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我24岁朱元璋多少岁(朱元璋24岁在干嘛)

朱元璋微服私访吃白食哪一集?

朱元璋白吃凉皮是第三十九集。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

我24岁朱元璋多少岁(朱元璋24岁在干嘛)我24岁朱元璋多少岁(朱元璋24岁在干嘛)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府,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明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炆。

39集。朱元璋微服出宫,食凉粉却未带银两,摊主老者言天子脚下,太平盛世,并应允朱元璋赊账。

太子审案,皆仁慈为怀,每案必从轻发落,并擅改朱元璋已御审定判之案。

朱元璋责怪太子心慈面软,遂要太子预审林贤贪赃一案。刘基与宋莲返乡途中,刘基毒性发作而毙。胡惟庸辗转,救林贤不死,林贤感激不尽,遂发誓效忠胡惟庸。

又是一年灯会,朱元璋欲太子微服出巡,再遇“凉粉老者”。

灯会之上,百姓嘲笑马皇后为“马大脚”,朱元璋盛怒之下,欲斩尽众百姓,以保皇威。

朱元璋谥号?

基本信息

中文名:朱元璋

别名:朱重八朱公子朱兴宗朱洪武性别:男(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府,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享年七十一岁,初谥“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明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炆。

24个朝代时间表?

夏(约前2146-1675年);

商(约前1675-1029年);

西周(约前1029-771年);东周(前770-256年);

秦(前221-207年);

西汉(前206—公元25);东汉(25—220)

三国(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

西晋(265-317);东晋(317-420);

十六国(304-439);

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东魏534-550,北齐550-577,西魏535-557,北周557-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6,后汉947-950,后周951-960,十国902-979);

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西夏(1038-1227);金(1115-1234);

元(1206-1368);

明(1368-1644);

清(1616-1911)

中国24个朝代先后顺序

朝代 起讫年代 都城 今地 统治民族 开国皇帝

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夏朝 约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华夏族 禹

商朝 约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华夏族 汤

周朝

西 约前1029-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华夏族 文王姬昌

春秋 前770-47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华夏族 平王姬宜臼

战国 前475-221年 华夏族 先秦国君世系表

秦朝 前221-207年来源:中国历史朝代 咸阳 陕西咸阳 华夏族

秦国历代国君始皇帝嬴政秦朝历代皇帝

汉朝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太祖刘邦②西汉皇帝列表

新朝 9-23年 常安 陕西西安 汉族 王莽

我24岁朱元璋多少岁(朱元璋24岁在干嘛)我24岁朱元璋多少岁(朱元璋24岁在干嘛)


玄汉 23年2月~25年9月 宛城洛阳长安 河南南阳河南洛阳陕西西安 汉族 更始帝刘玄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光武帝刘秀东汉皇帝列表

三国

曹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汉族 吴大帝孙权

晋朝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晋武帝司马炎西晋皇帝列表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皇帝列表

十六国304-439

前赵(汉赵) 304-318 平阳 山西临汾

匈奴族

高祖光文皇帝刘渊

319-329 长安 陕西西安

成汉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巴氐族 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凉 314-363 姑臧 甘肃武威 汉族 高祖明王张寔

后赵 319-351 襄国 河北邢台 羯族 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 337-370 龙城 辽宁朝阳 鲜卑族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 351-394 长安 陕西西安 氐族 世宗明皇帝苻健

后秦 384-417 长安 陕西西安 羌族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后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鲜卑族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肃榆中 鲜卑族 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

后凉 386-403 略阳 甘肃平凉 氐族 太祖懿武皇帝吕光

南凉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宁 鲜卑族 烈祖武王拓跋乌孤

南燕 398-410 广固 山东益都 鲜卑族 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

西凉 407-421 酒泉 甘肃酒泉 汉族 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 407-431 统万城 陕西靖边 匈奴 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

