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黄鹤楼在哪个省(李白的登黄鹤楼)

本文目录一览:

黄鹤楼在哪个省份?

黄鹤楼在湖北省。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扩展资料:

1、黄鹤楼名字的由来:

关于黄鹤楼的得名,有“因山”、“因仙”两种说法。“因仙”之说又分为二。一说是曾有仙人驾鹤经此,遂以得名。一说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墙上画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店家生意因此大为兴隆。十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辛氏遂出资建楼。

这些神话传说很有趣,也很动人,但都不是黄鹤楼楼名真正的由来。历代的考证都认为,黄鹤楼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

因山得名的说法为黄鹤楼得名奠定了地理学基石,因仙得名的说法却令赏楼者插上了纵横八极的想象翅膀,满足了人们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两种说法各具功能,以往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后必将彼此映照,共存于永久。

2、门票价格:

黄鹤楼全票:70元/人

黄鹤楼半票:35元/人

黄鹤楼年票:60元/人(限武汉市民)

大武汉旅游卡:一年内无限次免费(五一、十一除外)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黄鹤楼

中国网——黄鹤楼

黄鹤楼在我国哪个省?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濒临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就有“天下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建于三国时期吴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它只是夏口城一隅的“军楼”。金朝灭了吴栋后,三国统一了。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该建筑逐渐演变为用于公务和商务旅行及宴会的装饰性建筑。唐代诗人崔豪写了《黄鹤楼》,李白写了《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绝唱,使黄鹤楼自古闻名。

黄鹤楼是哪个省份的

黄鹤楼是湖北省份的。

黄鹤楼在湖北省,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

黄鹤楼建于三国时期的吴黄武二年,历代王朝多次建立,也多次被毁坏。今天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因唐朝诗人崔颢的一首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而闻名天下。

从远处看,黄鹤楼每层屋顶交替重叠,像展翅的鹤翼一样,楼内外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魅力。黄鹤楼最底层有青铜雕刻“黄鹤归来”,这是一部现代作品,取材于大禹治水的典故。

黄鹤楼原址: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建于三国时代。唐永泰元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但因战火频发,屡建屡废。最后一座建于1868年,1884年被毁,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建工程开工,于1985年6月完工,主体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基础,但更大更宏伟。

黄鹤楼在哪个省哪个市?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濒临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就有“天下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建于三国时期吴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它只是夏口城一隅的“军楼”。金朝灭了吴栋后,三国统一了。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该建筑逐渐演变为用于公务和商务旅行及宴会的装饰性建筑。唐代诗人崔豪写了《黄鹤楼》,李白写了《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绝唱,使黄鹤楼自古闻名。

黄鹤楼在那个省哪个市?

黄鹤楼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相传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

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

扩展资料:

关于黄鹤楼的得名,有“因山”、“因仙”两种说法。“因仙”之说又分为二。一说是曾有仙人驾鹤经此,遂以得名。一说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墙上画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店家生意因此大为兴隆。十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辛氏遂出资建楼。

这些神话传说很有趣,也很动人,但都不是黄鹤楼楼名真正的由来。历代的考证都认为,黄鹤楼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

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因山得名的说法为黄鹤楼得名奠定了地理学基石,因仙得名的说法却令赏楼者插上了纵横八极的想象翅膀,满足了人们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

两种说法各具功能,以往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后必将彼此映照,共存于永久。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武汉黄鹤楼

黄鹤楼在哪个省?

黄鹤楼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位于武汉市长江边的蛇山上。

黄鹤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以后各代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因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为一场大火焚毁。至1985年,黄鹤楼重建完毕,新建的黄鹤楼又屹立在长江之滨。

拓展资料: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参考资料:中国武汉黄鹤楼,走进黄鹤楼,中国武汉黄鹤楼,走进黄鹤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