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巧渡金沙江巧在哪里)

本文目录一览:

《巧渡金沙江》故事的梗概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扩展资料:

巧渡金沙江的过程: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

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巧渡金沙江

红军长征中巧渡金沙江故事80字左右

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抵进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1935年5月3日至9日,红军避敌锋芒、仅凭6只渡船在7天7夜间,2万多人的红军部队全部渡过金沙江。

扩展资料:

巧用“调虎离山计”

4月初,中央红军南渡乌江后,直奔贵阳,毛泽东的作战意图是 “调虎离山袭金沙”,因为西进云南、渡过金沙江,必须调出滇军,扫除主要障碍。

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令滇军主力紧急增援,又严令湘军、桂军等各路军队对红军堵截。直到发现红军在贵阳东三四十里外向西南急进,才解除警报。

正当国民党军纷纷向贵阳以东集中时,中央红军主力突然由清水江地区急转南下,以每天60公里的行军速度,向云南方向疾行,逼近昆明。

这时,大部滇军已调往贵阳“听用”,昆明城内及其周围兵力非常空虚,蒋介石派出追击的部队也远距红军三天以上路程。为保住昆明,“云南王”龙云让尚在曲靖以东的孙渡纵队取捷径赶往昆明,并调集云南各地民团前来防守。

这样一来,滇北各地和金沙江南岸的防御力量就大大削弱了,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30字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扩展资料:

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围歼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渡过了金沙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巧渡金沙江

长征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夺下皎平渡,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牵制敌人兵力,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渡过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简介

红军主力准备向金沙江驶去,蒋介石才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蒋介石立即下令毁船封江。1935年5月3日,军委人员接到了命令。他们艰难的走过了180里路,终于到了金沙江渡口,意外发现一条船。

红军乘船渡江,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在意。红军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36名艄公,还意外发现5只船。最终,顺利过江。

扩展资料:

1935年,为了跳出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粉碎蒋介石欲将红军歼灭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中央红军决定实行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

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以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出奇制胜,巧妙地跳出了蒋介石在川黔滇边境苦心设计的包围圈,进入到云南境内。那么,从云南进入四川,必须经过令人生畏的一道天堑——金沙江。金沙江水流湍急,难以徒涉,是红军北上的一大险关。

所以,毛泽东提议红军兵分三路,立即赶到金沙江最近的三个渡口:龙街、皎平和洪门渡口,务必抢在敌人追兵之前拿下渡口,以保证全军渡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巧渡金沙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