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9种原生家庭的伤害 脱离原生家庭的唯一办法

9种原生家庭的伤害

1、完美主义:逼着孩子做超过他能力的事,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人,情绪是焦虑的,行为是强迫性的。很多事情即使孩子能够做到,他也是焦虑紧张的,做不到就会自卑沮丧。这样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极易认为事情做不好都是自己的错,容易自卑、和胆小。

2、过度高压:从不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父母说,外向的人,被高压,会逆反,如果父母继续高压,孩子一味逆反长大后可能会行为偏差,用固执来保护自己,用来对抗。内向的人,被高压,会退缩在里面,比较危险。

3、过度溺爱:毫无原则的妥协、让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被溺爱的孩子是任性的,有手段的,当父母不满足他的要求时,他就会出手段了。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被溺爱的小孩,内心是空洞的。经常用愤怒来控制别人的,所以愤怒很多。

4、过度保护:父母总是过份担心,过度焦虑,孩子什么事都包办,过度保护是拿掉了孩子的独立自主,孩子常常会依赖他人。这样的孩子学习能力会下降,严重的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就是我们所谓的“巨婴”。

5、过度惩罚:虐待性的惩罚,无限制的打骂和体罚,孩子一犯错就要打,这样的孩子常常会认为自己是个很糟糕的人,容易自卑,长大后要他肯定自己是很难的。

6、忽略:父母太忙碌,从不去关注孩子的内心,孩子如果常常被忽略,就会滋生出强大的竞争心,变得争强好胜。孩子常常会做出一些不恰当甚至伤害性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7、拒绝:父母亲永远是冷漠的,极少与孩子有肢体上的接触,在言语上也很少关心。更多的是关注在事情上而忽略孩子这个人。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会比较冷漠。

8、性侵,在小的时候被性侵过的,通常是被亲人、熟人、父母的朋友和邻居等。有的人一辈子也走不出这个阴影,往往会看不起自己,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9、争吵与暴力:父母关系恶劣,父母争吵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就是亲密感,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走向极端。有些孩子甚至会采取自残的行为。抗压能力也比较弱。

原生家庭的伤害,长大后,心理的后遗症有什么?

原生家庭的伤害,长大后,心里的后遗症会有很多。

第一、会脾气不好,也会有争吵,缺少安全感,对别人缺乏信任,尽量努力学习,对事物有更深刻认识。

第二、社交恐惧症,害怕正面交流,不敢讲话。想好的话题到一定场合就大脑一片空白,多锻炼自己、克服心里困难。让不断学习进步树立信心,才能克服恐惧症害怕心里。

第三、对婚姻的不信任,害怕被背叛,在与另一半交往时尽量多沟通了解,别步入原生家庭状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婚姻,克服恐惧心里。

第四、对另一半和其家庭成员要有平常心态,不要试图改变他们,要正视大家的不同,逐渐让内心强大,能力强大,经济强大,支持自己摆脱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

题主的这个问题太广泛了,小时候父母很多不当的教育当时都会带来不一样的伤害。

建议题主可以去买原生家庭的书来阅读一下,你有觉察了就是变好的开始。不管如何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就应该感恩,其他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变得更好!

9种原生家庭的伤害 脱离原生家庭的唯一办法9种原生家庭的伤害 脱离原生家庭的唯一办法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受到着原生家庭的伤害,长大后如果心理有后遗症,我想,可以试试以下建议。

一是正视原生家庭的伤害,不把它当错误一味指责埋怨,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原生家庭,它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所以要面对它,正视它。

二是以积极心态去修复它,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弥补改正,使之趋于正向正确,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

三是不要让阴影成为障碍,尽力扩大阴影以外的面积,学习是最好的办法。

这样做,也许会使自己免受二次伤害,朝向更好的一面发展。@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

