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一个林一个阝念什么(一个纟一个林怎么读)

历史上最有名的状元是谁?

中国历代状元之最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2.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3.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次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4.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 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 年) 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6.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7.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8.历代科举考试中, 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庠(xiáng,即宋郊)、杨寘(zhì,同‘置’)、冯京、王岩叟等6人。 9.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 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 人。 10.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 杜(甫) 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11.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12.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頫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13.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佑二年(949 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14.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 15.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 年)丁丑科状元吴其浚(jùn,同‘浚’)。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睹,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是我国19 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16.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 (1193 年) 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 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17.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状元张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18.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19.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状元郑颢。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 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20.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 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 状元陈安。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怀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安等人一并处死。 2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丑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 年) 女科状元傅善祥。 2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 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2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 ,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24.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 壬午科,至哀帝天四年(907 年) 丁卯科,285 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 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余人。 25.中国历史上,一届科举考试中由同一地区包揽前三名发生在明朝建文二年,来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广、王艮和李贯包揽了一甲前三的状元、榜眼、探花。永乐二年则诞生了一个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科举奇迹:同样是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才子们包揽了此次科举考试前七名! 26.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 年间,共产生状元49 人。 注:清朝一代正宗江苏籍状元应为43人。之所以有49人的说法的原因是戴有祺(康熙30年状元)、王敬铭(康熙52年状元)、秦大成(乾隆28年状元)、徐郙(同治元年状元)等4人严格说应属上海人,而当时上海属于江苏;吴信中(嘉庆13年状元)、黄思永(光绪6年状元)等2人原籍都是安徽休宁、寄籍在江苏。就算除去这4人,江苏的43人仍大大领先于第二的浙江19人(如不算寄籍在外的应为18人)。 27.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 人。 28.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 今福建永泰) 。自乾道二年(1166 年) 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 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29.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 、张正甫(弟) 等兄弟状元19 人。 30.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去华(父) 、张师德(子) 等父子状元6 人。 31.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 年) 癸巳科状元孔纟熏(兄) 和唐乾符三年(876 年) 丙申科状元(弟)孔缄。