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营气的生理功能是 营气的生理功能及其概念

营气和卫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首先说联系 两者都是脾胃中焦运化后产生的水谷精微,两者相互依存,就像阴阳一样,一但有一方过强或者过弱就会表现出疾病。

卫气是饮食水谷所化生的悍气,行于脉外,具有温煦皮肤、腠理、肌肉,司汗孔开阖与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的功能。

营气是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气,行于脉内,具有化生血液,营养周身的功能。

扩展资料

食物在胃中被加热蒸熟,其营养可大概分为两个部分。一种营养升到上焦,进入“肺脏”中,然后肺把它运输到全身各处达到皮肤表面上,这部分就叫“卫气”。

另一部分营养到达“心脏”,这个就是血液,在中医讲把这一部分叫做“营气”。营气在脉中运行,卫气在脉外边行走。这是营气和卫气的来源。

另外从温度上说,卫气偏于寒凉,营气比较温暖。

“卫气”是由肺所生化而来的,肺属金,金属凉的,因而肺就是人体中的冷却器,所以卫气也具有寒凉的特点。人体的卫气虽然是保护人体的,可是它本身却是寒凉的;正常情况下卫气在不停的流动,感冒的时候就是卫气就被邪风所伤了,于是卫气就郁积到身体表面,这个时候人就感觉身体表面怕冷。

“营气”是由心脏所生化而来的,心属火,所以血液都是热的流到四肢才能温暖四肢。

如果一个人经常手脚冰凉,就是血液的热力不够了,中医上叫“四逆”,一般调整的时候要用“当归四逆汤”,是暖血的。营气和卫气是经常相互影响的,感冒的时候卫气郁积了,也就形成了营气的郁积。因为营气的特点就是“热”,所以患感冒的人有的会有发烧的现象。

如果一个人感冒了,怕冷而不发烧,那就是卫气郁积在体表;如果一个人发烧而不怕冷那就是营气郁积于体内,需要用不同的处方去调整。西药治疗感冒经常使用抗生素,对人体的脏器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不提倡频繁使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营气

营气的生理功能是 营气的生理功能及其概念营气的生理功能是 营气的生理功能及其概念


百度百科-卫气

人体的“气”有什么功能?

气指的是人体呼吸之气,也指脏腑组织的活动能力以及体内流动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中医有关“气”的理论是在中国哲学精气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中医学理论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一)气的生成和来源

人体之气的来源主要有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

1.先天之气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因其禀受于父母,所以称为先天之气。人之始生,父精母精相合形成胚胎,新生命的气是先身而生的,所以又称为“元气”或“原气”。

2.后天之气后天之气来源有二:一是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进入人体后参与人体气的生成。二是由饮食物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是人体后天营养的来源。

综上所述,人体的气是由先天之气、水谷精微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三者构成的。与气的生成最有直接关系的脏有肺、脾和肾。

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内外之气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吐故纳新,自然界的清气不断进入体内,参与了人体之气的生成。

脾主升清,把水谷精微之气输布全身。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转输的水谷精微之气积于胸中气海,形成宗气,上走息道行呼吸,贯入心脉行气血,维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进行。

肾是原气之根。肾中精气以先天精气为基础,又需要后天水谷之气的补充,是人体生命活动动力和热量的发源地。

(二)气的生理作用

气的生理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温煦作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需要气的温煦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难经》说:“气主煦之。”是说气具有温煦的作用。具有温煦作用的气称为阳气,所以阳气不足便会出现形寒肢冷,脏腑功能减弱等病证。

2.推动作用脏腑的活动、血液的运行、津液的输布乃至人体的生长发育都需要气的推动。当气的推动作用不足时,就会出现脏腑功能减弱,血行迟缓,津液停留等病证。

3.防御作用是指气具有卫护肌表,防御外邪侵袭的作用。中医认为人体肌表要依靠气的温煦滋养,而肌肤腠理是人体的藩篱,能够保护人体不受外邪侵袭。一旦外邪侵入人体,人体之气也会起而应之,与邪气相争以驱邪外出。如果气虚不足,防御能力减弱,邪气就会乘虚而入,人体就会发病。

4.固摄作用气具有裹护体内液体正常流动而不外溢散失的作用。如血液在脉道内运行不溢出脉外,是“气摄血”的作用;津液的流行输布排泄,也需要气的固摄才不至于散逸;气还具有固摄精液的作用,防止其妄泄。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可导致体内液态物质的丢失。如“气不摄血”可导致各种出血症候;“气不摄津”可导致多汗、多尿、小便失禁等;“气不固精“

则可出现滑精、早泄等。

5.托举作用《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凭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其大意是说地在太虚之中之所以不沉不陷,是因为有大气的托举。同样,人体腔内的脏腑能够各居其位而不错位或下沉,也是由于气的托举,所以人体气虚出现“中气下陷”的情况,就会导致胃下脱、肾下垂、子宫下垂等脏器下垂的病变。