任何的伤害,影响都有利有弊。原生家庭的伤害更是如此。

例如,如果父亲的不断出轨伤害了孩子,后遗症有可能会导致这个孩子一生都恨男人,或不想结婚……

也可能他对研究男人的心理感兴趣,从而走进心理学哲学的殿堂,最后成为一位助人大师……

原生家庭的伤害使人形成憋屈心理,这种人将会受害一辈子,没有幸福的感觉,会不断地折磨对自己最好的人。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你的一生,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从弗洛伊德关于人格与本能理论提到了原生家庭对个人人格形成的影响, 潜意识折射出来的世界观,也和一个人幼年时期的经历密不可分。

童年的经历也是一个人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来自家庭双亲的爱,就没有得到所需要的感情链接,这种 情感 匮乏会伴随一生。长大以后往往性格上没安全感、悲观焦虑、不懂得拒绝,在进入恋爱这样的亲密关系之后,会表现的更加彻底。

如果从小在 严重的缺爱、家庭负面影响极端的环境中成长,产生的是不可逆的心理创伤 ,应激反应造成大脑前额叶的真实创伤,这种情况就不仅会被灰色记忆伴随一生;很容易在成年后重复这些行为,比如家庭中有人酗酒、家暴,这样的小孩长大以后就有更大概率会出现这些行为,或者更容易被这样的人吸引进入恋爱关系,就容易爱上渣男渣女,或者有一些受虐倾向。

轻微一些的影响也是在 生活中、人际交往中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得更加敏感、悲观消极 ,影响到形成正常 健康 的人际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普通人习以为常的社交和人际上的小事,却可能是他们永远学不会做不好的。

长大成人以后,在 社会 链接中就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1、亲密关系

容易爱上一个类型的渣男/渣女,对于某种类型的人,总会被吸引,这个类型往往是和父母相似、或者相反的性格,这样的人会唤醒潜意识的记忆和体验,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这都是大脑潜意识里关于童年的某些点折射出来的,往往会认为这就是爱和吸引,所以总会选择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即使有些特征在别人看来是很明显的缺点。 因为内心深处童年某部分 情感 链接的缺失,成长以后就会希望寻找满足那些东西,于是在亲密关系中,往往吸引他们的人,都是有着一些明显缺点和性格缺陷的,会一次次和同一个而类型的人在一起,会因为对方不回消息抓狂、因为一点冷落就变得焦虑不安、不停质问,会努力表现好、拼命付出,或者在有矛盾冲突时无底线退让妥协,委曲求全,甚至在一些 情感 虐待和暴力当中痛苦却依然留恋无法离开。这些都是童年经历的挫折、冲突的重现,总是希望能够接着改变对面这个人,得到完全的爱,就像小时候希望得到爸妈的爱一样,这样的感情也往往不得善终、不被珍惜。

2、社交关系

在和别人交往时,缺爱的人更容易对于别人的一点点给予表示出过度示好;凡事往坏处想,习惯性的消极解释风格,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总担心自己在公共场合表现不好,过度自我意识,在面对心仪的对象说不出一句话,在梦寐以求的工作面试时支支吾吾。任何情况下都在自责,把负面的不好的事物都归于自己身上,默认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总觉得需要付出更多去讨好别人,无法在社交中建立起 健康 的人际链接。 往往形成一些不 健康 的人格:依赖型人格、强迫型人格、回避型人格、讨好型人格、冲动型人格、边缘型人格等,甚至焦虑症、抑郁症

如何改善

从实际角度来说,这种影响无法通过自己完全改变,但是也有很多方法可降低负面影响,同时这些创伤带来的也不完全是负面的,研究证明了每个人都有自愈能力,而且能从逆境习得特殊的优势,不一样的经历也塑造了特殊的你,以及一些与众不同的长处,那些经历过的挫折点、痛楚感,会给你更深刻、敏锐的能力,对于复杂的环境和关系的适应能力也更强,这就是负面经历带给你的附加礼物,你会比那些没有相同经历的人显得更特殊一些。

1、正视自己以及自己的原生家庭, 父母只能在他们的认知和能力范围内去照顾你,对于无知无意识、以及一些无法控制的因素也不是他们所希望的,过分苛责家庭和父母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苛责,痛苦的还是你自己。

