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电梯门战术为什么被禁用(电梯门战术为什么被禁止)

本文目录一览:

nba2k22电梯门战术找不到

您好,您是想问nba2k22电梯门战术找不到是怎么回事是吗?nba2k22电梯门战术因为版本更新移除了。因为现实里面电梯门算犯规的,所以nba2k22把电梯门战术移除了。《nba2K22》是篮球体育游戏《NBA2K》系列作品,于2021年秋季发行。

勇士这一套战术,强到被联盟禁止?

古有张良计如神

今有勇士电梯门

提起勇士最经典的篮球战术,

我想,

大家第一想起的绝对是 电梯门战术

电梯门战术由来已久,

但它真正走进我们视野是在2013-14赛季,

当时马克-杰克逊执教勇士队,

为了给库里和汤普森创造空位投篮机会,

他就常常使用该战术配合。

打的对手是苦不堪言啊!

有兄弟问了,

为什么叫电梯门战术?

因为其展现形式跟电梯关门的一瞬间非常相似,

所以篮球界的同仁们

用的最为普遍叫法是:

电梯门战术。

这是一个为三分射手而生的双人掩护战术。

那电梯门战术的作用是什么呢?

多用于协助球队中的核心外线队员接球,

打三分。

例如库里和克莱这样的顶级三分巨星!

该战术采用了

两名队员为一名核心球员做掩护,

由于摆脱效果非常好,

受到很多球队的青睐,

勇士,马刺等球队常用此战术打配合,

一度被奉为经典。

今天就跟着技巧君一起来学习这个电梯门战术...

我们常见的电梯门战术就是

两名锋线球员在罚球线附近落位,

中间留出空位,

后卫球员从低位快速利用跑位上提到高位,

从两名队友之间的空位穿过,

然后这两名球员快速并拢,

封堵防守队员的追防路线,

从而达到帮助队友摆脱防守,

获得空位出手机会的目的。

最基础的电梯门配合形式

你以为电梯门战术就这?

肯定不止,

还有一种 横向电梯门配合 !

按照电梯门战术配合落位及战术的执行方式,

其实可以简单地理解为:

该战术就是一个双人掩护。

两名球员重叠落位,

留有足够一人穿过的空间,

在队友利用跑位从二人中间穿过时,

“关门”封堵防守队员的追防路线,

从而使队友摆脱到外线,接球投篮。

横向电梯门配合

有很多兄弟经常会问道:

勇士当年无解的电梯门战术

是不是被NBA禁用了?

并没有!

NBA只是加大了对掩护合法性的吹罚力度,

有兄弟就会问了,

NBA为什么要加大处罚力度?

因为常常在执行电梯门战术时,

两名掩护队员

经常恨不得直接把追防的队员摁在地上,

移动挡拆特别明显,

且没有留给防守队员闪转腾挪的空间,

这个是有悖于NBA的规则精神的。

所以啊,

没有正确使用电梯战术,

经常会被吹罚掩护犯规。

自从NBA加大处罚力度后,

”电梯门“已经成了一种有着极大犯规风险的战术,

因此它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

那我们如何避免 被吹罚掩护犯规 呢?

要注意“关门”的时机,

一定要提前封堵防守者的追防路线,

直立站定,

双手最好交叉于体前,

且在对手追防过程中不要过分移动或顶髋,

否则,

很容易被裁判判定为非法掩护犯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 有移动掩护嫌疑的电梯门配合

在视频中我们看到,

这个配合虽然打成了,

但33号球员在做掩护时,

很明显没有提前取得理想的站位,

在阻止防守队员追防时,

有明显的送髋扭身的动作,

非常容易被吹罚掩护犯规。

我们都知道勇士的电梯门掩护战术特别好用!

当年勇士队靠这套战术打遍全联盟,

但是,你知道吗

做电梯门掩护战术的时候,

我们还可以将其他的战术配合组合起来,

效果更佳!

比如:

马刺队常用的这个多重配合,

就是在做电梯掩护之前

先让一名队员进行横向跑位

并与队友做横向连续掩护配合,

第一次摆脱如果可以获得进攻机会,

则直接攻篮得分。

若没有空位机会,

则作为迷惑防守队员的一次配合,

让队友吸引防守注意力,

然后,位于罚球线的球员再横向跑位,

接受两队友的电梯门掩护,接球得分。

一个横向掩护,一个电梯门掩护,

让对手在防守过程中顾此失彼,

很容易就会将防守阵型打乱。

马刺队连续横向掩护+电梯门战术配合

另外核心球员利用电梯门掩护之后,

两名做掩护的队员可以根据比赛情况,

互相做掩护,

利用掩护切到篮下,

或者直接溜到篮下,

接弧顶高吊传球得分。

打对手一个猝不及防。

电梯门配合后,溜到篮下,轻松得分

当然,

这个配合还可以在掷界外球战术中进行运用,

三名战术核心人员重叠落位,

一名投手在队友掷球入界前

快速利用两名队友做成的人墙挡住防守球员,

快速外撤或切入篮下,接球得分。

掷界外球时的电梯门配合

总之,

电梯门战术配合变换形式千变万化,

终结手段也不一而同,

但我们只要掌握了该战术的精髓,

恰当地加以运用,

一定能收获不俗的战绩。

球场电梯门战术NBA早已禁用,为何CBA赛场还是出现呢?

