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背水一战的历史故事)

纸上谈兵葬送四十万大军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秦王此举彻底截断了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市)和韩都的联系,这样一来,上党的形势十分危急。情急之下,不愿意投降的韩军将领便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上党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俯瞰中州,肘臂河东、并州,则谓晋国咽喉也”。韩国被秦国打败后,全国上下恐慌至极,商议将上党献给秦国,求秦息兵。郡守冯亭不愿意入秦,将上党郡十七县献给赵国,赵王欣然接受。

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背水一战的历史故事)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背水一战的历史故事)


当时赵国的国君是赵孝成王,他派军队接收了上党。秦军自然不会甘心,于是又在两年之后派王龊围住了上党。赵孝成王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然而在廉颇的军队还未抵达的时候,上党就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这时,廉颇的军队驻扎在长平,而好大喜功的王駝又开始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士兵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并准备作长期抵抗。来到了长平的秦军屡次向赵军挑战,然而廉颇就是不肯出兵。

王飴想不出什么办法,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范雎开始为秦昭襄王出谋划策。没过几天,赵孝成王就开始听到别人的议论,人们纷纷说:“秦国人现在最怕的就是让年轻力壮的赵括带兵,现在廉颇已经老了,不中用了,眼看就要投降了!”

赵王后来听信了左右的议论,任用赵括为大将接替廉颇。公元前260年,赵括率兵20万到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完移交手续之后,便回邯郸了。就这样,赵括统率的大军足有40万人,声势十分浩大。

然而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他取代廉颇后改变了作战方针,他求胜心切,遂立即出兵攻击。秦军暗中命武安君苏秦为上将军,王飴为副将。在赵军出兵时,秦军佯装失败,引得赵兵追击。结果,赵军陷入白起设置的包围圈中。

秦军包围赵军后,断其粮道,筑守工事,等待援军到来。大家苦守了四十多天。赵括最后决定带兵冲出重围,此时正在一旁等待的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
被杀,便开始纷纷扔掉武器投降。就这样,40万赵军毁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

张仪破合纵

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背水一战的历史故事)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背水一战的历史故事)


张仪,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曾与苏秦师从于鬼谷子先生,学习权谋纵横之术,饱读诗书,满腹韬略,连苏秦都自叹才能在张仪之下。

从公元前328年开始,张仪运用纵横之术,游说于魏、楚、韩等国之间,利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或为秦国拉拢,使其归附于秦;或拆散其连盟,使其力量削弱。但总的来说,他是以秦国的利益为出发点的。

例如破坏齐楚联盟之事:公元前313年,强大起来的秦王一直都伺机攻打齐国,然而因为齐国当时与楚国签订了盟约,因此一直都不敢进攻。

后来,秦王派遣张仪到楚国去游说楚王。楚王为其所动,最后上了张仪的当,失去了齐国这一盟友。楚王在得知被骗后大怒,起兵攻秦复仇,结果打了败仗。韩、魏两个国家见楚国现在处于弱势,便也开始趁机袭击楚国,最后楚国只好割让两座城池向秦国求和。

在整个秦惠文王时期,张仪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而且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因此,可以说他为秦国的强大和以后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尽管张仪不讲信用,在外交场上运用欺骗的伎俩,为人们所不齿,但仅从一个使者的角度来看,他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外交任务。而且作为纵横家的一代鼻祖,他为后世的外交家们在辞令和外交技巧等方面提供了一种示范。

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背水一战的历史故事)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背水一战的历史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