2、接受现状 ,过去无法追溯,在无法强求的时候要学会面对现实,造成的创伤也是不可逆的,心疼自己和感到委屈的时候,学者自己爱自己多一些。

3、重塑依恋关系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 ,有的人会通过离开原生家庭,离开原来的圈子,换一个城市生活,或者建立自己的 社会 链接,挑选自己喜欢的朋友建立友谊,选择人格 健康 的伴侣建立自己的家庭等等。

4、客观看待, 你要知道,过去的经历已经过去,而且是你生命中短短的一部分,你接下去要走的路更长,你的过去不能改变,可你的未来是你自己选择和塑造的,你即使站在一片废墟上,也能建立起自己的明亮温暖的房子,里面有真正爱你和你喜欢的人。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每个人都没法选择自己中意的父母,大多数人的父母,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通的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在平凡的生活中养儿育女,父母也背负了太多的压力。曾经的他们也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也曾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但无奈被生活的砺石磨平了棱角。无奈的过着平凡而普通的生活。原生家庭中出现的问题有(一)父母经常吵架。小时候父母经常当着我们的面吵架,轻则争得面红耳赤,脸红脖子粗,重则吃得好好的一桌饭菜全部被掀翻在地。最后就是母亲 关上房门嘤嘤哭泣的抽泣声。父亲满脸怒火收拾这一地的残局。幼小的我们躲在角落瑟瑟发抖,害怕父母不要自己了。那种感觉,那种恐惧是长得以后再也抹不去的心灵记忆。(二)父出轨,母忍让。父母随着我们年龄的长大逐渐减少了争吵,并不是他们感情变好了,而是他们的争吵更隐蔽,更多情况下他们都是在冷战。这种无声的同样伤害了子女的孩子。面对互不关心,互不打扰,形同陌路的自己的父母。孩子觉得自己就像多余的,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互不相让,互相伤害。在这种氛围里,父亲选择去外地打工,人在异乡特别需要温暖,这时恰好有一个异性嘘寒问暖 ,感情的天平自然倾斜,父亲出轨了。敏感的母亲洞察一切,大闹一场。家里有威望的长辈 出面调解。父母又和解了,家庭似乎恢复平静。(三)父亲对孩子偏心、指责。每个人都不能让所有人喜欢自己 。包括自己的父母。 当你 倾尽自己全力对 自己的父母好,有什么都想着他们,他们生病了,你放弃手头的工作,从一个大城市的东头驱车赶到城西的郊区把他送到医院检查。他做手术,你带着幼小的孩子在医院陪他,凌晨才回家睡觉。早晨坐车买他最喜欢吃的早点,再坐车送到家里给他吃…… 如此多的事情很平常,你不为别的,只为报答他的养育之恩。可他呢,却对你横加指责,说你一堆做得不好的地方。对你的付出视而不见,你伤心,更多的是寒心。 原生家庭的伤害, 长大 后,心里的后遗症就是会产生讨好型人格,不敢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委屈自己,不敢对自己的配偶太好,不敢相信永恒不变的感情,怕自己受伤害。原生家庭的伤害造成心里的伤痛,也许这辈子都难以愈合。但愿天下父母都恩恩爱爱,百年好合,即使感情不再,也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伤害,毕竟那种伤害刻骨铭心,对孩子的性格影响非常大。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学会如何与原生家庭的成员保持亲密联系,同时又在心理和感情上保持独立的自我。

人们离开原生家庭之后,大多建立起了一些新的亲密关系,比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工作中的同事关系,以及朋友之间的友谊等。一个成年人的生活是否幸福美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会不会处理原生家庭的各种影响。这些矛盾,在相处模式的细节里体现出来。

1、例如夫妻关系:来自没安全感家庭家庭里,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我们择偶时是希望在 情感 上得到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的肯定,需要感到自己独特等等。

