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威马逊台风路径 台风威马逊路径视频

广东史上最大台风是哪次 广东最强台风是在哪年

导语:台风到来前,大家要提前关闭门窗,避免受大风或者暴雨的影响,从而获得一种相对的稳定。我有些朋友不清楚广东史上最大台风是哪次?广东最强台风是在哪年?一起来看看。

广东史上最大台风

威马逊台风路径 台风威马逊路径视频威马逊台风路径 台风威马逊路径视频


广东史上最大台风是威马逊,“威马逊”于2014年7月12日获得命名,一路西行加强并以高强度多次登陆菲律宾吕宋岛,进入南海后再度发展强大,并再以高强度接连登陆琼粤桂沿海,最后于7月20日被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

“威马逊”一名由泰国提供,是指当地神话的雷神,本次为“威马逊”名称第三次使用。由于威马逊重创菲律宾和中国华南等地,因此在2015年2月于泰国曼谷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47次届会中,台风委员会决定将“威马逊”从台风命名表中永久退役,由泰国于次年提供“威马逊”的替补名为“博罗依”,意思为泰式甜品椰奶。此外,“威马逊”的菲律宾名“格兰达”(Glenda)同样也遭到了退役,并由“加尔多”(Gardo)取代。

历史上最强的十大台风

1、台风威马逊

2014年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三次强势登陆我国,成为建国以来登陆中国最强台风。造成海南、广东、广西的59个县市区、742、3万人、468、5千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35、5亿元,并导致南宁发生海变,城市内部被淹,损毁严重。

2、台风洛克

2011年9月21日,第15号台风洛克在日本上空登陆,从这张日本MTSAT-1R0430Z卫星图可以看出。台风洛克是日本本月来遭受的第二场台风,根据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其规模相当于四级。截至9月22日,已造成11人死亡。

3、台风南希

1961年9月12日,台风南希形成于西北太平洋地区。据测量,当其风速达每小时343千米,威力相当于5级超强台风。由于距离久远,如今都认为那次测量过高。而已被证实的几场台风,风速达每小时306千米,可算作史上第二强。南希破坏范围广,波及日本及美国关岛,死亡人数达191。

4、台风梅姬

台风梅姬于2010年10月18日在菲律宾登陆,是有记录以来登陆菲律宾风速最高的台风。梅姬,在韩语中为“鲶鱼”的意思,最强时风速每小时达241千米,据JTWC指标,这一速度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相当于超强台风。热带气旋速度必须达到每小时118千米,才能被称之为台风,而超强台风梅姬造成菲律宾和台湾地区69人死亡。

5、台风维拉

维拉,是史上最致命台风之一,于1959年九月底席卷日本,造成5098人死亡,4万多人受伤。维拉破坏性之大,主要因台风造成名古屋附近伊势湾洪水严重泛滥,与其每小时305千米的强劲风速联系不大。巨浪摧毁了防波堤,庄稼、马路、铁道全都付之一炬,150万居民无家可归,痢疾大范围爆发,坏疽和破伤风也随之而来。此外,维拉带来的这场灾难,促使了日本富士山雷达系统的建立,用以预期未来的重大风暴。

6、台风萨拉

超强台风萨拉,最大风速可达每小时310千米。1959年9月17日,萨拉在韩国南部登陆,狂风暴雨造成6人死亡,并摧毁6000间房屋,农作物损失达数百万美元。整个韩国,泛滥的洪水与巨浪造成669人死亡,782123人无家可归;此外,洪灾还造成日本死亡24人,数千座房屋无一完好。

7、台风佛利斯特

1983年9月,超强台风佛利斯特在西太平洋形成发展,这是有记录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热带气旋,气压以24小时为周期每次下降100毫巴。

这一热带风暴在当年9月28日袭击日本,最大风速达每小时137千米,整个日本降雨量高达48、3厘米,毁坏46000间房屋。这场风暴总共造成伤亡21人,损坏程度为中等。

8、台风约翰

台风约翰,是持续最久、波及范围最广的热带气旋,形成于厄尔尼诺现象猛烈的1991到1994年间,威力最强时相当于5级飓风。约翰活动期间,从东太平洋到西太平席卷了13280千米,然后返回中部太平洋地区,共持续31天。因为同时活跃于东西太平洋两个地区,因此约翰既是飓风,也被称为台风。由于大部分时间它都停留于洋面,因此对夏威夷岛造成的损害不大。

9、台风诺拉

威马逊台风路径 台风威马逊路径视频威马逊台风路径 台风威马逊路径视频


诺拉的风眼可达30℃,胜于任何热带气旋。当风速达298千米每小时,它就形成超强台风。1973年10月10日,诺拉在抵达中国东南地区时减弱,但也造成18人死亡,损失超过200万美元。

