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总结)

怎样向学生介绍海绵城市?

这样想就生介绍,还免撑死海绵城市,就是下雨以后,雨水可以顺利的留在大地里边,保持大地湿度,这样有利,我们环境美丽

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意安全,再者注意辖区群众的呼声,群众的呼声最好认真对待

海绵小区什么意思?

海绵小区是海绵城市演变而来的,其实说的就是下大雨小区内也不会有积水。

海绵城市的概念是怎么来的?

海绵城市的概念是“目标”而不是途径,建成后的海绵城市,雨洪、干旱、水污染这些都不是事儿,百年不遇的大雨也不会涝,百年不遇的大旱也不用怕……就现阶段来说,海绵城市是个愿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完成。海绵城市中海绵体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透水路面、雨水收集系统等城市配套设施。

南京久禾润在透水路面和生态护坡方面,拥有独特的专利技术及产品,投入市场多年,取得了不俗的成效,获得各方一致好评。

为什么小区进行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小区进行海绵城市是通过增设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海绵设施,不仅让小区环境更美,雨后没有积水,也让居民出行更方便,切身感受海绵城市建设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海绵城市控制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公平透明、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6个方面。

采取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及监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城市自查、省级评价、部级抽查三个阶段进行。

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等多重目标的有效手段。

各地应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要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依据试行办法对建设效果进行绩效评价与考核。

主要条件:

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壑。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有条件的还应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

比如让城市屋顶“绿”起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道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

什么是海绵城市的主要特征?

海绵城市具有以下特点:尽量减少硬化土地,绿地面积占比大,硬化最好采用吸水砖。

海绵城市的分布特点及意义:

1、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有效管理雨水及洪涝灾害,也就是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述即就是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增加城市的海绵体,让降落的雨水能快速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

2、能起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现象的作用。修复和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生态体系。

3、增加城市美观。海绵城市建设手段中的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技术手段,还能增加城市美观度,提高城市品位。

城市不同,特点和优势也不尽相同。因此打造“海绵城市”不能生硬照搬他人的经验做法,而应在科学的规划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出海绵作用,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总结)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总结)


我认为海绵城市就是以一个发达城市为中心带动周边不太发达城市发展,各城市会有不同基本分工。

公园设计的主要概念?

1、公园: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态、美化等作用的绿地。

2、水体:公园内河、湖、池、塘、水库、湿地等天然水域和人工水景的统称。

3、雨水控制利用:对雨水进行强化入渗、收集回用、降低径流污染、调蓄排放处理措施的总称。

4、竖向控制:对公园内建设场地地形、各种设施、植物等的控制性高程的统筹安排以及与公园外高程的相互协调。

5、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五大类。

6、郁闭度:群植乔木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栽植地表面积之比。

7、季相:植物及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外观面貌。

8、种植设计:按植物地总体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发挥其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

9、古树名木:古树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本,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及其他自然文化背景的树木。

10、驳岸:保护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

11、标高: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并作零点(水准原点)起算地面至测量点的垂直高度。

12、护坡:防止土体边坡变迁而设置的斜坡式防护工程。

13、挡土墙:防止土体边坡坍塌而修筑的墙体。

14、汀步:在水中放置可让人步行过河的步石。

15、园林建筑:在城市绿地内,既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又具有观赏价值,成为绿地景观构成要素的建筑。

16、园林小品:园林中供休息、装饰、景观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设施。

17、绿墙:用枝叶茂密的植物或植物构架,形成高于人视线的园林设施。

18、假山:用土、石等材料,以造景或登高览胜为目的,人工建造的模仿自然山景的构筑物。

19、塑石:用人工材料塑造成的仿真山石。

20、标识:绿地中设置的标志牌、指示牌、警示牌、说明牌、导游图等。

21、亲水平台:设置于湖滨、河岸、水际,贴近水面并可供游人亲近水体、观景、戏水的单级或多级平台。

22、湿塘:用来调蓄雨水并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天然或人工水塘,雨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23、雨水湿地: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达到对径流雨水水质和洪峰流量控制目的的湿地。

24、植草沟: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可用于衔接海绵城市其他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主要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

25、生物滞留设施: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26、生态护岸: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境的连续性提供基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袭、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统称,包括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

基 本 规 定

1、用地比例

公园用地面积包括陆地面积和水体面积,其中陆地面积应分别计算绿化用地、建筑占地、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的面积及比例,公园用地面积及用地比例应按表3.31的规定进行统计。

2、容量计算

公园设计应确定游人容量,作为计算各种设施的规模、数量以及进行公园管理的依据。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3.1 面积大于或等于1hm² 的公园,应按游人容量的2%设置厕所厕位(包括小便斗位数),小于10hm² 者按游人容量1.5%设置;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1.5;

3.2 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50m,即间距500m;

3.3 各厕所内的厕位数应与公园内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

3.4 在儿童游戏场附近,应设置方便儿童使用的厕所;

3.5 公园应设无障碍厕所。无障碍厕位或无障碍专用厕所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相关

4、城市绿地范围

4.1 城市绿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必须原地保留。

4.2 城市开放绿地的出入口、主要道路、主要建筑等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连接。4.3 城市绿地的设计宜采用源头径流控制设施,满足城市对绿地所在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要求。

5、海绵城市绿地设计

海绵型城市绿地的设计应遵循经济性、适用性原则,依据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文水系、径流现状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1 海绵型城市绿地的设计应首先满足各类绿地自身的使用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漩憩功能,根据不同的城市绿地类型,制定不同的对应方案;

5.2 大型湖泊、滨水、湿地等绿地宜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

5.3 应优先使用简单、非结构性、低成本的源头径流控制设施;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场地整体景观设计,应与城市绿地的总平面、竖向、建筑、道路等相协调

