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兵马俑是怎么发现的(兵马俑是怎么发现出来的)

本文目录一览:

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最初是被陕西潼县系杨村村民发现的。原先,这里祖辈有地底深处有“瓦王爷”的传说。1974年,村民们为了抗旱,在村南柿树林畔打井,挖到5米多深的地方的时候 ,竟然真的发现了“瓦王爷”—— 一个陶运贺制的人头雕塑像。正好一位干部来检查打井进度,见到这个情景,他急忙把这消息报告给县文化馆。经过文物部门几旁吵派年的勘查和碰岩发现,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终于展示在世人面前。

兵马俑是怎样发现的,兵马俑是什么时候发现的是谁发现的

1.兵马俑是在1974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的村民在陵腊坦团东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发现的信空,它属于一号坑。

2.二号轮橘坑是科考人员在1976年4到5月在一号坑的东北侧发现,三号坑是科考人员在一号坑的西北方向发现的。

秦始皇兵马俑怎么发现的?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过程是:

一号坑的发现,缘于1974年3月,兵马俑面世,当时下和村农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东南角。

二号坑则是考闹笑古工作者经过钻探的科学发现。1976年4—5月间,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有目的的钻探工作中,于4月23日又发现了一个有兵马俑的坑。

三号坑的发现,同二号液锋含坑一样,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根据发现的先后,编号为三号坑。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据推测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未建成。

扩展资料:

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

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

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

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基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是哪一年被发现的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缘于1974年3月,兵马俑面世,当时下和村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东南角。1974年7月中旬,由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临潼县文化馆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进驻秦俑坑工地。

随着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1976年—1978年,考古队又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方面的人员。一号坑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0多个修复组展开对兵马俑的大规模修复。

历史背景

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人殉最察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王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5千余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人殉复燃。森皮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1年),“止纵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此没差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兵马俑是怎么被人们发现?

1974年陕西省临潼县晏寨乡西阳村的农民在村内掘井时,意外挖到一些奇形怪状的陶片、身穿盔甲的瓦人与古代兵器。这一发现揭开了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工程序幕,让震惊中外的秦始皇陵与兵马俑正式与世人相见。

秦始皇,第一个一统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陵墓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县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它的结构复杂是仿照始皇生前的都庆闷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

始皇陵的陵区分为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公尺,底边周长1700余公尺,地宫就在封土堆下35米深的地方,其东西两边长175米,南北两边宽145米,呈矩形状。秦皇墓室位于地宫中央,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

始皇陵除了陵园区外,还有相当庞大的从葬区。陵墓四周有181座大小、内容、型制各不相同的陪葬坑,主要陪葬坑有兵马俑坑、文官俑坑、水禽坑及百戏俑坑等,是现今了解两千多年前秦代帝国面貌与生活文化的珍贵誉差祥文物,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1974年以来,陆续在陵园以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广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象征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主体部队;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

绿面俑

中国历代帝王都十分重视修建死后的陵寝,秦始皇则将葬礼规模推到空前绝后的巅峰。根据史书记载,始皇13岁即位后,即开始在陕西临潼的骊山之麓修建陵园,征调70万工匠,工期长达38年。

汉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秦陵工程及内部构造作了详尽的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至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秦始皇以水银象征江河大海,不仅是为了营造恢宏的自然景观,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还可使入葬的尸体和陪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而且水银是剧毒物质,大量吸入可致命,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毒死盗墓者。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攻占关中时火焚秦宫及陵园,火海绵延3百多里,连兵马俑也遭劫掠坍塌。由于建物塌陷与之前人为破坏,当年披坚执锐,气势威猛的秦军将士,待重见天日时,许多早已支离破碎。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遗产价值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

秦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在考古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秦兵马俑,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的,它对于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纪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庆搏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秦始皇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

、秦兵马俑的故事

秦始皇下诏令李期提前征集数千对童男童女准备为他殉葬。李斯见了诏书,吓得目瞪口呆。他想,征集这么多人殉葬,必定会遭到百姓强烈反对。百姓一旦起来造反,秦朝江山难保。但如不照办,得罪了春始皇,自己必死无疑。

想来想去,只好上书说:“臣李斯,冒死直言,君征如此众多童男童女殉葬,必使天下骚乱,不如改用陶殉,以保大秦江山平安。”秦始皇觉得也有道理,就改变原意,立即下旨令李斯征集全国能工巧匠,烧制规模宏大的出巡仪仗队,而且要求烧制出的陶人陶马要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

秦始皇驾崩以后,秦二世胡亥继承了帝位。他怕工匠们泄露墓中秘密,便暗地把秦始皇灵枢运入墓中,然后下令叫所有参加修建陵墓的人,一齐到墓中看戏,并领取赏金。

可怜那些为修建秦始皇陵墓流血流汗的工匠、民夫和刑徒,全上了秦二世的当。他们刚刚走进陵墓,便活活地被封闭在墓中,成了殉葬品。

2、秦兵马俑的传说

话说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就开始着手搭建属于自己的陵墓,动用人数何止成千上万,当然了,其中几乎全部是男丁,秦始皇是不允许女性进入自己的陵墓的。

陵墓的工程巨大,耗时长久,这些男丁在陵墓中没日没夜的工作,多年未回家的不在少数,而那些已经娶妻生子的苦工们,无不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人。其中有一个姓姜的亦是如此。

姜在陵墓中已经呆了三年,姜的妻子姜氏思念夫君,带上盘缠走上了寻夫的道路,几经周转之下,姜氏终于找到了秦始皇陵墓的所在,她祈求士兵能让自己见一见自己的丈夫,但却遭到了士兵的阻拦,秦始皇的陵墓,如何能允许一个女人进入?

姜氏就在外面等啊,等啊,一直到盘缠用光了,也不见自己的丈夫出来,姜氏饥寒交迫,用尽了所有的办法,也始终没能看到自己的丈夫一面,最终饿死在了陵墓的外面。

守在外面的士兵被姜氏的忠贞所感动,将其在陵墓哪运滑外掩埋,用木头竖了一个墓碑,并口口相传她的故事,最终传入到了苦工姜的耳朵里,在得知自己的妻子饿死在外面之后,姜放声痛哭,但没奈何,陵墓的工程还没有结束,纵然伤心欲绝,姜苦工还得继续自己的工作。

终于,在陵墓全部建成之后,姜苦工期待着能到自己妻子的坟前祭拜,却不料这个时候秦始皇的士兵拿着武器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为了保护秦始皇的陵墓不被任何人所知晓,这些劳工们,都要死在这里。

看着士兵们明晃晃的武器,劳工们顿时都绝望了,姜苦工也是濒临绝望,就在士兵们举起手里的武器时,姜苦工跪倒在士兵面前,哀求他们,能否把自己做成一个活的兵马俑,他不想就这么死在陵墓之中,他想化为阴兵,永远守护在妻子的坟前。

士兵们最终答应了他的建议,把他封进了陶俑之中,而他站立的角度,正对着的,正是他妻子姜氏的孤坟,他希望可以这样,一直守护着她。

扩展资料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

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秦俑丰富李腊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

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悄尘百科-兵马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