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马奇诺防线比喻什么(马奇诺防线是如何被突破的)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马奇诺防线?在说什么话时可以用到这各名词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 以法国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命名。 法国对边境工程设防问题的研究始于1919年。1925年制定了在边境构筑独立筑垒地域配系的计划,1927年决定先在其东北边境构筑梅斯、劳特尔和贝尔福3个独立的筑垒地域(前两个筑垒地域在有的文献资料中也分别称为洛林、阿尔萨斯筑垒地域),并于1928年开始施工。由于德国重振武装,法国朝野强烈要求加强法德边境设防。1929年12月马奇诺任陆军部长,经他努力,法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了沿东北部边境修建绵亘防线的巨额拨款。于是,防线即全面展开施工,至1936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60亿法郎,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鉴于A.希特勒德国1935年吞并了萨尔区,1936年占领了莱茵兰,法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E.达拉第遂于1937年决定从马奇诺防线北端,沿整个法国比利时边境直至北海边,构筑达拉第防线,并对马奇诺防线进行加强,工程一直进行到1940年5月德军对法国发起进攻时为止。 马奇诺防线的位置自隆吉永至贝尔福,全长约390公里。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纵深4~14公里)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6~8公里)组成。工程构筑以梅斯和劳特尔两个筑垒地域最强。萨尔泛滥区是利用天然的江河障碍和沼泽地构成的,1935年以后 才开始构筑工事,设防最为薄弱。下莱茵筑垒地境以莱茵河、罗讷河菜茵河运河为天然屏障,仅在莱茵河沿岸地区构筑了由永备射击工事组成的支撑点。在梅斯和劳特尔筑垒地域的最重要地段构筑有地面和地下部分相结合、适于环形防御的综合工事群。其地面部分为装甲或钢筋混凝土的机枪工事和火炮工事,地下部分有数层,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工事之间都有通道连接,通电动车。射击工事内的武器都是专门设计安装的。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420毫米臼炮炮弹两发直接命中。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 马奇诺防线的建成,使希特勒德国军队不得不避开德法边境正面,另选进攻法国的方向。1940年5~6月,德国主力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达拉弟防线,占领了法国北部,接着进抵马奇诺防线的后方,使防线丧失了作用。 现在用来意指看似表面坚固,实际毫无价值的东西。

什么是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永备筑垒配系。因法国陆军部长A.马奇诺为修建该防线从国民议会争得巨额拨款,所以世称马奇诺防线。防线的使命是:在与德国发生战争时,保障法军坚守阿尔萨斯—洛林地区,阻止德军入侵,并为全国进行战争动员和军队的战略展开赢得时间。修建经过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即开始研究其东北边境地区的设防问题。由于法国军界对奉行进攻还是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有分歧,因而对是否修建防线问题持有不同的意见。直到1924年还没有作出修建防线的决定。1925年,法国最高军事委员会从进攻的战略思想出发,批准了边境防御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即在东北边境地区构筑若干独立的永备筑垒地域作为防御和节约兵力的一种手段,筑垒地域之间的地带不设防,在那里集中部署主要兵力。一旦爆发战争,立即越过莱茵河向德国展开进攻。1927年9月成立了筑垒地域建设委员会,具体制定了构筑梅斯、劳特和贝尔福3个独立筑垒地域(前两个筑垒地域在有的文献资料中分别称为洛林、阿尔萨斯筑垒地域)的计划,并于次年开始施工试点。由于德国违反《凡尔赛和约》,秘密重整军备,因此法国主张沿东北边境地区建立绵亘防线的呼声趋于强烈。1929年12月,马奇诺出任陆军部长。经他努力,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1930~1934年防线工程拨款法案,防线即全面展开施工,至1936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60亿法郎,土方工程量约1200万立方米。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平均每千米正面达15个。鉴于希特勒1935年合并萨尔区并恢复征兵制,1936年3月重新占领了莱茵兰,比利时又于同年10月废除了与法国的军事联盟,法国遂决定重新审查其边境防御计划。1937年副总理兼国防部长E.达拉第视察了法国边境之后,法国决定从马奇诺防线北端沿整个法国-比利时边境直至北海边,构筑“达拉第防线”,并对马奇诺防线进行加强。工程施工一直进行到1940年5月德军进攻法国时才停止。概况及工程构筑特点 马奇诺防线自隆吉永沿法国与卢森堡、德国接壤的整个边境直至瑞士方向上的贝尔福,绵延约390千米。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梅斯筑垒地域掩护法国最重要的布里埃-蒂翁维尔工业区。这里地势较为平坦,易攻难守,因此工事构筑最为坚固。劳特筑垒地域位于萨尔河与莱茵河之间,控制着普鲁士军队1870年入侵法国时的路线。两个筑垒地域之间为萨尔泛滥区,这里多江河障碍和沼泽,便于造成泛滥。1935年以后才开始构筑工事,设防最为薄弱。下莱茵筑垒地境位于莱茵河西岸,以莱茵河和罗讷-莱茵运河为天然屏障,仅在莱茵河沿岸地区构筑了若干由永备射击工事组成的支撑点,用以防止德军渡河。贝尔福筑垒地域封锁汝拉山脉与孚日山脉之间的贝尔福山口,可阻止敌人经瑞士西北部入侵。马奇诺防线基本上由保障地带(纵深4~14千米)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6~8千米)编成。保障地带内设置有以多列防坦克桩砦为骨干,与地雷场和防步兵铁丝障碍物相结合的障碍物配系,在前哨阵地掩护下,能起到迟滞敌军进攻的作用。主要防御地带包括战斗警戒阵地、主要防御阵地(法国称之为“抵抗阵地”)和后方支援阵地以及阻滞阵地。主要防御阵地的基础是工事群。工事群由坑道连通的若干地面工事组成,其规模视所在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条件而定。在梅斯和劳特筑垒地域最重要方向上的大型工事群,称为“综合工事群”(图1),如哈根堡综合工事群、霍赫瓦尔德综合工事群。综合工事群正面约1200米,纵深达1500米,守备兵力为1100~1200人(图2)。中等工事群相当于营抵抗枢纽部,守备兵力为500人。小型工事群的守备兵力为200人。工事群周围有桩砦、地雷场以及防步兵铁丝网掩护(有的工事群内还构筑有防坦克壕和崖壁)。工事群内主要工事之间因有坑道连通而形成有机整体,能独立进行环形反坦克防御。在工事群之间还配置有由侧防暗堡组成的支撑点,供野战部队防守用。其任务是对障碍物进行火力掩护和封锁友邻工事群的接近地。工事群的地面工事,主要有各种射击工事,如钢筋混凝土穹窖式或装甲炮塔式火炮、机枪工事,装甲迫击炮工事,装甲机枪帽堡工事(见装甲帽堡)以及观察帽堡工事等。射击工事内的武器都是专门设计和安装的。主要武器类型有75、120、135毫米火炮,25、37毫米反坦克炮,50、60、81毫米迫击炮,双联装机枪等。装甲炮塔式工事的炮塔能旋转360°,部分工事的炮塔为升降式,炮管平时观察不到,射击时才伸出地面。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射击工事的顶盖厚度达3.5米,炮塔装甲厚度30厘米,能抗420毫米臼炮炮弹两发直接命中和1000千克炸弹的轰炸。工事群通常设有人员出入口和补给品出入口。出入口安装有装甲密闭门和建有自卫工事。工事群的坑道,位于地下20~90米深处。主坑道宽6~8米,高3~6米;支坑道宽2~3米,通过垂坑道与地面工事连通。坑道工事包括指挥通信中心、人员休息室、弹药库、给养储藏室、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补给的弹药可由电动车经内部地下铁道运进,通过升降机送到地面射击工事的弹药室内。围绕升降机还设有螺旋梯以应急需。马奇诺防线以其独具特色的工事群和在工程上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先进科学技术而著称于世。评价 马奇诺防线的建成,使希特勒德国军队不得不考虑避开德法边境正面,另选进攻法国的方向。1940年5~6月,德军主力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法军防御,占领了法国北部,接着进抵防线后方,使其失去了作用。防线陷落的根本原因,除法国在政治上实行绥靖主义的错误政策外,还因为法国拘泥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事思想,在战争指导上犯了严重错误。它实行消极防御,片面强调防线的作用,不重视装甲兵和航空兵的发展,缺乏战略预备队。加之在判断德军进攻方向和估计德军进攻能力的问题上,完全没有预见到德国装甲兵和摩托化步兵在良好的工程保障条件下能够通过阿登山脉进攻法国。另外,马奇诺防线的左翼,因达拉第防线工程薄弱而得不到可靠的掩护。马奇诺防线本身也存在弱点,主要是没有形成较大的战役纵深,工事只适合消极防御的需要,不能保障守备部队广泛机动和适时出击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奇诺防线的大部分工事被保存下来用作军事仓库或用于经济目的,少数工事群被开发成旅游点供游人参观。

