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的故事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历史介绍

1、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战役进行到最后阶段,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孤军奋战4昼夜。战至30日,接到撤退命令后,他们冲出重围,退入英租界,困守孤军营。1941年,谢晋元被汪伪特务暗杀。同年12月,日军突入英租界,将困守在此手无寸铁的“八百壮士”余部俘获押走。部分人被遣送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集中营。

2、1937年10月26日,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宝山大场防线失守,国民党军队决定全线西撤,命令88师留下一个团进行掩护。26日深夜,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急匆匆的回到团部,他的手上拿着88师师长孙元良的一纸手令,上面命令“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这最后一块阵地,就是四行仓库。那时的四行仓库,南面紧挨苏州河,东面是英国、美国控制的公共租界,西面、北面已经被日本军队占领。这幢钢筋水泥建筑占地0.3公顷,宽64米,高25米,最初是4家银行存储贷物的联合仓库,以墙厚楼高、易守难攻著称。一直到27日凌晨3点,从前线撤退到四行仓库参加掩护的共计420人,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仍用团的番号称有800人,八百壮士由此得名。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的故事淞沪会战八百壮士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的故事


3、八百将士以弹丸之地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迅速传遍国内外,人们称赞他们是“八百壮士”并专门谱写了颂扬他们的歌曲《八百壮士歌》。

八佰是哪一场战役

1、八佰原型是淞沪会战末期四行仓库保卫战。

2、《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3、这是根据真实战争改编而来,并非虚构,有更强的历史厚重感,也更引人深思。虽然号称是八百壮士,可实际上参与这场战争的人数只有400余人,根本就不到八百人。之所以会有八百壮士这个称号,是因为谢晋元对外宣称仓库内有八百人,他也是为了壮大声势,迷惑敌人。这场战争是非常惨烈的,因为这400余位士兵要面对的是30万日军,他们要对垒的是比自己多很多倍的敌人。

4、这400个人想尽一切办法,将四行仓库从里到外武装成了碉堡,之后就是硬着头皮和日军周旋和血战整整六天六夜,抗争到了最后。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打击了侵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成为当时举世瞩目的事件。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八百壮士奉命撤退,还活着的人暂时撤出了四行仓库,进入了租界。

在淞沪会战中率领“八百壮士”孤守上海四行仓库的爱国将领是谁

谢晋元

谢晋元(1905-1941),字中民,汉族,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著名抗日英雄,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是什么?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一支仅有400多人的孤军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对抗数万日军。当有外国记者询问守军人数时,为了威慑敌人,指挥官谢晋元故意说有八百人。从此这支守军就以"八百壮士”的称号为世人所知。

因为400余位士兵要面对的是30万日军,要对垒的是比自己多很多倍的敌人。想尽一切办法将四行仓库从里到外武装成了碉堡,之后就是硬着头皮和日军周旋和血战整整六天六夜,抗争到了最后。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打击了侵略军的张气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成为当时举世瞩目的事件。

后世评价:

在日军铁蹄下,已陷于孤岛的数百万同胞,从八百壮士身上,找回了民族的尊严与气节,找回了振奋的信心与力量。"拿八百壮士做榜样"这首歌,从沦陷的上海吼出,唱遍大江南北。铮铮铁骨的八百壮士,对于身处黑暗困于孤岛的上海人,就像一盏长明灯,看着它,便坚定了抗日的必胜信念。

“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他们前赴后继、奋勇杀敌,以自己的热血,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以自己的牺牲,换取了民族的未来。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八百壮士

“八百壮士”的牺牲究竟是一次怎样的战役?

是1937年的上海淞沪会战。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扬言要三个月占领中国。在上海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三个月,粉碎了日军侵华计划,反映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视死如归的决心。

八佰哪个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上海四线仓库保卫战。

详细说明:

八佰真实历史事件是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他们抵住了日军的多番进攻,这次保卫战的成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

1、淞沪会战:

“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全面侵华开始,并将目标转移到上海。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会战中虽然蒋介石调遣70余万国民党军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激战,但由于淞沪平原无险可守,装备差距悬殊,两个多月下来,国军伤亡惨重失败已成定局。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的故事淞沪会战八百壮士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的故事


1937年10月26日,为保持实力,蒋介石决定撤出上海闸北地区绝大多数部队,去防卫上海至首都南京之间的战略要地。同时命令孙元良的八十八师单独留守抵抗,并希望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

2、四行仓库:

实际上,留守毫无胜算并且结局也一定是牺牲,所以八十八师决定只留下五二四团一个加强营,营长为陆军少校杨瑞符,并特派五二四团中校副团长谢晋元作为最高长官。

留守地点选在了四行仓库,原为四大银行的仓库,位于上海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曾被用作第八十八师司令部驻地,里边有大量的粮食、救护用品和枪支弹药。

河南岸则是美、英、法、意的公共租界,日军不敢过于集中火力,同时可向全世界广播实况战事,有利于争取同情。所以无论在地理位置上还是防守策略上,都利于退守阻击。

3、“八百壮士”:

守军实际上只有四百多人,为什么叫“八百壮士”?

