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极泉在哪个位置图片(极泉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本文目录一览:

按摩“消气穴”有什么作用?

中医认为,人在生气时肝火滞留在两腋,肝火过旺让心君受辱,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悸、悲痛欲哭等症状,而按摩极泉穴可以缓解这些症状。

极泉穴位于腋窝正中。人们按摩腋窝时,可明显感觉到有一条青筋,而这条青筋的中间位置就是极泉穴。因此,人们按摩极泉穴能有效驱散肝之邪气,从而减轻心脏不适症状。按摩时,用力要均匀和缓。开始时可适当轻缓,后来再慢慢加大力量,以手臂上产生酸麻感为佳。按摩的同时,最好能配合深呼吸。对于平时爱生气、血压高的人来说,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拍打腋窝的方法来间接刺激极泉穴,因为按摩极泉穴对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生气时按摩极泉穴有助心境平和

太冲穴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头晕脑胀时,太冲穴让人神清气爽;有气无力时,太冲穴能帮助补足气血;心烦意乱时,太冲穴可志定神安;怒气冲天时,太冲穴使人心平气和。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骨的骨缝之间,向后约3横指宽处有一个凹陷,太冲穴就位于这个凹陷中。使用指头压迫,会感到脉动。应用此穴时,在双侧穴位上用拇指指端用力按揉,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宜,每次一般按揉3-5分钟。

按极泉穴有什么用?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等疾病。

位置: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取穴方法: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极泉穴—助心一臂之力

人体有许多凹陷的部位,这里隐藏着大量对身体有益的穴位,因此被人们俗称为 “ 养生 窝” 。它就是人体的 “强心穴” —— “极泉穴” 。

  “极泉” 的意思是指最高处的水源, 心脏往全身源源不断地供血 ,是以这个穴位为起点的,它就像人体的一个 泉眼 一样,所以名为 “极泉穴” 。 “极泉穴” 是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位于腋窝的最深处,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 保健 和 急救 作用。

一是急救 。 当遇到有人突发心梗或心绞痛,首先应该做的是寻找急救药物给病人服下,然后拨打“120”急救电话,等着急救人员的到来。而在这段时间内,可以通过对 “极泉穴” 进行 重度的按揉 来急救,能减轻患者的危险度,对于此时的心脏病患者来说,这个刺激的功效相当于外用了一个 “速效救心丸” 。

二是保健 。 平常轻度的按揉可以进行保健,这样做能对心脏起到保养作用。对于一些经常觉得“ 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心悸、心慌” 的慢性心脏病,以及因为 血压出现波动 所产生的 健康 问题,进行 “极泉穴” 的按摩都有作用。另外 弹拨 “极泉穴” 可激发经气向上肢末梢传导,所以按揉和弹拨 “极泉穴” ,加强了 血液循环 ,缓解了炎性水肿对上臂神经的压迫症状,从而起到 缓解上臂麻木 的效果。

按照现代医学也是有科学道理的,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腋窝的血管、淋巴、神经分布很丰富 ,按揉 “极泉穴” ,可 促进血液循环 , 增强心肺功能 ,从而有效可防治冠心病和肺心病。

所以,当感到疲乏无力的时候,要及时按摩 “极泉穴” ,借助 外力帮心脏来推动血液的运行 。年纪大的人可以把 “极泉穴” 当作心脏的平衡器,心率过快,它能帮您缓和下来,心率过慢,它能让它快一点。要想过一个 安心的晚年 ,别忘了经常按摩 “极泉穴” 。

一、穴位定位:

①穴位位置: 极泉穴位于腋窝的最深处,取穴时上臂外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

②取穴技巧: 正坐,手平仲,举掌向上,肘,掌心向着自己头部,以另手 中指 按窝正中路凹 处即是。

二、穴位主治:

①心绞痛;

②心动过速;

③心律不齐;

④心脏神经官能症;

⑤上臂麻木;

⑥落枕;

三、按揉方法: 极泉是手少阴心经要穴, 以弹拨 左侧极泉 为主。

①第一步:按摩时取正坐位,左臂抬起,屈肘,举掌向上,掌心对着自己的头部;用 右手的中指指尖 按压 左侧的腋窝正中凹陷 处,有特别酸痛的感觉,揉按2~3分钟;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右侧的穴位;每日早晚各揉按一次;

②第二步: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 左腋下 ,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 右腋下 ,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5遍。

请问:极泉穴,环跳穴,风市穴的具体位置

极泉穴: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环跳穴: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风市穴: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

记住这几个穴位平日保健,病发应急都管用

心慌、胸闷、心绞痛心脏专家告诉您,记住这几个穴位平日保健,病发应急都管用!

