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塞下曲其二唐卢纶(塞下曲其二唐卢纶古诗)

塞下曲其二唐卢纶(塞下曲其二唐卢纶古诗)塞下曲其二唐卢纶(塞下曲其二唐卢纶古诗)


卢纶的唐诗《塞下曲》全文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五》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六》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释义: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惊起一群大雁。原来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逃跑。

正想要率领轻骑一路追杀,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已经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刀。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在野外天幕下摆设劳军盛宴,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

喝醉酒后还穿着金甲起舞,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五》

逐猎前将军把箭弓调整到最佳,并召唤猎鹰前来助阵,他威风凛凛一亮相,周边均感受到将军颇具出世之能的威风。

逐猎者把胡飞乱窜的野鸡们赶得惊跳逃窜,猎手们把那些狼狈窜跳的猎物在这片古老的丘陵地带上一扫而光。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六》

我就像挺拔而立的七叶莲,虽然独立孤行,但胸怀坦荡,品格高洁。

有一天能够功成名就,提名麒麟阁的话,也不借此沽名钓誉。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是谁的作品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

原文: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

密林幽暗,一阵劲风把草木惊动,原来是将军走马射猎,他奋臂拉开了强弓。天色破晓,他去寻找那支白色羽箭,箭头竟深深地扎进了石棱之中。

诗词赏析

这组《塞下曲》(又题作《和张仆射塞下曲》),共六首,这是其中第二首,塑造了一位勇猛善射的守边将军形象。诗的内容取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

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有一次外出打猎,误将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认为是老虎,一箭射去,因用力过猛,连箭尾都陷进石头中了。

诗人巧借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加以点染,仅仅通过射虎中石这样一个典型的情节,将军的勇武以及诗人的赞美便尽在其中了。

诗人之所以赞美将军,更是为了赞美这支由将军率领的守边部队。强将手下无弱兵,将军如此勇武,士气自然高昂,作起战来, 自然能勇往直前,所向披靡。这是一支有信心、有力量击败任何来犯敌人的军队。

塞下曲古诗卢纶

古诗欣赏:《塞下曲》卢纶

卢纶之塞下曲二的意思

塞下曲六首(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注解】:

草惊风:风吹草丛,以为有猛兽潜伏。

【韵译】:

夜里林深草密,忽然刮来一阵疾风;

是猛虎吧?将军从容不迫搭箭引弓。

天明搜猎去,寻找白羽装饰的箭杆。

发现整个箭头,深嵌入一块石中。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因为是和张仆射之作(诗题一作“和张仆射塞下曲”),语多赞美之意。

此为组诗的第二首,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卢纶《塞下曲》

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译诗、诗意]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没有月光的晚上,鸿雁受到惊吓纷纷飞往高高的天空,原来是单于趁着黑夜,带着他的部众逃走了。英勇的将军打算率领行动敏捷的骑兵追击,但这时候纷然落下的大雪,使得弓箭和配刀上都堆满了雪花。

[赏析]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其二的注释译文

塞下曲(其二)的意思: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诗人卢纶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这组诗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章,内容丰满,寓意隽永,气势雄阔。

词句注释

1、张仆射:一说为张延赏,一说为张建封。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鹫翎:箭尾羽毛。金仆姑:神箭名。

3、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蝥(máo,一说音wù)弧:旗名。

4、独立:犹言屹立。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5、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6、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7、平明:天刚亮的时候。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8、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9、月黑:没有月光。

10、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遁:逃走。

11、将:率领。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逐:追赶。

12、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13、野幕:野外帐篷。敞:开。琼筵:美宴。

14、羌戎:此泛指少数民族。

15、雷鼓: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16、出世:一作“百中”。

17、奔狐:一作“奔猨”。

18、唯应独不名:一作“谁知独有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