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梦的解析主要讲了什么 梦的解析作者简介及主要内容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梦并不杂乱,而是一个充满意义的精神结构,且对清醒时的精神活动有特殊价值。

梦的怪异和晦涩之下隐藏着很多暗涌,从这些暗涌中可以推导出什么是精神原力,它有什么性质。多股精神力量的互相合作和抵触形成了吗?

梦被定义为睡眠者的精神活动,因为他是睡着了脑子还在转。亚里士多德很了解做梦活动的一些特点,比如他知道睡眠中的轻微刺激会在梦中引起强烈反应,如果身体某处轻微发热,人就会梦到自己走在火中感到很烫,亚里士多德凭借这些知识得出结论,医生很容易从病人的梦中获得线索,预知其身体已经发生病变,但还不太严重,所以白天感觉不到。

梦的解析主要讲了什么 梦的解析作者简介及主要内容梦的解析主要讲了什么 梦的解析作者简介及主要内容


睿智的波斯老解梦师阿尔达班说,大部分梦境都是一个人醒时所思。在卢克莱修的教谕诗中有这么一段:一个人全身心追求一个东西,一直满心渴望这个东西,心灵就会专注于这个东西,于是这些东西似乎常常入梦。

梦的解析主要讲了什么 梦的解析作者简介及主要内容梦的解析主要讲了什么 梦的解析作者简介及主要内容


莫里用精确的公式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我们的梦等于所见加所说加所做,加我们渴望之事物,热桑在1855年出版的《心理学》中说的更清楚,梦的内容总是多多少少由人格,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教育水平和生活习惯决定,受到个人过去全部的生活事件和经历的影响。

无论我们梦到的是什么,都来自现实。精神活动以现实为中心,不管梦看起来多么怪异,都不能和真实世界脱钩,不管它的形式多么美妙或荒诞,必然总从以下两处取得原材料,我们的眼睛在外在世界中看到的,我们清醒时在大脑的某个犄角旮旯中想到的,换句话说,它必须来自我们已经经历过的事情,或是客观经历或是主观经历。

伊尔德布兰特的主张是绝对正确的,只要付出足够的精力、物力,梦中所有影像都能找到源泉,所有基因都可以得到解释。但他认为这个过程肯定是最繁琐且没有成就感的工作,因为我们得在记忆仓库中最荒凉的角落里排查各种毫无意义的琐事,把久埋灰尘下的各种小事晾出来,也许他们刚发生时就被忘记了。

据施莱尔马赫说,清醒状态的最大特征是这个事实:精神活动以概念而非图像的形式进行,而梦则主要以视觉图像的形式进行思考。

康德说:疯狂就是醒中的梦。

叔本华认为梦是短暂的疯狂,而疯狂则是长久的梦。

冯特在《生理心理学原理》中称:

实际上我们在梦中经历的一切,几乎都可以在精神病院里看到。

梦的解析主要讲了什么 梦的解析作者简介及主要内容梦的解析主要讲了什么 梦的解析作者简介及主要内容


拉德斯托克说:疯狂这种非正常病态现象可以认为是一般正常梦的升级版。

约瑟夫布鲁尔认为对于这些结构也就是病症,解释和治疗其实是一回事儿。

诗人兼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在给奥特.兰克的回信当中这样说(后者抱怨自己没灵感),我认为你抱怨事由的原因在于理智束缚住了想象,我要打个比方来说明我的观点:很明显,如果一直站在门口严苛监视不断涌出的思想,这就很不好,会大大阻碍心智的创造活动,单独看来,一个思想可能毫无意义而且易走极端,但和相邻思想连接起来就会产生重要性,当他和其他思想(可能同样荒诞)以某种形式并置,就能自动产生某种有益的连接,理智会批判所有的思想,但必须将其滞留一会儿,才能将其与其他思想进行整体考虑,心智进行创造时,我认为理智将门口的守卫撤掉了,所以念头乱窜,只有这时心智才会停止评判,只浏览和观察这一堆思想。真正的创造者,必须得有这种一闪而过的狂颠,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区分艺术创作和做梦,而你尽职尽责的评判力(或者你可以随便叫他别的什么)则害怕或耻于见到这种情况,你抱怨自己没什么出产,因为你否决得太快,批判得太严。

