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纳税人识别号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纳税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什么)

纳税人识别号就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吗

是,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纳税人识别号已全部变成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纳税人识别号是同一个吗

1.纳税人身份证号码和统一社会信用码相同的。纳税人身份证号码,通常称为“税号”。 纳税人身份证号码是税务登记证上的号码。 每个企业的纳税人身份证号码是独一无二的。 2015年1月12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本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意见草案)》修订后的法律草案,未来每个公民都可以根据税务部门制定一个独特的、终身的数字代码来确认自己的身份。 这个数字代码属于每个人,并保持不变,很可能成为我们的第二个“身份证”。

2.在这三种证书整合之前,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是工商营业执照的代码,纳税人的身份证号码是到税务局办理业务时提供的税号。 三种证书集成后, 纳税人在机构设立、民政部门注册、办理税务登记的,应当积极配合登记机关逐步完成股票代码的转换,实现税务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的全面覆盖。 “三证一”是指企业申请的工商证、组织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依次合并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一证一证”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一步。 通过“一个港口验收、并行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一个部门可以出具具有统一社会信用码2的营业执照。

拓展资料

开发方向“三证一”应改为“多证一”,完全简化注册程序。 首先,从“三证书”改为“一证书多证书”,完全简化注册程序。 其次,除了企业,其他类型的机构还应该实现“一、一、一、一代码中的多个证书”。 三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一、一、一、一”多证书改革提供法律支持。 在活动期间和之后加强部门联系、信息共享和监督。 为了推进“三证一”制度改革,除了大力减少预先批准外,还需要为质量监督、税收、工商、公安、社会保障等各级组织建立国家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跨平台、跨应用、跨系统跨区域资源数据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跨部门间信息交流创造条件。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纳税人识别号是一样的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纳税人识别号是说法不同,一个意思的。每个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都是唯一的。纳税人识别号一律由15位、18或者20位码(字符型)组成,其中: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纳税人,以国家技术监督局编制的9位码(其中区分主码位与校验位之间的“-”符省略不打印)并在其前面加挂6位行政区划码共15位码,作为其“纳税人识别号”。国家税务总局下达的纳税人代码为15位,其中:1—2位为省、市代码,3—6位为地区代码,7—8位为经济性质代码,9—10位行业代码,11—15位为各地自设的顺序码。

纳税人识别号就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吗

企业的每一个证件都会有一个号码或者一个代码,这一个号码或者代码代表的就是企业。纳税人识别号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有以下区别:

1、企业的社会统一信用代码,是工商营业执照上的一个代码,位于营业执照的要右上方。

2、企业的纳税识别号,是企业的税务登记号,这是企业在税务上的一个区分。就是每一个企业都有一个不同的纳税识别号,就算名字相同,但是纳税识别号也会不同。

3、两者是否相同,需根据以下情况作出区别:情况一:如果企业没有做三证合一,那么企业是没有社会统一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上面显示的是注册号。而纳税识别号是税务登记上面的一个号码。也就是说没有三证合一的企业纳税识别号和统一信用代码证号是不同的。情况二:如果企业已经办了三证合一,就没有税务登记号了。也就是说企业三证合一之后,税务登记证跟营业执照合为一张证件了,既然是一张证件,那么纳税识别号就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实施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企业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其实就相当于是企业的身份证,编号长度和个人身份证一样,由18位数字组成。

法律分析:根据《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第一条:4.社会组织登记证号。民政部门编制的社会组织登记证号是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的组合。

5.机构信用代码。人民银行编制的机构信用代码共18位,包含准入登记管理机构类别(1位)、机构类别(2位)、行政区划(6位)、结算账户开户许可证核准号标识位(8位)、校验码(1位)五个部分。

6.纳税人识别号。税务部门对已申领组织机构代码的纳税人编制的纳税人识别号共15位,包含行政区划码(6位)和组织机构代码(9位)两个部分。

纳税人识别号就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吗

纳税人识别号就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吗?

