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长城的历史简介(长城的历史简介英文版)

如何介绍长城60字?

这道题摸摸如何介绍长城认识的字,其实很简单的,可以写长城是我国的呃一个遗产,它历史悠久,传说在嗯秦始皇修长城的时候,还有孟姜女哭长城的一个典故,然后长城的话,它是我国嗯万里长城也说的就是长城,长城是非常有名。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建筑,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长城最初形成规模始于秦朝,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而建。它西起嘉屿关,东至山海关,全长5000多公里,俗称万里长城。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大多是明朝时期修建的,比较有名的有北京八大岭段长城,它留下了一句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

1、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万千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宁的鸭绿江边,长6350千米。

2、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 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1、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极目远望。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砖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那高大的城堡,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

2、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长城呵,它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我猜想这地球上最长最坚固最浑厚的灰墙里,一定包蕴着什么。它?莫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

3、长城建在连绵起伏的八在达岭上,好像一条长龙,长城的城墙非常厚,也非常高,长更是不可比喻,有五万多公里。所以它才被人们称为万里长城。

4、我们来到八达岭长城脚底,长城看上去像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八达岭上,一望无际。有一句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日我一定要爬上长城,当一回好汉!

5、长城随着险要的山势,曲曲折折,活像一条有生命的巨龙。看看远距离,云雾给长城披上了一层白色的轻纱,宛如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泼墨画。连绵起伏的山脉衬托着长城,显现出一派雄伟的景色,我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了。

6、长城,人类的巨著,中华之魂!她象一条巨龙,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她是一部气魄恢弘的史诗,两千年的风风雨雨在长城镌刻下宏伟的篇目。

7、它好像一条长龙,翻阅巍巍的群山,穿过茫茫的草原,跨越法瀚的沙漠,奔入苍茫的大海。由于万里长城气势的雄伟,工程的艰巨,历史的悠久,不仅在我国古代建筑工程中少有,即是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因此,它早已被列为世界的一人奇迹了。

8、长城可真长啊,在连绵的山中看不到尽头,好不容易走了四个烽火台,算起来才走了全部的万分之一,真可谓是万里长龙啊!

9、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

10、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

10、当我看到长城时,心中激情澎湃。真正的长城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雄伟壮观,像一条金黄的巨龙伏卧在群山之巅。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长城是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长城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是用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当时的齐国、燕国、秦国都修过长城,只不过是分开的。一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以后才加修的。把三国中间的部分连贯起来。后来的汉朝、唐朝、明朝都加固过。清朝就是从山海关段的长城进的北京。

长城东起山海关,穿过高山,越过深谷,伸蜒于沙漠和草原,一直到达终点嘉峪关。全长1.2万余华里,故称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筑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完成的。从修筑伊始到最后完成,历时2000多年,若把历代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总长超过50000公里。长城以其气势磅礴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从卫星上遥瞰人类的家乡--地球,所见不多的建筑物之一即有万里长城的身影,她是中华民族艰苦卓绝、坚韧不拔、古老文明的象征。

长城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2万多千米。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中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进入第一个高潮,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这15个省区市。总长超过2.1万公里。

每一个名族都会拥有自己的奇迹,中华民族也不例外,他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雨,但它未雨绸缪,一往无前,尽管遇到许多困难,但我们依然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长城,几乎横跨中国,长达8851。8千米,是世界七大古代奇迹之一,秦朝时期,秦始皇铸造了这个代表这黄炎子孙的长城;之后,各个朝代开始了铸造长城的竞赛,在明朝,长城几近被摧毁,但是,在元朝,朱元璋修复了这庇护这华夏大地和黄炎子孙灵魂的长城,神奇般的给中华带来了新生机,新财富,新的希望。

说到中国,有些外国人也许不知道,但说道万里长城,世界各方人民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长城又名万里长城,据科学证明,一里等于0。5公里,这么来说,万里长城远不止万里,而且,这么讲,万里长城即有17703。6里了。

到北京的旅行团去得地方都不同,但有三个地方是必去的:天安门、故宫、还有长城,旅行团的导游会对游客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爬上长城的人都是好汉”这而且是人们奉劝人们到长城所说的一句顺口溜,是啊,我们都是中国人,长城是我们的标志,也可以说是我们的血脉,我们国家的标志,我们身体的部分,也是我们的家,怎么?连家都不回了吗?