10、台风泰培

1979年10月12日,泰培形成于西北太平洋,是有记录以来最猛烈的热带气旋,风暴直径为2220千米,几乎等于美国大陆的一半长度。据测量,风暴中部气压为870毫巴,表层风速为每小时190英里,共造成日本与美国关岛86人死亡。泰培也属严密监控的热带气旋,美国空军曾进去执行过60次任务。

台风威马逊的发展过程

2014年7月9日,一个低压区在楚克东部的西北太平洋海面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W。下午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7月10日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评级提升为“MEDIUM”。下午3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并将其评级提升为“HIGH”。晚上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09W。

7月11日凌晨3时,该热带低气压组织转好,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烈风警报。早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7月12日凌晨2时,因云带再次变得松散,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早前升格,并把稍前的强度下调为热带低气压。中午12时,该热带低气压于关岛莺歌沿海登陆。下午2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时,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下午3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威马逊。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再度升格为热带风暴。 2014年7月13日凌晨3时45分,威马逊进入香港天文台责任范围,天文台把威马逊强度评级为热带风暴。晚上7时,威马逊进入菲律宾负责范围,因此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将其命名为Glenda。受副热带高压脊影响,威马逊以时速22至25公里的速度西移,一直有对流引发及消散,强度变化不大。

2014年7月14日,威马逊向西南偏西移动,并因环境转好,迅速而显著地增强。早上8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9时45分,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11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3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下午5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台风。晚上8时,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晚上9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晚上9时45分,香港天文台亦将其升格为台风。此时的威马逊螺旋性大大变好,令对流得以集中并维持。 2014年7月15日,威马逊延续其增强趋势,并恢复西移路径,登陆前更急剧增强。下午2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直接升格为三级台风。下午3时,威马逊的细小风眼显现。下午3时半,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下午5时,威马逊于菲律宾阿尔拜省拉普拉普登陆。下午6时半,威马逊于菲律宾阿尔拜省塔瓦科再次登陆。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台风。

7月16日,威马逊采取西北偏西移动路径,移动速度维持在每小时22至25公里,穿越菲律宾中部,并进入南海。午夜12时,威马逊再次于菲律宾奎松省卡塔纳万登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凌晨2时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早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进一步降格为二级台风。同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台风。上午9时半,香港天文台亦将其降格为台风。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因威马逊的移动路径与菲律宾群岛的高山接近,导致部分对流无法越过,导致威马逊的北面眼墙崩溃,出海时几乎没有对流覆盖。 当日下午3时半,威马逊以颠峰强度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短暂登陆,这标志着威马逊成为继1973年14号台风玛琪后,41年以来登陆华南最强的热带气旋(按中国中央气象台资料,并以登陆时强度计算;而按照香港天文台资料,及同样以登陆时强度计算,威马逊则是继1979年台风荷贝后,35年以来登陆华南的最强风暴)。下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评估威马逊的中心风力为140节(每小时260公里),是为五级台风,并属于该部门的“超级台风”分级,亦是南海罕见的强度。

登陆广东

威马逊在不久后便进入海南和雷州半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晚上7时半,威马逊在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沿海登陆。登录时中心最大风力17级(60m/s),打破台风莎莉的记录,成为登陆广东最强台风,结束了广东无超强台风登陆的历史。由于达到强度顶峰后数小时内便两度登陆,威马逊的颠峰强度只能短暂维持;但已足够重创海南、雷州半岛一带。当晚较后时间,威马逊转趋减弱,以西北偏西的移动路径,掠过雷州半岛,移入北部湾。 2014年7月19日,威马逊继续向西北或西北偏西移动,穿越北部湾。凌晨2时,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中度台风。凌晨2时45分,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台风。上午5时,中央气象台亦将其降格为强台风。早上7时10分,威马逊又于中国广西防城港市光坡镇沿海再次登陆,随后受地形摩擦影响,开始急剧减弱。上午9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台风。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并发出最后警报。上午11时45分,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台风。下午3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香港天文台在下午5时半亦把威马逊降为强热带风暴。下午6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与此同时,中央气象台更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上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亦进一步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而日本气象厅及香港天文台亦有跟随中国中央气象台,分别在晚上8时50分及晚上9时半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与上一次降级分别只相隔2小时50分钟及4小时;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则于晚上10时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2014年7月20日,威马逊横越广西及越南北部,进入中国云南,由于西南季风的水汽供应亦遭切断,威马逊进一步减弱。中国中央气象台、香港天文台、台湾中央气象局及日本气象厅分别在凌晨4时正、早上6时45分、早上8时正及早上8时50分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而香港天文台更在上午9时45分把威马逊降为低压区。日本气象厅在2014年7月21日将其降格为低压区,但威马逊残余低压区还没消散,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深入内陆。

