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蜂鸣器驱动电路 蜂鸣器驱动电路原理图

四种蜂鸣器驱动电路分析及疑问,求解答

图1和图3采用的是NPN型三极管驱动,图2和图4采用的是PNP型三极管驱动。

如图所示,四种驱动蜂鸣器的电路。

采用图1和图3方,法驱动,蜂鸣器工作电压可以随便取,只要不超过管子的极限参数即可。

如图1,采用这种方法驱动蜂鸣器,在用STC89C52的任何IO口控制,蜂鸣器都能响。采用这种方式接,蜂鸣器没有图3响。

如图3,采用这种方法驱动蜂鸣器,只有使用P0口(P0由于内部没有上拉电阻,在电路板上外接了1K的上拉电阻,其他IO口内部都有上拉电

阻)控制,蜂鸣器才会响,若采用其他IO口,虽然蜂鸣器两侧电压能达到4.3V左右,但是电流却只有1~2mA,根本无法驱动蜂鸣器。这是什么

原因?当采用其他IO(内部有上拉电阻)控制时,通过测该口的电平发现是低电平。由电路可以分析,蜂鸣器驱动是应该是高电平驱动的。出

现这种原因,可能是B极拉低了电平值,导致电路根本无法工作。也许是跟单片机内部、外部的上拉电阻有关。有待查阅。

图2和图4两种方式驱动都是可以的,任何IO口都能通过低电平驱动。但采用图4的方式,流过蜂鸣器的电流比图2的大。

蜂鸣器的发声工作原理有哪些

蜂鸣器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监督权奥,那么你知道蜂鸣器的发声原理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蜂鸣器的发声原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蜂鸣器的发声原理

(1)有源蜂鸣器,也称压电式压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阻抗匹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压电蜂鸣片,通常这是一种压电陶瓷,能进行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

发声过程为:外部提供恒定直流电压,提供能量给多谐振荡器,多揩振荡器起振,并提供变化的电压和频率给压电陶瓷,压电陶瓷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也就发出了声音。

(2)无源蜂鸣器,也称电磁式蜂鸣器,主要由永磁体,线圈,振荡片构成。

发声过程为:外部按一定频率提供驱动一个振荡信号(一定占空比的方波,该信号作用于线圈,产生的磁声与永磁体共同作用,使一片金属片(振荡片)发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蜂鸣器的结构原理

1.电压式蜂鸣器 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阻抗匹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有的压电式蜂鸣器外壳上还装有发光二极管。

多谐振荡器由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当接通电源后(1.5~15V直流工作电压),多谐振荡器起振,输出1.5~2.5kHZ的音频信号,阻抗匹配器推动压电蜂鸣片发声。

压电蜂鸣片由锆钛酸铅或铌镁酸铅压电陶瓷材料制成。在陶瓷片的两面镀上银电极,经极化和老化处理后,再与黄铜片或不锈钢片粘在一起。

2.电磁式蜂鸣器 电磁式蜂鸣器由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

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

蜂鸣器的驱动电路

由于蜂鸣器的工作电流一般比较大,以致于单片机的I/O 口是无法直接驱动的*(但AVR可以驱动小功率蜂鸣器),所以要利用放大电路来驱动,一般使用三极管来放大电流就可以了。

蜂鸣器驱动电路一般都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一个三极管、一个蜂鸣器、一个续流二极管和一个电源滤波电容。

1.蜂鸣器

发声元件,在其两端施加直流电压(有源蜂鸣器)或者方波(无源蜂鸣器)就可以发声,其主要参数是外形尺寸、发声方向、工作电压、工作频率、工作电流、驱动方式(直流/方波)等。这些都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2.续流二极管

蜂鸣器本质上是一个感性元件,其电流不能瞬变,因此必须有一个续流二极管提供续流。否则,在蜂鸣器两端会产生几十伏的尖峰电压,可能损坏驱动三极管,并干扰整个电路系统的 其它 部分。

3.滤波电容

滤波电容C1的作用是滤波,滤除蜂鸣器电流对其它部分的影响,也可改善电源的交流阻抗,如果可能,最好是再并联一个220uF的电解电容。

4.三极管

三极管Q1起开关作用,其基极的高电平使三极管饱和导通,使蜂鸣器发声;而基极低电平则使三极管关闭,蜂鸣器停止发声。

蜂鸣器的选购 方法

蜂鸣器的种类规格繁多,需先知道几个参数 ( 电压,电流,驱动方式,尺寸,连接/固定方式),当然更重要的是,想要获的声音 (音压大小,频率高低).

工作电压: 电磁式蜂鸣器, 从1.5到24V, 压电式的从3V到220V都是可行的,但一般压电的还是建议有9V以上的电压,以获得较大的声音.

