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诱变育种的原理 体细胞诱变育种的原理

紫外线诱变育种的原理是什么?

紫外线诱变处理的有效波长为200~300×10nm,最适为254nm(此为核酸的吸收高峰)。dna和rna的嘌呤和嘧啶吸收紫外光后,dna分子形成嘧啶二聚体,即两个相邻的嘧啶共价连接,二聚体出现会减弱双键间氢键的作用,并引起双链结构扭曲变形,阻碍碱基间的正常配对,从而有可能引起突变或死亡.另外二聚体的形成,会妨碍双链的解开,因而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总之紫外辐射可以引起碱基转换、颠换、移码突变或缺失,即是所谓的诱变。

诱变在暗箱中进行。先将一定数量的种子用紫外线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再将种子培育出来,观察种子生长状况,发现产生了需要的性状后将该植株保留。注意:前期进行诱变的种子数量一定要多,因为种子发生突变的概率很小。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什么?

诱变育种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个体,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它是继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育种技术。

扩展资料:

诱变育种特点:

1、扩大突变谱,提高突变率一般诱变率在0.1%左右,多种诱变因素是突变率提高到3%,比自然变异扩大100~1000倍。

2、改良个别的单一性状比较有效,同时改良多个性状较困难有效改良推广品种的熟期、抗倒伏、矮秆、抗病等单一性状。

3、诱发的变异较易稳定,可缩短育种年限诱发的变异大多是一个主基因的改变,稳定较快,一般经3~4代基本稳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的原理 体细胞诱变育种的原理诱变育种的原理 体细胞诱变育种的原理


诱变育种的意义

提高变异的频率。

人工诱育变种是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诱育变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还是用于细菌等原核生物是否是错

1.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2.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菌的育种一般采用诱变育种。

3.原核生物不能发生基因重组,所以不能运用杂交育种,原核生物的育种一般用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方法和优缺点

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方法:将多个品种性状经过选择培育的方法。优:可以把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缺:获得新品种的周期长!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使生物发生突变。优: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优良品种,大幅度地改变某些性状。缺:诱发突变有利的个体不多,需处理大量材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