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钻石净度分级表(钻石的颜色和净度分级表)

本文目录一览:

钻石净度分级表

钻石净度分级表如下:

1、FL(无瑕级):FL级钻石没有内部或外部特征,所有天然钻石中仅有不到1%的钻石属于FL级净度,极其罕见。

2、IF(内无瑕级):在显微镜下,IF级钻石没有内含物,只是在表面上可能会有一些小瑕疵,因此仅以表面特征来确定级别。

3、VVS1/VVS2(轻微瑕):这个净度级别的天然钻石的内含物非常微小且少量,即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眼睛在10倍放大镜下都很难看清,一般在放大30倍后才可确定,VVS1>VVS2。

4、VS1/VS2(轻微内含级):钻石具有很少量内含物,放大10倍后才可确定,这个净度级别的天然钻石也比较好,VS1>VS2。

5、SI1/SI2(微瑕):此净度级别的钻石在10倍放大镜下有比较容易看到的内含物,其中SI2的钻石从亭部一侧观察时,肉眼可见包裹体。如果肉眼无瑕疵,SI级钻石还是不错的,SI1>SI2。

6、I1/I2/I3(内含级):这个净度级别的天然钻石内含物显著,肉眼可见并影响钻石美感,I1>I2>I3。

钻石净度分级表有哪些?

国际上常用的净度分级体系为GIA分级,它将钻石净度分为六个类型,11个等级:无瑕级FL、内部无瑕级IF、极轻微瑕级VVS 、轻微内含级VS、微内含级SI、内含级I。

影响其等级的瑕疵分为二者,内部的瑕疵称为内含物(英语:inclusion ),表面的缺陷称为表面瑕疵(英语:blemish )。评鉴钻石净度的准则,包括了上述瑕疵的数量、大小、种类、位置、明显度等对钻石整体外观的影响程度。钻石净度的评级必须在十倍放大镜(Triplet lens)检视下进行。

净度等级越高,钻石的价格也就随之增高。此外,内含物记载钻石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并可作为分辨真伪、天然或合成钻石的依据。

扩展资料

1、无瑕级——FL

FL级别属于在10倍放大镜下都看不到任何内含物和瑕疵的钻石,这种级别的钻石非常罕见,所有钻石中只有不到1%的无暇级,因此FL级别的钻石通常克拉数都不大,并且价格昂贵。

2、内无瑕级——IF

IF级别是指用十倍的放大镜看不到内含物,但是表面可能会看到一些微小的瑕疵,但这种瑕疵可以通过某种方法去除,这类钻石也属于稀有物品。

3、极小瑕疵级——VVS

VVS级别的钻石虽然内部含有杂质,但是在10倍的放大镜下也很难看清,VVS又分为VVS1和VVS2两个级别,VVS2级别的钻石内部所含物质更多一些。这种钻石比较具有收藏价值,大概有21%的用户会选择。

4、微瑕级——VS

VS级别的钻石在十倍的放大镜下可以看到一些微小的内含物,VS同样细分为VS1和VS2,VS2中含有的物质更多一些。由于VS中含有的杂质并不多,且价格比VVS便宜很多,这个级别的性价比更高,很多人购买求婚钻戒时都会选择此级别的钻石。

5、小瑕疵级——SI

这个级别的钻石在十倍放大镜下很容易能看到内含物,SI1中的瑕疵不容易用肉眼看到,SI2从顶部或者从锥形部位较低处用肉眼可以看到杂质。

6、有瑕级——I

I1用肉眼可以看到一些比较小的内含物,I2和I3所包含的物质更多,这个级别的钻石杂质比较多,而且用肉眼就能看到,所以一些知名的珠宝品牌不提供这类物品。

钻石的颜色和净度分级表

钻石净度级别划分

1、FL级:钻石没有任何包裹体或表面特征(较少出现)。

2、IF级:钻石内部无可见包裹体。

3、VVS1 / VVS2:钻石内部有极微小的包裹体,即使是专业鉴定师也很难观察到。

4、VS1 / VS2:钻石的内部可以看到微小的包裹体。

5、SI1 / SI2:钻石有可见的包裹体。

6、I1 / I2 / I3:钻石的包裹体明显可见,并且可能会影响钻石的透明度和光泽度。

行业内也按照不同颜色级别的钻石色调特征,进行类别划分:

1、无色(D-F):最罕见,因此也最珍贵。

2、近无色(G-J):除受过训练的分级师外,其他人难以察觉的颜色。

3、微黄(K-M):未受过训练的人士仍旧难以看出的颜色。

4、极淡黄(N-R):未受过训练的人士可凭肉眼在更大钻石中看到的微弱颜色。

5、淡黄(S-Z):在各种大小的钻石中均可看到的颜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