梦就是编个故事,满足愿望,梦的动机就是愿望。

梦就是醒时所有的麻烦跟着进入,睡眠除了把文明人和生活统一起来的科学和艺术快感。

萨拉.维德和弗洛伦斯.哈勒姆两位女士研究指出,沮丧和不适的梦占大多数,58%的梦都是不舒服的,只有28.6%的美梦。

每个人都有一些愿望不愿向别人承认,甚至不愿向自己承认。

梦是(被压抑的)愿望(改装后)的达成。

奥特.兰克说:“梦以幼儿期冰封的性材料为基础和帮手,梦通常表现为当下的性欲望的满足,但一般以改装和象征的形式出现。

梦中记忆有三个特点,第一梦的表面内容喜欢小事;第二梦选择内容时偏好最近的材料;第三梦选择内容时偏号童年时的材料。

所有的梦都是权宜之计,做梦的动机之一是接着睡的愿望。

梦显然青睐近几日的印象,梦选择素材的原则和清醒时的回忆遵循的原则不同,因为梦中不会重复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东西,而是呈现次要且被忽略的事情,他能支配童年最早的记忆呈现这段生活中的细节,当然这些细节看起来如此琐细,以至我们醒来后惊讶,怎么还记得这些事。

梦中的移位过程,不是精神错乱的病态活动,它只是一种和醒时不同的更原始的精神活动。

人就像故事中的睡眠者一样,有人问他:“你睡着了吗?”他回答:“没有“,那人又说:“那就借我10块钱吧“,她又用借口躲开“我睡着了。”

没有任何火焰或煤,可以像

私密的爱情燃烧得那么炙烈

人们之所以遗忘掉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阻抗,它不只是在晚上全力阻止梦的形成。假如晚上的阻抗像白天一样强大,那人就根本不可能产生梦,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阻抗的力量会在夜晚减弱,我们知道阻抗一直都在从未间歇上面在讨论,它在造梦中的作用是已经证明也就是梦的改装那部分,所以我们必须认真考虑,这种可能晚上的阻抗只是减弱了,但一醒来它就会恢复全部的力量,所以会把晚上力量减弱时被道接受的东西一扫而光。

审查机制只针对两个想法之间的桥梁,两个分开的想法本身不会受到潜抑,于是两个想法就会先后进入意识,桥梁就必须隐蔽,但两者之间会出现一个表面桥梁,代替真正的桥梁,这个表面桥梁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的,但通常能从另一个角度连接这个概念组合,有别于被潜抑的真正的桥梁,第二种情况下,两个想法的内容不妥,屈从于审查机制,所以均以改装的替身出现,而非真身。替身概念是精挑细选的,可以表示两个真身之间的真正联系,但两个替身之间还会出现一个表面连接,两种情况均源于审查机制的重压,所以发生了移位正常的本质的连接,被一个明显荒诞的表面的连接所取代。

梦是一种精神现象,和其他精神现象一样重要,其驱动力无一不是欲望的满足,欲望不好辨认,有许多特性和荒谬特征,这两个事实是因为审查机制可以左右造梦过程。 以下因素也在造梦中扮演某种角色,精神材料需要凝缩材料,需要能用感官图像呈现出来,梦需要有一个理智可以理解的外表框架。

挨着运动端的系统我们称其为前意识,它是进入意识的最后一道关口,这个系统中的兴奋,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就能直接进入意识了,这些条件包括兴奋要达到一定强度,要分配足够的所谓注意力等等,潜意识系统同时还掌握着自主运动的钥匙,它包裹的系统叫无意识,是其中的兴奋,不通过前意识便无法进入意识界,而要通过则要接受某种改造。

