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唐朝的突厥相当于现在的哪里(唐朝的契丹相当于现在的哪里)

唐朝北边的少数民族?

突厥、回鹘、靺鞨

突厥:6世纪中期,游牧在阿尔泰山一带,后控制东起兴安岭、西到里海的广大地区。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540年,突厥这个词始见于中国史册。

扩展资料:

突厥汗国:六世纪中叶崛起于漠北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国家。583年因隋分化离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并分别于630年与657年亡于唐,682年后突厥复国,共立国193年,曾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朝造成很大威胁。

唐朝北方主要少数民族:①突厥:6世纪中期,游牧在阿尔泰山一带,后控制东起兴安岭、西到里海的广大地区。

②回纥:原住色楞格河一带,8世纪中期,控制东起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地区。

③靺鞨族:活动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7世纪中叶后,黑水和粟末两部强大起来,黑水在北,分布在黑龙江下游,粟末在黑水南部。

唐朝北边有突厥人,鲜卑人,契丹人,室韦人,高句丽人。

唐朝胡人是哪个民族?

“胡”是古代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的自称。

胡人,狭义也就是指匈奴人,后泛指北方游牧民族。

主要有

鲜卑:主体被汉族同化,剩余的演化为柔然,柔然后被突厥击败,分化为室韦(蒙古)和契丹。

突厥:匈奴的一支,后灭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体被回鹘人和汉族人所灭,剩余的向西逃窜,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室韦:为先秦时东胡的一部分,由鲜卑演化而来,一直生存到现在,即今天的蒙古族。

契丹:主体被女真族和汉族同化,剩余的西逃到中亚,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中亚人的一部分。

回鹘:主体由丁零人构成,融入了铁勒和高车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时期,突厥主体灭亡。回鹘生存到现在,即今天的维吾尔族。

羌:一直生存到今天。

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

党项:羌族的一部分。后被蒙古人灭亡。

西游记两界山现指哪里?

指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的天山。

《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行至大唐边界,路遇猛虎,幸得猎户伯钦相救,送至半山之中,伯钦对唐僧道:“此山唤做两界山,东半边属我大唐所管,西半边乃是鞑靼地界”

唐朝的突厥相当于现在的哪里(唐朝的契丹相当于现在的哪里)唐朝的突厥相当于现在的哪里(唐朝的契丹相当于现在的哪里)


鞑靼一词的由来,历史上最早见于唐代突厥文碑铭和某些汉文记载,指的是居住在蒙古高原东部的操突厥语族的塔塔尔部,是室韦部柔然大檀可汗后裔及部民与白种人融合而来。当时有九姓鞑靼与三十姓鞑靼之分,就是说族内有九部与三十部的区别。除“鞑靼”外,汉文史籍中还有“达靼”、“达打”、“塔怛”、“达达”、“塔塔儿”等译名。鞑靼分布于突厥以东、契丹之北,为突厥统治下的部落。

根据唐僧真实西行路线,从都城长安顺着丝绸之路从玉门关出关,进入唐朝与鞑靼的边界。《周书》记载“突厥者,匈奴之别种也,姓阿史那氏。”鞑靼既然在突厥的统治下,隶属匈奴的一部分。两个多年前,生活在祁连山下的匈奴人分别给几座山命名:祁连山、焉支山、合黎山。“祁连”“焉支”实际是“撑犁”“阏氏”的不同版本音译。也就是说,祁连山就是“天山”的意思。由此推断,唐僧当时所过的两界山,实际就是现属于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的天山。

.