6.气化作用所谓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人体的气化实际上就是指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

(三)气的分类

人体之气根据所在的部位和功能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元气又称原气。元气禀受于先天,又不断地得到后天之气的培育。元气根于肾,为肾所藏。元气具有推动和温煦作用。它借助三焦的通路敷布全身,推动所有的脏腑组织器官发挥各自的功能活动,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可以说,元气是人体生化动力的源泉。元气越充沛,脏腑就越强盛,身体也就越健康。

2.宗气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消化转输来的水谷精气聚于胸中结合而成,具有推动作用,主要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的运行。《灵枢邪客》说:“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3.营气营气又称荣气,是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营气是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进入脉道的部分。《素问痹论》说:“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营气具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的作用。《灵枢邪客》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是说营气注于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营气营运周身,为脏腑、经络、筋骨、皮毛提供营养。

4.卫气卫气是水谷精气布散在脉外的部分,具有剽疾滑利、活动力强、流动迅速的特点,具有保护肌表、温养脏腑、调节汗孔启闭的作用。

卫气也是由水谷精气化生的。《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于脉中,卫行脉外。”

人体之气除上述的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之外,还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等,对脏腑经络的代谢和功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脏腑经络都是通过“气”来实现其生理功能的。

营气的分布特点是

营气的分布特点:分布行于脉中。

营气:生理功能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两个方面。注于脉中,化为血液,循血脉流注于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营气的滋养。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卫气:有防御外邪、温养全身和调控腠理的生理功能。布达于肌表,起着保卫作用,抵抗外来的邪气,使之不能入侵人体。内而脏腑,外而肌肉皮毛都得到卫气的温养,从而保证了脏腑肌表的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能够调节控制腠理的开阖,促使汗液有节制地排泄。

宗气:生理功能主要有行呼吸、行血气和资先天三个方面。走息道以司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主司视、听、言、动等活动。

元气:一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医学教育网整理。二是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营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卫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宗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与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

元气: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受后天精气的不断充养,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

中医讲的营卫是什么?

中医里常常讲到的营卫,主要是指营气和卫气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里活动力强,运动不息的精微物质

中医把人体之气又分为了,元气、宗气、卫气、营气

中医认为卫气的主要作用有: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节皮肤腠理

中医认为营气的主要作用有:注于脉中化生为血,循环全身为脏腑经络提供营养

营气与卫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营属阴,卫属阳。一阴一阳,互为其根。营气与卫气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均由脾胃所化生。营气性质精柔,富于营养;卫气性质标疾滑利,易于流行。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营卫相偕而行;营气具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之功,卫气具防御、温养和调节胰理之用。营卫之间必须协调,不失其常,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若营卫失和,则可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夜不瞑”,以及抗邪能力低下而易于感冒等。 摘至《中医基础理论》

灵枢邪客认为营气的功能主要有

灵枢邪客认为营气的功能主要有营养四肢。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营气循脉流注全身,为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营运全身上下内外,流行于中而滋养五脏六腑,布散于外而浇灌皮毛筋骨,故灵枢邪客认为营气的功能主要有营养四肢。

营、卫、气、血、精、神、津液分别有什么作用?

营、卫、气、血是中医基本理论体系之一,是叙述人体的营养作用和卫外机能及气血循环的。属于中医学的生理范畴。精、神、津液亦是人体的主要物质,它和营、卫、气、血的生成、变化都有密切的关系。

营的来源是由饮食水谷,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了其中精微的部分生化而成。所以营的本身是水谷之中的精气,具有营养的作用。其分布是由胃传肺,从肺行于血脉之中,而运行于全身,循环不息。

卫具有捍卫和保护的意义及作用,卫的来源同营一样,不过它们运行的道路有所不同,营在脉中,而卫在脉外。卫,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在功能上有保护肌表的作用。能温暖肌肉,润泽皮肤,滋养腠理,司汗孔的启闭。同时具有抵抗外来邪气侵袭的作用。

气的含意有二:一指流动而看不见且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二是指推动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人体气的来源有先天和后天之分,生来就有的肾的精气称为先天之气;生后得到肺吸入的空气和脾胃运化而成的水谷精气(又称元气或正气),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活动最基本的物质,“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真气是其他各种气的根本,它随经脉不断的运行至全身而起到营养全身的作用。此外,它还有变化产生血液、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外邪的侵袭、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作用。

气在人体内是运行不息的,具有一定的运行方向和运行规律,例如,肺气和胃气是以下行为顺向,如向上行就成为逆向;而脾气是以向上行为顺向,如向下行就为逆。所谓“顺”就是气运行方向和规律正常,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也正常;所谓“逆”,就是气的运行方向和规律失常,就会发生病理现象。例如:肺气上逆就会引起咳嗽、气喘,胃气上逆就会引起恶心,呕吐,脾气下陷就会引起脱肛、里急后重等症状。气如果运行不畅,就会引起“气滞”。气滞的部位会发生胀闷或疼痛,疼痛的性质是多为游走性,流窜不定。

