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质量数在上面还是下面(质量数是哪个)

质量数与相对原子质量区别?

一个元素有多种核素,质量数指的是质子与中子质量的和,而不同核素的质量数不同,即一个元素可以有多个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为各核素的平均相对质量,所以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一个数值,不过两者可看为近似相等。

原子的质量数的定义为: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质子与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得到的数值为质量数。相对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类似,都是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粒子的真实质量与其相比较得到的数值。

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007,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008,取近似整数值均为1,所以质量数就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质量数一定为整数,只有原子有质量数,不存在元素的质量数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有原子与元素之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该原子的质量与碳12 质量的1/12的比值,一般不会是整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该元素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该同位素在自然界原子个数百分比乘积的加和,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列的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序号等级的使用规则?

一、正文序号及标题使用:

1、第一等级,一、:

这个第一级序号“一、”,为黑体三号字加粗。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级序号,一般都会有小标题,则需要小标题也同为黑体字,但不是仿宋三号字。在“一、”的后面,一般使用“、”号,不能直接是文字或空格后是文字。

质量数在上面还是下面(质量数是哪个)质量数在上面还是下面(质量数是哪个)


例:一、抢抓机遇,超长发展,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

2、第二等级,(一):

这个第二级序号“(一)”,为楷体三号字加粗。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级序号,一般会有小标题,则需要小标题也同为楷体字,但不是仿宋三号字。在“(一)”的后面,不再使用“、”号,而是直接为文字。

例:(一)支部带头,强化阵地堡垒作用。

3、第三等级,1.:

这个第二级序号“1.”,为仿宋体三号字加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第三级序号也有小标题,同样需要加粗,保持仿宋三号字体。在“1.”的后面,直接是文字。

例:1.集中学习,提高综合素养。

4、第四等级,(1):

这个第二级序号“”(1),为仿宋体三号字加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第四级序号也有小标题,同样需要加粗,保持仿宋三号字体。在“(1)”的后面,不再使用“、”号,而是直接为文字。

例:(1)做好师资队伍选拔及培养。

二、特殊情况的标题序号使用。

有的时候,一篇文章结构简单,字数不多,不需要四个层级,只有一、二、三个层级,这个时候的序号使用,可以灵活遵循使用规范。但有一个基础原则,第一级序号,必须是“一”,而不是“(一)”或“1.”、“(1)”.

质量数在上面还是下面(质量数是哪个)质量数在上面还是下面(质量数是哪个)


比如,只有两级内容的,可以使用“一、和1.”或“一和(一)”,但不能使用“一和(1)”。

有的时候,日常文档只有一个层次的,序号可以使用“一、”、“1、”。

三、示例。

标题(2号小标宋体字加粗,居中)

<(仿宋三号字,空格回行,后正文)如果有发文机关,则需顶格,没有发文机关的,空两个字不顶格。

一、X。(黑体三号字加粗,空两个字,不顶格。小标题后的正文,视情况回行)

(一)。(楷体加粗,空两个字,不顶格。小标题后的正文,视情况回行)

1.(仿宋三号字加粗,空两个字,不顶格。小标题后的正文,视情况回行)

(1)(仿宋三号字加粗,空两个字,不顶格。小标题后的正文,视情况回行)

提示:只有一级小标题的,后面的正文部分,可以视具体情况,不回行。

结语:

写好一篇文章,文字、语句的处理只是基本工作之一,正文的内容逻辑、段落处理和文档格式,也会影响整个文章的质量,以及给人的感观。

合理运用标题序号,可以让人赏心悦目,一目了然,没有混乱之感。

化学质量数怎么看?

质量数(M)是将原子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而得到的数值。由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时均为1,所以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如氧,其中性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皆为8,故其质量数为16与其实际原子量15.9994 极为接近。

质量数的定义是什么?与相对原子质量有什么区别?

质量数是将原子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而得到的数值.由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时均为1,所以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在于: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可能不同,即核素.同种元素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而质量数指的是核素中质子质量与中子质量的和,相同元素的不同核素的质量数不同. 相对原子质量为各核素的平均相对质量.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一个数值. 近似的相对原子质量也能用质子数+中子数的和来计算.

用符号表示元素、质量数、质子数的位置关系?