我们都带着这些未了的 情感 包袱,希望在新的婚姻关系或家庭中得到解决。

我们在原生家庭得不到家庭的满足,就会只顾索求,没有能力为择偶付出。这看法虽然有点悲观,但是我们如果勇于面对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就有新的动力重新去爱。

2、例如亲子关系:我们自己在原生家庭里所经历的教养模式,留下不可逆转的创伤。曾若干次想,如果有一天自己做了父母一定不这样做。

但在实际生活当中,本能的条件反射,不可避免的重复着同样的教养方式。我们还没有学会新的教养观念时,只能启用大脑里旧有的方式。这就是代际关系的影响和传承。

这些无形的家庭影响,又会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他们会倾听父母的言谈,观察父母的举止,并且无意识的模仿父母的行为。

综上,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伤害是持久且不可逆转的,想要阻断创伤带来的影响,是需要直面问题并积极去修复。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这句名言,它像警钟一样,唤醒了太多蒙昧的心灵。

而想要治愈有一个重要的核心观念:如果创伤无法原谅,就学会放下,为自己的人生负全责。

父母也是普通人,他们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时代烙印,被时代裹挟着的所有人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他们给不出自己没有的东西。

正如现在的我们,边传承边整合,边学习边创造,继承好的家学家风,摒弃糟粕,承担起优化家庭基因的美好使命。祝好!

我是 @依云心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注心理 健康 领域,喜欢写温暖走心的文字。若有相关问题咨询,可以私信留言。

没有百分之一百完美的原生家庭,就好像没有百分百完美的人。我们每一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就会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有优点,有缺点。会胆小,会急躁,会懦弱。只要是相对正常的家庭,就不会给你造成多大的心理创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时刻保持向上的状态。不断学习,不断觉知,我们才会不断成长,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们的一生,通常要经历两个家庭。

一个是陪伴我们出生、养育我们的家庭,有爸爸妈妈,或许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兄弟姐妹;

另一个家庭是我们长大成人后自己组建的家庭。

第一个家庭就是我们的 原生家庭 。

第二个家庭是我们的再生家庭。

然而,我们每一个人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我们的行为习惯、价值观,都在无形中受到所在家庭的影响。

尤其是当我们成年后,你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在不自觉地模仿原生家庭中的一些行为,哪怕那是你当时很讨厌、很抵触的行为;或者是会做出一些恰恰相反的行为。

因为,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知~早年的生活经历、对周围事物的看法;

情绪~家人的情绪、依恋方式;

意识~父母的意识、潜意识等;

行为~父母的婚姻关系以及为人处事的方式等。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母亲强势、不放手,父亲缺位,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容易没有主见,养成巨婴。

父亲太过严厉,孩子通常会胆小,除非孩子内心非常刚毅、抗挫能力强,否则很容易自卑、不自信,害怕权威。长大工作了也很可能和领导关系处理不好。

父母关系不和的家庭容易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容易出现社交障碍。尤其是家里父母经常吵架、家暴,这样对孩子影响更为巨大。孩子长大后对自己的婚姻充满恐惧,或不抱有希望,还很有可能复制父母的相处模式。

脾气暴躁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是唯唯诺诺,就是像家长一样的火爆脾气。

精神匮乏的家庭,往往看不到事物的积极一面,家长常带着负面情绪,往往也会使孩子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容易培养出愤青。

在束缚比较多的家庭环境成长下的孩子,往往谨小慎微、生活的很拘谨,生怕出现错误……

很多人此时会担心,自己的原生家庭太糟糕,是不是以后都没有希望了?