北燕 407-436 和龙 辽宁朝阳 高句丽 燕惠懿帝高云

北凉 397-439 张掖 甘肃张掖 卢水胡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冉魏 350-352 邺城 河北临漳 汉族 武悼天王冉闵

*西燕 384-394 长子 山西长子 鲜卑族 济北王慕容泓

*西蜀(后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汉族 成都王谯纵

南北朝420-589

南朝

刘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宋武帝刘裕南北朝皇帝列表

萧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齐高帝萧道成

萧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梁武帝萧衍

南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鲜卑族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汉族 隋文帝杨坚隋朝皇帝列表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唐高祖李渊唐朝皇帝列表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梁太祖朱晃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沙陀族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沙陀族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沙陀族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周太祖郭威

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王建

后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孟知祥

杨吴 892-937 广陵 江苏扬州 汉族 太祖杨行密

南唐 937-975 江宁 江苏南京 汉族 烈祖李昪

吴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汉族 武肃王钱鏐

闽国 893-945 长乐 福建福州 汉族 太祖王审知

马楚 896-951 长沙 湖南长沙 汉族 武穆王马殷

南汉 905-971 广州 广东广州 汉族 高祖刘龑

南平 907-963 荆州 湖北荆州 汉族 武信王高季兴

北汉 951-979 晋阳 山西太原 沙陀族 世祖刘崇

宋朝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汉族 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皇帝列表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杭州 汉族 宋高宗赵构南宋皇帝列表

辽朝(辽国) 916-1125 上京汴京 内蒙赤峰河南开封 契丹族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辽太宗耶律德光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白族 太祖段思平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党项族 景帝李元昊

金朝(金国)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女真族

金太祖阿骨打金朝皇帝列表

中都 北京

汴京 河南开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蒙古族 元世祖忽必烈元朝皇帝列表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汉族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皇帝列表

清朝⑩ 1636-1911 北京 北京 满族 清太宗皇太极清朝皇帝列表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东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如何快速记忆朝代顺序

中国历史朝代很多很复杂,有的很难记,历史人物也很多,大家想要快速记忆朝代顺序,可以通过顺口溜的形式。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 二即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第二种: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西东晋。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民国到如今。

燕王扫北朱元璋多大了?

朱元璋死于1398年6月24日,享年70岁。

民间俗称的“燕王扫北”,是历史上朱棣争夺帝位的“靖难之变”,发生于朱元璋死后。

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名朱棣,领重兵镇守大都(北京)。朱元璋长子朱标早逝,朱元璋死后,其皇太孙(朱标次子)朱允炆继皇帝位,年号建文。燕王朱棣以“诛奸臣,清君侧”为借口,起兵反抗。1403年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自焚而亡,朱棣登帝位,改号永乐,后又迁都北京,是为明成祖。

洪武25年朱权有多大?

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男,汉族,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于大宁(内蒙古多伦一带),封号宁王。二十六年(1393年)就藩。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被朱棣挟持参与“靖难”。永乐元年(1403年)改封南昌。别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等,平生撰述纂辑见于著录者约70余种,存世约30种。正统十三年(1448年)卒,享年71岁,谥曰“献”,世称宁献王 所以洪武25年即公元1392年朱权 14周岁

李世民到朱元璋隔了多少年?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出生于公元598年1月28日(也有说生于公元599年1月23日),死于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今天的甘肃秦安),也有说是陇西狄道(今天的甘肃省临洮县)人,还有说是钜鹿郡人。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出生于公元1328年10月21日,死于公元1398年6月24日,出生于濠州(今天的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

所以李世民到朱元璋隔了679年。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开创了贞观之治。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朱元璋的最大功绩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开创了洪武之治。

两位伟人,中间相差约700年,经历了唐末藩镇割据、军阀乱战的动荡。之后,经历了五代十国,北宋(辽、金)、南宋、蒙元时期,直到朱元璋领导了义军,在统一南方后挥师北伐,才赶走了蒙古人,恢复了最后一个汉人朝代。

李世民在位时间 1368年—1398年

中间相隔719年

朱元璋死时朱瞻基几岁?

