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阿尔法贝塔衰变公式(阿尔法贝塔衰变公式图示)

β射线衰变中子质子数变化?

贝塔衰变的本质是原子核内的中子将带负电的部分释放出来,而带负电的部分恰好是一个电子,而中子本身不带电,所以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剩下的部分带正电,而且电荷量等于质子电荷量。

所以贝塔衰变是一个中子变成一个电子和质子,所以中子数减少一个,质子数增加一个。

阝衰变放出的阝射线本质是电子流,阝粒子本质是电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並没有电子。核中能发射出电子的原因是:一个中子发生转化,转化成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电子被发射出来,而质子则留在核内,使核发生转变,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这就是原子核衰变中的阝衰变核中放出电子的原因。

由以上可知,发生阝衰变后,核中就少了一个中子而多了一个质子。

氚核发生贝塔衰变的反应方程式?

核衰变方程式:

1、Qβ-=(mX-mY)c2(y都在m的右下角)。

2、Qβ+=(mX-mY-2me)c2(2在c右上角,i在w右下角)。

阿尔法贝塔衰变公式(阿尔法贝塔衰变公式图示)阿尔法贝塔衰变公式(阿尔法贝塔衰变公式图示)


3、QEC=(mX-mY)c2-wi(-+在q右上角,贝塔ec在q右下角)。

阿尔法贝塔衰变公式(阿尔法贝塔衰变公式图示)阿尔法贝塔衰变公式(阿尔法贝塔衰变公式图示)


核衰变(nuclear decay),是原子核自发射出某种粒子而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认识原子核的重要途径之一。1896年法国科学家A.H.贝可勒尔研究含铀矿物 质的荧光现象时,偶然发现铀盐能放射出穿透力很强可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不可见射线,这就是衰变产生的射线。

衰变产物的结合能变大吗?

是的。

衰变过程中,质量减小,放出能量,结合能变大。

阿尔法衰变是放出氦的原子核,贝塔衰变是放出一个电子和中微子,因此衰变过程都是质量减少的。通过衰变放出能量,使原子核的能量降低,从而使原子核的结合能变大。

生成物总能量低,比反应物稳定。结合能越大越稳定,所以结合能变大。

衰变产物的结合能变小,因为衰变过程中有核能放出,有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质量减小,所以结合能变小。但衰变产物的比结合能变大。

阿尔法贝塔衰变公式(阿尔法贝塔衰变公式图示)阿尔法贝塔衰变公式(阿尔法贝塔衰变公式图示)


碳14衰变是什么衰变的,衰变后生成什么?

& & & & 碳的主体生成于恒星演化核燃烧阶段的氢燃烧和氦燃烧两种过程中。在地壳中,镭223、镭224以及氡224均可通过超非对称裂变产生碳14。

& & & & 碳14本身的衰变是贝塔负衰变,核内的一个中子发射出一个电子,这个中子变成质子,从而使只有6个质子的碳核变成7个质子的氮核。放射出电子的原子从碳14改名称为氮14。

元素的半衰期是指什?

元素半衰期在物理学上,指一个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指一个样本内,其放射性原子的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半衰期越短,代表其原子越不稳定,每颗原子发生衰变的机会率也越高。

​过程

由于一个原子的衰变是自然地发生,即不能预知何时会发生,因此会以机会率来表示。每颗原子衰变的机率大致相同,做实验的时候,会使用千千万万的原子。当原子开始发生衰变,其数量会越来越少,衰变的速度也会因而减慢。例如一种原子的半衰期为一小时,一小时后其未衰变的原子会剩下原来的二分一,两小时后会是四分一,三小时后会是八分一。

原子的衰变会产生出另一种元素,并会放出阿尔法、贝塔粒子或中微子,在发生衰变后,该原子也会释出伽傌射线。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守恒公式E = mc2,衰变是其中一个把质量转为能量的方式。通常衰变所产生的产物多也是带放射性,因此会有一连串的衰变过程,直至该原子衰变至一稳定的同位素。

元素的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我们可以用半衰期来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严格说,称为“元素的半衰期”不妥当。因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核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本身因素(原子核的结构)决定,原子核的结构不同,一般衰变快慢不同,即半衰期不同.对于不同类元素,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结构不同,半衰期不同;而对于同种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的原子半衰期不同。

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方程?

核聚变、核裂变基本原理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核聚变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核裂变是一个重原子核裂变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轻核,在聚变或裂变时都会有质量亏损,减少的质量都以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比核裂变要多得多,是因为在相同质量的原子核在发生核聚变时,会有较多的质量亏损所以释放的能量也较多。&

具体可以参考方程:&聚变:31H+21H—→42He+10n+1.76×107eV (不全是这个反应,31H是含2个中子的氢,。。n是中子)&和&裂变:U+n→Sr+Xe+10n&核聚变产生质量亏损大。&

但核聚变发生需要克幅分子间的斥力,要对原子做功,需要很大的分子动能(1亿摄氏度)

轻核聚变:氘+氚=氦+中子 重核裂变 如:235U+1n=90Sr+130Xe+1n 92 0 38 54 0 阿尔法衰变 如:238U=234Th+4He 92 90 2 贝塔衰变 伽马衰变

核聚变、核裂变基本原理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 核聚变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核裂变是一个重原子核裂变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轻核,在聚变或裂变时都会有质量亏损,减少的质量都以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核聚变的反应方程式:

2 1 H+3 1H—→4 2 He + 1 0n

核裂变的反应方程式:

235U+n→236U→135Xe+95Sr+2n;

235U+n→236U→144Ba+89Kr+3n;

扩展资料:

核聚变与核裂变的具体反应

核裂变由重原子核,也就是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上排到最后几位的元素,比如铀(yóu)、钍(tǔ)和钚(bù)等,在中子的冲击下,分裂成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的反应,并且这个过程伴随着巨大能量的释放,这种反应成为核裂变反应。

核聚变由较小质量的原子,比如氘,在高温高压下,其核外电子拜托原子核的束缚,从而使得两个原子核能够碰撞在一起,发生相互聚合作用,生成质量更大的原子核(如氦)。

因为中子不带电,所以也能在这个碰撞过程中脱离出来,电子和中子的释放会伴随着巨大能量的释放。现在人类已经实现不可控核聚变,比如氢弹爆炸,但是可控核聚变还正在努力研究中。

核聚变的反应方程式: 2 1 H+3 1H—→4 2 He + 1 0n 核裂变的反应方程式: 235U+n→236U→135Xe+95Sr+2n; 235U+n→236U→144Ba+89Kr+3n;

贝塔衰变原因?

β衰变是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放出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放出正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原子核从核外电子壳层中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轨道电子俘获。

俘获K层电子叫K俘获,俘获L层的叫L俘获,其余类推。通常,K俘获的几率最大。在 β衰变中,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只是电荷数改变了一个单位。原子核进行一次贝塔衰变后,电荷数增加1,新核在周期表上的位置要向后移动1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