长城建设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

在我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有三次高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为了维护中原地区封建经济的稳定发展,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军队及数百万民夫北上,修缮了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部分旧长城,又筑部分新长城,从而形成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达 7000千米的长城,秦长城是我国修建长城的第一次高峰;西汉武帝时期,为了抵御匈奴的不断南侵和保护新开发的丝绸之路,修筑了规模宏大的汉长城。

长城的历史简介(长城的历史简介英文版)长城的历史简介(长城的历史简介英文版)


汉长城西起新疆罗布泊,东至辽东,长达10000多千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条长城。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修筑万里长城的第二次高峰时期。第三大修筑长城的高峰时期是明长城。

长城修建的高潮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燕赵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修建的长城。

第二是秦长城抵御北方凶奴人。

第三是明长城。

三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时期、明朝时期

1、春秋战国时期,燕赵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2、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达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艰巨工程与防患意义。它融汇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故此,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而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世界的骄傲。 3、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中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原因:长度、工程量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而且是在十分复杂的地形上建造起来的,是极其不容易的;二是两千年来,在冷兵器时代和热兵器不发达时代,为保护长城以南中国祖居的各民族的安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她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上的奇迹。

1、建筑构造方面:

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在今甘肃玉门关、阳关和新疆境内还保存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这种长城的遗迹。

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2、长度方面:

2012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此次长城的调查和认定,不仅认定了2009年测定的明长城长度,还开展了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的资源调查。

扩展资料:

长城的意义:

1、民族融合

在文化方面,长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长城的修建和戍守,长城区域的争战,反而促使了中国古代汉族和十几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

2、军事意义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这个体系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等多种功能,并配置有长驻军队的点线结合防御工程整体。

3、象征意义

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2000多年来,任何人都没有能从认识上割裂万里长城,因而也就无法割裂中华民族 。长城对中国人来说,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意志和力量。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原因如下: 一、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一万三千余里,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长城是作为军事要塞而存在的,为了抵挡外族的入侵,数以百万计的劳动人民肩挑背扛,无数人为此付出了血汗,甚至生命,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三、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内,而且作为世界闻名的八大奇迹,现在只有长城和埃及金字塔依然存在。其他的早已支离破碎,有的甚至已经变成了传说。四、从国内外影响上看,长城也是享誉世界,闻名中外的中华古代建筑。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除了八达岭这种还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古长城?

慕田峪 司马台 居庸关

北京的长城资源非常丰富,八达岭是名声大些但是平时游客太多,我推荐北京几个人少风景也好的几段长城。

1 居庸关长城,居庸关长城是古代防御北京最重要的一个关口,城楼上牌匾也写着“天下第一雄关”城关里还有一座建与元代的过街塔,现在叫做云台,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门洞里有 梵文 巴思巴文 西夏文 汉文等6种文字写着 陀罗尼经 居庸关长城也是燕京八景之一 居庸叠翠 所在地。

2 慕田峪长城,慕田峪长城是被誉为风景最秀丽的长城,国内的旅游团很少去,外国团队多些。所以人少,体验感也是非常好。



正宗北京人去长城应该是去古北口的金山岭长城

我知道的肯定是慕田峪长城,全国5A景区,可以说与八达岭长城齐名,都是我5A景区,慕田峪长城敌楼密集,山势变化较大,没有八达岭出名,到景色非常美,游客也相对减少。慕田峪长城可坐看车和滑轨上到6或14敌楼游览,也可步行登长城,景色各有不同!比较难登的是20号敌楼,大家做好准备工作

北京有名的长城,除了八达岭,还有下面这些:

1:慕田峪长城

国家5A级景区,一般国外的领导人不去八达岭的,都来这了,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梅杰,都来的是这。位于怀柔区,是明朝大将徐达所建,我觉得比八达岭长城好,第一没有那么多人,第二长城更原始古朴。门票45元。

2:司马台长城

国家4A级景区,北京长城有三险,慕田峪长城的箭扣鹰飞倒仰,黄花城长城的十八蹬,司马台长城的单边墙。司马台长城就占其一,也说明司马台长城的绝美风光,不是浪得虚名。门票40元。

3:金山岭长城

国家4A级景区,距北京市区130公里,位于河北承德滦平,明朝名将徐达、戚继光、谭伦都在此修建和驻扎过,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亚洲飞人”柯受良用汽车在此飞跃过长城。门票65元。




古北水镇被称为“北方的乌镇”,位于北京密云区古北口镇,坐落在司马台长城脚下,是基于北方水文化建造而成的特色小镇,乘坐游船观光游览,似是穿梭回到水乡乌镇,特别是夏季的傍晚时分,彩灯琳琳,水波荡漾,煞是好看!