概念在梦中变回相应的图像,这就叫回溯。

梦有能力把概念变成视觉意象,我们并没有用已知的心理学知识来解释这个特征,我们把它挑出来,认为它说明了某种位置的机制,并把它叫做回溯,我们认为当思想无法正常流入意识,同时逼真的记忆在世家吸引力有推有拉,就会发生回溯睡眠中,从感觉端向前流的信息暂停了,这也许帮助了梦中的回溯,其他形式中并没有这种辅助因素,所以清晰记忆的引力必定更大,我们也不能忘记在病态的回溯案例中就像做梦一样能量的一位必定和正常精神活动中的回溯不同,因为它在视觉系统上产生了逼真的幻觉,携带着足够的能量。造梦中的具象化机制会对视觉材料进行选择,也许选择的依据就是思想触发的视觉情景记忆的引力不同。

欲望满足让我们把梦分成两种,我们知道有些梦很显然是欲望的满足,但其他梦中我们却找不到它要实现的欲望是什么梦全力隐藏了他的愿望,在第2种梦中我们找到了找到了审查机制的影响,没有伪装的欲望,梦主要发生在孩子身上,但直白简短的欲望,梦似乎也会发生在成人身上。

我认为欲望可能有三个缘,第一欲望可能在白天就被激活了,但因为环境不允许,所以掐灭了,所以只能留到晚上实现,我们一直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愿望,第二,他可能在白天出现后被意识排斥,所以只能留到晚上10线,但我们不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欲望,第三,他可能和白天的生活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是我们内部浅议的材料只能在晚上醒过来。

延续人梦的思想冲动可以被分成以下几类,一白天被偶然事件打断的是2,因智力不足而中断的事,也就是没能解决的问题,3白天被挡回并镇压的欲望,4,由于潜意识的活动在白天被触发的无意识欲望,无那些琐碎的白日印象,因为无关紧要,所以未被处理。

弗伦齐说,孟拿起当时正巧占据心智的思想,从各种角度进行编织,当一样愿望未完成,梦就会让情节停止,换一个方向继续编,知道他最终成功地创造出一个梦完成愿望,同时满足精神领域的那两股力量的要求。

欲望一旦变成图像,可以说就避开了审查机制和睡眠状态在潜意识中设立的障碍无意识愿望,成功的吸引到了意识的注意力,并被意识所评价意识是一个器官,可以感知精神清晰度,在清醒状态下可以被两个来源激活第一精神机制的外墙也就是知觉系统,第二痛感快感也就是能量在精神装置内部转移时产生的唯一感觉。

无意识欲望的确持续活跃,随时准备冲破大坝,只要有一定量的刺激兴奋,可以利用无意识活动,确实有一种明显的特征,就是不可毁灭,其中的任何东西都不会消失,他们不会成为过去,也不会被遗忘。

无意识中的兴奋指有两个结果,第一潜意识管不了这事,他就会找个突破点,在这个突破点上释放自己的躁动并产生行为。第二他屈服于潜意识的影响,所以其躁动被束缚着不得释放,做梦就是第二种情况下发生的。

青春期可以影响身体虚弱,男孩的健康使其变得极其弱,从而导致严重的大脑贫血,大脑贫血会改变性格,导致模糊妄想,并造成剧烈的夜间焦虑状态,男孩的模糊妄想和自责可以追溯到他小时候的宗教教育对他的影响,所有的症状,在长时间的乡村生活身体锻炼后消失青春期结束后体力回归。

每个携带能量的概念都能释放全部能量并传给另一个概念,形成另一个具有强大能量的新概念,这个过程可以多次发生,所以一串丝序链上的能量可能会最终集中在一个概念上。为了凝缩通过自由换能中间概念出现了,这是正常思维的运行中,也是闻所未闻的。两个概念间不必连接,紧密才可以换,能他们的连接为严肃思维所不齿都像耍小聪明一样,尤其过分的是音色词和双关,竟然是重要的联想手段,价值还不比别的少,相互矛盾的思想并不互相排斥,而是肩并肩的存在,常凝缩成对立统一体就像根本不存在的矛盾一样。

如果我不能撼动众神,我愿搅动冥河阿克伦伦。

不再高估意识的属性是真正了解精神现象的运作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利普斯说我们我们必须将无意识作为精神活动的总基础,无意识是一个大圆包着意识,这个小圆每个意思都曾有个无意识阶段,而无意识可能停留在无意识阶段,但却具备完全的精神功能,真正的心理真实是无意识,我们并不了解心理,真实的本质,就像我们并不了解外在世界的真实一样意识传递的信息,让我们不完备的了解心理真实,就像感觉器官不完备的报告外在世界一样。