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北宋开宝二年(969 年) 已巳科状元安德裕(父) 和北宋开宝五年(972 年) 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 年) 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33.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 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 34.历代状元中,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永徽七年(656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登第的郭元振,都是18岁。 35.历代状元中,有史可查的最年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直考到70多岁,才因一偶然机会毛遂自荐,成了状元。嘉庆年间,杭州人王严,以80高龄中试,但未及殿试就死了,不然的话他也许会打破尹枢的纪录。 36、历史上唯一一次同年文武两状元均为同一个地方举子,发生在北宋熙宁九年(1076),福建路兴化军(今莆田市)的徐铎和薛奕分别高中文武状元,宋神宗得知大魁天下的文武状元乃是同乡时,不由龙颜大悦,特作诗以赐,诗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37、历代状元中、在今天地位最高的,当属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状元陈文龙(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六年(1409年),朝廷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皇帝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是福州城惶庙神。 38、在历代状元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为诗赋被罢免的状元,为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状元莆田人徐寅,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 39、历代科举唯一一次“四异”同科,为绍兴八年(1138),莆田人黄公度(1109-1156)殿试进士第一名为榜魁(状元);陈俊卿(1113-1186)第二名为亚魁(榜眼);林邓七十三岁,为榜尊;龚茂良(1121-1178)十八岁,为榜幼。时称“四异”同科。又,黄公度与陈俊卿,又被称为“魁亚占双标”。 中国历代状元榜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 孙伏伽 侯君素 杨 纂 房玄龄 温彦博 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 陈伯玉 杜 绾 李 琚 羊袭吉 常 衮 李 博 杨 凝 张正甫 陈 讽 班 肃 李顾行 韦 谌 裴 俅 李 余 李从实 狄慎思 莫宣卿 刘 蒙 赵 峻 许佑孙 归 黯 羊绍素 崔 詹 崔 液 宋守节 姚仲豫 严 迪 贾 至 杨 护 卢 庚 王 溆 王 储 牛锡庶 李 程 徐 晦 李固言 卢 储 李 合 陈 宽 崔 岘 顾 标 于 镶 裴延鲁 归仁绍 郑合敬 陆 扆 崔 胶 卢文焕 李 超 弓嗣初 常无名 李 嶷 崔 曙 杨 誉 洪 源 张 式 魏弘简 卢 顼 郑巨源 武翊黄 尹 极 白敏中 韦 筹 郑 确 郑 颢 卢 深 颜 标 薛 迈 李 筠 孔 缄 郑贻矩 苏 检 裴 格 赵 蒙 郑 益 李 昂 虞 咸 王 阅 李巨卿 杨栖梧 杨 凭 崔元翰 尹 枢 李 随 王源中 张又新 郑 冠 宋 刓 李 肱 卢 肇 于 珪 崔 铏 孙龙光 郑昌图 孙 偓 李 瀚 赵观文 归 佾 杨仲昌 许 且 范崇凯 王正卿 刘 单 杨 儇 萧 遘 丁 泽 薛 展 贾 棱 封孟绅 柳公权 郑 澥 李 群 杜 陟 裴思谦 郑 言 张温琪 李 亿 韩 衮 孔 纁 郑 蔼 杨赞禹 崔 谔 归 系 吴师道 王 维 徐 征 赵 岳 杨 纮 齐 映 黎 逢 郑全济 苑 论 陈 权 韦 瓘 独孤樟 柳 璟 李 珪 崔 囗 易 重 李 郜 孔 纬 郑洪业 归仁泽 崔昭纬 崔昭矩 杨赞图 裴 说 五代十国状元榜 崔 邈 陈 逖 崔光表 王 彻 王归璞 黄仁颖 徐寅 郭 晙 王 朴 扈 载 简文会 梁 嵩 王克贞 伍 乔 卢 华 寇 湘 王 溥 乐 史 邱 旭 张 确 费黄裳 王崇古 卢 郢 杨 遂 邓 及 宋代状元榜 杨 砺 张去华 马 适 苏德祥 李景阳 刘 察 李 肃 刘蒙叟 柴成务 安德裕 张 拱 刘 寅 安守亮 宋 准 王嗣宗 吕蒙正 胡 旦 苏易简 王世则 梁 颢 程 宿 陈尧叟 孙 何 孙 仅 孙 暨 陈尧咨 王 曾 李 迪 姚 晔 梁 固 张师德 徐 奭 张 观 蔡 齐 王 整 宋 庠 徐铎 王尧臣 王拱辰 张唐卿 吕 溱 杨 寊 贾 黯 冯 京 郑 獬 章 衡 刘 辉 王俊民 许 将 彭汝砺 许安世 叶祖洽 佘 中 徐 铎 时 彦 黄 裳 焦 蹈 李常宁 马 涓 毕 渐 何昌言 李 釜 霍端友 蔡 薿 贾安宅 莫 俦 王 昂 何 焕 沈 晦 李 易 张九成 汪应辰 黄公度 陈诚之 刘 章 王 佐 赵 逵 张孝祥 王十朋 梁克家 木待问 萧国梁 郑 侨 黄 定 詹 骙 姚 颖 黄 由 卫 泾 王 容 余 复 陈 亮 邹从龙 曾从龙 傅行简 毛自知 郑性之 赵建夫 袁 甫 吴 潜 刘 渭 蒋重珍 王会龙 黄 朴 徐元杰 吴叔告 周 坦 徐俨夫 留梦炎 张渊微 方逢辰 姚 勉 文天祥 周震炎 方山京 阮登炳 陈文龙 张镇孙 王龙泽 辽代状元榜 高 举 高 正 郑云从 石用中 王熙载 吕德懋 王用极 张 俭 陈 鼎 杨又玄 初 锡 南承保 邢 祥 李可封 杨 佶 史克忠 刘二宜 高承颜 史 简 鲜于茂昭 张用行 孙 杰 张克恭 张仲举 张 渐 李 炯 张 昱 张 宥 张仁纪 刘 贞 刘师贞 冯 立 邢彭年 王 寔 王 棠 张孝杰 梁 援 王 鼎 张 臻 赵廷睦 刘 霄 刘 瓘 李君裕 张 毂 文 充 冠尊文 陈衡甫 康秉俭 马恭回 李 石 刘 祯 韩 昉 王 翚 李宝信 李 球 边贯道 西夏状元榜 李遵顼 金代状元榜 刘 伪 许 必 胡 砺 赵 洞 石 琚 吕忠翰 杨建中 王彦潜 常大荣 郑子聃 任忠杰 孟宗献 徒单镒 张行简 王 泽 孙用康 杨云翼 张 檝 纳兰胡鲁剌 李俊民 李 演 张 本 李献能 斡勒业德 富珠哩察罕 王 鄂 卢 亚 李 塘 赵承元 郑时昌 武明甫 赵安时 赵安荣 刘 海 李 安 张继祖 刘文龙 元 堪 刘仲渊 元代状元榜 护都答儿 忽都达儿 普颜不花 霍希贤 泰不华 林济孙 宋 本 捌 剌 张 益 阿察赤 李 黼 林亨 笃列图 王文烨 同 同 李 齐 拜 住 陈祖仁 张起岩 张士坚 阿鲁辉 帖木儿 王宗哲 朶烈图 文允中 薛朝晤 牛继志 侻 征 王宗嗣 买 住 魏元礼 宝 宝 杨 輗 张 栋 赫德溥化 明代状元榜(按及第先后为序) 吴伯宗 丁 显 任亨泰 黄 观 张 信 陈安阝 韩克忠 胡 广 曾 棨 林 环 萧时中 马 铎 陈 循 李 骐 曾鹤龄 邢 宽 马 愉 林 震 曹 鼐 周 旋 施 盘 刘 俨 商 辂 彭 时 柯 潜 孙 贤 黎 淳 王一夔 彭 教 罗 伦 张 升 吴 宽 谢 迁 曾 彦 王 华 李 旻 费 宏 钱 福 毛 澄 朱希周 伦文叙 康 海 顾鼎臣 吕 柟 杨 慎 唐 皋 舒 芬 杨维聪 姚 涞 龚用卿 罗洪先 林大钦 韩应龙 茅 瓒 沈 坤 秦鸣雷 李春芳 唐汝楫 陈 谨 诸大绶 丁士美 申时行 范应期 罗万化 张元忭 孙继皋 沈懋学 张懋修 朱国祚 唐文献 焦 竑 翁正春 朱之蕃 赵秉忠 张以诚 杨守勤 黄士俊 韩 敬 周延儒 钱士升 庄际昌 文震孟 余 煌 刘若宰 陈于泰 刘理顺 刘同升 魏藻德 杨廷鉴 大西政权状元榜 大西国,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发动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统治。 