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野生巴戟天图片(野生巴戟天植物图片)

本文目录一览:

巴戟天开花是什么样呢,有图片看吗?

巴戟天,又叫鸡眼藤,是茜草科植物,它是一种野生的甜藤植物。等一下,我发图片给你看

求中草药图片: 猫公草

客家人称猫公草,中药名称叫巴戟天。

主产于广东、福建、广西等地。药用植物,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巴戟天为多年生藤状灌木。适应性较强,喜温暖的气候,宜阳光充足,忌干燥和积水,以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多的砂质壤土或黄壤土为佳。粘土生长不好。土层厚者生长良好。

扩展资料

植物形态

巴戟天(原变种):藤本;肉质根不定位肠状缢缩,根肉略紫红色,干后紫蓝色;嫩枝被长短不一粗毛,后脱落变粗糙,老枝无毛,具棱,棕色或蓝黑色。

叶薄或稍厚,纸质,干后棕色,长圆形,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6~13厘米,宽3~6厘米,顶端急尖或具小短尖,基部纯、圆或楔形,边全缘,有时具稀疏短缘毛。

上面初时被稀疏、紧贴长粗毛,后变无毛,中脉线状隆起,多少被刺状硬毛或弯毛,下面无毛或中脉处被疏短粗毛;侧脉每边(4~)5~7条,弯拱向上,在边缘或近边缘处相联接,网脉明显或不明显。

叶柄长4~11毫米,下面密被短粗毛;托叶长3~5毫米,顶部截平,干膜质,易碎落。

花序3~7伞形排列于枝顶;花序梗长5~10毫米,被短柔毛,基部常具卵形或线形总苞片1;头状花序具花4~10朵;花(2~)3(~4)基数,无花梗;花萼倒圆锥状,下部与邻近花萼合生。

顶部具波状齿2~3,外侧一齿特大,三角状披针形,顶尖或钝,其余齿极小;花冠白色,近钟状,稍肉质,长6~7毫米,冠管长3~4毫米,顶部收狭而呈壶状,檐部通常3裂,有时4或2裂,裂片卵形或长圆形,顶部向外隆起,向内钩状弯折,外面被疏短毛。

内面中部以下至喉部密被髯毛;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裂片侧基部,花丝极短,花药背着,长约2毫米;花柱外伸,柱头长圆形或花柱内藏,柱头不膨大,2等裂或2不等裂,子房(2~)3(~4)室,每室胚珠1颗,着生于隔膜下部。

聚花核果由多花或单花发育而成,熟时红色,扁球形或近球形,直径5~11毫米;核果具分核(2~)3(~4);分核三棱形,外侧弯拱,被毛状物,内面具种子1,果柄极短;种子熟时黑色,略呈三棱形,无毛。花期5~7月,果熟期10~11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戟天

巴戟天是什么

巴戟天是什么 巴戟天简介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长3~13cm,宽1.5~5cm,前端短渐尖,基部钝形或圆形。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略晒,捶扁,晒干。用时润透或蒸过,除去木质心,切断,生用、盐水炙用或用甘草煎汤取汁煮用。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巴戟天图片

巴戟天的功效与作用

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1、《本经》:“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2、《别录》:“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

3、《药性论》:“治男子梦交泄精,强阴,除头面中风,主下气,大风血癞。”

4、《日华子本草》:“安五脏,定心气,除一切风。疗水肿。”

5、《纲目》:“治脚气,去风疾,补血海。”

6、《本草求原》:“化痰,治嗽喘,眩晕,泄泻,食少。”

7、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治肾虚腰脚无力,痿痹瘫痪,风湿骨痛,神经衰弱,阳萎遗精,早泄,失眠;妇女不育。”

巴戟天的药用价值

1、治虚羸阳道不举,五劳七伤百病。能食,下气:巴戟天、生牛膝各三斤。以酒五斗浸之,去滓温服,常令酒气相及,勿至醉吐。(《千金方》)

2、治妇人子宫久冷,月脉不调,或多或少,赤白带下:巴戟三两,良姜六两,紫金藤十六两,青盐二两,肉桂(去粗皮)、吴茱萸各四两。上为末,酒糊为丸。每服二十丸,暖盐酒送下,盐汤亦得。日午、夜卧各一服。(《局方》巴戟丸)