马奇诺防线比喻什么?

马奇诺防线比喻名不副实。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

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1930、1940年代货币),其名称来自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1877~1932)。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

马奇诺纺线的弱点:

看似强大的马奇诺防线却有着很多薄弱的支撑点,这些支撑点都是能够轻易攻破的,防线没能形成环形防御,有几段防线在战争中根本就没能发挥它的防御作用。不过尽管C集团军没能突破马奇诺防线,从阿登高地迂回成功的德军已经从左翼包抄过来了,此时的法军早已穷途末路了。

马奇诺防线是什麽

马奇诺防线是当初法国为了抵挡德国进攻而在边境线上以一个山(忘了山叫什么名字了)为中心做的防线,把山掏空里面是12门巨炮,还有其他的火炮、机枪等等,里面用铁轨相互连接,但是没想到德国从多林德阿登山区迂回到了马奇诺防线的后面,再加上德国特种部队在防线上用滑翔机降落,往山里投炸药包和烟雾弹使里面驻守的法军不战而降

马奇诺防线什么梗?

不是梗,马奇诺防线意思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

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其名称来自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姓氏。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

历史意义

马奇诺防线是阵地战思想的产物,为了避免再度出现如一战时的巨大伤亡而修筑,因其火力完备强大,纵深极宽,延绵德法边境,一度被认为是"不可以逾越的马奇诺防线",法国因过度信赖此防线导致备战松懈,直至德军绕道比利时进攻法国时,法国人还依然沉浸在巴黎的灯红酒绿之中,自信的认为德军不敢冒犯,因此未能有效的组织起军队进行一次阻击,导致德军长驱直入。

马奇诺防线的失效意味着如一战般的阵地战战争形态彻底结束。

马奇诺防线比喻什么

马奇诺防线比喻什么 答案是:马奇诺防线,是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在任期间修筑的一条在法国东部边境的防御阵地体系。1929年开工,1934年完工。防线内堡垒林立,地下筑有坚固工事,还有地下铁道,隧道公路和各种生活设施。法国政府以为有了这道防线,就可以安然无事了。 马奇诺防线位于法国东方所设的防御工事,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由于造价昂贵,所以仅防御法德边境。1940年5月德军袭击马奇诺防线背部,使其失去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马奇诺防线的军事意义已丧失殆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