答:这是个西游记里面虚构的地名,原名五行山。

一.五行山是王莽篡汉之时,从天上降下来的一座山,山下就压着孙悟空。

二.所谓“两界”,一是指唐朝与鞑靼国的边界,唐太宗征西定国时,因此山地处大唐国土边界。

唐朝的突厥相当于现在的哪里(唐朝的契丹相当于现在的哪里)唐朝的突厥相当于现在的哪里(唐朝的契丹相当于现在的哪里)


三.一座山被改名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为什么要把当年如来佛降伏孙悟空这件事与王莽篡汉联系起来呢?王莽之篡汉,胡作非为也;孙悟空之大闹天宫,亦胡作非为也。王莽与孙悟空的区别在于,王莽终于得逞而致祸害天下,孙悟空未能得逞而被五行山压了500年。

唐朝周边小国?

唐朝周边的国家有:突厥和吐谷浑、日本、薛延陀、百济、高句丽、大食、吐蕃。

唐朝经济发达,社会、科技、文化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等附属国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洛阳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绿宝石、胡椒、伊斯兰教等传入中国。向唐帝国朝贡的国家多达三百余国,至唐玄宗时期有七十余藩属国。

1、突厥

突厥常年南下袭击汉地,唐初北方割据势力纷纷联笼突厥抗唐,是唐初的一大边害。唐高祖、唐太宗积极抵御,贞观三年(629年)遣李靖、李勣二将分路征讨,次年降服东突厥,小可汗突利可汗投降,大可汗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汗国覆亡。

大量突厥人迁入唐朝,唐太宗将降众安置在灵武至幽州一带,设置羁縻府加以管辖。东突厥的灭亡与归顺震动了西突厥与西域各国,一些西域小国纷纷改投唐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西突厥西抵波斯,北并疏勒,控制了丝绸之路。

2、吐谷浑

吐谷浑乃慕容鲜卑支系,五胡十六国时期西迁至青藏高原东北端,并在329年立国,使用晋制,且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一直摇摆在与东晋、南朝和十六国时的西北强国之间。曾在隋大业五年(609年)被隋军占领,隋末战争时复国。

吐谷浑因夹处于吐蕃和唐两大势力之间,又与吐蕃同处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地缘上,早年慕容伏允采取亲蕃疏唐的外交政策。唐太宗634年,开始派兵西征,次年,大将李靖击败吐谷浑,亲唐的慕容顺继位并对唐称臣。

3、日本

倭国在武周时期改称日本,与唐朝往来密切。孝德天皇推行革新,效法唐制,走向中央集权。引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落实户籍和记账制度,参考《唐令》写成《大宝令》法典,遵照洛阳布局规划平安、平城二京。

日本先后派遣了数十次遣唐使,使团规模达数百人,团中除使臣、水手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医师、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等。代表的来唐日本人有留学生吉备真备和阿倍仲麻吕与僧人空海和圆仁。

4、薛延陀

贞观前期,唐朝曾与薛延陀结盟,对付东突厥汗国。630年,唐击败东突厥。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臣服于唐,却暗中在扩大自己的力量。

639年,唐太宗试图恢复东突厥,拥立俟力苾可汗阿史那思摩,以抗衡薛延陀的崛起,薛延陀与新恢复的东突厥进行多次战争,以防止唐朝的抗衡。为了避免薛延陀打败东突厥,唐将李世勣在641年战胜薛延陀。

5、百济

660年,百济和唐朝、新罗之间发生唐灭百济之战。原因是百济联合高句丽,阻碍新罗和唐朝交通与进贡事宜。唐高宗屡次下诏威吓百济无果,在新罗的一再请求下,唐朝派左武卫大将军蘇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万讨伐百济。

6、高句丽

句丽惨败后,国内发生民变而灭亡。高句丽对于继起的中原王朝唐朝仍然敌视。 631年,高句丽开始在辽东建千里长城以防止唐朝的进攻,并与突厥联盟。

而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则以高句丽据有的“辽东”为“旧中国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决心将对高句丽的征伐作为中国统一战争的最后部分,但是唐朝对高句丽的进攻起初很不成功,在无数次的战役中相继失守战略要点。在击败高句丽的盟友突厥后,唐与新罗建立联盟关系。