3、治风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得:巴戟一两半,牛膝三两(去苗),羌活一两半,桂心一两半,五茄皮一两半,杜仲二两(去粗皮,炙微黄,判),干姜一两半(炮裂,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饮下三十丸。(《圣惠方》巴戟丸)

4、治小便不禁:益智仁、巴戟天(去心,二味以青盐、酒煮),桑螵蛸、兔丝子(酒蒸)各等分。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盐酒或盐汤送下。(《奇效良方》)

5、治白浊:菟丝子(酒煮一日,焙干)、巴戟(去心,酒浸煮),破故纸(炒)、鹿茸、山药、赤石脂、五味于各一两。上为末,酒糊丸。空心盐汤下。(《普济方》)

巴戟天的食用方法

1、巴戟天酒

做法:巴戟天、淮牛膝各等量。用约十倍的白酒浸泡。每次饮1~2小杯。本方源于《千金要方》。主要以巴戟天补肾、强筋骨,以淮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以酒助药力。

功效:用于肝肾不足,肾阳虚衰,腰膝酸软,下肢无力。

2、巴戟苁蓉鸡

做法:巴戟天、肉苁蓉各15g,仔鸡1只。二药纱布包扎,鸡去肠杂等,洗净,切块,加水一同煨炖,以姜、花椒、盐等调味。去纱布包后,饮汤食肉。

功效:本方主要以肉苁蓉、巴戟天补肾阳、益精血。用于肾虚。

巴戟天的副作用

阴虚火旺者忌服。

1、《本草经集注》:“覆盆子为之使。恶朝生、雷丸、丹参。”

2、《本草经疏》:“凡病相火炽盛,便赤,口苦,目赤目痛,烦躁口渴,大便燥秘,法咸忌之。”

3、《得配本草》:“火旺泄精,阴虚水乏,小便不利,口舌干燥,四者禁用。”

巴戟天酒

材料:巴戟天18g,牛膝18g,石斛18g,羌活27g,当归27g,生姜27g,椒2g,酒1000ml。

做法:将上述药材捣细,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酒浸泡,密封,煮1小时。取下冷却,过滤后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5~20ml,将酒温热服用,不拘时候,常觉有酒力为好。

功效:补肾壮阳,活血通经,舒筋利关节。

主治:腹部瘀结冷痛,折伤闪挫,腰膝痹痛,足痿无力,肢节不利、四肢拘挛,肾虚阳痿。

另外,服药后,慎食生冷、猪、鱼、油、蒜,春六日,秋、冬二七日,夏勿服。

巴戟天是什么?

(胡廷松、樊瑛)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别名巴戟、鸡肠风。为茜草科藤状灌木。主产于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自治区。以根茎入药。根茎含维生素C、大黄素甲醚、棕榈酸、十九烷、β-谷甾醇、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甲基异茜草素、糖类以及蒽醌类等。味辛、甘,性温。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能。主治阳萎、小腹冷痛、小便失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等症。

一、形态特征

藤长80—150cm。根茎圆柱形,肉质肥厚,支根多呈念珠状,鲜时外皮白色,干时暗褐色,断面紫色。茎圆柱状,灰绿色或暗褐色,小枝幼时有褐色粗毛,老时毛脱落后表面粗糙。叶对生,个别轮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被短粗毛,下面沿中脉被粗短毛;托叶鞘状。头状花序有花2—10朵,生于小枝顶端,极少腋生;花冠肉质,白色,雄蕊4枚,雌蕊1枚,子房下位,4室。聚合果近球形,直径6—11mm,成熟时枣红色(图14—45)。

图14—45 巴戟天形态图

1.着果的植株 2.根

二、生物学特性

藤蔓的生长发育特性,定植后第一年生长主藤,12月份以后进入休眠阶段,年生长量50—100cm,叶片7—10对。第二年3—4月主藤继续生长,同时从茎基部和主藤的节间抽生果枝。第三年从第二年的果枝节上现蕾开花。主藤生长第一、二年最快,第三年以后转为分枝生长。巴戟天生长随着温度变化每年出现两个盛期。从3月份开始生长,5—7月出现第一个高峰,9—10月第二高峰。抽芽主峰在春夏,次峰在秋季,11月停止抽芽;藤蔓生长主峰在秋季,次峰在春夏,12月停止生长。花期4—6月,果期8—11月。

