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框架)

什么系统阐述了世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在该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

该书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历史唯物主义有哪些哲学道理?

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是馬克思進行科學研究的重大發現之一:其哲學原理是①人類的社會存在決定其思想;②生産力與生産關繫構成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③上層建築包涵政治、軍事、文化、哲學意識形態、宗教等;④上層建築能夠反作用於經濟基礎;⑤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是世界無產階級政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科學指南與方法論體繫,深刻地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它科学揭示了社会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的。它阐明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既重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能动的反作用。唯物史观还论述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其基本观点有: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人类认识自身社会的历史演进确立了科学的理论基石。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社会形态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发展。

第五,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用自己的话说

不断解决矛盾,不断产生矛盾,“矛盾——解决——矛盾”这个过程是社会向前发展的科学原因。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框架)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框架)


革命是不同阶级之间关系发生变化的唯一道路,不要寄希望于高层发善心。

最核心的是,从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出发,去认识社会发展的力量和方向:生产力第一性,生产关系第二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适应的过程中,产生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诱发社会变革,推动物质世界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主义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唯物)和认识论(辩证法)的统一,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本身有着自己的辩证运动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①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全面地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相互转化原理 原理: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普遍性原理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④特殊性原理 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⑤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学会正确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⑥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原理: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框架)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框架)


方法论:既要抓中心、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扩展资料: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指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指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与历史未来的联系。

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但另一方面事物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而相对独立地存在。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立存在是互为前提的。

·联系的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联系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

两极世界理论认为,构成存在的联系具有三个不可或缺的要件,即存在的外部联系、外内联系、内部联系。 唯物辩证法指出:矛盾(即对立统一)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所谓矛盾,在辩证法中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双方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恩格斯认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毛泽东更强调: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换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深刻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从一定意义上说,事物就是矛盾,世界就是矛盾的集合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否定之否定原理来自黑格尔的“正-反-合”三阶段论:“正”态事物由于内部矛盾的发展,会过渡到反面,成为“反”阶段,这是第一个否定;由反阶段再过渡到它的反面,是为否定之否定。

经过否定之否定后,事物显然回到“正”态。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连着一个过程的,过程的更替要通过否定来实现。在事物发展的长链条中,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因此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否定之否定后的状态并不是原有的肯定的状态,而是一种更上层楼后的“扬弃”。用俄国哲学家列宁的话说:仿佛是旧东西在高级基础上的回复,是“内容的前进、形式的复归”。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之所以说总趋势是前进的,正是因为否定不是“抛弃”,而是“扬弃”,是在肯定一部分的基础上再发展,是集中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成果后的更加完善。而之所以说发展是曲折的,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推动的。

唯物论最基本的观点是?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 :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 主张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 同时 ,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 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基本观点有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等。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框架)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框架)


实事求是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吗?

是的,实事求是既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又是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实事求是,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主义和唯物主义是有机联系、浑然一体的。坚持历史主义,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必须反对官僚主义、主观臆断,反对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空想和蛮干。尊重客观形势、尊重客观实际,才能制定出符合规律的方针路线,我们的事业才能胜利,我们才能尽可能地少走弯路。

是的,只是求实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无产阶级政党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

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述陈胜吴广起义?

司马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肯定了陈胜首义的历史功绩,述明历史并不因一个英雄的死去就结束了他的事业,而是推动和唤醒了更多的人去推翻秦王朝。而事实证明:这样的结论不止论证了陈胜事业的必然,同时也用自身的遭遇和事实证实了自己看法的正确!

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

唯物主义()又称唯物论,是一种哲学理论。该主义认为世界的基本成分是物质,所有的事物(包含心灵及意识)都是物质交互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即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

哲学四大基本原理?

1、唯物论,2、辩证法,3、认识论,4、唯物史观.

唯物论解决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说明世界是物质的;

辩证法是解决这个物质的世界是如何存在的--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认识论解决的是人是如何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

唯物史观则是阐明了人类社会的规律和人的本质、价值、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