当然不是!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有足够的能力和动力,去抛开从前被束缚的自己。

东野圭吾曾对原生家庭这样解释:

“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

其实,曾经所有不好的经历,都会成为我们的资源和动力,当你坚信自己、努力改变的时候,我们就是在重塑自己的生活。不好的方面,我们尽量改变,而有些好的品格和经验,我们就继续传承下去,这将是留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

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9种原生家庭的伤害是什么

(一)暴力型家庭

场景:家里经常吵架,甚至打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相处不融洽,一言不合就开战。

伤害:父母争吵的家庭常常缺少包容和亲密感,一有分歧就采取极端的方式。在这种家庭的影响下,孩子会产生负罪感,承受很多的心理压力。这种行为会被孩子记在心里,当与人有分歧的时候就会采取争吵、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二)保护型家庭

场景:父母喜欢一手包办,无论孩子做什么,总是担心孩子做不好,甚至怕孩子有危险。

伤害:父母大包大揽,让孩子缺少学习的机会,导致独立能力较差,遇事犹豫不决,一有问题就会想到父母。

(三)放养型家庭

9种原生家庭的伤害 脱离原生家庭的唯一办法9种原生家庭的伤害 脱离原生家庭的唯一办法


场景:相对于保护型家庭,有的父母喜欢放养。有的是因为父母工作太忙,有的是因为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也有的是因为离异,把孩子交给长辈或完全忽略,让孩子长期处于无人教育的状态。

伤害:论语有云,人之初,性本善。但如果孩子长期被忽略,没有人给他正常的父爱母爱,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长大后变得争强好胜,必须要得到别人的认同为止。而且没有人教他是非曲直,成长的过程会非常曲折,甚至可能走向犯罪道路。

(四)重男(女)轻女(男)型家庭

场景:随着改革开放,重男轻女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少。但是在封建落后的地区或者个别长辈,还存有这样的思想。《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就是一个典型,还有香港已逝明星梅艳芳的母亲,有兴趣的父母可以搜一下。有个别家庭本想怀个男孩或者女孩,结果生出来失望了,就会不知不觉中嫌弃孩子。

伤害:孩子会因为父母的不公平对待,常常变得叛逆,而且长期的不被认可导致自信心不足。

(五)溺爱型家庭

场景:跟保护型家庭有点接近,但这样的家庭是把孩子当成了“祖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允许孩子犯各种错误。

伤害:最常见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熊孩子,自私自利和任性妄为不在话下,别人一指责父母就说还是个孩子。这样的孩子不仅没有责任心,还常常喜欢支配别人,当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情绪失控,还有可能会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

萨提亚 | 九种不同的原生家庭

九种不同类型的原生家庭

一、完美主义:你的爸妈一直是要逼着你做超过你自己的能力的事。

9种原生家庭的伤害 脱离原生家庭的唯一办法9种原生家庭的伤害 脱离原生家庭的唯一办法


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人,情绪是焦虑,行为是强迫性的,语言是“ 必须要……应该要……” ,做得到也是焦虑的紧张的,做不到会自卑沮丧。

他不能犯错的,他对自己这样,对爱人孩子也是做不到的,这样会伤害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里, 最少你得看到我 ,完美主义的人是不懂得感激人的,你做得再多她会觉得应该的;

夫妻关系里,第二, 还需要欣赏 ;

第三崇拜, 特别是女性对男性,男性需要被看到被欣赏被崇拜。

二、过度高压:任何话不允许你说,只有他们说。这个家只有他说,没有你说,因为这样你做了许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外向的人,被高压,会逆反,如果父母继续高压,孩子一味逆反长大后可能会行为偏差,用固执来保护自己,用来对抗,在独立自主方面会过度反应。

内向的人,被高压,会退缩在里面,比较危险。

三、过度溺爱:总是让你去做明知不可以做的事,事实上是顺着你的心意去做的。

被溺爱的孩子,是任性的,有手段的,听到爸妈说不能时,他就出手段了,父母就给了。自我为中心的,更加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的。被溺爱的小孩,内心是空洞的。经常用愤怒来控制别人的,所以愤怒很多。

四、过度保护:父母总是过份担心,过度焦虑,什么事都不让你做,要帮你做。

心理咨询里,过度保护的,是特别难做的。被拿掉的是独立自主和价值感和安全感,剩下只有爱的能力和联结的能力。人强大的前三个能力都被拿走了。这三个被关掉的话,生命力是不强大的。长大后再去做,是非常难的。这样的这样的孩子特别有爱,特别容易和人联结。