根部生长发育特性,定植第一年以主根生长为主,长约20cm,粗0.2—0.5cm;实生苗主根1条,扦插苗2—4条。第二年春主根开始膨大成一次根(肉质根,下同),且长出侧根。第三年侧根开始膨大成二次根,进行物质积累贮藏养分,并由新的支根代之吸收养分。第四年由第三年的支根膨大成三次根。余此类推。

根的生长深度和生长范围(根幅)随着年限的增长而变化(表14—49)。

表14—49 根深、根幅与年限的关系

藤与根生长的相互关系,巴戟天藤蔓条数与根条数大致为正相关,一般藤茂根亦茂,藤稀根亦稀。主藤少且分枝部位高者,侧支根少,产量低。

巴戟天喜生长在温暖和雨量充沛的地区,年平均温度在21%以上,年降雨量1200mm以上。月平均温度20—25℃生长最适宜,低于15℃或超过27℃生长缓慢。不耐霜冻,在0℃以上能安全越冬,但有落叶现象。巴戟天虽较耐旱,若空气湿度小、土壤干旱情况下,根部生长瘦小。

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质壤土或壤土。忌积水,水分过多时根系易腐烂。土层瘠薄、肥力低的土壤,根系生长瘦弱。

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广,在全光照和荫蔽度30—70%条件都能生长,但在栽培中荫蔽度以30%至全光照对根系产量的影响较好。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分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扦插繁殖又分扦插育苗和直接扦插栽培两种方法。

1.种子繁殖

巴戟天果实10月份以后陆续成熟,当果实由黄转红时即可采收。其千粒重和发芽率等如表14—50。

表14—50 种子不同成熟度与发芽关系

果实采收后搓去果皮,阴干后即可播种或用湿沙与种子混合贮藏于竹萝中,置于通风处。待翌年3—4月气温超过20℃时取出播种。当温度20℃以上,湿度85%左右,15—20天即可萌芽,30天萌芽率达98%。种子日晒3天后,全部丧失发芽率,拌干沙或晾干的仅能保持35—55天。可见水分是保持种子活力的关键。

育苗方法,于当年10—11月份或翌年春气温回升至20℃以上时,按常规整地起畦,施土杂肥与土拌匀,撒播或点播,点播行株距10×7cm,覆土1.3—1.7cm厚。在畦面搭1m高的荫棚或插芒箕草遮荫。经常浇水保持畦面湿润。苗期结合除草和施稀薄人粪尿2—3次,3个月后将荫棚拆除,增加光照,使幼苗生长健壮。一般经150天左右幼苗可以出圃种植。

2.扦插育苗

是生产上常用的方法,生长快,周期短,成活率也较高。扦插期宜在天气暖和和雨水均匀的季节,产区多在3—6月进行。在秋季气候凉爽、雨水充沛或灌溉条件好的地区可进行秋播。

在种植地内和野生巴戟天植株上,选2—3年生的粗壮无病虫的藤蔓从母株剪下,每段留2—3个节作插条用,仅留下顶芽一片叶,其余叶片剪去。选择阴天或晴天的傍晚,于畦面按行株距20×5cm斜插入土2/3。插后压实浇水,经常保持畦面湿润。畦面覆盖稻草或其他草类,并搭荫棚或插芒萁草遮荫。管理方法同种子育苗。扦插后20—30天插条便出芽生根,成活率达80%以上。经过5—6个月培育便可出圃种植。利用萘乙酸150ppm浸插条2小时,可使插条提早生根,增加根数和根长度。

3.直接扦插栽培

在种植季节,按上法剪取插条直接插于已整好的栽培地上,每穴作品字形插3株。插后淋水,插芒萁遮荫。此法虽省工,但受干旱威胁较大,插条死亡率高,每穴用的插条数量也较多。

(二)选地及整地

选择海拔200—700m的山坡地,坡度5—25度的稀疏林段或山顶有森林覆盖的中下坡向阳地。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红壤生荒地,或表土为黑砂壤土而底土为黄壤土的山地适宜巴戟天的生长。