无球跑动时,朋友都让我写一篇关于联防的文章。但说实话,只要我写的关于防守的文章不是太高,我还不如放几个扣篮或者恶意犯规。但是既然有朋友想看,我就整理一下,写篇文章,可能会有点枯燥。为什么NBA不经常用联防,CBA却经常用。所谓联防,也就是区域联防,一出现就无从追查。反正防守在三分线之前就有了。我接触到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基础的防守站位,也就是2-1-2区域防守。这应该是所有接受过专业篮球训练的人的第一道联防。

这个防守位置也很简单。4号位右低,3号位左低,5号位离禁区罚球线一步,2号位右高约50度,1号位左高约50度。位置1234的玩家会根据对手的三分线能力选择踩三分线还是后退一步左右。2-1-2区域防守站位可以说是变化最小的,也是最有利于由防守转为进攻的一种防守站位。球员防守时使用最多的是滑步,移动距离不是很大。1234号位的球员保持自己的45度范围,很多时候可能会出现局部两防一防的状态。

比如,一旦对方持球者在右侧45度左右进攻(左右位置都是从防守角度说的),那么第二个位置下沉,第四个位置上升,两者就会夹住持球者。然后1号球员向弧顶附近90度移动,3号球员向第三条线恢复,向左侧附近45度移动,5号球员略微下沉,挡住准备滑底线的进攻球员。这时候除了2号和4号球员,弱方主要会防守传球线。

持球者一旦将球回至弧顶,1号球员会立即跟进,试图挡住左侧,在右侧做一个口袋。2号球员会立刻移回弧顶,用1号球员按住右侧进攻。第五名球员略微抬高左右腰位,第三名和第四名球员会回落到75度左右,考虑腰位和底线,三名球员也是主要的防守传球线。

持球者将球移至左底线时,第三名球员会将球员尽可能推至底线附近,第五名球员会迅速移至底线,踩底线与第三名球员一起攻击持球者。一号球员在45度附近向左侧移动,二号球员在附近接到罚球线,四号球员在右侧三秒区接到45度左右的帮助框。三人也主要防守传球路线。

NBA中因为个人而改变的规则都有哪些呢?

NBA休赛季联盟管理层需要聚集到一起,讨论关于更改或增删NBA赛场规则的问题。其中某些规则的设立仅为限制某位球员或小部分球员。小编来带大家一起看看,NBA 中有哪些因为个人而改变的规则?

一、三秒区的扩张

NBA三秒区的扩张史可分为两个阶段。在1951-52赛季,为了限制乔治-麦肯的统治力,将三秒区从6英尺扩大至12英尺。而13年之后,NBA在1964-65赛季再次扩大三秒区从12英尺到16英尺,本次扩张是为了限制张伯伦。

二、禁止罚球起跳扣篮,以及球触及篮筐(篮板)之前,不能提起进线

1972-1973赛季,NBA出台了关于罚球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张伯伦通过扣篮的形式来执行罚球,改规则最早出台与NCAA联盟。虽然这项规则仍被记录于NBA裁判手册中,但执行的并不严格。

三、乔丹法则

1988年联盟出台了反孤立法则,即要求持球者在强侧进行单打时,球队不允许有超过两名队员都沉入罚球弧顶以下,以达到清空一侧球场的目的。这条规则在乔丹第一次退役之后被废除。此外,乔丹法则也代表当年活塞对公牛的一种策略,即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乔丹得分,如果还是防不住,就放任乔丹得分,死防其余四人。

四、特伦特-塔克规则

1989-90赛季,效力于尼克斯的塔克在比赛还剩0.1秒时投中三分,绝杀公牛队。赛后公牛提出抗议,联盟通过以帧为单位的方式观看录像,并结合球员测试,得到球员不可能在少于0.3秒的情况下完成投篮。自此,联盟制定了少于0.3秒只能进行空中接力或点拨球,否则投中无效。

五、球员流血必须下场

1991-92赛季,在魔术师约翰逊宣布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之后,NBA球员对魔术师感到恐惧。在一场常规赛中,魔术师的手臂被划破了出血,一时间球员与魔术师保持了距离并且感到紧张。自此NBA修正规定,要求球员出血,必须止血后才能回到球场。

六、背身5秒

制定背身5秒规则主要是提高球场观赏性,其主要针对对象是马克-杰克逊,而非爵士巴克利。这项规则出台于1999-00赛季,此时的巴克利已有36岁的高龄。

七、允许联防

2001-02赛季,取消联防禁令,增加防守三秒规则,被视为针对奥尼尔的一项法则。自新规则实施后,奥尼尔的统治力并没有明显下降,因为他早已习惯了对手的包夹。

八、雷吉-米勒法则

此法则出台于2012-2013赛季,针对投篮球员故意伸腿制造犯规而制定。因为前NBA球星米勒非常擅长腿部制造犯规,故而命名为雷吉米勒法则。

九、禁止非法电梯门战术

禁止电梯门战术其重要针对对象是库里和汤普森。顾名思义电梯门战术犹如电梯大门一斑,能开能关。两名大个子犹如两扇门,投手从中穿过之时,关门挡住防守球员。此战术已被联盟禁止,因为掩护球员没有留给防守球员改变线路的时候或停止移动,属于明星的非法掩护。

十、哈登法则

2017-2018赛季NBA出台了哈登法则,指球员在身体接触过程中向上挥舞手臂将不再视作投篮犯规。虽然NBA为了保持比赛流畅性和观赏性,推出哈登法则并没有错,但上赛季略有矫枉过正之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