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少数民族的风俗 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色作文

不同民族的风俗是什么?

1、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2、佤族(木鼓节)

佤历“格瑞月”(相当于公历12月),是佤族过去举行全寨性拉木鼓节木鼓活动的时节。于2002年确定,4月10日至12日为佤族木鼓节。 木鼓是佤族所特有的鼓种。

3、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的传统节日,当日,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

4、纳西族(三朵节)

农历二月初八,生活在云南的纳西族有一别具风格的祭祀性节日,叫“三朵节”,也叫“三多节”。

5、白族(青姑娘节)

青姑娘节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这天剑川县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妇女都要参加活动,她们纷纷捐钱,聚在一起,专门请人扎一个青姑娘的偶像,给她穿上白族的盛装,把她抬到秋千架上荡秋千,众人围着她边舞边唱,娱乐一番,然后到海尾河边举行祭奠仪式。

各民族的节日风俗

少数民族节日风俗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 *** 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 *** 语的音译借词, *** 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 *** 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

*** 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 *** 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 *** 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 *** 赴麦加(麦加: *** 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 ,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 *** 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 *** 诞生的日子,这天是 *** 教历3月12日,也是 *** 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 *** 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

各民族过中秋的风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

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有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有哪些 *** 尔族:男子多穿长袍,称袷袢;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称朵帕;

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那吾鲁孜节

壮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槟畅和用槟榔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

节日:中元节、牛魂节、三月歌、吃立

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

节日: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黎族:妇女耳环多且重,熟称儋耳,男子以红或黑布缠头,称吊b

节日:三月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苗族:自由对歌,恋爱

节日:芦笙节、苗节、春节、四月八、吃新年、龙船节、清明节等

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糌粑为主食,献哈达

节日: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萨葛达瓦节等

彝族: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称天菩萨

节日:火把

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为贵

节日: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鱼谭会等

纳西族:披羊披肩

节日:三朵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傣族:孔雀舞

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5个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 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 *** 主要从事农业,部分经商,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酷爱养花,庭院中繁花似锦,屋内栽养盆花,讲究清洁卫生。饮食方面,肉食只限于牛、羊、驼、鸡、鸭、鹅、鱼。禁食猪、驴、骡、狗等肉。饮食有自己的特点,家庭饮食一般以拉条子、拌面、揪片子、蒸馍、烤饼和香豆子花卷为主,还有肉汤、羊肉泡馍、蒸肉、清汤牛肉面、凉粉等独具风格的食品, *** 喜欢饮茶,主要喝砖茶、红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时,一般还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红枣。 服饰方面,散居在城镇的 *** 穿着基本上和汉族相同。在 *** 聚居区,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衬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妇女爱穿纯朴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袄。已婚妇女一般都要盘头,戴白色、青色布帽或头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辫子,不戴头巾。中青年妇女有佩带耳环、戒指等金银首饰的习惯。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蒙古族喜欢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饮酸 *** 、奶酒,也喜欢喝茶。农牧区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种粮食和蔬菜,喜喝米酒。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欢穿镶边的蒙古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脚穿皮靴和毡靴,头缠红蓝布。现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节日或喜宴时才穿蒙古袍。妇女不论冬夏都喜欢穿裙子或连衣裙,用各色头巾包头。 蒙古族人热情好客。招待客人时,首先摆上奶酪、奶油,各种面制干粮和奶茶,喝完奶茶后还要敬酒。随后端上手抓羊肉,贵客则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荐骨连着尾巴放在盘子里,上面放上不带面颊的羊头,把小刀递给客人。客人把羊头的一只耳朵割下来,再切一块肉吃下,然后把刀还给主人,主人才动手切肉,请客人动手随便吃。为了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热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尝一尝。蒙古族特别尊敬长辈和教师。无论何时,对年长的人都称“您”,进门、入座、喝茶、吃饭、敬酒等都让年长的人领先,“巴格西”历来被作为贵客迎送招待。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牧民住的圆形毡房称为“勃孜宇”。夏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则迁居向阳山谷。定居的柯尔克孜族多住平顶方形土房,有壁龛和天窗,住宅周围种有蔬菜瓜果。柯尔克孜族牧民的食品也很丰富。乳制品有酥油、奶疙瘩等。枚民们喜欢牛羊奶、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马等各种肉食和米面细粮。 *** 尔族 *** 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饮食方面,他们以面粉、大米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面粉烤制的馕。饭菜种类很多,有抓饭。肉粥、拉面、汤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欢吃甜瓜、西瓜、葡萄、苹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鸡、鸭、鱼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 *** 尔族的传统服装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女子喜着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戴耳环、手锡、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小辫,现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时装。 *** 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 *** 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轻......>>

少数民族的节日、时间、习俗。 一、蒙古族(鲁班节) 时间:每年农历四月初二 习俗:杀猪宰羊,搭台唱戏,队伍 *** 时把供在中村大佛殿中的檀香木鲁班雕像迎到各村瞻仰,并举行各种文化活动。 愿望:纪念鲁班 二、傣族(泼水节) 时间:公历四月中旬 习俗:所有人穿节日盛装,妇女们各挑一旦清水为佛洗尘,“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互相泼水,表示祝福 愿望: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三、彝族(火把节) 时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习俗:逐天依次进行祭火、传火、送火,并举行各种活动。 愿望:效仿阿什嫫以火区虫的传说、让大家过“狂欢节” 四、瑶族(盘王节) 时间:农历十月十六日 习俗:穿节日盛装,祭祀盘王,唱歌跳舞欢度盘王节 愿望:纪念祖先盘王 另外补充一下:(1)鲁班节的活动有: *** 队伍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耍龙灯,划彩船,跳蚌壳舞等,场景:热闹非凡(2)泼水节的活动: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活动,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活动(3)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火把节活动(4)盘王节:歌唱舞蹈活动,唱盘王歌和跳长鼓舞为主。

