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鄱阳湖老爷庙(鄱阳湖老爷庙沉船去哪了)

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的相关介绍

鄱阳湖古沉船就在沉没在该水域。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水下文物的专项探测工作进入验证定位阶段,考古专家最终确定了2个最佳挖掘点,将于今年冬季鄱阳湖枯水期进行实地钻探,有望揭开鄱阳湖古代沉船的神秘面纱。

江西省气象部门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对这一区域沉船事故频发的原因开展过专项研究,并找到了其中的奥秘所在。近年来,研究人员又在该项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老爷庙区域蕴含着丰富的风能资源,为江西开发清洁能源开辟了一条新路。

破解“百慕大”之谜

1984年,为研究老爷庙水域船损灾害的成因,江西省气象局成立 “老爷庙大风及其对航运的影响科研小组”。小组在星子县蓼花、都昌县老爷庙、永修县松门山分别布设了一个气象观测站,在1985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气象观测。期间还进行了三次短期加密考察,取得了20余万个原始数据。

为期1年的观测数据表明,老爷庙水域年平均风速可达7米/秒,为内陆罕见。这里特殊的地形对风场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老爷庙水域的北部,是与长江相连的狭长的水道,长40余公里,宽3公里至5公里。西北面是和水道平行、连绵起伏的庐山诸峰,东南面是荒凉的沙丘。从每年的9月到来年的5月,当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因庐山和湖口水道的共同作用,冷空气通过狭长的湖口水道,产生狭管效应,风速猛增,在老爷庙水域风速达到最大。而江西境内的赣江、抚河、饶河、信江、修河五大河流,均在这里汇入长江。鄱阳湖有250公里宽,老爷庙水域的宽度紧缩为15公里,这造成水域紊乱,形成了水流的狭管效应,从而使老爷庙成为我国内陆湖中最凶险的水域。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013年3月18日,经过考古工作者在水下的紧张勘探,素有中国百慕大之称的江西鄱阳湖老爷庙水域发现了首艘失踪沉船。

鄱阳湖老爷庙水域位于江西省都昌县与星子县之间鄱阳湖区域,全长24公里,湖的东岸有一座庙宇称为老爷庙,这片水域也因此得名。

昨天水下考古工作是中国首次内陆水域的水下考古行动,目的是对鄱阳湖老爷庙水域实施水下实地的探摸调查。在前期的摸排过程中,考古人员利用磁法探测技术对这片水域进行了普查,一共发现了12个疑似的沉船点。昨天对其中一个疑似沉船点进行勘探以后,潜水员是打捞上来一些铁制的部件。根据分析这些部件可能是一艘长约28米、宽7米的铁制沉船,这艘沉船可能是沉于上世纪7、80年代,装载的东西应该是木材还有粮食,这也是老爷庙水域发现第一艘失踪沉船,之后考古人员还将继续对这一水域的其他沉船进行一个勘探。

一提到百慕大,人们往往会将其与神秘还有恐惧这些词联系在一起,鄱阳湖老爷庙水域也是如此,因为自古以来这片水域有很多船不明原因的沉入到湖底。自1960年以来的50多年时间里,这里有近100多艘船沉没,有的甚至是2千多吨的大船,仅在1985年8月3日这一天就有13艘船是接连失事,看似风平浪静的湖面确实暗藏杀机。而且以前用过各种方式来打捞残骸,但都捞不到,中国百慕大的名因此而来。

至于沉船的原因科学界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说法,比较常见的解释是这片水域的水流比较复杂的,容易引起漩涡。另外这片区域是江西一个比较大的一个风区,湖面的风力时常非常大,也容易造成事故。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地地下磁场非常异常,容易诱发雷电袭击船只,不过这些说法至今没有得到权威部门的一致认可,相信通过这次水下的发掘可以为揭开中国百慕大神秘面纱,提供有价值的线索还有证据

找到避险规律

通过大量研究,气象部门对老爷庙水域的大风特征有了正确的认识,找到了船舶安全航行的规律,把该水域的航行时段分为:安全航行日(170天至180天)、风险航行日(120天至130天)和停航日(60天左右)。

研究发现,停航日一般出现在冷空气、大风和雷雨到来时。同时,夏秋季节的雷雨大风多发生在下午3时到晚上9时之间,冷空气大风多出现在下午6时到翌日上午8时。根据这一规律,船只也可趁大风间歇视情况作短程航行,但若出现六级以上大风时,所有船只必须停航。