梦揭示了我们与当下真我的关系,我们在意识中也能找到这种关系,但当我们发现在分析的放大镜下的怪兽,其实只是细小的细菌时不应感到吃惊,H sucks.。

佛洛依德梦的解析(佛洛依德到底说了什么)

今天来说一说著名的《梦的解析》。简单来说,佛洛依德认为,梦的主要作用是对欲望的满足,但梦对于欲望满足的形式可能是抽象的,比如说你想要富有,但是梦里有时会直接梦到钱,但有时会以一个在你潜意识里与钱划等号的事物来表现得到钱的欲望。所以梦有时是夸张、荒诞或者抽象的。但这就产生一个问题,我们也会做噩梦,甚至于做让自己愤怒的梦,而且会被吓醒。那么难道这些梦也是出于让自己愿望得到满足的目的?佛洛依德认为是的,这种梦的形成有几种情况,比如说你是为了对白天做过的某件事情感到愧疚,于是在梦里惩罚自己来满足愧疚心。或者干脆就是隐藏在自己内心中的一种受虐倾向,其实这解释并不牵强,接下来就用佛洛依德的思维活动模型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人们有时候弄不清楚自己在想什么。

佛洛依德的意识活动模型

佛洛依德认为,思维活动的流程是按照上述模型运作的。首先要有外部或者内部的感知。对于这些刺激的感知会留下记忆。通过记忆的堆叠形成了一个人的潜意识,人类生活在社会中,接受了社会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准则和理性,这时就产生了前意识。潜意识中有人类的根本欲望,但这些根本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能直白的表达出来。比如3岁以前没人会觉得一个孩子尿裤子是件丢脸的事,但30岁的人尿裤子就是件耻辱的事。所以潜意识的欲望需要经过前意识的审查筛选才能最终变成意识行为。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饿了,这个饿了就是一种内部刺激,它被自己感知到了。从小到大我们有很多关于饿了的记忆,这个记忆自然就指向了吃东西。于是记忆库被打开了。潜藏在潜意识里的想法被激活,比如我们会“想起”儿时曾经的一次愉悦的进餐经历(其实这是自己察觉不到的),或者一次痛苦的进餐经历。或者几天前偶尔听到的但已经被自己忽略的关于食物的讨论或者广告,这些都存在在潜意识里,自己察觉不到。前意识来审查这些对于食物的欲望,利用理智来挑选出想要吃的东西,最后把结果发出去,变成一个意识,意识再调动神经系统作出相应的动作,比如出发去某个餐馆。这就是一次完整的发生在清醒时的意识活动。

而刚才提到的,有时候我们无法弄清楚自己真正在想什么,比如自己其实潜在里有受虐倾向,以至于不得不在梦中实现这个愿望的原因就在于,潜意识是我们非常不易察觉的(不能说完全不能察觉,通过训练有些人可以察觉到一些潜意识)。而潜意识的形成就像是一块在海岸边不停被海浪冲刷的石头,每一次感知的海浪冲刷都会在潜意识的石头上留下痕迹,所以有些理论说我们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大脑容量,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没有道理。有时候媒体会报道一些记忆天才,能做到过目不忘,甚至于幼儿时的记忆还能历历在目,我想也许就是他可以自由的调取自己的记忆库,就像我们能回想起刚才发生的事情一样,自然而然。

以上提到的只是白天清醒状态下,一个健康的人的意识形成过程。并没有提到梦形成的过程,但在说梦形成的过程之前,我想先插一个深度讨论。通过佛洛依德的模型,可以看出佛洛依德对于人的意识行为的产生的原因,把他归结为记忆。而记忆是人们后天得到的。所以也可以说,佛洛依德认为人的意识是具有后天属性的。但我认为,促成一个人意识的产生,不止有后天属性,还有先天属性,就是基因的作用。为什么要讨论这么一个无聊的问题呢?其实这个问题一点也不无聊,它也许会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甚至于毁灭人类的最关键的那个因素。

