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东汉十三州超清地图(东汉十三州高清地图)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分别在地图上的哪几个位置?

1、蜀国

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二十二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2、魏国

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 ;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有八十七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3、吴国

北至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方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有三十二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东汉至西晋之间一个诸侯争霸、割据分裂的时期,当时的中国大地上存在着曹魏、东吴、蜀汉三个割据势力,不断进行着合纵连横、讨伐征战。

北方的曹魏势力最强大,占据着蒙古高原以南至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地域包括今天的华北(京津冀、山西、河南)、辽东、朝鲜半岛北部、江淮、陕西、甘肃等省份。

东吴实力次于曹魏,占据着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湖北、湖南、皖南、江苏南部、浙江)和福建、岭南、海南和越南北部地区。

蜀汉实力最弱小,在关羽败走麦城丢失荆州、刘备为关羽报仇失利白帝城托孤后,蜀汉势力退缩在西南(四川、贵州、云南)至缅甸北部一带,诸葛亮、姜维几次北伐曹魏均失败,始终无法将蜀汉势力扩充到汉中地区。

魏国在今天的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蜀国在今天的云贵川西南地区,吴国在今天的东南地区。

古代和州府有什么区别?

“州”这个概念出现的比府要早很多,先秦时期就有州的名称。传说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分为九州,不过这里的州更多是地理概念,和行政区划关系不大,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实行的行政区划制度是“郡县制”,这是一种两级行政区划,但是,二级行政区是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所以,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由中央管辖。到东汉时,州已经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了州、郡、县三级制,之后各朝沿用这一体制。

汉朝灭亡后,先是三国乱世,后来西晋又不争气,所以中国进入长期乱世,到隋灭南陈后,中国才再度统一,隋朝一开始实行的行政区后,废除了天下各郡,把郡改成了州,不过到了好古风的隋炀帝时期,又把州改回了郡,到了唐朝又改回州,当然,唐朝一级行政区是“道”。

隋唐时期的“州”,就是我们现在心中“州”的来源。

那“府”呢?“府”作为行政区划要晚很多,唐朝开元元年(713年),改雍州(唐朝都城长安城所在)为京兆府,是“府”作为行政区单位的开始。唐朝时,府在道以下,与州同级。一般设在京师、陪都和其他重要城市,如雍州设京兆府,洛州(洛阳城)设河南府,并州(太原)设太原府,益州(成都)设成都府。

这个时候,其实“州”和“府”是同一级别,但是“府”地位更高,宋朝其实也延续的这一情况,宋朝一级行政区是路,宋朝二级行政区有四种,从高到低分为府州军监四个档次,宋朝的“府”一般都很重要,比如首都是东京开封府,还有三个陪都:北京大名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然后成都等大城市都是“府”,而一般的二级行政区则是“州”。

然而到了元朝,这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代——行省制度出现,元朝的行省权力比宋朝的路大得多,所以“路”被降低为了二级行政区,于是元朝的行政区变成四个级别:行省——路——府/州——县。但是“府”仍然比“州”要强。

可是,熟悉明清行政区划的人应该知道,明清的行政区划很多情况是这样的:徐州府,杭州府,广州府…

这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了,本来如果说徐州,那么“徐”是地名,“州”属于行政区划名称,但如果是“徐州府”,那“徐州”成了地名,而“府”成了行政区划名。

这其实也是宋元开始的情况,宋朝就有了益州路,成都府路这种情况出现,而元朝更甚,二级行政级别后面都加了路,于是就有了黄州路,庐州路这种情况出现了,其实这也是一个历史大势,因为一开始大家习惯是单字地名,后来习惯双字地名,所以以前的“州”这个表示行政的词成了地名的一部分。

明朝也一样,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中书省制,但后来深感不便,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进行了全面改革。洪武九年(1376年)明朝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然后“路”给废了改成了“府”,成为主要二级行政区,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州以下有县,这样明朝比较混乱,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省府州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

因为元朝的二级行政区划是“路”,“路”被改成了“府”,所以苏州府,庐州府,徐州府这种情况大量出现,“府”成了二级行政区划,而“州”已经不作为主要二级行政区(当然也有直隶州这种二级行政区划,散州这种三级行政区划等),成了地名的一部分。

东汉十三州超清地图(东汉十三州高清地图)东汉十三州超清地图(东汉十三州高清地图)


明朝地图,看到“某州府”之类的情况特别多

清朝和明朝的情况也差不多。

但是到了民国时期,行政区划上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1913年,民国进行了“废府存县”,在中国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府”这一级别的行政区划被废了,只剩下县,短暂的时间内,“州”作为地名几乎消失(基本不存在“某州县”这种怪异的地名),但后来引入了“市制”,“州”作为地名大量恢复。

“废府存县”,那府城怎么办?明清时期的府城其实也是县的制度,这种县叫附郭县,比如广州府废了,广州城区实际上是南海县和番禺县两个附郭县的行政区。

这一轮“废府存县”给中国后来的地名和行政区划带来极大影响,典型的是河南,看看这些地名有多少消失了。

中华民国建国初期将原有的“府”改制为县,当时江苏部分地方的县推动市制,但皆被当时握有中央政权的北洋政府挡下,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暂行条例》公布实施,广州市政厅成立,广州正式建市,成为中国首个市,然后全国各地实施市制的风气渐盛,“市”才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