各民族节日有哪些? 蒙古族节日

编辑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此外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

蒙古族年节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关于蒙古年节传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蒙古族年节,虽然与汉族春节时间一致,并吸收了一些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子,放鞭炮等,但也保留了很多蒙古族传统习俗。在农牧区,蒙古族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点篝火,以示合家团圆,辞旧迎新。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迎新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在整个白月(正月)里,在草原上常会看到穿著节日盛装的牧民带着酒香和歌声,和着马蹄或汽车摩托车的伴奏,结伴走亲访友的热闹情景。

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今天的那达慕,在每年夏秋之交举行,规模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两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和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或放电影等活动。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祭敖包

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区普遍进行的祭祀活动。

少数民族的风俗 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色作文少数民族的风俗 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色作文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等,汉语的意思为“高堆子”。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后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址建造。过去内蒙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名称。

敖包一般均建于地势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块堆积而成,也有的用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圆包状或圆顶方形基座。上插若干幡杆或树枝,上挂各色经旗或绸布条。包内有的放置五谷,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数量不一。一般多为单个体,也有7个或13个并列构成敖包群的,中间的主体敖包比两侧(或周围)的要大些。

过去,祭敖包活动多在农历五至七月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进行。届时,本苏木、本旗甚至附近旗县的群众都纷纷扶老携幼,携带着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赶来敖包处。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最后参加祭祀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两旺。祭祀仪式结束后,还常常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投布鲁等传统体育活动。

朝鲜族

编辑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

列举两个你熟悉的民族节日,分别说说各有什么习俗? 5分 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傣族: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6个民族风俗和特点是什么?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和特点,接下来编者将对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民族的风俗特点进行简要介绍。

1、汉族:语言使用汉语,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2、满族:语言使用满语,属阿尔泰语系,信仰多神的萨满教。

3、朝鲜族:语言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大多数人无宗教信仰。

少数民族的风俗 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色作文少数民族的风俗 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色作文


4、赫哲族:语言使用赫哲语,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

5、保安族:语言使用保安语,信仰伊斯兰教。

6、撒拉族:语言使用撒拉语,主要居住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7、土族:语言使用土族语,现有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土族文字。

8、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信仰佛教。

9、傈僳族:语言使用傈僳语,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

10、怒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碧江,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11、独龙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自治县,信仰万物有灵。

12、景颇族:语言使用景颇语,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多神教。

13、阿昌族:语言使用阿昌语,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14、德昂族:语言使用德昂语,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

15、佤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盟、沧源,信仰万物有灵的自然宗教。

16、拉祜族:语言使用拉祜语,信仰多神的原始宗教。

17、布朗族:语言使用布朗语,信仰小乘佛教。

18、傣族:语言使用傣语,多信仰小乘佛教。

19、基诺族:语言使用基诺语,信仰万物有灵,盛行祖先崇拜。

20、哈尼族:语言使用哈尼语,信仰多神和祖先崇拜。

21、京族:语言使用京语,崇拜祖先,信奉的神多与海洋有关。

22、黎族:语言使用黎语,信仰原始宗教,近代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23、毛南族:语言使用毛南语,信仰道教。

24、壮族:语言使用壮语,多崇拜自然和多神的原始宗教。

25、仫佬族:语言使用仫佬语,多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佛教。

26、瑶族:语言使用瑶语,有的人信奉自然崇拜,有的人信仰道教。

27、侗族:语言使用侗语,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的原始宗教。

编者就不一一对每个民族的风俗特点进行介绍了,但是笔者想说的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都值得传承,都需要尊重。

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1、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2、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等。

3、傈僳族的刀杆节

傈僳族刀杆节,傈僳语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它是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的傈僳族以及彝族的传统节日,节期是每年正月十五日,表演者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表现了傈僳族人民不畏艰险的精神。

少数民族的风俗 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色作文少数民族的风俗 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色作文


4、白族的三月街

三月街亦称“观音市”、“观音街”、“祭观音街”,白族传统盛大节日,也是白族传统的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的盛会,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5、拉祜族的月亮节

月亮节是拉祜族农事节日,又叫“哈巴节”,拉祜语音“哈巴”,意为月亮,在拉祜年历八月十五举行,原为祭献月亮,欢庆丰收,祭礼在晚上月出时举行,各家挑选最好瓜果作为祭品,用篾桌摆设,抬到祭山神的地方(寨子后面)祭献为人们分出了耕种节令的月亮。在月光下,全寨男女老少围着篾桌跳芦笙舞,欢度节日。

6、苗族的花山节

花山节,也称“踩花山”、“跳花”等,是苗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川南南部和中西部云南东南部,各地节期不一,通常在农历五月端午节前后举行,节日期间,苗族人民盛装汇集到传统的跳场坪,青年男女跳场中央的花杆跳舞,男青年还进行爬杆、赛马、射箭、唱歌、跳舞、选美等比赛。

7、哈尼族的扎勒特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8、蒙古族的马奶节

马奶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以喝马奶酒为主,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