一个人的意识,直白点说,就是一个人做出选择的根本原因。比如你想吃一样东西,促成你做出吃这样东西的选择的根本原因就是你的意识。如果一个人丧失了意识,那么他其实也就是死了。这里面牵扯到一个伦理问题。想象一下,一个只有生命而没有意识的植物人,对于外人来说,你还活着,因为你有生命特征。但对于你自己来说,你已经死了。躺在床上的只是你的活着的尸体。那么这牵扯出一个大问题,当今的世界,为什么一谈到基因实验就谈虎色变,甚至于关于人类基因的很多实验结果都会引起社会的热议、争吵。有些人形容它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即把妖魔鬼怪释放到了人间?人类为什么这么害怕对于自己本身的研究呢?答案就是人类无法想明白一个问题,即:我怎么知道我的选择就是我自己做出的、自主的想做出的选择。这句话看似绕口,其实简单点来解释,大多数人都反感自己被别人诱导,我们现在上网的时候有个词叫带节奏。如果一个人被别人带了节奏而相信了本来不该相信的事,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当发现事情真相的时候,就会恼羞成怒。这就是源自对自己意识被操控的恐惧感。

前年有一个新闻,一对由基因选择的双胞胎孩子出生了,马上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谴责。为什么?试想一下,如果在一个人出生之前,就被有目的的加以加工,决定他以后是否倾向于勇敢,乐观的性格。那么这个人还有没有自主意识?如果没有自主意识,那他还算不算是个人?如果社会上存在被加工的人和未被加工的人,那么我们还算不算做同一种族。其实这一切的恐惧都源自一个根本问题:目前我们无法弄清我们自己到底具不具备独立意识。所以只能在弄清之前去规避它。

成功学里有一句话,总鼓励人们跳出思维定式来达到突破,但人真的能跳出思维定式嘛?思维定式是什么?我认为是能源转化能量。我们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复制我们自己本身,比如飞机,汽车,电脑,所有的东西都需要有能源来保证系统运作,就像我们要吃东西。需要有个发动机就像我们的心脏,而这些系统会产生能量被我们所利用。人类长久以来一直想要发明永动机,但一直无法成功,就因为我们已经困在了自己的思维定式中,而这思维定式就是基因。

达尔文的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把人类的基因库说的神乎其神(参见我的另一篇介绍《物种起源》的文章)。可以这么理解,理论上,人类是可以长出腮(事实上在胚胎状态下,人类是有腮的),可以长出尾巴甚至于翅膀的。这些基因都存在在我们的基因库里,只不过是被“暂时挂起来了”。随着物种间不断的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竞争,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异来激活新的基因。物种就这样延绵不绝的存在下去,直到世界末日。而这基因库就像是生物的源代码,随着物种的出现即被植入,别无选择。所以有一句话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科学的尽头是迷信或者宗教。如果我们数数字,从0一直数,永远不可能数到结尾,那么我们就把结尾起个名字叫“正无穷”。同样的,从0往前数-1,-2,-3,也没有结尾,就把它叫做“负无穷”。科学尽头的神学就是这个负无穷,只是无法、同时也没必要去解释的一个事物的代名词而已。没有更多引申意思。

说了这么远,再返回来看佛洛依德,他认为人类的意识行为是来自记忆产生的潜意识。比如饿了要吃东西。那么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也会感觉到饿这个感知刺激,但他并没有关于吃的任何记忆,他怎么做出吃东西的行为?或者说,他怎么知道饿了就要吃东西呢?是因为当精子遇到卵子形成胚胎的那一刹那。基因库就形成了。在整个胚胎到胎儿出生的过程中,胚胎也需要吸取营养,这就是与生俱来的思维定式。早已在基因里安排好的。如果基因不健全,不知道吸取营养。那么这个胚胎就无法存活,也就没有后续的可能。从源头就掐断了。换句话说,只有执行了思维定式的个体才会存活下来。相同的还有睡觉以及成熟期想要繁殖的欲望等等,即人类最根本的欲望。而促使人类意识活动的因素,除了佛洛依德认为的后天的记忆,也应该包含先天来自基因的人格,如果说潜意识只来源自后天存在的记忆和一些原始本能(这些本能就是基因),那么审查潜意识的前意识则除了后天的道德,理性之外,还应该存在先天的人格等因素。这里牵扯到一个人格的成因到底是先天还是后天的问题,这里先不去讨论它,因为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定论。