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覆灭,同年,张献忠于成都建立“大 西国”政权,年号大顺。大西国科举设文、武二科。仅存文状元龚济民、武状元张大受。其他情况不详。 清代状元榜(按及第先后为序,括号中数字为及第公元年份) 傅以渐(1646) 吕 宫(1647) 刘子壮(1649) 邹忠倚(1652) 麻勒吉(1652) 史大成(1655) 图尔宸(1655) 孙承恩(1658) 徐元文(1659) 马世俊(1611) 严我斯(1664) 缪 彤(1667) 蔡启僔(1670) 韩 菼(1673) 彭定求(1676) 归允肃(1679) 蔡升元(1682) 陆肯堂(1685) 沈廷文(1688) 戴有祺(1691) 胡任舆(1694) 李 蟠(1697) 汪 绎(1700) 王式丹(1703) 王云锦(1706) 赵熊诏(1709) 王世琛(1712) 王敬铭(1713) 徐陶璋(1715) 汪应铨(1718) 邓锺岳(1721) 于 振(1723) 陈德华(1724) 彭启丰(1727) 周 澍(1730) 陈 倓(1733) 金德瑛(1736) 于敏中(1737) 庄有恭(1739) 金 甡(1742) 钱维城(1745)梁国治(1748) 吴 鸿(1751)秦大士(1752)庄培因(1754)蔡以台(1757)毕 沅(1760) 王 杰(1761)秦大成(1763)张书勋(1766)陈初哲(1769)黄 轩(1771) 金 榜(1772)吴锡龄(1775)戴衢亨(1778)汪如洋(1780)钱 棨(1781) 茹 棻(1784)史致光(1787)胡长龄(1789)石韫玉(1790)潘世恩(1793) 王以衔(1795)赵文楷(1796)姚文田(1799)顾 皋(1801)吴廷琛(1802) 彭 浚(1805)吴信中(1808)洪 莹(1809)蒋立镛(1811)龙汝言(1814) 吴其浚(1817)陈 沆(1819)陈继昌(1820)戴兰芬(1822)林召棠(1823) 朱昌颐(1826)李振钧(1829)吴钟骏(1832)汪鸣相(1833)刘 绎(1835) 林鸿年(1836)钮福保(1838)李承霖(1840)龙启瑞(1841)孙毓溎(1844) 萧锦忠(1845)张之万(1847)陆增祥(1850)章 鋆(1852)孙如仅(1853) 翁同龢(1856)孙家鼐(1859)钟骏声(1860)徐 郙(1862)翁曾源(1863) 崇 绮(1865)洪 钧(1868)梁耀枢(1871)陆润庠(1874)曹鸿勋(1876) 王仁堪(1877)黄思永(1880)陈 冕(1883)赵以炯(1886)张建勋(1889) 吴 鲁(1890)刘福姚(1892)张 謇(1894)骆成骧(1895)夏同龢(1898) 王寿彭(1903)刘春霖(1904) 太平天国状元榜 武立勋 傅善祥 杨朝福 吴容宽 刘闼忠 朱世杰 乔彦才 叶春元 刘盛培 范朴园 沈抡元 吴镇坤 汪顺祥 陆培英 徐首长 古代考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殿试通常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第一名则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格者皆为进士。一旦高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鼓呜金,骑马游街,可谓屙屎抽烟--前呼后涌,好不威风。旧时一幅对联生动地描绘了状元前后的境遇: 旧岁饥荒,柴米无依。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戚外亲,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幸,衣禄有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也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都来锦上添花。 状元中更有甚者,被皇帝招为驸马,身价百倍,少不得光宗耀祖,享不尽荣华富贵。比现在的什么“款儿”、“腕儿”、“星儿”神气多了! 建朝代考状元多以“八股文”为主。据史籍记载: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共考取状元503人;如加上辽、金两代、张献忠的大顺朝廷以及太平天国状元计48人,则中国历代共有状元551人(不包括武状元及女状元)。史料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为唐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位状元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状元刘春霖;最年轻的少年状元当数唐高宗永徽七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登第的郭元振,皆不足十八岁;最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生考了几十次,直到七十多岁才自荐考中了状元,了却“金榜题名”夙愿! 二、女状元 中国历史上曾出了女皇帝武则天,但女状元几乎没有。传说中女状元倒不少:清乾隆年间,女作家陈瑞生创作了一部长篇弹词《再生缘》,词中女主人公孟丽君女扮男装考中状元,后当上宰相,终与失散的未婚夫皇甫梦华相遇、完婚;明代《四声猿》杂剧中的《女状元》描写了一个叫黄春桃的姑娘女扮男装考中状元的故事……当然,这些“花木兰”式的女状元都是文艺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历史上第一位被人们称作“女状元 ”且流传甚广的则是古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人黄崇嘏。 据《玉溪编事》 、《十国春秋》载:五代十国王建父子称帝时期,蜀国临邛出了个女诗人叫黄崇嘏。她童年丧失父母,但天资聪颖,为了外出方便,自幼女扮男装,勤学苦读,琴棋诗画,无一不精。唐僖宗江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带兵攻下临邛,后去成都,留下幕客周痒守城。一次,黄崇嘏燃“井火”(即天然气)夜读,不慎失火毁屋,被打入县大牢。为求脱祸,她赋赞诗一首呈献周庠:“偶辞幽隐住临邛,行止坚贞比涧松。何事政清如水镜,绊他野鹤在深笼”。 周庠见诗中“政清如水”的赞语大喜爱其才,怜其年轻,便把她释放留置府中,后调她至成都任幕中司户参军。府中上下均不知其为一弱女子。周庠后提出要招赘她为婿,黄崇嘏婉谢不允,乃赋《辞蜀相妻女》诗,后四句为:“立身卓矣青松操,挺志坚然白壁姿。幕府若容为坦腹,原天速变作男儿”。坦露真相后,辞职还乡隐居。时人敬慕她的才华,称之为“女状元”。明代徐渭的《女状元》一剧,都是根据黄崇嘏故事编写的。至今,邛崃市火井乡崇嘏山上仍保存着“王蜀女状元黄崇嘏之墓”。 严格说,历史上真正参加科考而成为“女状元”的只有太平天国时期20岁女子傅善祥。《清稗类钞.考试类》记载:科考中一道题目取自《论语》的“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傅善祥一反众议,“力辟‘难养’之说,引古来贤女内助之功”大举女性之作为,抨击了封建大男子主义及孔子歧视妇女的错误观点。傅善祥在当时的环境下敢于反对“男尊女卑”谬论,敢于批驳“千古圣人”孔子的的定论,其精神,其勇气,深受洪秀全赞赏,亲自选定她为状元,并与她戴上花冠,穿上礼服,在锣鼓喧天声中游街三天,出尽风头。 时代在变革,社会在前进,科举时代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状元辈出的时代,不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单说那相似于古时状元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来说,层出不穷,可能数也数不清啦!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的一个镇 状元镇:辖 渔业大队、状元、龙腾、龙泽4个居委会;状元桥、横街、御史桥、山西、西台、石坦、甘岙、三郎桥、大岙溪、响动岩10个村委会。