五、过度惩罚:虐待性,常常被关到一个地方之类。

爸妈一般都是自己也被打过了的。父母都不是坏人,但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为了打下去,他一定会一大推指责孩子:你错,你不好。打下去后,孩子必须做决定:我相信还是不相信。生命力强的,我不相信,身体所受的就是痛苦,心想我爸妈是大坏蛋,狠毒,全盘否定父母做的。同时我又要接受他们养我,于是我里面会分裂,感情太复杂了。这样的孩子是少的。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可信任的,因为爸妈都不被信任的。

大部分的孩子都会选择我相信,即使被打,我也比较能够忍受,可以消除我已经犯的错。我相信了,我就要吸收我爸妈的所有指责,我告诉自己,我是不好的,我是错的,我是罪有应得的。它伤害了我整个的生命力,我觉得自己是个糟糕的人,我经常得罪父母。相比较前面,后面这样对孩子还是比较好的。长大后,这样的人容易自贬。要他讲话肯定自己是很难的。每天给自己一贴毒药。内在里面有一股非常强大的生命力,长大后只要把它激发出来,这个人可以成长得很快。

六、忽略:他们太忙碌了,整天看到她们回家出门;还有一种情况不是因为她忙,而是兄弟姐妹竞争造成。

我常常被忽略的话,我的竞争心是强大的,我的行为是有竞争性的,我是争强好胜的。如果父母太忙而被忽略的话,我会觉得没有价值感。

外向的人,用说话大声或行为上过头等出人头地来被看见,做些不恰当或不符合情境的行为来唤起别人的注意力(我、情境、他人三者中,“我”会特别大)。或情绪多多。健康的是增加自己的实力来被注意到。都是想争取得到注意力。

咨询时,关于案主很多深刻的感受,不要轻易说“你经历的我们了解”、你说“我们不能理解你所受的苦”这话更能触动对方。

七、拒绝;我们的父母亲很冷漠的,即使就是一个孩子,也没有办法和孩子亲近,不和孩子气联结,这与她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关的。

最大的是冷漠的人。极少部分,孩子会非常热情,一般上来他不会变的冷漠,他会特别闹,特别多事,到学校会经常去抱别人家孩子。这样特别热情的孩子变的特别冷漠,非常危险,扭曲,会自闭。被拒绝的,给到你的感觉是痛苦的,你这个人是不值得爱的。

如果我冷漠的话,工作是没有问题的,语言行为情绪上冷漠,到了婚姻就出问题了,他们可以爱,但他们不能去联结。

八、性侵(案主);在小的时候被性侵过的,通常是被亲人、熟人、父母的朋友和邻居等。

在这样的一个性侵当中,要怎么做?我看过一个最好的资料,单纯就是做性侵,在美国专门有个岛就是做这方面的团体治疗。他做了一个方案四条,也帮助到自己。

九、父母关系恶劣。

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影响最大的是亲密感,责任感,很容易走极端,还有一个受影响的是安全感。

十、如何给孩子一个好的原生家庭?

1、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

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打破循环,不再像受害者,也不再像虐待者那般行事,让会造成伤害的行为模式从我们这儿被改变。

对这点特别感同身受,我意识到妈妈确实带给了我一些负面影响,可比起她的原生家庭对她的伤害,她已经克制了很多,同样,有时会惊觉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和当初妈妈对待我的一模一样,以前我会因此迁怒于妈妈,可今后,我知道更应该改变自己。

2、相信自己有改变的力量。

作为父母,我们的身上本就具备改变子女命运的力量,从内疚、自我厌弃和愤怒的原生家庭影响中解脱出来的时候,其实也是解救了自己的子女。

3、如果之前有伤害孩子的行为,勇敢地道歉。

向孩子道歉时,也是在教会他们相信自己的感觉和认知,是在告诉他们“你认为我所做的不公平的事情确实不公平,你的感觉是对的。”