7、大食

715年,由于唐朝国力的强盛,西域开始向唐朝一边倾斜,吐蕃在西域的扩张受到连续挫败,甚至与阿拉伯帝国也不能占得丝毫的便宜。首先在开元三年(715年),吐蕃与大食共同立了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拔汗那国。

8、吐蕃

641年,唐太宗派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 [222] 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822年,唐蕃会盟,划定了疆界,互不侵犯。794年,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会盟,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

扩展资料:

唐朝对外影响

政治上,唐实行科举制度,名臣悲出,使唐的政治空前繁荣,成为周边各国学习的对象。

经济上,唐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重视发展经济,农业、手工业等迅速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文化上,实行科举制度,重视文化发展,其实唐文化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在各方面都有发展,走在当时世界前列。

交通上,唐在汉丝绸之路(水陆并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交通十分便利,使其成为当时世界的交通重心。

在其他方面,唐有好的统治者,实行有利的政治、军事政治,无形中有推动的唐世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唐朝附庸国有多少国家?

1、回鹘:原来臣服于突厥,唐朝灭掉突厥后臣服于唐朝,和唐朝的关系比较好,曾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2、高丽:隋炀帝没有征服的国家,被唐朝征服了,但是这个国家经常两面三刀、反复无常。

3、百济: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大唐的铁杆粉丝。

4、南诏:西南地区的国家,在唐朝的支持下兼并了很多西南地区的小国家。

5、室韦: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主,契丹的邻居,臣服于唐朝。

唐朝的突厥相当于现在的哪里(唐朝的契丹相当于现在的哪里)唐朝的突厥相当于现在的哪里(唐朝的契丹相当于现在的哪里)


6、天竺诸国: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以印度为首的一众国家。

7、泥婆罗:现在的尼泊尔,臣服于大唐朝。

8、党项:陕西、甘肃一带的少数民族,西夏人的祖父辈,臣服于唐朝。

9、婆利突罗朱:现在的泰国,唐朝的附属国。

10、流鬼国:生活在现在的勘察加半岛一带,快到北极圈了。

11、夜叉国:西伯利亚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流鬼国的邻居,名字有点奇葩。

12、除了以上国家外,还有很多阿拉伯地区、大洋洲、印度洋、西域地区的小国家

为什么有些国家叫我们突厥?

叫突厥肯定没有,叫契丹是有的,因为当时契丹人的辽帝国占据中国北方,非常强大,而且唐朝末期失去西域,也断了丝绸之路,北宋期间西夏与宋频繁战争,外国人从丝绸之路进中国,首先接触的是辽国,所以他们认为辽是中国,英文 就是契丹的意思

突厥在世界史的称呼?

突厥是历史上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

540年,突厥这个词开始在中国史册出现。630年突厥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亡国。657年西突厥为唐所灭。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原东突厥叛国,建立后突厥。695年,后突厥投降并归属武周,武则天封其可汗为"归国公",并授予大周左卫大将军一职,协从武周作战。 后来复叛国,直到745年唐与回鹘联军攻灭后突厥汗国,东突厥诸部或者在战争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鹘,或者融入唐朝。唐朝灭西突厥以后,原西突厥汗国所属突骑施、乌古斯、葛逻禄、钦察、卡拉吉、样磨、处月等部落也在中亚地区活跃。突骑施在防止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扩张起了重大作用,葛逻禄在唐末以后的中亚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回鹘建立喀拉汗王朝。

如今的"突厥"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而是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各个民族的统称,大多是历史上受突厥人统治或者突厥化的其他民族,以及古代突厥人的后裔,主要民族有土耳其人、土库曼人、哈萨克人、鞑靼人(塔塔尔人)、雅库特人、吉尔吉斯人(柯尔克孜人)、撒拉尔人(撒拉人)、阿塞拜疆人、乌兹别克人、巴什基尔人、楚瓦什人、图瓦人、阿尔泰人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