以上说了这么多,都在说一个健康的人在清醒状态下的意识的形成过程。那么梦意识是怎么形成的?佛洛依德认为,梦意识是一种逆向推导过程。在清醒时,我们是先看到画面,然后才对画面产生意识行为。也就是先有感官刺激然后才有意识行为。佛洛依德认为,潜意识在夜晚是跃跃欲试的。正如前面提到的佛洛依德认为梦是对欲望的满足。仅此而已,那都需要满足什么欲望?比如白天没有被抑制的但未完成的欲望、比如白天被道德抑制的无法实现的欲望、比如和白天发生的事情没关系只是深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比如童年记忆),最后也有一些当晚发生的欲望,比如你吃咸了,梦里想喝水。你踢掉被子了梦里感觉冷。或者有个噪音已经在你梦里被感知到了。以上这些所有的欲望大多不能被老老实实的还原在梦里,前意识在夜晚对潜意识有着近乎苛刻的审核,虽然对潜意识的满足无可奈何,但是必须要经过伪装才能呈现出来。其实这很好理解,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会越来越压制自己的想法。孩子通常会直白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道理。那么梦中的意识产生了,但潜意识在夜晚把意识的出口给关闭了,这时候有趣的事情就出现了,梦中的意识就会回头往知觉的方向去,与白天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察觉到的一些元素相结合(比如最近一两天看到过的一些颜色,建筑,事物等等),来为知觉呈现出一副画面,而这些被呈现的画面,就是我们梦中的内容。在梦中我们好像也置身在一个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说话。这些感知和白天真实世界别无二致,但这些都是被梦的意识所反向呈现出来的。多么神奇的过程。

到这里,佛洛依德关于梦的整个理论基本上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说几个我认为比较有意思的点。首先说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有时候去一个地方会产生,这个地方我来过,这个场景我见过的感觉。有人把他解释成,也许这一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经历过。在梦里会出现一个相反的过程,在梦里我们会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遇到陌生的人。但实际上这些人和这些地方是我们在现实中去过或者见过的。这里引用一个佛洛依德举出的例子。

一个男人在阔别故乡20年后,重新回去,在临行前一夜,梦到自己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在街上遇到一个陌生的男人,并且跟他攀谈起来,当他回到老家,他发现这个陌生地方紧邻他老家所在的城市,确实存在,而且那个陌生男人就是他亡父的旧友。在他童年时确实见过那个地方和男人。

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者梦中陌生但实际去过的地方,其实都存在在我们的记忆库里。正如前文所说,有些记忆天才可以记起幼儿时发生的事情。这并不是智商的体现。理论上说每个人都可以,这些记忆一直存在,只不过正常人无法随意调用。而我们在现实中来到一个看似陌生的地方,觉得自己来过,那么很可能你真的在不经意的时候去过这个地方,或者你在一部电影中看到过这个地方。这可能是一弹指的瞬间,但是都会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印记。人类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

另外,我们常说一句话,在我的梦里我可以为所欲为。其实这句话是不对的。即使在自己的梦里,自己也只能管好自己。更多的就像在现实世界一样,而不是为所欲为。不信下次睡觉的时候你可以努力的感受一下。

对于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就告一段落。最后还是说一句,以上所有的理论都还属于人类正在研究中,并不是最终的结论。人类仍然在不断的探索世界以及探索自己的过程中。

弗洛伊德关于《梦地解析》主要观点是?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著,1900年出版。全书共7章,分述释梦的历史和方法,梦愿望的达成和伪装,梦材料的来源和运作方式以及梦的心理过程。

作者从性欲望的潜意识活动和决定论观点出发,指出梦是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即通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解释说,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由于睡眠时检查作用松懈,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梦的内容不是被压抑与欲望的本来面目,必须加以分析或解释。释梦就是要找到梦的真正根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