消耗电流: 电磁式的依电压的不同,从几十到上百毫安培都有,压电式的就省电的多,几毫安培就可以正常的动作, 且在蜂鸣器启动时,瞬间需消耗约三倍的电流,

驱动方式: 二种蜂鸣器都有自激式的,只要接上直流电(DC)即可发声,因为已内建了驱动线路在蜂鸣器中了,因为动作原理的不同,电磁式蜂鸣器要用1/2方波来驱动,压电的用方波,才能有较好的声音输出.

蜂鸣器驱动电路 蜂鸣器驱动电路原理图蜂鸣器驱动电路 蜂鸣器驱动电路原理图


尺寸:蜂鸣器的尺寸会影响到音量的大小,频率的高低,电磁式的最小从7mm到最大的25mm,压电式的从12mm到50mm或更大都有.

连接方式: 一般常见的有插针(DIP), 焊线(Wire), 贴片(SMD), 压电式大颗的还有锁螺丝的方式.

求助5V的蜂鸣器的驱动电路详解

若你使用低电平驱动蜂鸣器的话,电路可以这样接:

从IO口输出接限流电阻R1,然后接PNP三极管基极,集电极接蜂鸣器一段,另一端接地,发射机接VCC,然后VCC接泄放电阻到基极,电路就可以了,电阻值根据三极管类型来决定,

如果电流不是很大的话,R1和泄放电阻取3.3k,三极管 CS9015

单片机驱动蜂鸣器的电路分析

我看懂了,你问的问题太复杂了,其实这个电路很简单,而且你问三极管工作在什么状态下,让三极管当驱动,它就工作在两个状态,就是饱和、截止,两个状态,就是导通和断开。比如用9013的三极管导通电压为0.7V。只要给基极一个大于0.7V的电压它就可以导通,后面要接蜂鸣器它就可以响(看蜂鸣器具体工作电压)。低于0.7V,三极管截止,蜂鸣器就不响了!

8550驱动蜂鸣器电路

因GPIO口输出电流有限,但是蜂鸣器在蜂鸣时需要较大的电流,GPIO输出口无法满足要求,而三极管8550最大可提供1A的输出电流,足以驱动蜂鸣器。故我们用GPIO口来控制8550的导通与截止,从而来控制蜂鸣器。

当向P0.7写入逻辑1时,P0.7输出高电平(+3.3V),三极管8550的基极电流为0,此时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电源不能加到蜂鸣器的正极上,蜂鸣器无法发声。

当向P0.7写入逻辑0时,P0.7输入低电平(0V),三极管8550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产生电流,此时Q1导通,蜂鸣器开始发声。

注意:三极管饱和导通的条件:在电路中ce两端电压接近0V且小于eb电压。

蜂鸣器电路工作原理设计是怎样的

现在在很多领域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蜂鸣器的使用,作为一种电子讯响装置,它通过直流电压进行有效供电,在不同的设备和系统当中,都有着相当关键的作用。现在市面上最常见的蜂鸣器装置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包括了电磁式蜂鸣器、压电式蜂鸣器两种,随着这样的装置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让蜂鸣器电路信息也成为了大家相当关注的信息要点。下面就跟随我们的简单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

蜂鸣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蜂鸣器电路原理图使用SH69P43为控制芯片,使用4MHz晶振作为主振荡器。

PORTC.3/T0作为I/O口通过三极管Q2来驱动蜂鸣器LS1,而PORTC.2/PWM0则作为PWM输出口通过三极管Q1来驱动蜂鸣器LS2。另外在PORTA.3和PORTA.2分别接了两个按键,一个是PWM按键,是用来控制PWM输出口驱动蜂鸣器使用的;另一个是PORT按键,是用来控制I/O口驱动蜂鸣器使用的。连接按键的I/O口开内部上拉电阻。

先分析一下蜂鸣器。所使用的蜂鸣器的工作频率是2000Hz,也就是说蜂鸣器的驱动信号波形周期是500μs,由于是1/2duty的信号,所以一个周期内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的时间宽度都为250μs。软件设计上,将根据两种驱动方式来进行说明。

a)蜂鸣器工作原理:PWM输出口直接驱动蜂鸣器方式

由于PWM只控制固定频率的蜂鸣器,所以可以在程序的系统初始化时就对PWM的输出波形进行设置。

首先根据SH69P43的PWM输出的周期宽度是10位数据来选择PWM时钟。系统使用4MHz的晶振作为主振荡器,一个tosc的时间就是0.25μs,若是将PWM的时钟设置为tosc的话,则蜂鸣器要求的波形周期500μs的计数值为500μs/0.25μs=(2000)10=(7D0)16,7D0H为11位的数据,而SH69P43的PWM

输出周期宽度只是10位数据,所以选择PWM的时钟为tosc是不能实现蜂鸣器所要的驱动波形的。

这里将PWM的时钟设置为4tosc,这样一个PWM的时钟周期就是1μs了,由此可以算出500μs对应的计数值为500μs/1μs=(500)10=(1F4)16,即分别在周期寄存器的高2位、中4位和低4位三个寄存器中填入1、F和4,就完成了对输出周期的设置。再来设置占空比寄存器,在PWM输出中占空比的实现是