吾儆番阳道中现代注释

(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 (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 (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 (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 (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

如:葡、萄、蜀、葛 (8)勾衄笔不应直长。

如:句、匀、勿 (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 (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 (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

如:乐、集 (13)横长竖短。

如:十、上、下、士 (14)横短竖长。

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如:丕、正、亚 (16)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如:目、自、因、固 (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

如:川、升、邦 (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手敛而右撇应放展。

如:伊、侈、修 (19)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如:亦、赤、然 (20)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

如:三、冉 (21)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

如:颜、顾 (22)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

如:御、谢、树 (2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需、留 (24)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

如:章、意、素、累 (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 (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

如和、知、细 (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

如:嚣、器 (28)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

如:爽、齿 (29)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

如:七、也 (30)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

如:云、去、且、旦 (31)纵捺之字,要积聚起笔,收拢尾笔。

如:丈、尺、史、又 (32)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

武、成、或 (33)横戈笔画不怕弯曲。

如:恩、息、必、志 (34)伸钩之字应抱持。

如:勉、旭、抛 (35)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

天、父、外、文 (36)屈钩笔之势,应缩小才好。

如:鸠、辉 (37)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

如:鸟、马 (38)上边为平画的字,其顶应相齐。

如:师、明、既、野、 (39)下边为平画的字,应与底对齐。

如:朝、故、辰 (40)有几个捺画的字,应有缩有伸。如:谈、茶、黍 (41)有几个钩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钩,有的要藏笔锋。如:禁、林、森 (42)上下有钩提的字,下钩明显而上钩要隐藏。如:哥、柔 (43)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短,仰钩要长。如;冠、寇、宅 (44)以上部为主的字,应让上边宽。如:普、皆、齐 (45)纵腕笔,应弯曲而有力。如:风、飞、气 (46)横腕笔,应圆润俊秀。如:先、见、元、毛 (47)纵撇最忌象老鼠的尾巴。如;庭、居、底 (48)有并排几个撇的字,不要写成象一排牙齿。如:友、及、反、皮 (49)连着三撇的字,下撇应顶着上撇的中间。如;修、参、须、形 (50)三点的写法,下点的提锋应与上点的结尾相对应。如:治、洪、流、海 (51)以下部为主的字,下部应宽。如:表、禹 (52)以右部为主的字,右部可丰满些。施、腾、靖 (53)以左部为主的字,左部应大些。如:敬、敛、刘 (54)以左右为主的字,中间宜小。如;弼、辩、衍、仰 (55)以中间为主的字,中部应大。如:掷、番; (56)以上下为主的字,中间应小。如:莺、寡 (57)卜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上截的中间相对。如:是、足、走 (58)土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下截左边的竖画要对正。如:者、老、考 (59)结构错综复杂的字,要穿插对应退让,但不能乱。如:繁、馨 (60)结构紧密的字,布置要得当,不要显得拥挤杂乱。如:继、缠 (61)当悬针的笔画若成垂露(结尾如露珠、圆形),则不美观。如:车、申、中、巾 (62)当垂露的若悬针,则显得无力。如:卓、单 (63)字体虽是斜的,但字心要正。如:易、乃、母、力; (64)字体本是正的,要写得有骨力;如:正、主、本、王 (65)字本来就瘦的,字形不要写得太短。如:身、目、耳、贝; (66)字本来就矮的,就写得粗壮些。如:白、工、日、四 (67)盖下(指人)的写法要使撇和捺匀称。如:会、合、金、命; (68)趁(ㄨ)的写法要左右相称。如:琴、吝、各、谷 (69)虽宜肥的字,但不要显得臃肿;如:土、山、公、止 (70)虽宜瘦的字,但不要显得太瘦。如:了、寸、才、卜 (71)笔画少的字,要写的丰满些;如:上、下、千、小 (72)笔画多的字,要写的均匀。如:赢、鼎 (73)堆叠的字,也要消溶纳实,既不拥挤,也不松散;如:晶、磊、森 (74)积累的字,要笔画清晰。如:糜、零、靡 (75)下面的横画,应该稍微长点,以与右竖的末尾相接。如:口、日、田、 (76)末钩应该稍微拖长一点,使之好象带有往下的趋势。如:丁、宇、亭 (77)走之上的字,应上略大而下稍小。如:远、还、逮 (78)横长撇短 的字,右边不宜用捺。莫、矣、矢、契 (79)左竖不嫌短,右竖不嫌长;如:作、仰、冲、行 (80)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如:臣、巨、佳 (81)宝盖的钩,要写的象鸟在看它自己的胸部一样就妙;如:官、空、宰、 (82)纂集排列的笔画要象精工雕刻的一样就好。如:赫、鹧、鬻(yu) (83)从“卩”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印、叩、却 (84)从“邑”(右阝)的字,以此为标准;如:郊、郑、邻 (85)从“阜”(左阝)的字,以此为标准。 如:阪、陔 (86)从“登”字头的字,以此为标准。如:登、凳 (87)从“祭”字头的字,以此为标准;如:祭、蔡、察 (88)从“聚”字底的字,以此为标准;如:聚 (89)从“豕”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家、象、豪 (90)从“亻”的字,以此为标准;如:仁、仪、俯、休 (91)从“彳”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徐、循、行、很 (92)从“乱”字中的竖弯钩的字,以此为标准。如:乳、乱、色、包

四阶魔方花样玩法?

四写四,阶先写阝又写介,魔先写广又写林又写鬼,方写方,花先写艹又写化,样先写木又写羊。

什么是前鼻音,什么是后鼻音,什么是翘舌音?

普通话鼻韵母共有十六个,即a、uan、üan、en、i、ü、i、、、iong。普通话明确区分 -n 和 -ng 为韵尾的两组韵母。以 -n 为韵尾构成的韵母叫前鼻韵母,以 -ng 为韵尾构成的韵母叫后鼻韵母。

翘舌音,又名“卷舌音”。即“舌尖后音”。由舌尖向上翘起和硬腭前部相接触,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一种辅音。如普通话声母 zh、ch、s、前鼻音的字有今、进、金、林、琳、霖、天、填、甜、添,等等。

2、后鼻音的字有崩、泵、蹦、膨、捧、东、冬、冻、动、通,等等。

3、翘舌音的字有赵、郑、中、朱、专、庄、周、重、吹、追,等等。

扩展资料:

一、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分

1、发前鼻音的时候,-n前面的元音一般发音部位都比较靠前,如:an、en、in的发音中a、e的发音都比较靠前,发为前a,e发为中e,i本来就是舌尖前元音,发音就在前面。

在发元音的过程中舌尖逐步上抬与上齿龈形成阻碍,使气流从前鼻腔流出,形成前鼻音。前鼻音发音时口腔不能开得太大,以免气流往后进入后鼻腔。

2、后鼻音如、ing的发音,前面的元音发音靠后,a发为后a。e本来就是一个发音靠后的元音,元音 a、e在后面发的同时先往后缩,再正抛物线的往上升。

使舌根与软颚形成阻碍,使气流从后口腔进入鼻腔,发出后鼻音。i是舌尖前元音,在前面发音,因此发ing时,在发i的同时舌跟往后拉,才能使舌跟与软颚形成阻碍,产生后鼻腔共鸣。

二、相关汉字解析:

1、今

1)拼音:)释义:现在,说话的这一天。

3)部首:人部

4)笔顺:撇、捺、点、横撇/横钩

5)组词:今天、今年、而今、今夜、如今

2、进

1)拼音:)释义: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

3)部首:辶部

4)笔顺:横、横、撇、竖、点、横折折撇、捺

5)组词:进出、进口、先进、进行、进度

3、崩

1)拼音:)释义:倒塌。

3)部首:山部

4)笔顺:竖、竖折/竖弯、竖、撇、横折钩、横、横、撇、横折钩、横、横

5)组词:崩塌、崩裂、崩溃、崩盘、崩坍

4、郑

1)拼音:z)释义: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3)部首:阝部

4)笔顺:点、撇、横、横、撇、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5)组词:郑重、流郑、郑璞、郑老、郑图

5、吹

1)拼音:)释义:合拢嘴唇用力出气。

一个林一个阝念什么(一个纟一个林怎么读)一个林一个阝念什么(一个纟一个林怎么读)


3)部首:口部

4)笔顺:竖、横折、横、撇、横撇/横钩、撇、捺

5)组词:告吹、吹灯、吹拂、吹打、吹。

汉字偏旁部首名称表?