中国最全长城统计。

1:山海关

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全长26千米,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山海关是明代创建“卫所兵制”的产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镇北台镇北台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榆林市,距城区约3千米,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万里长城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也是万里长城上最雄伟的军事要塞和观察所,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天下第一台”之称。据险临下,呈方形,共4层,高30余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

3:嘉峪关长城嘉峪关长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长城西端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河西第一隘口,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关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防御体系,黄土夯筑而成,外包城砖,坚固雄伟。关城平面呈梯形,面积3.35万余平方米,城墙总长733米,高11.7米。

4: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交界的燕山山脉中。西起龙峪口,东止望京楼,全线10.5千米。沿线有建筑各异的敌楼67座,烽火台2座,大小关隘5处,这里长城上敌楼密集,一般50—100米一座,墙体以巨石为基,高5—8米,并设有拦马墙、垛墙和障墙,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5:黄崖关长城

黄崖关长城地处天津市蓟州区北30千米的崇山峻岭之中,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这一段长城建筑特点是:台墙有砖有石,敌楼有方有圆,砌垒砖有空心有实心。关城塞堡、敌台水关,接山跨河,布局巧妙。景区拥有中国第一座长城博物馆和一座当代长城碑林。

6:大境门长城

大境门长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是唯一一座以门命名的长城关口,长城四大关口之一,修筑于明成化年间,坐落在东、西太平山间,据长城之要隘,扼边关之锁钥。大境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西侧有明万历年间开凿的西境门(小境门)。景区有西太平山长城公园,来远堡,小境门,关帝庙,二郎庙,山神庙等众多明清历史遗迹。

7:角山长城

角山长城距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北约3千米,系燕山余脉,是关城北山峦屏障的最高峰,海拔519米。其峰为大平顶,平广可坐数百人,有巨石嵯峨,好似龙首戴角,故名。角山是万里长城从老龙头起,向北跨越的第一座山峰,所以人们又称它为“万里长城第一山”。角山长城建于明洪武初年,从山脚旱门关到大平顶共1536延长米。城墙大部分就地取材,毛石砌筑,局部为城砖和长条石砌垒,角山长城的高度和宽度,有明显的随山就势特点。

8:青山关

青山关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北部,因关口两侧的大青山而得名,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把守的道路外达塞北草原,内地直抵蓟州镇府三屯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部与蒙古朵颜部在此发生两次战役,在原有基础上亲自督修了青山关长城,形成了现有格局。青山关水门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门,是长城沿线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提拉式水门。

9: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境内,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西接居庸关长城,东连古北口。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2002年,被评为4A级风景区。慕田峪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拱卫北京的军事要冲,被称为“危岭雄关”。

10: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东北部的古北口镇境内,距北京城区120千米,东起望京楼,西至后川口,全长5.4千米,共有敌楼35座,整段长城构思精巧,设计奇特。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曾评价:“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马台长城又堪称中国长城之最。”司马台长城是中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

11: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是中国长城史上最完整的长城体系。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共同组成,包括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4个城段。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在辽、金、元、明、清这五朝,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役从未停止过,长城的作用突显得尤为重要。

12:箭扣长城

箭扣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西北八道河乡境内,距怀柔城区约30千米,山势富于变化,因整段长城蜿蜒呈W状,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箭扣长城是北京一段最险峻、雄奇的长城,自然风化严重,没有任何人工修饰,自牛犄角边、南大楼、鬼门关、箭扣梁、东西缩脖楼、东西油篓顶、将军守关、天梯、鹰飞倒仰、九眼楼、北京结到望京楼绵延20多千米。

13:虎山长城

虎山长城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城东15千米的鸭绿江畔虎山景区,虎山主峰高146.3米,峰顶是万里长城的第一个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环顾四周,朝鲜的义州、中国的马市沙洲和连接丹东与新义州的鸭绿江大桥清晰可见。