极泉穴:治疗心悸

心悸可分为虚实两大类,虚型患者常表现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等;实型患者常伴有上火、瘀血、口渴等现象。心悸一般虚实结合,所以会出现复杂的病症。

除了口服药物,有心悸症状的人还可以按压极泉穴,以缓解不适,起到心脏保健的作用。极泉穴在腋窝顶点处,也就是腋窝的最深处,这里是腋动脉搏动处,泉有泉眼之意,也就是说这里是心经的源头,心经从极泉穴开始,逐渐向下贯通至各个经脉。当出现胸闷、喘气费力、心慌等症状的时候就可以按揉此穴位。

太渊穴:保护心脏

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腕前区,桡骨茎突和舟状骨之间,腕横纹桡侧凹陷的位置。太渊穴不光对肺有很强的作用,对心脏也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尤其对心律不齐、心悸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太渊穴所处的位置和把脉的位置很相近,可以通过脉搏的情况来对此穴进行按揉。

感觉脉搏跳动不稳定时,就可对太渊穴进行揉按,一般几分钟便可使脉搏恢复正常。心脏不好的人或者想养心的人每天均可按揉太渊穴,每次几分钟就能对心脏起到保健的作用。

内关穴:缓解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包括心动过速、过慢和不规律,其中包括很多类型,如窦性心律不齐、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

内关穴的位置在前臂的内侧,将左手掌伸出,然后将右手三个手指并拢,把无名指放在左臂的腕横纹上,这时食指和手腕交会之处就是内关穴的位置。将右手拇指放在此穴位上,会感到有两根筋,准确的说,内关穴就位于两根筋中间的位置。

内关穴对心脏类疾病和一些肠胃病都有很强的治疗作用,常揉按此穴位可以达到预防心脏病、缓解疲劳、安神镇定等功效,尤其对心律不齐、心悸、心绞痛等症状有特殊的效果。所以心脏病患者可以长期按压此穴位,左右手轮换,每只手臂按压十分钟左右,每日按压 2 ~ 3 次即可。

耳中穴:可治疗突发心绞痛

一旦出现突发性心绞痛,一定要第一时间就诊。最好在送医的过程中让患者在舌下含一片硝酸甘油。如果身上没有药物,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揉耳中穴。

将患者放到安全的位置,让其身体放松,将头部垫高,让其平躺,然后就近找一根小木棍,用其末端按揉耳轮脚正中的位置,找到其最敏感的痛点,即是耳中穴。

找到穴位后,用细木棍按压此处,用力适中、速度均匀,一般几分钟后心绞痛症状就会明显减轻,之后再按压就会消失。可两耳轮换按压,直到患者疼痛减轻或者消失为止。

膻中穴:治心脏病

膻中穴属任脉,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此穴位还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的交会穴,也是宗气汇聚之处。膻中穴是心包经的募穴,活肺脏之气皆汇于此,所以膻中又被称为气会。

所以说膻中穴有行气化瘀、宽心顺气、疏通经脉等作用。平时感到肺气不足、心慌气短时便可按揉此穴位;另外咳嗽哮喘、胸口疼痛时也可按压此穴位。

膻中穴位于人体的正中线上,也就是人体两乳的正中间。人们平时所说的心窝,指的就是膻中穴。

少府穴:防治心绞痛

少府穴属于手少阴心经穴中的一个,位于手掌,具体位置在第四掌骨和第五掌骨之间。正常握拳时,小手指的指尖触碰掌心的位置就是少府穴。按压少府穴对治疗胸闷、遗尿、小便顺畅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少府穴对治疗心绞痛、心悸等也有很好的效果。按压此穴三至五分钟,心绞痛、心悸等症状便会明显减轻;曾患有心绞痛的病人可早晚各按一次,以防止心绞痛再次发生。

承山穴:促进血液循环

承山穴可以预防心脏病,是因为此穴位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人体的腿部肌肉每次在收缩时,会排出一定的血液,血液会回流到心脏,然后在通过心脏再运输到这里。

看到很多老年人经常会拍打小腿,这是在促进血液循环。经常拍打、揉按小腿可预防腿抽筋,让血液循环更有动力,同时还可以平衡心脏血液回收的能力,所以说此穴位对心脏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当我们踮起脚尖时,此处的肌肉会略微隆起,隆起尾端的凹陷处即是承山穴。按揉承山穴可稍微用力一些,这样有助于排出湿气,促进血液循环。

至阳穴:治心慌、胸闷

至阳穴(宽心穴)属于督脉,其位置在人体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人体站立,双臂放松下垂时,至阳穴正好位于两侧肩胛骨下缘连线中间的位置。

至阳穴对很多心脏病症状都有治疗作用,例如常见的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心绞痛、心跳过速等。另外至阳穴对胃痛、胃胀、咳嗽、哮喘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需要另一个人帮其对至阳穴进行揉压。揉压时可选择拇指,也可以选择火柴棒或者硬币之类的东西。揉压时可持续揉压,也可以按压一次,然后数十秒后再按压。此外还可对此处进行锤击拍打,一般每次几分钟即可,力度和速度要掌控好,以感到酸胀为宜。

极泉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在日常生活中,生气时有发生。有些人人生气时会感觉到胸闷气短、心跳加快等身体不适症状。怎样有效缓解生气时的胸闷气短、心跳加快等症状呢?中医认为,可极泉穴。极泉穴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详见本文图解极泉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图解极泉穴的位置,极泉穴的准确位置图如下所示:

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腋窝最深处)

【取穴方法】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穴位解剖】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外侧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腔内除大量的脂肪(内含有淋巴结及其相连的淋巴管)外,围绕腋动脉有臂丛神经的三个束及其五条支配上肢肌的终支。而针经臂丛内侧,可深达腋腔后壁肌肉之一大圆肌,该肌由肩胛下神经支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