朱元璋死时朱瞻基还没出生,朱瞻基是朱元璋死后第二年出生的。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号长春真人,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在位)、书画家,年号“宣德”。

名人故事,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朱元璋小时候家里特别穷,靠给人放牛为生,后来曾经到寺庙里当过和尚。在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斗争中,他一度沦为乞丐。有一次,他沿街乞讨,有一位大户人家赏了他一碗泔水汤,里面有几片青菜叶子。

朱元璋饿坏了,大口吃完,觉得非常好吃,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作翡翠白玉汤。

明太祖朱元璋,生于公元1328年10月29日,死于公元1398年6月24日,出生于今安徽凤阳穷苦人家,原名朱重八,后来改了个好名字:朱元璋。他征战一生,东平西定,令周边各国臣服,是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是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书写了平民成就帝王人生的非凡经历。

出身贫苦

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也就是公元1328年10月29日,朱元璋生不逢时,出生在一个极度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因其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得了一名:朱重八。从他的的名字看起来,他家的人应该没有读过什么书,因为这名字起的实在不怎么的。

史料记载,朱元璋的祖父被分为淘金户,每月必须上缴定量的黄金,否则就会被抓进大牢,受尽皮肉之苦,再服不到死就没有尽头的苦役。因为无金可淘只好倾家荡产购买黄金上缴,最后卖得无物可卖只得逃到淮河边上谋求生路。在淮河边上,逃难的朱五四与妻子在父亲(也就是朱元璋的祖父)死后生下了一生斩获无数传奇的朱元璋(出生时不叫朱元璋,叫朱重八)。

明太祖朱元璋当过僧人,乃是一位传奇皇帝。他之所以出家为僧,是因为父母双亡,无所依靠。但天灾无情人有情,今天我们来讲讲多灾多难的岁月邻居们对朱元璋温馨友善的扶持。

朱元璋的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迁居到钟离东乡的孤庄村,属于外来户。但可能是朱元璋父母为人和善,所以朱家的人缘特别好。

公元1344年,朱元璋16岁,当年淮河流域发生瘟疫,波及到了朱元璋的家长,短短十六天的时间,朱元璋相继失去父母长兄,成为了一名孤儿,年幼的朱元璋甚至连安葬父母的坟地都没有,找村里的地主帮忙,却被直接赶了出来。

但世上永远不缺好心人,一筹莫展之计,地主的兄长刘继祖站了出来,免费赠给朱元璋一块土地,让他父母得以安葬。“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如果从风水学角度来说,这块地是妥妥的龙脉啊,连后世提到刘继祖的义举,也直接表达为“惠赠吉壤”。

安葬完父母,生活还得继续,可是朱元璋兄弟俩哪里还有去处?这时,邻居汪大娘过来替朱元璋筹划未来,“汪氏老母,为我筹量” ,原来朱元璋出生时由于体弱多病,他父母把他舍入皇觉寺,现在朱元璋可以去皇觉寺出家为僧。

我24岁朱元璋多少岁(朱元璋24岁在干嘛)我24岁朱元璋多少岁(朱元璋24岁在干嘛)


但朝不保夕的岁月,连寺庙的僧人都分外现实,怎么会收两手空空的朱元璋呢?所以汪氏老母“遣子相送,备醴馨香”,让自己儿子准备好礼物,送朱元璋去皇觉寺。

刘继祖为朱元璋提供坟地,让他成全孝道,汪氏老母替朱元璋筹划未来,让他能继续活下去。这两人于朱元璋,可谓是恩重如山。

朱元璋当皇帝后,刘继祖与汪氏老母都已故去,朱元璋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让刘继祖与汪氏老母的后人世代担任皇陵祀祭暑令。刘、汪两家的后人终明一朝,都富贵发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