此外,专家还根据该水域的地理条件和风向情况对避风港进行了选择,并对遇大风时的航行方法以及应急措施等提出建议,为水上运输直接提供服务。

变身风力发电场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当初以防灾减灾为目的的 “老爷庙大风及其对航运的影响”课题带来另一个收获:鄱阳湖老爷庙区域为风能资源丰富区,可开发风力发电项目。这颠覆了江西省为风能资源匮乏区的传统观点。

自1985年后,以原项目组成员为基础,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持续不断研究鄱阳湖区域的风能资源分布,研究范围从老爷庙区域扩展至整个滨湖地区,为该区域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经过江西省气象局、发改委能源局以及风电企业的共同努力,在江西省鄱阳湖区重点风场内已竖立了几十座风能资源监测塔,取得了大量宝贵的实测梯度数据;并已开展了国家、省部级等风能相关科研项目20余项,对鄱阳湖区风能资源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鄱阳湖地区风能资源受狭管湖道地形作用,盛行偏北风,除老爷庙水域外其他水域风向稳定,风能主方向与主导风向吻合较好,有效风力持续时间长,风力资源品质较优。此外,江西风能资源丰富区和较丰富区大多为距鄱阳湖几十米到百余米的丘陵岗地,资源集中,有较好的开发条件,而且不占用农田,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百慕大”的鄱阳湖老爷庙水域发现第一艘沉船,打破老爷庙水域船只不翼而飞传说

2013年3月20日,中国首次内陆水域水下考古行动在鄱阳湖老爷庙水域展开。潜水员对之前磁感应最强的定位点进行了勘察,并发现了铁质部件,专家推测这可能是一艘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用于运输木材、粮食的船只。

虽然这次发现的船只不具备文物价值,但却是被誉为“中国百慕大”的鄱阳湖老爷庙水域发现的第一艘沉船,打破了之前老爷庙水域船只不翼而飞的传说。据专家介绍,这次考古行动之后还将对这一水域其他可能存在的沉船进行考察。

老爷庙水域的介绍

老爷庙水域,位于鄱阳湖中北段,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境内,有一处令当地渔民和过往船只闻风丧胆的神秘三角地带,这便是被称为“魔鬼三角区”的老爷庙水域。自古以来这里翻沉了无数的船只,出现了一系列令人们弄不明白的怪谜。老爷庙位于都昌县多宝乡龙头山首,与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隔湖相望。旧称为定江王庙,建庙久远。该庙基以花岗石条堆砌7米高,右侧有阶梯曲折而上,庙群总面积为600多平方米,分主庙、龙王殿、同仁堂、大小客厅、厨房6部分,附属建筑分布主庙两侧。主庙面积为300多平方米,高9米,面宽14.2米,进深26.8米,系穿斗与架梁式混合结构,共52个立柱。庙内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为正殿,中部为游楼,下部为万年台。庙内门窗梁坊雕刻花纹并涂以丹漆。1983年县政府又进行了修缮。为江西省省级保护文物。

老爷庙水域是什么地方,它神秘在何处

老爷庙水域是鄱阳湖中的一段水域,我们都知道百慕大的神秘,但凡是经过百慕大的飞机都没有出来过。这片水域也被称为“中国百慕大”。本期 江西文化 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老爷庙的神秘吧!

老爷庙水域位于鄱阳湖区的江西都昌县,南起松门山,北至星子县城,全长24公里。在湖东岸山边有一座庙宇,称老爷庙,水域由此得名。

“百慕大危魔鬼域,鄱湖也有类同区;离奇神秘舟船警,险象环生不是虚”。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是一片离奇神秘的水域,位于江西省都昌县多宝乡,是鄱阳湖连接赣江出口的狭长水域,有“拒五水一湖于咽喉”之说,南起松门山,北至星子县城,全长24公里。在半个多世纪里,百余艘船只在这里离奇失踪。这片水域还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百慕大”和“鄱阳湖魔鬼三角”。

六十年代初,从松门山出发的一条渔船北去老爷庙,船行不远便消失在岸上送行的老百姓的目光中,倏然沉入湖底;1985年3月15日一艘载重二十五吨,编号“饶机41838号”船舶,凌晨六时半在晨晖中沉没于老爷庙以南三公里处的浊浪中。

1985年8月3日,江西进贤县航运公司的两艘各为二十吨的船只,亦在老爷庙水域神奇般地葬身湖底。同一天中,同在此处遭此厄运的还有另外十二条船只;1985年9月,一艘来自安徽省的运载竹木的机动船在老爷庙以北附近突然笛熄船沉,岸上行人目睹船手们抱着竹木狂呼救命,一个个逃到岸上后吓得魂不附体,不敢回头望浊浪翻滚的湖面。1985年,在老爷庙水域沉没的船只有二十多条。

