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统筹区域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

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我们提出以下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统筹区域发展与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从区域的层面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第二,设立专门的区域管理机构,明确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区域管理机构的职能和任务。

第三,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研究标准区域与问题区域的划分框架,建立中国标准区域与问题区域的划分与识别体系。

第四,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制定本地区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区域政策工具与程序。

第五,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打破地方保护和封锁,建立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市场。

第六,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转换,协调企业跨区域行为。

第七,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促进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传统产业转移,实现各区域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发展地区经济,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011年4月自学考试《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概论》真题论述题第2题

论述发展地区经济,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统筹区域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统筹区域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


统筹区域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统筹区域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


校解析答案: (1)发展地区经济,统筹区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2)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发挥各个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技术条件加速地区经济发展,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各地更好地互相补充、互相协作,协调发展,发挥国民经济的整体优势。

统筹区域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统筹区域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


(4)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5)加快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有重要作用。

五个统筹是什么?

问题一:五个统筹具体内容是什么?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问题二:五个统筹是什么? 要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问题三:五个统筹的基本内容 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是“五个统筹”的基本内容。任何社会的进步都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结果,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证,文化是先导,三者紧密关联,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统一于社会的发展之中。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增长是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等同于发展。如果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偏离全面发展观,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忽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那么在“发展”中一些社会矛盾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会愈演愈烈,最终将会付出沉重代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全面发展思想,不断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问题四:五个统筹的本质要求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也是“五个统筹”的本质要求。 *** 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要着眼于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十六大报告中, *** 同志强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指出“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地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为执政党的终极价值追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又从坚持“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把“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是“五个统筹”的根本。我们党把执政为民作为最高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这是坚持“五个统筹”的根本所在。坚持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就必须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坚持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努力使各项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就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五个统筹”的根本要求,才能有效推动各项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才能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图伟业。

问题五:统筹兼顾啥意思?五个统筹? 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罚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实际上讲的就是统筹兼顾。“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区域发展的指导思想

统筹区域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说,全面发展就是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等各种地区都要得到发展;协调发展就是各种区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区域关系融洽、区域处于良性互动的发展状态;可持续发展就是区域发展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重点是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区域层面的战略要求。通过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从区域的层面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统筹区域发展的统筹区域发展的含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目标和任务。深刻理解统筹区域发展的含义,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也就是说,要使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之间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互配合。这里所讲的统筹,是要实行非均衡与均衡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或者称为“适度”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这是从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实际存在非均衡格局的国情出发,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寻求最有利于东中西部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措施。也就是说,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战略重点和政策倾斜的“度”,从而以适度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

我国东部地区掌握着较先进的技术,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资源比较丰富;中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但比西部地区先进。这种梯度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统筹区域发展,努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首先需要协调好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从总体上来说,就是要考虑东中西部的资源禀赋,从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地区优势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应在相互开放和平等交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把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优势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其次需要协调好地区内部的发展。既要有重点地推进生产力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又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协调主导产业同其他产业的关系;既要推进第二产业的发展,也要推进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经济比例关系趋于合理;既要推进经济的发展,也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缩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在“五个统筹”中,统筹区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提出既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理论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