一:横部、一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数目有关的字。

丨:竖部,本义是上下贯通,作部首时一般只表示笔画。

丿:撇部,作部首时,一般只表示笔画。

丶:点部,本义是灯炷、烛光,作部首时一般只表示笔画。

乙(乛、乚、):乙部或折部,作部首时一般只表笔画。

二:二部,作部首时,通常只表示笔画。

十:十部、十字头、十字旁,作部首时可表示和数目十有关的数字。

厂:厂部,作部首时可表示和山崖、山、石或房屋有关的事物。

匚(读方):匚部、左方框,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方形容器或各种其他容器有关的事物。

卜(读补):卜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占卜问卦有关的事物。

冂(读窘):冂部、同字框,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区域有关的事物。

八(丷、ハ):八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分解、分散、相反、相背等有关的事物。

人(亻、入):人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人及和人有关的动作、行为、称呼、性格、事物等。

勹(读包):勹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人有关的事物。

几:几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茶几一类的矮小木制器具。

儿:儿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人有关的事物。

亠(读头):亠部、点横部,作部首时,一般只表示笔画。

冫(读冰):冫部、两点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温度低或水有关的事物。

冖(读密):冖部、秃宝盖,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遮盖、覆盖有关的事物。

卩(,读决):卩部、硬耳朵,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曲膝跪着有关的事物。

阝(在左,读付):阝部、左耳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山或地名有关的事物。

阝(在右,读义):阝部、右耳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城市、邦国、地方、居住、姓氏有关的事物。

凵(读坎):凵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凹陷有关的事物。

刀(刂、):刀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刀有关的动作或事物。

力:力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力气、用力或武力有关的事物。

厶(读私):厶部,作部首时,一般只表示笔画;作组字部件时可以表示和“私”有关的事物。

又(ヌ):又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手有关的动作或事物。

廴(读引):廴部、建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有关的事物。

工:工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工匠、工具有关的事物。

土:土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泥土、土地有关的事物。

士:士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男性有关的事物。

艹(读草):艹部、草字头,作部首时通常表示和植物,特别是草本植物有关的事物。

寸:寸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长度、法度有关的事物。

廾(在下,读巩):廾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双手拿东西有关的事物。

大:大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人或大有关的事物。

尢(读网):尢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残废、残缺有关的事物。

弋(读义):弋部,作部首时,一般不表意。

小():小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微、小有关的事物。

口:口部、口字旁、口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嘴巴、语言或嘴巴的动作有关的事物,还可以表示一些其他方形的东西。

囗(读韦):囗部、大口框,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包围、环绕、圆圈等有关的事物。

巾:巾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纺织品有关的事物。

山:山部、山字旁、山字底或山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山、石、高大等有关的事物。

彳(读赤):彳部、双人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走路、道路、距离、脚的动作或人的行为有关的事物。

彡(读山):彡部、三撇儿,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图画、形象、装饰有关的事物,有时又表示胡须。

夕:夕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时间、夜晚或夜晚的活动有关的事物。

夊(读岁):夊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脚的动作有关的事物。和“止”部相通。

广:广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房屋等建筑物有关的事物,和“厂”、“宀”等部相通。

门(门):门部、门字框,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门、建筑或关闭有关的事物,有时又表示争斗。

宀(读棉):宀部、宝盖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房屋或在屋里做事有关的事物。和“广”、“厂”部相通。

辶(读绰):辶部、走之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行走、路程或脚的动作有关的事物。

彐(彑,读计):彐部、雪字底、寻字头,作部首时通常只表示笔画。

尸:尸部、尸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人体、尸体或人的行为动作有关的事物,有时又和房屋有关。

己(巳):己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婴儿有关的事物。

弓:弓部、弓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弓有关的事物。

子(孑):子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孩子有关的事物。

屮(读彻):屮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草有关的事物。

女:女部、女字旁、女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妇女、姓氏或美丽有关的事物,又因古代轻视妇女所以有时表示不好的性情。

马(马):马部、马字旁、马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马有关的事物。

幺(读妖):幺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丝线或微小有关的事物。

巛(读川):巛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河流有关的事物。

王(玉):王部、王字旁、斜王旁;玉字旁、玉字底、斜玉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玉石、玉器或加工玉器有关的事物。

韦(韦):韦部、韦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围绕有关的事物。

木:木部、木字旁、木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或木制品有关的事物。

犬(犭):犬部、反犬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狗或其他动物有关的事物。

歹:歹部、歹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死亡、丧事、损害等有关的事物。

车(车):车部、车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车子或车上的零件有关的事物。

戈:戈部、戈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兵器、战争、杀戳有关的事物。

比:比部、比字头、比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并列挨着有关的事物。

瓦:瓦部、瓦字旁、瓦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陶器等土制品有关的事物。又借用作音译词表示电的功率单位“瓦特”。

止:止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脚或脚的动作有关的事物,和“彳”、“足”、“疋”、“辶”、“夊”、“走”等部相通。

攴(攵,读扑):攴部、“攵”叫反文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敲、打、击等手的动作及干、做等行为动作有关的事物。和“殳”部相通。

日:日部、日字旁、日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太阳、光、时间、干燥等有关的事物。

曰:曰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说话、言辞有关的事物。

水(氵、氺):水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河流、水、液体等有关的事物。

贝(贝):贝部、贝字旁、贝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钱财、货币、贸易或装饰品有关的事物。

见(见):见部、见字旁、见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看、目光或眼睛的动作有关的事物。

牛(、牜):牛部、牛字旁、牛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牛、类似牛的动物有关的事物。

手(扌):手部、手字底、提手旁,作部首时可表示和手或手的各种动作有关的事物。与“又”、“寸”、“爪”、“廾”相通。

毛:毛部、毛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鸟兽的毛、须发或毛皮制品有关的事物。

气:气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气体或以气体作为存在形式的化学元素有关的事物。

片:片部、片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薄片有关的事物。

斤:斤部、斤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斧子一类或工具或使用这类工具时的动作有关的事物。

爪(爫):爪部、爪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手的动作有关的事物。和“手”、“扌”、“寸”、“又”、“廾”等部相通。

父:父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成年男性有关的事物。

月:月部、月字旁、月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月亮、光、时间等有关的事物。

欠:欠部、欠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张大嘴巴的各种动作有关的事物。

风(风):风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风有关的事物。

殳(读书):殳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敲打、打击有关的事物。和“攴”、“攵”等部相通。

文:文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花纹、彩饰有关的事物。

方:方部、方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旗帜、军队有关的事物。

火(灬):火部、火字旁、火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火、光或使用火、光有关的事物。

斗:斗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斗一类容器有关的事物。

户:户部、户字头,作部首时可表示和门、房子等有关的事物。

心(忄、):心部、心字底、竖心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感情、气质、思想、表情,以及和心理活动有关的事物。

爿(丬,读床):爿部,作部首时大多简化成“丬”,通常只表示读音。

示(礻):示部、示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鬼神、祭祀、宗庙等宗教迷信活动有关的事物。