于是,“某州市”这种地名在中国开始大量出现,不过要说明一点,我国现在的“地级市”属于“广义市”,和国外一些“市”不一样(国外的市一般仅仅指狭义的市区形成的行政区),我国现在的“市”并不像“城市”,而更像古代的郡,州,府,是由一个大一些的城市加上很多小城市(县城,县级市)组成的行政区划。

三国鼎立面积?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三国鼎立的时期,我们也称之为三国时期,这个时期,天下被魏,蜀,吴三个国家所分割。经过官渡一战,曹操的统治北方,孙权继承父位,联合刘备一起抗击曹军,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

那么,三国的时候,他们的领土是怎么分割的呢?东汉时期,汉朝控制的疆域被分为十三个州,曹操自陈留起兵,逐步控制兖州和徐州,他采纳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战略,慢慢积蓄自己力量。

官渡一战,曹操打败北方最大势力袁绍,一举夺得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当时最大的诸侯势力,经过近二十年的经营,到曹丕称帝时,东汉留下的十三州,曹魏政权独得九州,据《中国人口通史》考证,人口大约1300万人,面积约四百万平方公里。

孙权称帝后,孙吴疆域稳定下来,经过孙权的苦心经营,孙吴疆域“西屠庸蜀之郊,北裂淮汉之涘,东苞百越之地,南括群蛮之表”,此时期的政区建置主要从郡县深险之地及北界西界敌对势力的经略着手。

从蜀汉建国来看,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略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

蜀下大力量平定了越巂、益州(今四川境内)、牂牁(今贵州境内)、永昌(今云南境内)四郡之变乱。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

东汉十三州超清地图(东汉十三州高清地图)东汉十三州超清地图(东汉十三州高清地图)


三国时期,刘备的疆域并不像现在这样,鱼米之乡,天府之国的样子,那个时候的蜀国,遍地都是森林,气候湿热潮湿。还有一些地方有瘴气。南方的各方面的发展都比较落后,人们能居住的地方也比较少。而北方的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富饶。

而曹操占领的地方,是人口最多,发展的最好的北方,所以从北方统一南方是当时的趋势。经过分析表明,三国时期,唯一有可能竞争最后的统治权的,从疆土来看,应该是孙权跟曹操,但如果刘备没有失去荆州,其实刘备也有很大的可能争夺天下,毕竟争夺天下有时候,并不只是看疆域的大小的。

从地图我们可以大致看出,在三国鼎立初期,三家的面积其实差不多。

曹魏占据今天的河北、山西、辽宁、山东、河南、江苏等省的全部或大部,甘肃、新疆、安徽、湖北等省的一部,以及中亚部分领土及朝鲜半岛北部等,面积大约是200多万平凡公里。如果去掉西域都护府,大概也就是100多万平方公里。,

蜀汉占据今天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全部或大部,陕西、广西一部,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出头。

东汉十三州超清地图(东汉十三州高清地图)东汉十三州超清地图(东汉十三州高清地图)


东吴占据今天的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广西、湖南、湖北全部或大部,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一部,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左右。

由此我们可见,如果单论领土面积,再去掉曹魏西边的那一大坨,三家基本上差不多。但是面积差不多不等于实力差不多。曹魏占据的中原、北方之地,无论从人口密度,还是经济、文化来说都远远比蜀汉和东吴的南方要发达。

三国演义上有""南阳""属荆州又听说河南也有南阳,怎么回事啊?

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也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宛城。从地点上来看,南阳是属于河南和湖北的交界处,河南熊耳山以南,湖北大洪山、汉江以北。可以看附件的地图。

按照今天的行政划分,南阳郡有一部分在河南,一部分在湖北。东汉时,行政区划分为州、郡、县三级。南阳郡、南郡均属荆州。《后汉书·郡国四》载:南阳郡,三十七城,户五十二万八千五百五十一,口二百四十三万九千六百一十八。辖:宛、冠军、叶、新野、章陵、西鄂、雉、鲁阳、犨、堵阳、博望、舞阴、比阳、复阳、平氏、棘阳、湖阳、随、育阳、涅阳、阴、酂、邓、山都、郦、穰、朝阳、蔡阳、安众、筑阳、武当、顺阳、成都、襄乡、南乡、丹水、析三十七县。南阳属于楚地,秦统一六国之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使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以及经验丰富的手工业者云集南阳,促进了南阳的经济发展,尤其冶铁业十分发达,成为全国冶铁中心之一。

西汉时,南阳的水利更是与关中的郑国渠、成都的都江堰齐名,并称全国三大灌溉区。由于对东南和南方的发展,宛城也成为南北交通的要冲,经济、文化都十分发达。

东汉西汉地图区别?

不一样,东汉略小。

西汉的面积为:666.4万平方公里

东汉的面积为:654.7万平方公里

东汉地图学家?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

出身著名的大族“河东裴氏”,少时有名,后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袭爵清阳亭侯,又迁黄门侍郎。

高平陵之变后,被罢免。此后历任廷尉正、安东将军及卫将军司马,参与谋划军国之政,参与平定诸葛诞叛乱。因功转任尚书,进封鲁阳乡侯。

魏元帝继位后,进爵鲁阳县侯,任尚书仆射。咸熙元年(264年),受命负责修改官制,又提议恢复五等爵制。五等制恢复后,获封济川侯。他建议立司马炎为世子,司马炎继位晋王后,拜裴秀为尚书令、右光禄大夫。

西晋建立后,加左光禄大夫,封钜鹿郡公。泰始三年(267年),升任司空。有文集三卷,作《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

泰始七年(271年),因服食寒食散后饮冷酒而逝世,年四十八,谥号“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