第九号台风在哪里登陆

九号台风在茂名电白沿海登陆。

“马鞍”将以25公里左右的时速向西北方向快速移动,穿过茂名,25日下午进入广西,强度逐渐减弱。受其影响,预计,25日粤西市县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珠江三角洲南部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粤东沿海市县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威马逊台风路径 台风威马逊路径视频威马逊台风路径 台风威马逊路径视频


中西部沿海市县风力9级~11级、阵风12级~13级,其中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地区风力可达11级~12级,阵风13级~14级。

台风威马逊几级

2014年7月18日下午,台风威马逊袭击了华南沿海。这是自1973年以来登陆中国南方的最强台风。台风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海南岛东部沿海地区损失惨重。台风威马逊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直接登陆。19时30分左右,台风威马逊在广东湛江徐闻县龙塘镇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仍为17级。18日午夜前后从雷州半岛向北部湾东部移动,将于19日凌晨第三次登陆广西。台风马辰强度大,登陆点多。一个台风在华南三省登陆,之前在菲律宾登陆过,一共四个登陆点,历史罕见。由于台风威马逊的移动路线与广东、海南、广西的海岸线形成切线,台风覆盖的地方大部分是海洋,有利于能量的积累,而陆地面积小使其强度减弱缓慢,有利于其再次登陆。

广东最大的台风是哪一年 广东省最大台风发生在哪年

导语:在台风来临前,大家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这样心理上会有一定的准备,就不会过分慌乱和恐惧。那么,大家知道广东最大的台风是哪一年?广东省最大台风发生在哪年?一起来看看。

广东最大的台风是哪一年

广东最大的台风是2014年,台风“威马逊”是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的最强台风,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6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10百帕,达到超强台风级别。

广东省威马逊台风的影响

广东省11.1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近2万间房屋倒塌或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79.62千公顷,其中绝收3.8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48亿元。雷州半岛香蕉、甘蔗等农作物大面积被毁,农业遭受重创。

据广东省民政厅初步统计,阳江、茂名、湛江3市15个县(市、区)106万人受灾,9.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1400余间房屋倒塌,1.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2.3亿元。

广东省减灾委于19日13时启动三级救灾应急响应。广东省民政厅已紧急向湛江市调拨帐篷1000顶、折叠床2000张、毛巾被2000张、棉被1000张、衣服2000套。

广东军区出动现役部队338人,民兵预备役1112人,各类车辆40余台支援地方抢险救灾;加固堤坝400余立方米,疏通道路60余千米,排除险情一处。湛江、茂名、阳江、江门支队和总 队特勤大队提前集结了632人、82辆消防车、41艘冲锋舟(艇)以应对各类突发险情

灾情发生后,广东民政部门已发放救灾物资,确保受灾民众基本生活,共发放灾害救助资金10万元,衣服768套,以及其它折价1.1万元的救灾物资。

据广东省民政厅2014年7月23日报告,云浮、阳江、茂名等4市24个县(市、区)263.3万人受灾,15.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4.2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7800余间房屋倒塌,5.9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26.4千公顷,其中绝收109.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0.2亿元。

“威马逊”在登陆海南、广东后,两省共有62个气象站被“威马逊”吹袭毁坏,其中海南省46个,广东省16个,但仍然留下两个930百帕以下的实测气压,分别为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堆头小学于15时51分测得的气压921.5百帕、海平面气压923.3百帕与铺前镇木兰头站于17时整测得的海平面气压926.4百帕。海口海蓝椰风小区自动站(海拔3米)测得37.5米/秒的10分钟持续风速后损毁。海南、广东、广西均录得60米/秒左右的阵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浅层风观测塔(基底海拔50米)90米高度测风处测得最大持续风85.5米/秒,最大阵风99.9米/秒。

台风的形成

台风通常在热带地区离赤道平均3-5个纬度外的海面(如南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印度洋)上形成,其移动主要受大尺度天气系统等影响,最终在海上消散、或者变性为温带气旋、或在登陆陆地后消散。登陆陆地的热带气旋会带来严重的财产和人员伤亡,是自然灾害的一种。不过热带气旋亦是大气循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将热能及地球自转的角动量由赤道地区带往较高纬度。

当热带气旋登陆或北移到较高纬度的海域时,因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高温高湿条件,会很快消亡。大量的热带气旋生成于赤道辐合带中,赤道辐合带的北侧是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热带气旋的移动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气流引 导,向偏西方向移动,这类热带气旋常会在我国东南沿海至越南沿海登陆。有时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当热带气旋移动到副热带高压西缘时,受那里的偏南或西南气流引导,热带气旋会转向偏北或东北方向移动,登陆我国鲁辽沿海或朝鲜、日本,甚至在日本以东洋面上北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