石:石部、石字旁、石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土石、土石器具有关的事物。

龙(龙):龙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龙或神灵有关的事物。

业:业部,作部首时,一般不表意。

目:目部、目字旁、目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眼睛或眼睛的动作有关的事物。

田:田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田地、农活有关的事物。

罒:罒部、四字头,其实是“网”字的变形,也叫网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网或网的功能有关的事物,并经常引申为法网或触犯法网的罪人。

皿:皿部、皿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器皿有关的事物。

矢:矢部、矢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箭、长度或直有关的事物。

禾:禾部、禾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谷类植物或农事有关的事物。

白:白部、白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白色、光亮有关的事物。

瓜:瓜部、瓜字旁、瓜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瓜或藤生植物有关的事物。

用:用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钟、或有用有关的事物。

鸟(鸟):鸟部、鸟字旁、鸟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飞禽有关的事物。

疒(读ne):疒部、病字头,作部首时可表示和疾病有关的事物。

立:立部、立字旁、立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站立有关的事物。

穴:穴部、穴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洞穴、空或房屋有关的事物。

疋(,读书):疋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脚或脚的动作有关的事物。

皮:皮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皮肤、皮革有关的事物。

矛:矛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矛一类兵器有关的事物。

母(毋):母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母亲有关的事物。

耒(读垒):耒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农具或农活有关的事物。

老:老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年纪有关的事物。

耳:耳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耳朵、听觉或声音有关的事物。

一个林一个阝念什么(一个纟一个林怎么读)一个林一个阝念什么(一个纟一个林怎么读)


臣:臣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奴隶或低头、屈身等人体动作有关的事物。

西(覀):西部、西字头,作部首时可表示和遮盖或反复有关的事物。

页(页):页部、页字底、页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头、颈、面部等有关的事物。

虍(读乎):虍部、虎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虎有关的事物。

虫:虫部、虫字旁、虫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昆虫、动物有关的事物。

缶(读否):缶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瓦器、容器有关的事物。

舌:舌部、舌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舌头、嘴巴或味道有关的嫩的。

竹():竹部、竹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竹子或竹制品有关的事物。

臼:臼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石臼有关的事物。

自:自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鼻子有关的事物。

血:血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血有关的事物。

舟:舟部、舟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船有关的事物。

衣(衤):衣部、衣字旁、衣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衣物有关的事物。

羊(、):羊部、羊字旁、羊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羊有关的事物。

米:米部、米字旁、米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谷米、粮食或粮食做的食品有关的事物。

聿(肀,读玉):聿部,作部首时可表示和笔或书写有关的事物。

艮(读亘):艮部,作部首时,通常不表意。

羽:羽部、羽字旁、羽字头、羽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鸟、羽毛或鸟飞的姿势有关的事物。

糸(糹、纟,读密):糸部、绞丝旁、绞丝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丝、绳、丝棉麻等纺织品及颜色有关的事物。

麦(麦):麦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麦子、粮食有关的事物。

走:走部、走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行走、行路的动作姿态或脚的动作有关的事物。和“足”、“止”、“彳”、“辶”等部相通。

赤:赤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红色有关的事物。

豆:豆部、豆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豆类植物有关的事物。

酉:酉部、酉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酒或由发酵制成的食品、佐料有关的事物。

辰:辰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农活有关的事物。

豕(读史):豕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猪有关的事物。

卤:卤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盐有关的事物。

里:里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地方有关的事物。

足():足部、足字旁、足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脚或脚的动作有关的事物。和“走”、“止”、“彳”、“辶”等部相通。

身:身部、身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身体有关的事物。

釆(读变):釆部,作部首时可表示和分辨、辨别有关的事物。

谷:谷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山谷有关的事物。

豸(读至):豸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野兽有关的事物。

角:角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角有关的事物,又因为古代把牛角做成酒杯,所以又可表示和酒杯有关的事物。

言(讠):言部、言字旁、言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说话等语言行为有关的事物。

辛:辛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犯罪、治罪、刑法、辣味有关的事物。

青:青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蓝色有关的事物。

其:其部,作部首时,一般不表意。

雨:雨部、雨字头,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下雨有关的气候、天象等的事物。

齿:齿部、齿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牙齿有关的事物。

黾(黾,读闵):黾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蛙、龟等两栖动物有关的事物。

隹(读追):隹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飞禽有关的事物。

金(钅):金部、金字旁、金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金属、金属制品有关的事物。

鱼(鱼):鱼部、鱼字旁、鱼字头或鱼字底,作部首时可是以表示和鱼类、两栖类动物或食物有关的事物。

革:革部、革字旁、革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皮革或皮革制品有关的事物。

骨:骨部、骨字旁,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骨头、人体有关的事物。

鬼:鬼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鬼怪或迷信有关的事物。

食(饣):食部、食字旁、食字底,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吃或食物有关的事物。

音:音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声音有关的事物。

髟(读飘或标):髟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毛发或与毛发有关的事物。

麻:麻部,作部首时,通常只表音。

鹿:鹿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鹿类、像鹿的动物,或与鹿有关的事物。

黑:黑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黑色或污浊有关的事物。

鼠:鼠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老鼠、鼠科动物或像老鼠的动物有关的事物。

鼻:鼻部,作部首时可以表示和鼻子有关的事物。

根据功能性质的不同,部首可分为两大种类:

一种是造字法(文字学)原则的部首,它严格依照六书体系,只有同一意符的字才可隶属同一部首,这种部首始见于《说文解字》,其后《字林》、《玉篇》、《类篇》等皆因循此体例;

另一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它按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位,作为查字依据,分部排列,以其相同部位为部首,此种部首滥觞于《五经文字》及《九经字样》等,发展于《龙龛手鉴》、《类纂古文字考》等,成熟于《字汇》,后遂大行。如“甥”、“舅”二字,《说文解字》根据六书体系,都归男部;《康熙字典》则依检字法原则,以“甥”入生部,“舅”入臼部。

陈楚生专辑顺序?

陈先写阝又写东,楚先写林又写疋,生写生,专写专,辑先写车又写咠。

陋字笔画顺序怎么写?

陋的笔顺笔顺 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先横后竖(如:“干”),先撇后捺(如:“八”),从上到下(如:“主”),从左到右(如“林”),先进后关(如:“田”),先中间后两边(如:“水”),从外到内(如:“回”)等。陋读音 阝五笔:BGMN释义

1.丑的,粗劣,不文明的:丑~。粗~。~俗。

2.狭小,简略:~室。简~。因~就简。~巷簟瓢(形容家境贫寒,生活清苦)。

3.见识小:浅~。孤~寡闻。

4.轻视:~今而荣古。组词简陋 陋俗 愚陋 陋室 丑陋 弇陋 破陋 浅陋 朴陋

汉字 陋

读音 部首 阝

笔画数 8

笔画

向左转|向右转

名称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横、竖、横折钩、撇、点、竖折/竖弯、

一个林一个阝念什么(一个纟一个林怎么读)一个林一个阝念什么(一个纟一个林怎么读)


逶迤的笔顺笔画怎么写?