1986年3月15日,江西省丰城县小港乡编号为“丰机29356号”,载重量为二十吨的机动船,在老爷庙水域航行,突然,狂风骤起,恶浪狂舞,顷刻间,大船无奈地摇动着沉入湖底;1988年据都昌县航监站负责人透露又有数十条船只在此水域沉没。

2012年也有一艘日本渔船来此搜宝,奇怪的是,一船的人和大批珠宝都消失了,至今还无下落。曾夺去许多无辜生命,毁灭过许多宝贵财富的鄱阳湖“魔鬼三角”,屡屡显露杀机、制造惨案的秘密。

鄱阳湖旅游最主要景点

鄱阳湖旅游最主要景点:

1、湿地公园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鄱阳县境内,鄱阳湖的东岸、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处度假胜利地庐山、中国瓷都景德镇、道教圣地龙虎山、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中心地带。

2、石钟山

石钟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江沿线上的主要景点之一。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他撰写的《石钟山记》闻名天下,与石钟山相得益彰。

3、南山秀迹

南山靠近江西省都昌县的鄱阳湖中南山(爱乡亭),有一挺拔秀丽的南山,像器宇轩昂的中流砥柱,耸立在万顷碧波中。苏东坡曾慕名游南山,写下了《过都昌》的著名诗篇: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

4、老爷庙

老爷庙位于江西都昌县多宝乡龙头山首,与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隔湖相望。旧称为定江王庙,建庙久远。该庙基以花岗石条堆砌7米高,右侧有阶梯曲折而上,庙群总面积为600多平方米,分主庙、龙王殿、同仁堂、大小客厅、厨房6部分,附属建筑分布主庙两侧。

5、大孤山

大孤山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秀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大孤山三面绝壁,竦立湖中,仅西北角一石穴可以泊舟。

鄱阳湖老爷庙(鄱阳湖老爷庙沉船去哪了)鄱阳湖老爷庙(鄱阳湖老爷庙沉船去哪了)


东方"百慕大三角":老爷庙水域未解之谜,为何令当地人谈之色变呢?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也有一处神秘莫测的水域,数百年以来,成百上千艘船只在这一水域翻覆、沉没和离奇失踪,这一水域名为“老爷庙水域”。民间传说中,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一带鏖战,陷入颓势的朱元璋一方退至湖边,幸亏一只巨鼋载着朱元璋等人渡湖,他们才逃过敌军的追击。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封巨鼋为“元将军”、且在鄱阳湖的北湖区修建一座“定江王庙”,这就是“老爷庙”,后来,巨鼋常常在老爷庙水域兴风作浪、迫使来来往往的船只留下贡品。尽管神怪之说不可信,但老爷庙水域行船的人确确实实经历了一些难以解释的怪事。

(鄱阳湖)

1991年5月的一天,艳阳高照、使鄱阳湖的湖水泛起粼粼波光,生于鄱阳湖一带的渔民陈水生驾着一艘装满煤炭的机帆船,正航行于老爷庙水域,忽然狂风大作、巨浪腾挪,让机帆船如同一片飘荡的落叶,随着大浪而剧烈的晃动。近乎于绝望的陈水生紧紧抱住舵盘,面朝老爷庙的方向默默祈祷,乞求鄱阳湖中的神灵饶他一条生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风浪渐渐平息,恍如做了一场噩梦。回到渔村中,陈水生向前辈的船工和渔民探听,问他们是否经历过这一类的怪事,他们无一例外的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其中的几位渔民把老爷庙水域与“百慕大魔鬼三角”联系起来,称为“东方百慕大”。

据研究员舒畅介绍,老爷庙水域的宽处为15公里、窄处为3公里,当湖水以0.3米/秒的速度流经老爷庙水域的窄处,受“狭流效应”的影响,湖水的流速会骤增为20米/秒,生成一种湍急的“狭流”。加之几条大河汇入鄱阳湖,多股水流往往会生成“旋流”,当狭流和旋流交汇的时候,其产生的浪潮十分汹涌,甚至与钱塘江大潮不相上下。

(鄱阳湖)

老爷庙水域处于庐山山脉和松门山等等岛屿之间,每逢冬季的寒潮南下、春季的对流天体和夏季的雷雨天气,老爷庙水域就会生成“狭管风涌”的现象,酷似两座高大建筑物之间的“穿堂风”,其瞬时风速可达17.2米/秒(即8级风),2009年7月,老爷庙水域一带的风速创下了31.5米/秒(即10级风)的记录。即便晴空万里的好天气,老爷庙水域的“狭管风涌”现象也较为明显,突如其来的大风仍有12-15米/秒左右,再加上狭流和旋流的作用,这一水域的狂风骤至、大浪滔天就可以理解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