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内存条频率越高越好吗(内存条型号怎么看)

本文目录一览:

电脑内存条频率是不是越高越好?

理论上是越高越好。

但是要看看自己购买的主板可以支持多大频率内存,如果不支持该频率反而会降低内存的性能。只有配置合适,才能保证电脑硬件发挥到最接近理想的状态,否则高频率内存也只能降频使用。

【原因】

内存的工作频率主要取决于主板的FSB(总线频率),而主板的总线频率和CPU的前端总线频率是一样的。通过频率提升确实可以内存带宽,并且提升幅度非常明显,但是这些提升在日常应用中很难被挖掘出来,也就是用户不会很明显感受到。

【建议】

在选购的时候要明确内存频率并非越大越好,首先要看看自己购买的主板可以支持多大频率内存,如果不支持该频率反而会降低内存的性能。

主流用户购买2GB或者4GB的DDR3-1333内存基本已经够用,如果发烧用户可以直接购买DDR3-1800产品,因为从测试中发现DDR3-1800后性能就出现了一些瓶颈,而对于DDR3-2400这样的YY频率则是极端发烧超频用户的选择。

内存条频率越高越好吗

现在的内存不但容量越来越大,频率也是不断提高从,但是内存的频率一定是越高越好吗?

内存条频率理论上来说,肯定是越高越好,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是要和主板配合使用才行。

DDR3代的内存条频率一般为1333MHz 和 1666MHz。DDR4代的内存条频率一般为:2133MHz 和 2400MHz,超高频率的内存条固然能给电脑带来一点性能提升,但是需要更高端的主板和CPU的支持,普通用户选择2400MHz的也已经足够用了。如果你的电脑主板没法支持更高的频率,超频使用内存条,很有可能会引起蓝屏和主板过度发热等故障情况。

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内存条必须要和其他配件匹配,并不是盲目的越高越好。

内存条频率对电脑有什么影响

内存条的频率越高,速度越快,帧数也越高,但内存条的频率也不是越高就越好。

内存条的频率(MHz)兆赫代表每秒的传输速度,常见的内存条频率有2133、2400、3000、3200四种,其中2400是最为常见的。CPU在工作时只能对内存条中的数据进行运算,所以内存条就起到了一个临时接收并储存硬盘数据的作用,假如CPU的性能很好,而内存条的频率过低,传输数据速度慢,就很难完整的发挥出CPU的能力。

相反的,如果内存条频率高,传输数据快,而CPU性能低,运算不过来,电脑的性能同样发挥不全面。在CPU足够好的情况下,内存条频率越高则帧数也越高,前提是内存条的频率和CPU是兼容的。

评价内存条的性能指标一共有四个:

(1) 存储容量:即一根内存条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如常用的168线内存条的存储容量一般多为32兆、64兆和128兆。而DDRII3普遍为1GB到8GB。

(2) 存取速度(存储周期):即两次独立的存取操作之间所需的最短时间,又称为存储周期,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取周期一般为60纳秒至100纳秒。

(3) 存储器的可靠性:存储器的可靠性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来衡量,可以理解为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

(4)性能价格比:性能主要包括存储器容量、存储周期和可靠性三项内容,性能价格比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对于不同的存储器有不同的要求。

内存频率越高越好?

回答:一般来讲,高的比低的好。

拓展:

1、但内存主要是配合CPU的需求,频率太高也没必要,因为现在电脑的瓶颈不在内存,太高了,对速度提升不明显,但购买成本上去了。绝大多数情况下,内存的容量比频率要重要得多。

2、内存频率越高,那么与CPU通信的带宽就越大,间接的提升了系统效率。内存的容量是首要考虑的,无论频率是否高低,大容量内存才是提升系统效率的首选办法,只有容量富足之后,才有考虑频率的必要。

内存条频率越高越好吗。

一般来讲,高的比低的好。但内存主要是配合CPU的需求,频率太高也没必要,因为现在电脑的瓶颈不在内存,太高了,对速度提升不明显,但购买成本上去了。绝大多数情况下,内存的容量比频率要重要得多。

简介

存储器是数字系统中用以存储大量信息的设备或部件,是计算机和数字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储器可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大类。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既可向指定单元存入信息又可从指定单元读出信息。任何RAM中存储的信息在断电后均会丢失,所以RAM是易失性存储器。

ROM为只读存储器,除了固定存储数据、表格、固化程序外,在组合逻辑电路中也有着广泛用途。

内存条是频率越高越好吗?

内存频率并不是越高越好,频率过高不仅会造成性能浪费,还会增加成本。

理论上,内存的工作频率等同于内存的处理速度,频率越高,处理速度越快,性能就越好。假设您现在用的还是DDR2或者DDR3的内存, 那DDR4内存肯定性能要远远好过前两者。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内存的性能显著的提高,已经很难成为掣肘电脑性能的短板。尤其是DDR4内存面世后,大部分用户的内存性能通常存在过剩的情况。

另外,选购内存时,一定要参考两个参数,分别是主板支持的内存类型和工作频率,以及cpu支持的内存工作频率。通常CPU和主板支持的频率,在选配时都会力求达到一致,避免造成浪费。

内存的性能资源是通过主板提供给CPU,主板提供一个传输的通道,所以无论内存频率多高,都尽量不要超过主板支持的工作频率上限,当然如果支持超频,要将超频后的工作频率也考虑进去。

举个例子,假设主板支持的内存频率是2133MHz,那如果选用2400的内存,内存就会降频到2133,并不会以2400工作。但如果主板可以支持超频到2400甚至2666,那么就没有问题,不会造成性能浪费,而2133的内存和2400、2666肯定在价格上是有区别的。

而在cpu工作性能方面,一般不需要担心内存频率拖慢CPU的处理速度,需要考虑的只是内存容量是否足够,是否组成双通道等。

综上所述,在实际使用中,内存频率并不是越高越好,频率过高不仅会造成性能浪费,还会增加成本。一般来说,选择低频的内存足矣保证电脑硬件发挥到理想的状态,毕竟高频内存大多也只能降频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