冬季将山地的野草杂木砍除晒干烧作肥料,并深翻土层。坡度大的造梯地,坡度小的则全垦起畦。梯地的宽度根据坡度和地形而定,靠梯壁处挖好排水沟。

(三)移栽

1.基肥

在肥力比较低的土壤,每亩施5000—10000kg土杂肥或草皮泥作基肥,按一定距离开穴点施与土拌匀后定植。腐殖质多、土层厚、肥力较高的土壤,可将表土翻入底层拌均后定植。

2.定植密度

合理密植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据福建热作所调查,种植密度以每亩2000—2500株产量较高(表14—51)。因此,行距以70—80cm,株距40—50cm为宜。

表14—51 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

3.定植时间和方法

巴戟天种植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择阴雨天进行。起苗前先将上部嫩苗剪去一部分,留长20cm左右,保持3—4个节,这样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日后长出更多的新芽和新枝。起苗时不宜过多伤害根部,并立即用黄泥浆浆根。如远途运输,10—20株扎成一把,根部用湿稻草包扎好。每穴种1—2苗,深种浅露,压实泥土,上盖一层松土,并淋定根水。定植后用蕨草或不易落叶的树枝插在植株周围遮荫。种植后20天内无雨者,须隔1—2天浇水一次,以保证成活。

(四)田间管理

1.补苗

定植后的当年发现死苗缺株,及时补缺,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株数是取得高产的基础。

2.中耕除草和追肥

巴戟天定植后的前三年生长缓慢,植地也易滋生杂草,故每年春秋二季巴戟天生长高峰期,宜进行除草、培土和地面覆盖。结合中耕除草,追施1—2次肥料,春季以氮肥为主,可施腐熟厩肥、磷钾肥合用,必须将它们拌匀堆制发酵后使用。每株施混合土杂肥1—2kg。不管使用何种肥料,都不能把肥料直接与植株的茎基部接触,以免伤害根部。

由于巴戟天茎蔓着地部分易长不定根,不利于地下部的主根生长,因此,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翻蔓,避免不定根生长。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巴戟天茎基腐病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var.redolens)

为害茎基、根、种子。发病率可高达80%以上,是巴戟天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一般茎基先发病,初期病部表皮呈现红褐色不规则斑点,后期扩大,水渍状,维管束变紫褐色,皮层腐烂变质,因症状不同分为枯萎型(急性型)和黄化型(慢性型)两种,根部症状与茎基症状相仿,感病种子表皮有不规则小斑点,带病种子可引起苗期病害。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为二个发病高峰期。发病最适温度为20—26℃,如此时阵雨频繁,地面温差变化大则加剧病害流行,田间大量病株枯萎。高温、低温和干旱均能抑制病害流行。适当荫蔽条件可使此病明显减轻;酸性红壤土种植巴戟天,发病重,选微酸性至中性沙壤土种植,透水性好,植株生长良好,发病轻。增施钾肥促进茎基部木栓层形成,可提高抗病能力。连作可造成病害大量发生和死亡。防治方法:(1)与禾本科植物轮作,切忌连作;(2)选微酸性至中性沙壤土种植,适当遮荫,避免强日照;(3)增施钾肥,使植株生长健壮,以增加抗病力;(4)发病初期用等量的草木灰和石灰混合粉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病区或全区,10天一次,连续数次。

2.根结线虫

(Mehidogyne sp.)

为害根部,形成结节,以支根和须根为多,被害根可生发状须根,影响植株生长,并可加重茎基腐病和其它根部病害发生。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5年,忌连作。

四、采收与加工

巴戟天种植6—7年即可采收,以秋冬季采收为好。采收时先将植株根部四周泥土挖开,整株挖起,抖去泥土,摘下肉质根,用水洗去泥沙,在阳光下晒至五、六成干,用木棒轻轻打扁,再晒至足干。晒干后扎成把,放在干燥处贮藏。

商品质量以大条,木质心细小,肉质紫蓝色,味甜,无虫霉为好。分二个等级,肉厚心小,直径1cm以上者为一级。心较大,直径小于1cm者为二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