14:九门口长城

长城的历史简介(长城的历史简介英文版)长城的历史简介(长城的历史简介英文版)


九门口长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距山海关15千米,全长1704米。其南端起于危峰绝壁间,与自山海关方向而来的长城相接。自此长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当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宽达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规模巨大的过河城桥,以此向北逶迤于群山之间。“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是人们对九门口长城的形象描述。

15:大同长城

大同长城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建于嘉靖年间,由宣大总督翁万达创修。大同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重要。大同长城东起天镇县镇口台,西至丫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子),全长335千米。据《三云筹俎考·大同总镇图说》统计,大同镇先后修大边、二边516.3里;城堡72座(城20,堡52);边城776个;火路墩833个。

16:居庸关

居庸关位于北京西北48千米处的关沟峡谷之中,是万里长城上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关隘之一。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以险著称。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乾隆也在此御笔亲提“居庸叠翠”四字,成为著名的“燕山八景”之首。

17:雁门关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以北约20千米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

喜欢的请关注一下



为什么说长城在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建筑?

长城有什么特点

1、历史悠久:我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相互防御,便在各自管辖的境内筑起了防卫墙,这便是长城的雏形。据_《左传》记载,公元前656年(楚成王十六年),楚国便修筑起连绵数百里的长城。

2、长度惊人: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我国从春秋战国到明朝(包括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内),历代对长城都有不同程度的维修与增建。长城遍布于黄河、长江流域的16个省、市、自治区,既有东西走向,也有南北走向,总长度达108000华里(计五万四千公里)。

3、工程浩大:据科学家粗略计算,如果把明长城的土、砖、石方用来修筑一~条3尺宽,15 尺高的城墙,那么可环绕地球一周; 假如用来铺筑- -条厚一尺,宽15尺的公路,则可绕环地球三周。

4、建筑高超:万里长城所经之地,或高山深谷,或江海湖岸,或沙漠草原等等,地质地形极其复杂险峻,施工作业尤为艰难。要把长城修筑起来,是必须懂得和应用数学、力学、几何学、测量学、地质学、建筑学以及组织、运输等多种科学技术知识。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无论从其军事意义、设计建造及其规模等等都堪称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建筑;
上下两千多年 纵横十万余里
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
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文化遗产



首先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事,其最大的作用肯定体现在军事上;长城是和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等多种功能。在历史上无数次阻挡并击退游牧民族的侵犯。当然长城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被动防御的存在,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作为主动出击的后方保障。直到抗日战争时期还曾以长城为屏障击退日军的多次强攻。

其次长城的修筑时间跨度长、浩大的规模也是世界首屈一指;从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到清朝众多中原王朝,在2000多年里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中国到目前多个省市都还有古长城的遗迹;秦始皇时期,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击败匈奴后筑起“西起临洮(今甘肃),东到辽东(今辽宁),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至此有了万里长城之称。

在和平无战事时期关城则成了农、牧贸易之地,也是中原王朝外界与沟通的重要渠道。促成了中国古代与十几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

在我国古代,修筑长城的最初目的是用于防御各诸侯国之间之侵略,到了明朝可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现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传统及传统文化和民族交融的象征。

万里长城今尤在,谁曾见过秦始皇!

一、长城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一万三千余里,这样气势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长城是作为军事要塞而存在的,为了抵挡外族的入侵、保护国家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而修建的,数以百万计的劳动人民肩挑背扛,无数人为此付出了血汗、以至生命,这样气势雄伟的人防工程在人类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三、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内,而且作为世界闻名的八大奇迹。几千年走来,现在只有长城和埃及金字塔依然存在。其他的早已支离破碎,甚至有的已经变成了传说。四、从国内外影响上看,长城也是享誉世界的,闻名中外的古代建筑。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游览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原因:长度、工程量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而且是在十分复杂的地形上建造起来的,是极其不容易的;二是两千年来,在冷兵器时代和热兵器不发达时代,为保护长城以南中国祖居的各民族的安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她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上的奇迹。

1、建筑构造方面:

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在今甘肃玉门关、阳关和新疆境内还保存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这种长城的遗迹。

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2、长度方面:

2012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此次长城的调查和认定,不仅认定了2009年测定的明长城长度,还开展了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的资源调查。

长城的意义:

1、民族融合

在文化方面,长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长城的修建和戍守,长城区域的争战,反而促使了中国古代汉族和十几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