4、树立界限,保持觉察。

建立好边界,看见自己,保护好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保持觉察,不要陷入原生家庭的魔咒,也不要矫枉过正。

《原生家庭》以一系列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

读完《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作者对爱的定义,让我们一起牢记这段话,并以此来审视我们的原生家庭,也作为我们给孩子的原生家庭的标准:

原生家庭对女孩的伤害有哪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原生家庭对女性常见的负面影响有3种。

1、母亲强势,父亲懦弱。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孩子的性格可能也会变得强势。在关系里特别想要占据主导权,让伴侣服从自己,因为她们只见过这种相处模式,认为“父母的相处模式”是她所熟悉的,尽管从道理上她觉得太强势不好,但人总会觉得熟悉的就是安全感。

于是,她会很强势地让伴侣听自己的,伴侣如果不像父亲那么懦弱,就会奋起反抗,两个人就会不断地吵架、攻击,感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差,最终感情破裂。

2、父母很少爱自己(或者从小寄养在亲戚家)。

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可能会缺爱,因此变得特别想要爱,性格上很可能会变得敏感,因为爱的缺失而缺乏安全感,特别害怕被抛弃。

她们因为缺爱,一旦有人对自己好就特别害怕被抛弃,所以她们会表现出焦虑的特质,经常担心伴侣离开自己,每当伴侣不回应就会觉得天塌了,内心就会很恐慌,给他发很多信息,每次吵架的时候一旦伴侣用不说话回避矛盾,你的内心的恐慌就会被激发,变得很愤怒。

这样的两个人相处会非常累,因为伴侣要时刻照顾你的情绪,要一直维系你内心的安全感,时间一久就会很疲惫,就会因为心累而想要离开你。

3、母亲情绪很敏感,总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有很多这样的母亲,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她们的生活可能很不幸,于是经常对孩子说“如果不是为了你我就不会这样”,孩子的内心充满了很多的无力感和愧疚感。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性格也可能会很敏感,经常会发脾气,因为她们内心的无力感会让她们时常觉得愤怒,因此就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长大后她们在感情里,会很缺乏安全感、特别渴望爱,但也会因为脾气的难以控制而推开伴侣,伴侣总会被她的情绪刺痛。阴晴不定的情绪加上要被伴侣填补的安全感,会把伴侣越推越远,最终彼此分道扬镳。

我们在感情里呈现的很多特质,其实都是原生家庭影响的,而这些影响会干扰到我们的行为,做出破坏感情的举动,影响我们成年以后的幸福。

但是,我们谈原生家庭,是为了找到原因去解决问题。重点是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把所有的情感问题都帅锅给原生家庭、甩给父母。

问题客观存在,需要我们理性去解决。需要看到原生家庭的问题的确已经存在而且属于过去,但我们解决的并非是过去的问题,而是过去的事“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及“对我们现在行为的影响”

原生家庭的这几种爱对孩子的伤害很大,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

文字\萧弋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很多人说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其实那些人错了,父母是爱他们的,只是有的父母的爱对子女来说就是危害。

原生家庭是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座学校,原生家庭父母则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任老师。每个父母的爱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充满正能量,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则是满满的负能量。孩子接受充满正能量的父爱母爱就变得开朗、阳光、充满自信,孩子接受充满负能量的父爱母爱就会变得低沉、自卑、没有安全感。不是每个父母都会以正确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孩子的,有的父母的爱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满满的伤害,这种爱不如没有。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爱对孩子充满恶意和伤害呢?下面我简单粗暴地详解几种原生家庭对孩子伤害很大的爱,希望现在的父母能够看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1父母经常这样爱自己的孩子: 我都是为了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常听到你的父母对你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如果你没有经常听到这样的话,那你就太幸运了。很多不幸的孩子都是经常听着这样的“紧箍咒”长大的,以至于长大后都没能摆脱父母的“束缚”!父母经常这样跟孩子说,原本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可是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就变成一个个无形的紧箍,让孩子头疼脑热。父母经常这样唠叨,让孩子觉得她欠了整个世界一样,为了尽快还清这笔人情债,孩子变得越来越浮躁、急功近利,甚至迷失人生的方向。