通过设定一个周期内电平的宽度来实现的。当输出模式选择为普通模式时,占空比寄存器是用来设置高电平的宽度。250μs的宽度计数值为250μs/1μs=(250)10=(0FA)16。只需要在占空比寄存器的高2位、中4位和低4位中分别填入0、F和A就可以完成对占空比的设置了,设置占空比为1/2duty。

以后只需要打开PWM输出,PWM输出口自然就能输出频率为2000Hz、占空比为1/2duty的方波。

b)蜂鸣器工作原理:I/O口定时翻转电平驱动蜂鸣器方式

使用I/O口定时翻转电平驱动蜂鸣器方式的设置比较简单,只需要对波形分析一下。由于驱动的信号刚好为周期500μs,占空比为1/2duty的方波,只需要每250μs进行一次电平翻转,就可以得到驱动蜂鸣器的方波信号。在程序上,可以使用TIMER0来定时,将TIMER0的预分频设置为/1,选择TIMER0的始终为系统时钟(主振荡器时钟/4),在TIMER0的载入/计数寄存器的高4位和低4位分别写入00H和06H,就能将TIMER0的中断设置为250μs。当需要I/O口驱动的蜂鸣器鸣叫时,只需要在进入TIMER0中断的时候对该I/O口的电平进行翻转一次,直到蜂鸣器不需要鸣叫的时候,将I/O口的电平设置为低电平即可。不鸣叫时将I/O口的输出电平设置为低电平是为了防止漏电。

如何选购蜂鸣器

蜂鸣器的种类规格繁多,需先知道几个参数(电压,电流,驱动方式,尺寸,连接/固定方式),当然更重要的是,想要获的声音(音压大小,频率高低).

蜂鸣器驱动电路 蜂鸣器驱动电路原理图蜂鸣器驱动电路 蜂鸣器驱动电路原理图


工作电压:电磁式蜂鸣器,[5]从1.5到24V,压电式的从3V到220V都是可行的,但一般压电的还是建议有9V以上的电压,以获得较大的声音.

消耗电流:电磁式的依电压的不同,从几十到上百毫安培都有,压电式的就省电的多,几毫安培就可以正常的动作,且在蜂鸣器启动时,瞬间需消耗约三倍的电流,

驱动方式:二种蜂鸣器都有自激式的,只要接上直流电(DC)即可发声,因为已内建了驱动线路在蜂鸣器中了,因为动作原理的不同,电磁式蜂鸣器要用1/2方波来驱动,压电的用方波,才能有较好的声音输出.

尺寸:蜂鸣器的尺寸会影响到音量的大小,频率的高低,电磁式的最小从7mm到最大的25mm,压电式的从12mm到50mm或更大都有.

连接方式:一般常见的有插针(DIP),焊线(Wire),贴片(SMD),压电式大颗的还有锁螺丝的方式.

蜂鸣器驱动电路 蜂鸣器驱动电路原理图蜂鸣器驱动电路 蜂鸣器驱动电路原理图


音压:蜂鸣器常以10cm的距离做为测试的标准,距离增加一倍,大概会衰减6dB,反之距离缩短一倍则会增加6dB,电磁式蜂鸣器大约能达到85dB/10cm的水准,压电式的就可以做的很大声,常见的警报器,大都是以压电蜂鸣器制成。

通过上面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蜂鸣器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信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不同类型的蜂鸣器在电路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大家在为自己选购产品或是设备之前,最好首先了解一下相关信息,确保自己选购的产品能够充分满足日常工作的需求。现在市面上有着不同品牌以及型号的蜂鸣器装置,只有挑选适合的产品,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用以及性能,为各个领域的商户带来便利。

压电式蜂鸣器工作原理及驱动电路

压电式蜂鸣器由压电蜂鸣组件、配合共鸣于此组件的共振频率而加大音压的共振腔体和驱动电路三部分组成。压电式蜂鸣器利用压电陶瓷蜂鸣片在外部变化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正反运动方向,发声变形而产生声音。

怎么接5v有源蜂鸣器的驱动电路?

这样肯定有问题嘛....电流不够的说,蜂鸣器的电流还不小呢。

你按我的提示接电路:

IO口输出后接一个1K电阻,到PNP三极管(S8550)的基极,PNP三极管的发射极接一个10欧电阻到5V电源。三极管的集电极接蜂鸣器的正极,蜂鸣器负极接地,用一个1N4007二极管反向并联在蜂鸣器正负极之间(1N4007的正极接地,负极接蜂鸣器正极)。

说明一下:

PNP三极管做驱动,1K电阻做基极限流,10欧电阻(其实5-10欧都可以,电阻大会降低蜂鸣器的发声功率)做限流和保护。由于蜂鸣器内有电感线圈,所有要并联一个反向的1N4007二极管做反峰保护。IO口以低电平方式,启动蜂鸣器发声。

这种电路我做过很多次了,非常可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