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表示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质量数可用ZAX符号表示

质子,中子,电子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质子,中子,电子都原子的组成部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和质子都是一个质量单位,质量相等,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那种元素。一个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

他们之间的关系:

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电子 构成原子核的部分。

质子(proton):是一种带 1.6 × 10⁻¹⁹ 库仑(C)正电荷的亚原子粒子,直径约 1.6 to 1.7×10^−15 m,质量是938百万电子伏特/c²(MeV/c²),即1.6726231 × 10^-27 kg,大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5倍。质子属于重子类,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通过胶子在强相互作用下构成。原子核中质子数目决定其化学性质和它属于何种化学元素。

原子核(atomic nucleus)简称“核”。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而质子又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又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原子核极小,它的直径在10-15m~10-14m之间,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在这极小的原子核里却集中了99.96%以上原子的质量。原子核的密度极大,核密度约为1017kg/m3,即1m3的体积如装满原子核,其质量将达到1014t,即1百万亿吨。原子核的能量极大。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能克服质子之间所带正电荷的斥力而结合成原子核,使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分裂。当一些原子核发生裂变(原子核分裂为两个或更多的核)或聚变(轻原子核相遇时结合成为重核)时,会释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即原子能(例如核能发电)。利用这一性质,方便人们的生活。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中性。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物质由分子构成。

分子 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物理中,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 又称核外电子,顾名思义,是绕原子核高速运转的粒子,它的排布是分层的(一圈圈的),它的最外层电子个数决定着该原子的化学性质.离子 原子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子核的质量大部分是由它组成的.中子 现今发现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小到大排列:(构成关系)夸克构成中子和质子构成原子核,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构成分子构成物质!粒子:包括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全部。原子:就是一个元素,比如氧气由两个氧原子够成,氢气由两个氢原子够成,二氧化碳由两个氧原子一个碳原子够成。质子和中子一起构成原子核,通常质子的数量和电子的数量相同,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菏,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菏。质子和中子质量一样,都等于一个H原子的质量。为1。通常中子和质子数量相同。中子和质子的质量之和就是原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太小,可以不记。

分子:分子就是由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说是由原子组成的,比如二氧化碳,氧气,氢气都是分子。

不过有些分子也是由一个原子构成,比如银,金等等。也就是说,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组成分子。原子由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和电子组成。。。原子构成了分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如果核外电子丢失或者得到电子,这个原子就变成了离子在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与核外电子中和后呈中性因为离子的核外电子带电量不能和原子核带电量中和,所以离子是带电的量子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应该是指量子力学中研究的各种粒子,包括质子,中子,电子……粒子也是比较宽泛的概~泛指各种微粒。

离子是带电微粒~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质子的不同会引起元素的不同,中子的数量不同就会产生同位素电离有两种,一种是化学上的电离,另一种是物理上的电离。化学上的电离是指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例如溶于某些溶剂、加热熔化等),电离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质量数在上面还是下面(质量数是哪个)质量数在上面还是下面(质量数是哪个)


在电离前可能是不含有离子(例如氯化氢),也可能是尽管有离子,但是里面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例如氯化钠固体)。物理上的电离是指不带电的粒子在高压电弧或者高能射线等的作用下,变成了带电的粒子的过程。

例如地球的大气层中的电离层里的粒子就属于这种情况。

电离层中的粒子在宇宙中的高能射线的作用下,电离成了带电的粒子。阴阳离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其周围的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由于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电子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是中性的。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所谓电离,就是原子受到外界的作用如被加速的电子或离子与原子碰撞时使原子中的外层电子特别是价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脱离,原子成为带一个或几个正电荷的离子这就是阳离子。如果在碰撞中原子得到了电子,则就成为阴离子。物理上的电离是指不带电的粒子在高压电弧或者高能射线等的作用下,变成了带电的粒子的过程。例如地球的大气层中的电离层里的粒子就属于这种情况。电离层中的粒子在宇宙中的高能射线的作用下,电离成了带电的粒子。电离通常包含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物理过程就是溶解,化学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除了旧键的断裂还要有新键的生成,所以电离不是化学变化。而化学过程指的是在溶剂分子(如水分子)作用下,电解质中原有的一部分化学键断裂。有的电离过程断裂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如氯化钠等大多数盐类的电离,氢氧化钠等大多数碱的电离。也有的电离过程断裂的是共价键,如硫酸的电离,氯化氢的电离等等。电离有完全电离和不完全电离之分。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如硫酸、氯化钠、氢氧化钠等。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呈现不完全电离状态,如氯化汞的电离,硫化氢的电离等。应当注意,电离与电解是有区别的。电离过程根本不需要通电(会电离的物质,只要溶解在特定溶剂里就会电离),而电解则需要外部通以电流。物理电离的方式:高温电场高能辐射等离子:如果温度不断升高,气体中构成分子的原子发生分裂,形成为独立的原子,我们称这种过程为气体中分子的离解。如果再进一步升高温度,原子中的电子就会从原子中剥离出来,成为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原子的电离。当电离过程频繁发生,使电子和离子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物质的状态也就起了根本的变化,它的性质也变得与气体完全不同。为区别于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状态,我们称物质的这种状态为物质的第四态,又起名叫等离子态。等离子态下的物质具有类似于气态的性质,比如良好的流动性和扩散性。但是,由于等离子体的基本组成粒子是离子和电子,因此它也具有许多区别于气态的性质,比如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等离子体的比热容与温度成正比,高温下等离子体的比热容往往是气体的数百倍。

质子、中子是自旋方向不同的金属态氢离子 ,电子是金属态氢离子的磁力矩;电子没有体积与质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