是的,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纳税人识别号已经全部变成统一社会信用代码。2015年10月1日之前,不一定,如果企业办理了三证合一,那么纳税人识别号就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如果企业没有办理三证合一,那么纳税人识别号只是税务登记的号码。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个证件,而纳税人识别号就是税务登记上的税务登记号;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纳税人识别号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吗?。

1、纳税人识别号是统一信用代码

当企业办理了三证合一,也就是说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个证件一并合为营业执照以后,便没有税务登记号码了,则三个证件共用一个纳税人识别号,因此纳税人识别号就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2、纳税人识别号不是社会信用代码

当企业未办理三证合一时,纳税人识别号为税务登记证上的税务登记号,而营业执照上面仍显示着注册号,因此当企业未办理三证合一时,纳税人识别号不是统一信用代码。

注意:自然人纳税人识别号为自己的身份证号

附注:国务院规定,从2015年10月1日起,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

纳税人识别号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纳税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什么)纳税人识别号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纳税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什么)


统一信用代码是不是纳税人识别税号

企业的社会统一信用代码就是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识别号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同一个吗

纳税人识别号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同一个。

纳税人识别号,通常简称为“税号”。纳税人识别号就是税务登记证上的号,每个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都是唯一的。2015年1月12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未来每个公民可能都将拥有一个由税务部门编制的唯一且终身不变、用来确认其身份的数字代码标识。

拓展资料:

“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纳税人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及办理税务登记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对于2016年1月1日以后在机构编制、民政部门登记设立并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纳税人,以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其纳税人识别号,按照现行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发放税务登记证件。对已在机构编制、民政部门登记设立并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税务部门应积极配合登记机关逐步完成存量代码的转换工作,实现法人及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税务部门的全覆盖。纳税人识别号就是税务登记证上的号,每个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都是唯一的。

2.税务部门与民政部门之间能够建立省级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政务信息平台、部门间数据接口(以下统称信息共享平台)并实现登记信息实时传递的,可以参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做法,对已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社会组织纳税人进行“三证合一”登记模式改革试点,由民政部门受理申请,只发放标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赋予其税务登记证的全部功能,不再另行发放税务登记证件。

3.与民政部门共同开展“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试点的税务机关,应加强与当地民政部门的协调配合,明晰职责,统筹做好改革试点前后的过渡衔接工作。要以依法行政、方便纳税人、降低行政成本为原则,共享登记信息,统一登记条件,规范登记流程和登记申请文书材料。要认真梳理有关信息需求,尽可能在登记环节采集信息。

纳税人识别号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同一个吗

是。

纳税人识别号,通常简称为“税号”。纳税人识别号就是税务登记证上的号,每个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都是唯一的。2015年1月12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本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未来每个公民可能都将拥有一个由税务部门编制的唯一且终身不变、用来确认其身份的数字代码标识。

这个属于每个人自己且终身不变的数字代码很可能成为我们的第二张“身份证”。

三证合一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工商营业执照代码,纳税人识别号是去税务局办业务时提供的税号,三证合一后纳税人识别号跟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一个号码。

【拓展资料】

1.“三证合一”,就是将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一照一码”则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2.发展方向

“三证合一”应向“多证合一”转变,彻底简化注册程序。一是由“三证合一”向“多证合一”转变,彻底简化注册程序。二是除企业之外的其他机构类型也应实行“多证合一,一证一码”。三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多证合一、一证一码”改革提供法律支持。

加强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和事中事后监管。当前推进“三证合一”制度改革,除大力减少前置审批外,还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面向质监、税务、工商、公安、社会保障等各级组织机构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对资源信息共享交换技术,实现电子政务系统跨平台、跨应用、跨系统、跨地区的资源数据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部门间信息交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造条件。

行政审批权力应当与注册登记事务分离。行政审批权力通过法律规定由行政部门承担,而登记注册事务则可以由事业单位承担。第一,行政审批权与注册登记事务的分离是由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性质、职能决定的。第二,行政审批权与注册登记事务的分离也是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要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