵活,楚王话音刚落,坏点子就有了。

“快讲快讲。”楚王看上去还有些小激动,从座位上起身。好像得知国家打了胜仗回归。

“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大王的面前走过。这时大王您就问我们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臣相信这个晏婴再怎么能说善辩,这下肯定哑口无言了。”这个手下看起来信心十足,楚王更是情绪高昂。

“这个办法好,这个好。就这么办了,事成之后一定重重有赏。”

楚王手下的人找好了“演员”配好了戏,第一次当“导演”的他还挺合格。

晏子到了,楚王和众大臣一起品酒品菜。而楚王的大臣们狡猾地笑着,看上去十分友好,其实都在等待一场好戏的上演。

楚王心里期待着,手下想着就这样走一遍就能得到钱还有些激动,恨不得赶紧走完赶紧拿钱。

当人们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好戏将要上演了。

两个差役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哎,可惜他们都不是专业演员,哪儿像要见大王那么紧张啊!个个都是悠然自得,想着演好了有钱拿啊!这时晏婴就产生了疑问“这个被绑着的人肯定是犯了什么罪,才被绑到楚王这。但为什么这个犯人和其他犯人不一样呢?他看起来悠闲自得,而且走得比差役还快。哪个犯人这么着急见王上?”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楚王可真是实力派,表情,口气完全到位。还时不时瞄了晏子一眼,心里呢还不知道在怎么庆祝呢。

“犯了偷窃罪,还是齐国人。”差役低着头,还强调了齐国人。

晏子听了先是一愣,然后慢慢放下了手中的酒杯,想:“咦,这个人怎么那么奇怪,楚王并没有问犯了什么罪,他怎么先说了呢!在这个场合,偷东西也要向楚王禀报,那么楚王岂不是忙坏了,而且这人是齐国人?”晏子越想越不妙。楚王瞄着晏子地问了一句:“难道齐国人就这么善于偷东西么?还在我楚国,难道我国这么富有,使这些人羡慕?”晏子见情况不妙,立刻起身。晏子的善于辞令也不是浪得虚名的。脑筋转得飞快的,他看到了桌上的橘子,灵机一动,拿起橘子一边左右端详一边悠闲自得地说:“我听说,橘树生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在淮河以北就结出枳子,只是叶子的形状很像,它的果实味道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大王可知?”楚王还没搞明白晏子为什么突然谈起橘子,只知道不屑地回答道:“是因为它们生长在不同的地方啊。”“对啊,在不同的地方。现在老百姓在齐国不盗,到了楚国就开始偷东西了。难道是楚国使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听到晏子的辩论,楚王顿时哑口无言,脸色全变了。晏子则放下手中的橘子,微微笑了笑又坐下了。

有些大臣听出了晏子话中的破绽,想辩又不能。而楚王连整人都想不出办法,怎么可能听出其中的破绽呢。楚王只能自己找个台阶。尴尬地说:“晏子啊,你也别太往心上去,本王知道你宽宏大量,只是和你开了一个玩笑。来来来,继续品酒,继续继续啊。”晏子又拿起了酒杯,而楚王瞄了一下他的左右手,无奈的拿起酒杯,很长时间才喝了一口。

晏子使楚的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他出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他出访无能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这时,楚王觉得自己是在自取其辱,反而开始对晏子尊敬起来。

扩展资料:

晏子针对楚王的原因在于,楚王不尊重他人的人格 ,欺人太盛。

这则故事也说明了尊重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每一个人无论别的方面有什么差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维护人格对一个人保持尊严是最重要的,所以要尊重他人就必须注意不能损害他人人格。否则必定要遭到他人的反击,从而以自取其辱而告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