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5400转和7200转区别(5400转和7200转区别玩游戏)

本文目录一览:

硬盘5400转和7200转有什么区别?

转速决定硬盘的速度。而常见的键盘转速只有两种,分别为5400转和7200转,而5400转和7200转区别是什么呢?小编就详细分享给大家。

我们对电脑是非常熟悉的,而电脑的重要硬件之一硬盘,我想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而硬盘主要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文件的地方。

大部分人对硬盘的衡量只通过大小,这个判断是不全面的,而对于硬盘判断的指标除了自身的容量外就是其内部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我们平日俗称的硬盘转速。

硬盘转速5400和7200区别:

硬盘转速是决定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日常数据储存。所以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就越快,也就意味着传输速度越快。

更加透彻的来说,目前大部分笔记本电脑所采用的机械式硬盘均是依靠主轴的马达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以产生浮力,使磁头漂浮在盘片上方,要将所要存取数据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则等待时间也就越短,从而也就意味了高效率的工作。

一般来说7200转比5400转硬盘肯定在不同程度提高了电脑的性能,硬盘工作时运行的速度越快,耗功方面则会越大,散热也会比较低转速的要高出不少。同配置笔记本,7200转的硬盘的温度要比5400转的要高,读写速度也比较快。7200转硬盘相比5400转硬盘,在传输速率上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个7200(转/每分钟)的硬盘,每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60×1000÷7200=8.33毫秒,则平均旋转延迟时间为8.33÷2=4.17毫秒(平均情况下,需要旋转半圈)。

按照同样的计算方法,一个5400(转/每分钟)的硬盘,平均旋转延迟时间为60×1000÷5400÷2=5.56毫秒。二者相比,7200转理论上比5400转快15%,但是实际速度只比后者提高了不到百分之十,离很多人预想的三分之一相距甚远。

硬盘转速如何定义:

1、在这里"转"指的是转速,是硬盘每分钟的转速;用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每分钟的转速表示。

2、一般笔记本转速为:4200RPM、5400RPM、有时候也有7200RPM,一般台式机转速为:7200RPM。

3、高转速的意义:转速大的硬盘有着传输速度快的优点,档次高的硬盘一般都有较高的转速。

4、转速高的缺点主要有,声音较大、寿命较短、热量较高。

硬盘7200转和5400转是什么意思?

7200转硬盘和5400转硬盘是指硬盘的转速每分钟转多少次。

区别:

1、家用硬盘,主要有三种转移,5400转、5900转和7200转。转速越高,速度越快。目前家用硬盘最快的就是7200转。

2、二者的区别,表面上看是转速不同,实际上是硬盘的性能不同,速度不同。7200转的硬盘,在随机写入方面尤其比5400有优势,装系统,启动软件,都比5400的明显快。

3、但连续传输上二者区别不大。也就是大量拷贝高清电影时,区别不是很明显。

扩展资料

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

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缩写,是转/每分钟。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硬盘的主轴马达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产生浮力使磁头飘浮在盘片上方。要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则等待时间也就越短。因此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

家用的普通硬盘的转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几种高转速硬盘也是台式机用户的首选;而对于笔记本用户则是4200rpm、5400rpm为主,虽然已经有公司发布了10000rpm的笔记本硬盘,但在市场中还较为少见。

服务器用户对硬盘性能要求最高,服务器中使用的SCSI硬盘转速基本都采用10000rpm,甚至还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用产品很多。较高的转速可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实际读写时间,但随着硬盘转速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温度升高、电机主轴磨损加大、工作噪音增大等负面影响。

物理结构:

1、磁头

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也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传统的磁头是读写合一的电磁感应式磁头,但是,硬盘的读、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为此,这种二合一磁头在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兼顾到读/写两种特性,从而造成了硬盘设计上的局限。

而MR磁头,即磁阻磁头,采用的是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采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MR磁头不能进行写操作),读取磁头则采用新型的MR磁头,即所谓的感应写、磁阻读。这样,在设计时就可以针对两者的不同特性分别进行优化,以得到最好的读/写性能。

另外,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而不是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因而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应提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提高了盘片密度,达到每平方英寸200MB,而使用传统的磁头只能达到每平方英寸20MB,这也是MR磁头被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原因。

MR磁头已得到广泛应用,而采用多层结构和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制作的GMR磁头(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也逐渐开始普及。

2、磁道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这些磁道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仅是盘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

相邻磁道之间并不是紧挨着的,这是因为磁化单元相隔太近时磁性会相互产生影响,同时也为磁头的读写带来困难。

一张1.44MB的3.5英寸软盘,一面有80个磁道,而硬盘上的磁道密度则远远大于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万个磁道。磁道的磁化方式一般由磁头迅速切换正负极改变磁道所代表的0和1。

3、扇区

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的信息,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要以扇区为单位。1.44MB3.5英寸的软盘,每个磁道分为18个扇区。

4、柱面

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单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

无论是双盘面还是单盘面,由于每个盘面都只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所谓硬盘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头)、Sector(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硬盘

笔记本硬盘5400转和7200转的区别

7200转硬盘和5400转硬盘的区别主要是速度。

1、家用硬盘,主要有三种转移,5400转、5900转和7200转。转速越高,速度越快。目前家用硬盘最快的就是7200转。

2、二者的区别,表面上看是转速不同,实际上是硬盘的性能不同,速度不同。7200转的硬盘,在随机写入方面尤其比5400有优势,装系统,启动软件,都比5400的明显快。

3、但连续传输上二者区别不大。也就是大量拷贝高清电影时,区别不是很明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