“逶” 字共有 11 画,笔画顺序为: 撇、横、竖、撇、点、撇点、撇、横、点、横折折撇、捺

“迤” 字共有 8 画,笔画顺序为: 撇、横、横折钩、竖、竖弯钩、点、横折折撇、捺

“逶”,初见于楚系简帛中,会意字。其形像路和脚,表示行走;从委,委有曲折之义,表示曲折而行;委(wei)兼表声。本义是曲折而行。引申为弯曲延伸,多用来形容山川道路。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逶”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答:(逶迤)的笔顺笔画是由撇丿丶横一丶竖|丶撇)丶奈㇏(禾),与撇丿丶奈\丶撇丿丶横(女)丶组成一个(委)字,再加上l⻌)旁组合(逶)字。{迤)先写一撇丿,一横,再写横折‘钩丶再在横折钩上写一个竖,再写竖弯钩成(㐌),最后在(㐌)前面加写上(辶)成(迤)。

笔画笔顺易错字集锦――《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 1末笔为二 冉(再、苒)--笔顺:竖、横折钩、\[中\]竖、末笔写二。 里(理、童)--笔顺:先写甲,后写二。 重(踵、董)--笔顺:撇、横、写曰,\[中\]竖、再写二。 垂(捶、棰、锤)--笔顺:先写千、后写艹,再写二。 ▲ 注意:并排三、四横者不按此规律: 堇jǐn(谨、槿)--末二笔为竖、横。 隹zhuī(谁、难)--末二笔为竖、横。 2土、士分开土 寺(侍、诗、痔、等)周、袁、幸。 士--吉(洁、桔、结、秸)志、壳、声、喜、嘉、壹、壶、壮。 3天、夭分开天 吞、蚕、忝tiǎn(添、舔)、奏(凑)。 夭--乔(侨、桥、骄、娇)岙、袄、妖。 4王、壬分开王 呈(程、逞)。壬--任(凭)廷、淫。 5首笔是横不是撇 丰(蚌、艳、契)、耒lěi(耕、耘、耙)。 邦(帮、梆、绑)的第四笔是撇。 刊的第三笔是竖。 6横“山”的中横向左向右出头不出头 中横向右不出头:寻、帚、刍(邹)当、雪、扫、妇、侵。 横“山”有竖穿过时中横向右要出头:聿yù(建)秉、捷、唐、康、争、兼。 中横向左都出头:疟、虐(谑)末笔笔顺:横、竖折、\[中\]横。 7讯的右旁和丑笔顺不同 讯的右旁(汛、讯、迅)笔顺:横折弯钩、横、竖。(末二笔为十)。 丑(扭、纽、钮)笔顺:横折、竖、横、横(末二笔为二)。 8毋、贯笔顺 毋wú笔顺:竖折、横折钩,[先]撇、[后]横(两边出头)。 贯的上部部件笔顺:竖折、横折、[先]竖、[后]横(两边出头)。 9衰的笔顺 中间部件:竖、横折、[中间]长横(两边出头)、短横(堵口)。 10皮的前三笔笔顺:横钩、撇、竖。 二、竖 1竖与撇之分: 临、监、坚、竖、紧--第二笔是竖,不是撇。 旧--第一笔是竖。归--第二笔是撇。 2“周”与“同”第一笔不同: 同、冈、网、罔--第一笔是竖。 周、用--第一笔是撇。 3“月”第一笔有变化: 育、肯、胃、有、肩--月在下,首笔为竖。 肚、肌、肠、期、朗--月在左右,首笔为撇。 4强调后写竖: 假、暇、遐(霞)--中间部件前三笔笔顺:横折、横、竖。 报、服--右旁前两笔笔顺:横折钩、竖。 5出头与不出头: 出头--由(黄寅)、黾(渑、绳、蝇)奄(俺、淹、掩)。不出头--龟(阄)。 出头--异、弄、弃、弁、弈、算、弊。不出头--畀bì(痹、箅、鼻)。 出头--圣(怪、坚)。不出头--泾、径、经、劲、茎、颈。 6号、考、污--末笔向上不出头。 末两笔笔顺:横、竖折折钩。 “考”字下部不能如阿拉伯数字“5”。 7收的左旁,叫、纠的左旁 竖提与竖不交叉。不能写如阿拉伯数字“4”。 8做左偏旁时向右不出头 身(射、躬、躲)第六笔横、第七笔撇,都向右不出头。 舟(舰、般、航)--第五笔横,向右不出头。 ▲注意:耳(取、职、联)--做左偏旁时末笔改提,可出头。 9非字的笔顺与笔画 非(罪、韭)笔顺:[左]竖(不是撇),三小横(最后一小横不为提),[右]竖、三小横。 三、撇 1应该撇通下来: 免(兔、挽、勉)、奂(唤、换、涣)、象(像)、鬼(傀、愧)、卑(婢、碑) 第六笔都是一撇通下来。 2不是一笔通下来--麦七画、美九画、敖(傲、熬、遨)十画。 3不要多一撇--畏(喂、偎、煨)、展(辗、碾)、代、武、贰。 4先撇与后撇 先撇:九、及。 后撇:刀、力、乃、万(笔顺:横、横折钩、撇)、方(笔顺:点、横、横折钩、撇)。 5撇向左出头与不出头 出头--化(华、花、讹)右旁笔顺:[先]撇,[后]竖弯钩,两笔之间相交叉。 不出头--匕bǐ(比、北、此、死、旨、尼、老)、仑(论、伦、论、轮) 笔顺:[先]撇、[后]竖弯钩,两笔不相交叉。 比左旁笔顺:横、竖提。 北左旁笔顺:竖、横、提。 此左旁笔顺:[中]竖、横、[左]竖、提。 6末笔为人: 火笔顺:点、[右上]小撇、[中]撇、捺。 臾笔顺:[左上]小撇、竖、短横、[右]横折、短横、[托底]横,最后写人。 爽笔顺:横、[左]撇、点、撇、点、[右]撇、点、撇、点、最后写人。 脊上部笔顺:[左]点、提、[右]小撇、点、[中]写人。 ▲注意兆笔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与脊的上部笔顺不同。 四、点 1有点无点 有点--市shì(柿、铈、闹)。 无点--沛的右旁(沛、肺、芾),中间竖向上出头。沛七画。 