血是水谷之精气,即中焦吸收了饮食物的精微,通过气化作用成为营气,营养所泌的津液注入脉中,就成为血。而且又与营气一起循于血脉之中,内注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全身无不受其营养。

营、卫、气、血是相互化生、相互协调的一个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例如,血和气是沿着经脉一起流行,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起主要作用的是气,称为“气为血之师”。血的流行,主要靠气的推动,气的流动发生障碍,就要引起血液流动的淤滞,称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气不但能推动血液的流动,同时又通过“脾气”控制血液循环在经脉之中,称为“气能摄血”。气又能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称之为“气能生血”。大量出血必然使气也有大量损耗,导致气血两虚,称为“气随血脱”。

精是人体的主要营养物质,当有余的时候,均藏于五脏。肾脏所藏的精,是先天的基础。《灵枢》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无鬓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这说明了人孕育在母体的阶段,最先生成的就是精(先天之精)。在这个基础上,脑、髓、骨、胳、筋、脉、皮肉、毛鬓形成组织才逐渐生长具备,这是生命的基础。待之出生之后,又依靠着饮食水谷之精给养(后天之精),来维持独立的生活。

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的记载,凡男子到8岁左右,肾气就旺盛起来,……到16岁左右肾气更加旺盛。发育成熟,开始有精液产生,如男女阴阳调和,便能生育子女,……到56岁左右,肾气衰退,呈现衰老现象。到64岁的时候,精源竭尽,便没有生育功能了。因而可见五脏精气盛衰,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生育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神是思想意识以及一切生命活动的总的体现。它的来源是和生命一样随着父精母血的媾和而来。古人认为神和人的形体是不可一刻分离的,也就是说,人的生命一日存在,神即一日存在。“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以反映出“形与神俱”,是生命的主要征象。因此我们说,目之所以能视、耳之所以能听、口之所以能言、肢体之所以能运动,举凡一切思维意识及形体活动,无一不是神在人体发挥作用所表现的各种形式。

健康的人,神气必定表现得充沛活泼。疾病的时候,神气因遭受到侵害也就表现出异常现象。例如目无光彩,精神疲劳,甚至言语失常,虚空见鬼,或沉迷烦躁,昏不知人等等,病情至此,已很危险。所以临症察看病人的神气,可以判断病势的轻重和安危。

津液

津液是体内一切水液的总称。主要是指体液而言,但也包括汗液、唾液、胃液、肠液、尿液等分泌液和排泄液。其中清而稀薄的叫“津”,浊而稠厚的叫“液”。

营气的生理功能是 营气的生理功能及其概念营气的生理功能是 营气的生理功能及其概念


津液的形成、输布和排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理过程,与肺、脾、肾、胃、小肠、大肠、膀胱等脏腑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体内的津液,来源于饮食中进入胃的水液,通过脾的运化和转输,将胃中的津液上输于肺并布散到全身其他各个脏腑。在肺的津液通过肺气的宣散和肃降功能,使水道得以通调,下输膀胱。肾脏则对全身水气进行气化,把多余的水液和废物化为尿液,通过膀胱而排出体外。饮食物在通过小肠和大肠时,也能吸收一部分水液,以调节人体水液的平衡,因此有“小肠主液,大肠主津”之说。

津液的作用有:布散全身,滋润内脏、皮肤、粘膜、肌肉等;滑利关节,分泌唾液和涕液、泪水等,以滋润孔窍;变化为汗液和尿液同废物一起排出体外。

综上所述,津液的生成、吸收和转输,离不开胃的受纳、脾的运化功能。津液的布散全身,化成汗液和尿液,都离不开肺的宣散和肃降功能,故称“为水之上源”,而能调节水道。在津液的生成、代谢过程中,肾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因为胃的受纳、脾的运化、肺的宣肃,都需要肾气的温煦、推动,而尿液的生成和排泄,体内的水液代谢,更离不开肾的“气化”功能,故称“肾为水脏”,“主一身之水液”。

元气、宗气、胃气、营气的分布与功能如何

元气(原气):

组成:肾中精气.

分布: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功能:1、推动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生理活动的气

2、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气

3、虚里

宗气:

组成:由自然界清气与水谷精微组成

分布: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功能:1、行气血,司呼吸。

2、与语言、声音、呼吸强弱有关。

营气:

组成:水谷精气

营气的生理功能是 营气的生理功能及其概念营气的生理功能是 营气的生理功能及其概念


分布:与血同行,环周不休(行于脉内)

功能:1、营养全身

2、化生血液

卫气:

组成:水谷精气

分布:熏于肓膜,散于胸腹(行于脉外)

功能:1、温养作用

2、调节汗孔,司开合

3、防御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