从前,有一对父母,也是经常在孩子面前唠叨“父母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报答父母”,就是这句话让他们的孩子长大后走上了不归路。孩子想尽快报答父母,可是走正常路又太慢,等自己发达了父母都老了甚至不在人世了,那怎么办?于是就想铤而走险干起了抢劫的“卖买”,结果第一次抢劫就失手打死了人落网入狱。

浮躁、急功近利的人很容易走极端,所以作为父母无论怎样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浮躁和急功近利。父母不要总是口头上“为了你”去爱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欠了很多人情债,为了还这些人情债,孩子就会变得浮躁、急功近利,整天想着一步登天不走寻常路!有多少孩子就是被父母的“都是为了你”而毁掉了,虽然父母的这种爱也许是对孩子出自内心的爱,但是这种爱不如没有。

02父母用语言暴力爱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过父母语言暴力的爱,比如在你小时候你摔倒了,父母就骂:“还不赶紧给我爬起来,再不起来我就拿棍子打屁股了。”这就是很多农村父母对孩子表达爱和关心的方式,对于现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这哪是爱啊,这完全是语言暴力嘛。可很多穷人家的孩子就是在这种爱的模式下长大的,他们有的还继承了父母的这种爱,只是很少数有认知能力的人摒弃了这种糟糕的爱。

语言暴力下的爱对孩子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孩子由于经常受到父母语言暴力的爱,他们会把这种爱延续到下一代,导致整个家族整体素质不高,不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孩子在这种父母的影响下,心里会缺爱,极度渴望被爱,不知道如何爱自己或爱别人,或者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去爱别人,就算爱下一代或爱别人也是像父母一样用语言暴力的方式去表达爱!

03父母用行为暴力爱孩子

什么时行为暴力的爱?行为暴力的爱就比如你摔倒了还被父母打一顿,这也是很多农村父母对孩子表达爱和关心的一种方式,在农村和多孩子的家庭很普遍。很多农村和孩子多的父母都是教育和爱孩子的: 孩子要尝试什么什么挑战,父母担心孩子的安全,于是把孩子打一顿,以此来打消孩子去尝试挑战的念头,而不是正确引导孩子。父母这样教育和爱孩子,让孩子有叛逆又恐惧父母,又没有离开父母的勇气!

行为暴力的爱,父母对孩子使用一两次没什么,经常对孩子使用那就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孩子经常受到这种畸形的爱,孩子会慢慢形成自卑和恐惧的心理,自卑是因为孩子从小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而被父母行为暴力,恐惧是因为从小被父母畸形的爱形成了害怕和父母交流,从而也慢慢形成了恐惧外部环境,害怕和任何人产生交流。

行为暴力的爱是一种畸形和变态的爱,父母若是经常对孩子施于这样的爱,孩子的身心健康始终会被摧残。

04父母对孩子溺爱

溺爱孩子的父母,既害了孩子,也害了以后的自己。现如今,有些孩子被父母宠成宠物,什么都不会做,父母也是什么都不让孩子去做,什么都给孩子安排好了,甚至穿衣吃饭孩子都需要父母侍候。父母这样溺爱孩子,孩子慢慢地变成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废人,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

优秀的孩子不是溺爱出来的,而是锻炼出来的,爱孩子、鼓励孩子、支持孩子是每个父母应该做的,但做这些也是为了让孩子能做到独立,有以后创造更好的生活。而溺爱孩子不但不能让孩子独立,反而让孩子更加依赖父母,脱离不了父母的照顾,不能做到独立生活,到最后不但累了父母自己,也害了孩子的一生。

05结语:

原生父母的爱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几乎所有的人认为父母对孩子爱是伟大的,是正确的,是美好的。我承认,父母对孩子的爱确实是伟大的,但不是所有父母的爱都是正确的、美好的,比如对孩子确确实实造成伤害的爱一点都不正确,也一点美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