尧(浇、挠、绕、烧),右上无点。 步(涉),左下无点。 染右上不是丸。 琴下无点。 纸下无点(低下有点)。 2先点与后点 先点点--义、为(笔顺:点、撇、横折钩、[内]点)。 后点点--叉、发、拔、成(凡从戈者均末笔为点)。 3点点的顺序 母笔顺:竖折、横折钩(两笔收尾处相交叉)、点、横、点。(不要写完横再点两点)。 凡从母者:拇、姆、毒、每、诲、悔、霉均如此。 舟(船、航)、后三笔笔顺:点、横、点。 丹(彤)的末两笔笔顺:先点、后横。 州的笔顺:点、撇、点、竖、点、竖。 鬯chàng的笔顺:撇、斜点、[上]点、[左]点、[右]点、[下]点、竖折、 竖、撇、竖弯钩。 五、折(提、钩) 1横折与竖折 片--末笔为横折,共四画。 牙--第二笔为竖折,共四画。 乐--第二笔为竖折,共五画。 舛chuǎn(桀、舜、舞)、降,末三笔为:横、竖折、竖(末笔向上出头)。 既--右旁为横、竖折、撇(向上不出头),竖弯钩。 2从区者末笔为竖折 区、匹、臣、匡、匠、医、匪笔顺:[先]横、[再写]里边被包围的部件, [最后]竖折一笔写完。 3左偏旁末笔横改提 土(培场)、王(玩球)、止(歧武)、血(衅衄)、耳(取、联)、子(孙、孩)、 马(驰、驶)、鸟(鸵)。 4车字笔画、笔顺的变化 车做独体字时笔顺--横、竖折、横、竖。 车做左偏旁时(轻、较、转)笔顺--横、竖折、[先]竖、[最后]提。 5注意竖提 切(窃、砌、沏)左旁不是土。 瓦(瓯、瓷、瓶)笔顺:横、竖提、横折弯钩、点。 6发与拔的右旁不同 发(泼、拨)第一笔是竖折。 拔的右旁(祓、绂)第一笔是横。 7有钩与无钩 有钩--七、儿、几(冗、亢、机、秃、虎) 无钩--朵、殳(没、投、沿、铅) 有钩--东、杀、条、杂、亲、余(末笔均为点,不为捺)。 无钩--不、木、未、末、禾、耒、来、束。 8木字钩与捺的变化 木字做独体字时,竖无钩,末笔为捺。 木字构成合体字时: 作左偏旁时:无钩、捺改为点、如枯、杆、树。 作右偏旁时:无钩,捺不变,如体、沐、林。 在上部或下部时:无钩,捺不变,如杏、李、杰;桌、案、荣、采。 但遇到有并行的捺时,为了避让,而将捺改点如:漆、茶、荼。 9“小”字钩的变化 在字的上部时无钩--尘、尖、少(抄、纱、省、劣、雀)。 在字的下部时有钩--尔(你)、叔(菽、淑)、京(凉、就)、忝、示(宗、票、奈、捺)。▲注意“尔”字例外--玺、您,在字上部时也有钩。 六、其他 1几种顺序都有 先中间,后两边--丞、承、率、燕、兜、燮、夔 从左到右--辔、盥、鬻、嬴、赢、羸、彘。 注意:肃的笔顺:横折、横(向右出头)、横,[中]竖,再写[左]撇、[右]竖,最后[里边]小撇、点。 齑的笔顺:先写文,[左]撇、[右]竖,最后[中]写韭。 2堵口与不堵口。 己jǐ--记、纪、起、忌、岂(凯、铠)、改、妃。 已yǐ--巳sì--包、苞、导、异、巷、祀、圯、汜、巽、熙。 犯的右旁--范、苑、宛(碗)厄(扼)、卮、危、卷(倦)。 3区别几个有戈的字: 戊wù、戍shù、戌xū、成、咸、戚--笔顺都是先写厂,再写内部部件,最后:斜钩、撇、点。 戎róng、戒jiè(诫、械)--相同部分笔顺:长横、短横、在短横上加撇, (“戒”再多一竖),最后,斜钩、撇、点。 4仑与仓要分开: 仑--伦、沦、抢、论轮。 仓--伧、沧、抢、枪、苍。 5癸与祭的字头要分开: 癸--揆、睽。登(澄、橙、瞪、凳)。 祭--察、蔡。 6学与党的字头要分开: 学、鲎、觉。 党、堂、常、棠、尝。 兴、举、誉。佥(检、验、签)。 光、当、肖。 7字的末尾笔画不同: 呙(涡、蜗、莴、窝)--末两笔:撇、点。 离(漓、螭、璃、禽)--末两笔:撇折、点。 禹(属、踽)、禺、隅、愚、寓--末三笔为竖、提、点。 8冒字上部部件特殊: 冒(帽、瑁、冕、勖)上部部件第三笔、第四笔不触及到左、右两边,有时可写成秃宝盖下加 二。不要写成曰yuē或日rì。 9辰字起笔先写厂: 辰(振、唇、辱、晨)笔顺:横、撇、横、横、竖提、撇、捺。 10敝字的笔顺: 敝(撇、弊、憋、蹩、鳖、蔽)的左旁笔顺:点、撇、[左]竖、横折钩、[中]竖(向上出 头)、[里边]撇、点。敝十一画。 11女字的笔画、笔顺: 独体字女笔顺:撇点、撇、横(横与撇只接触,不交叉,横向右略长。) 女字做左偏旁时,笔顺同上,不同的是横与撇接触后,不向右略长,构成一定角度即可。横不 改为提。 12兖字中间不是口: 兖、衮(滚、磙)笔顺:六下是厶,不是口。 13三个特殊字形的笔顺: 凹āo:竖、横折折、竖、横折、横,共五画。 凸tū:[上]竖、[中]横、[下]竖、横折折折、横,共五画。 噩è:横、竖、[左]口、[右]口、横、[左]口、[右]口、横,共十六画。 14部分字的笔画、笔顺: 了:横钩、竖钩,两画。 之:点、横撇、捺,三画。 廿niàn(二十的意思),革字头,笔顺:先横、竖、竖、横,共四画。 世 卅sà(三十的意思),带字头,笔顺:先横、再撇、竖、竖,共四画。 15部分部首的笔画,笔顺: 艹(草字头):横、竖、竖,三画。 讠(言字旁):点、横折提,两画。 辶(走之儿):点、横折折撇、捺,三画。 阝(双耳刀):横撇弯钩、竖,两画。 忄(竖心旁):[先]点、点,[后]竖,三画。 犭(反犬旁):[先]撇、[再]弯钩、[最后]撇,三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