5.4 城市绿地的雨水利用宜以入渗和景观水体补水与净化回用主,避免建设维护费用高的净化设施。土壤入渗率低的城市绿地应以储存、回用设施为主;城市绿地内景观水体可作为雨水调蓄设施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5.5 应考虑初期雨水和融雪剂对绿地的影响,设置初期雨水弃流等预处理设施。

总体设计

一、现状处理

1、公园用地不应存在污染隐患。在可能存在污染的基址上建设公园时,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估结果,采取安全、适宜的消除污染技术措施。

2、有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应保留并结合到园内景观之中。

3、公园内古树名木严禁砍伐或移植,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4、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划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林地带为外缘树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m所围合的范围。

②单株树应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m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

二、停车场设计

1、停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2、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米,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米。

3、机动车停车场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6米。

4、自行车停车场原则上不设在交叉路口附近。出入口应不少于二个,宽度不小于2.5米。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m)

微型车 4.50 小型车 6.00

轻型车 6.50~8.00 中型车 8.00~12.00

铰接车 10.50~12.50 普通消防车 9.00

大型消防车 12.00 登高消防车 12.00

地形设计

1、公园地形应按照自然安息角设计坡度,当超过土壤的自然安息角时,应采取护坡、固土或防冲刷的措施。

2、游憩绿地适宜坡度宜为5.0%~20.0%。

3、构筑地形应同时考虑园林景观和地表水排放,各类地表排水坡度宜符合表5.1.4的规定。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总结)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总结)


4、在改造地形填挖土方时,应避让基地内的古树名木,并留足保护范围(树冠投影外3~8m),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且不得随意更改树木根茎处的地形标高。

5、地形填充土不应含有对环境、人和动植物安全有害的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

6、非淤泥底人工水体的岸高及近岸水深应符合下列规定:

6.1 无防护设施的人工驳岸,近岸2.0m范围内的常水位水深不得大于0.7m;

6.2 无防护设施的园桥、汀步及临水平台附近2.0m范围以内的常水位水深不得大于0.5m。

6.3 无防护设施的驳岸顶与常水位的垂直距离不得大于0.5m。

园路

1、园路宜分主路、次路、支路、小路四级。公园面积小于10hm²时,可只设三级园路。

2、园路宽度应根据通行要求确定,并应符合表的6.1.3规定

3、公园单个出入口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4、 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

5、道路坡度

5.1 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主园路不宜设梯道。

5.2 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15%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2级。

5.3 自行车专用道的坡度宜小2.5%。

种植设计

1、集散场所:集散场地种植设计的布置方式,应考虑交通安全视距和人流通行,场地内的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2.2m。

2、成人场所:①宜选用高大乔木,枝下净空不低于2.2m。②夏季乔木庇荫面积宜大于活动范围的50%。

3、儿童场所:①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1.8m。 ②夏季庇荫面积应大于游戏活动范围的50%。

4、停车场庇荫乔木枝下净空的标准

①大、中型汽车停车场:大于4.0m。 ②小汽车停车场:大于2.5m。

③自行车停车场:大于2.2m。 ④场内种植池宽度应大于1.5m。

5、园路两侧的种植应符合下列规定:

5.1 乔木种植点距路缘应大于0.75m

5.2 植物不应遮挡路旁标识;

5.3 通行机动车辆的园路,两侧的植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车辆通行范围内不应有低于4.0m高度的枝条;

②车道的弯道内侧及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应种植高于车道中线处路面标高1.2m的植物;弯道外侧宜加密种植以引导视线;

③交叉路口处应保证行车视线通透,并对视线起引导作用

6、种植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对植物布局的要求为依据,并应优先选择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适生植物。

7、植物种植设计应体现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主景与配景及基调树种、季相变化等关系。应充分利用植物的枝、花、叶、果等形态和色彩,合理配置植物,形成群落结构多种和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

8、应根据场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及配置模式。土壤的理化性状应符合当地有关植物种植的土壤标准,并应满足雨水渗透的要求。

9、儿童游乐区严禁配置有毒、有刺等易对儿童造成伤害的植物。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总结)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总结)


10、屋顶绿化应根据屋面及建筑整体的允许荷载和防渗要求进行设计,不得影响建筑结构安全及排水。

11、屋顶绿化的土壤应采用轻型介质,其底层应设置性能良好的滤水层、排水层和防水层。

12、屋顶绿化乔木栽植位置应设在柱顶或梁上,并采取抗风措施。

13、屋顶绿化应选择喜光、抗风、抗逆性强的植物。

14、开山筑路而形成的裸露坡面,可喷播草籽或设置攀缘绿化。

建筑物、构筑物设计

1、游览、休憩建筑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2.0m;亭、廊、花架、敞厅等的楣子高度应考虑游人通过或赏景的要求。

2、室外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5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c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5cm且不宜小于10cm;

台阶踏步数不少于2级;侧方高差大于1.0m的台阶,设护拦设施。

3、防护护栏其高度不应低于1.05m;设置在临空高度24m及以上时,护栏高度不应低于1.10m。护栏应从可踩踏面起计算。

消防设计

1、高层建筑至少两个长边设消防车道,其中一侧结合消防车道设置不少于一块的消防登高场地,每块消防登高场地面积不应小于15m、高层住宅的周围应设有环形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有些地方是9米)。

3、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

4、消防车道上空4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5、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多层可做到12m×12m。

6、有坡道的消防登高场地,其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5%。

7、登高面与建筑之间不得有妨碍登高的高大乔木。

8、消防登高场地距住宅的外墙不宜小于5m,其最外一点至消防登高面的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m。

公园设计以休闲舒适为主要概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