留守四行仓库的官兵只有四百多人,而面对的日军却有几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包括了日后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松井石根的第三师团。谢晋元团长为了隐藏自己的实力,迷惑敌人,对外宣称800人。所以日后被称为英雄的“八百壮士”,在历史教科书中也曾提到过。

4、战斗过程:

从1937年10月27日开始,战斗一直持续了四天。日军发现闸北地区已经空无一人后,迅速挺进至苏州河北岸,但不敢越河到租界。当先头部队到达四行仓库时却遇到了猛烈地阻击。

敌人凭借坦克掩护组织多次反击,敢死队成员陈树生把炸弹和手榴弹绑在身上,拉断弹弦从窗口一跃而下,与敌军坦克同归于尽。

期间24岁的女童子军杨惠敏冲破敌人封锁线,为八百壮士送去一面中国国旗,给了八百壮士和全体中国人民最大的鼓励,也成为四行仓库保卫战经久传颂的佳话。

29日,日军派来两艘武装小艇和两架飞机,海陆空力量都用上了。又在仓库西北挖地道,企图炸毁仓库大墙,但都被中国守军击退。

10月29日,英美等国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蒋介石经过再三考虑,认为坚守四行仓库最初的目标已经达到,于是他下令部队于10月31日撤离仓库。租界方面与日本磋商,让中国军队撤退。

5、战斗后续:

八百壮士撤退到租界后并没有如期与八十八师主力汇合,租界在日本方面的压力下收缴了壮士们的武器。并关押到特定地点,开始了长达四年多的“孤军营”生活。四行孤军纪律严格,作风端正,一直坚持训练等待重新报效国家的那一天。不幸的是1941年,谢晋元在四行孤军营操场被4名汪伪特务收买的兵痞刺死,年仅37岁。

淞沪会战英雄八百壮士共计击毙多少日军

共毙日军200余名

1937年7月7日,中日爆发全面抗战。8月13日,日本向发上海发动的进攻,史称「八一三沪淞事变」。中国为了吸引日本的军力,改变日军从北向南而改为从东向西的战略态势,因此决定采取用「时间换取空间」的战略。

并利用上海作为国际性城市的地位,宣扬中国抗日的决定,以争取国际的援助。因此,中日军队在上海展开一场生与死的较量。

10月26日,中国军队在上海闸北区的抵抗日渐艰难。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命令该区所有军队撤出,以防卫上海西部郊区,同时命令第三战区代理司令长官顾祝同让精锐的第88师单独留守。

最后中国军方决定以四行仓库作为固守据点,派一个加强营留守,由第524团第1营为基干,配属必要的特种部队,组成了一个414人(另有说是453人)的加强营。对外宣扬有800人,故史称「八百壮士」。

第524团的对手是侵华日军第三师团,该师团是当时日本帝国陆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在整个「淞沪会战」中受到了中国军队第88师的重创,他们称88师为「闸北可恨之敌」。

尽管如此其指挥系统尚属完整,同时拥有空军及海军的炮火支援。该师团装备有九四式轻装坦克及八九式迫击炮,步兵使用三八式步枪。

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与此同时,上海人民也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支持和鼓励着壮士。

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把慰问品、药品源源不断地送入了四行仓库,支持壮士们抗击日军。战至30日,守军接到了撤退命令,中国守军冲出重围,退入英租界。这次英勇作战,中国军队以寡敌众,共毙日军200余名,被国际社会赞为奇迹。

扩展资料:

四行仓库是「八一三淞沪抗战」的见证地。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它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

这座仓库创建于1931年,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原是由四间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等四家银行(史称「北四行」)──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

所以称为「四行」,建于1931年,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是该地区最高的建筑。由于先前被当作第88师师部,仓库中贮存了大量食物、救护用品及弹药。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的故事淞沪会战八百壮士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的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