2、军事意义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这个体系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等多种功能,并配置有长驻军队的点线结合防御工程整体。

3、象征意义

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2000多年来,任何人都没有能从认识上割裂万里长城,因而也就无法割裂中华民族 。长城对中国人来说,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意志和力量。





长城并不是秦始皇时期开始修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时就有了……历史很久很久了并且每一个朝代几乎都有修建长城,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的防守传统希望和平不希望战争。

在历史时期,构筑长城的最初目的是用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早在战国时代,“战国七雄”中的秦、赵、燕三国的北面是以游牧为主的匈奴族,为了防止匈奴骑兵南下侵扰,他们在各自的北方边界上筑起了长城。秦始皇(前221—前210年在位)统一全国后,为了防止匈奴的侵扰,派30万大军及征用的民夫、战俘和罪犯近200万人,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成为万里长城的雏形。秦以后的汉(前206—220)、北魏(384—534)、北齐(550—577)、隋(581—618)、金(1115—1234)几个王朝,都先后对长城进行修补和增筑。到了明代,汉族统治者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族和东北女真族的侵扰,又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从洪武元年(1368)起,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才完成了长城的修筑工程。

为了加强长城的防务和指挥,方便调遣长城的沿线兵力,明政府把长城沿线分为九个防区,每区为一镇,设总兵领辖。九镇共有一千座以上的关隘(重要驻兵据点),关隘一般由城墙、城门、城门楼和瓮城组成,有的还有罗城和护城河。

俯瞰长城城墙是长城的主体部分。以山西到山海关这一段为例,它的断面是梯形,下宽上狭,平均底宽6米,顶宽5米,高6.6米,内筑夯土,外砌整齐条石和特大城砖。城墙的顶部可容纳5匹马或10个人并排行进,地面用三四层砖铺砌,最上面一层是方砖,用石灰砌缝,整齐坚实。城顶两侧还有砖墙,内侧为高约1米的女儿墙,外侧为1.6米高的垛口,每个垛口上有一嘹望洞,下有射击口。此外,城墙上还有排水沟和吐水嘴等设施。

长城的历史简介(长城的历史简介英文版)长城的历史简介(长城的历史简介英文版)


古代严密的烽燧制度使得长城的国防作用更加有效。据《居延汉简》记载,当时“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燧和墩就是传递军事情报用的烽火台,遇有敌情,白昼燃烟,夜间点火示警。

修筑长城不仅工程量大,而且翻山越岭,过高原,穿草地,施工十分困难。古代工匠从确定长城的走向,到障、堡、敌台、烟墩等整个防御体系的配置,以至城墙形制结构、选材用料,都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就地取材,其构思的精巧合理令人叹为观止。他们在极为艰苦复杂的施工过程中体现出的刻苦勤奋、坚忍不拔的精神,更为世人赞叹。

万里长城以其“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久远广阔的时空跨度,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宏伟壮观的建筑奇迹。

一、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一万三千余里,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二、长城是作为军事要塞而存在的,为了抵挡外族的入侵,数以百万计的劳动人民肩挑背扛,无数人为此付出了血汗,甚至生命,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三、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内,而且作为世界闻名的八大奇迹,现在只有长城和埃及金字塔依然存在。其他的早已支离破碎,有的甚至已经变成了传说。四、从国内外影响上看,长城也是享誉世界,闻名中外的中华古代建筑。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介绍长城的三个原因?

说到长城为什么会那么有名!有大三点:一是历史 二是作用 三就是意义

1.长城最初的修建时间是在秦始皇时期。当时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大举征用奴隶和农民,首先是把燕、赵、秦三国的北边的城墙连和修建起来。其次还修建了从西面的临洮(今甘肃岷县)到东面的辽东(今辽宁辽阳西北)。从而连成了一条正宗的万里长城。秦朝到现在的时间已有几千年。这是历史性的突出。

2.万里长城不只是秦朝有用,我们这条伟大而古老的长城在后来的几千年里,一直是保卫国土,是抵御北边游牧名族侵犯我大好河山的的无畏英雄。这是作用。

3.长城虽说是保卫中华国土的英雄,但也是粘满了我们古前辈们的鲜血与汗水。在当时,由于无机械话的帮助,我们这条万里长城的的成功隆起。是正儿八经的血汗之作。可称经典。这是意义。

它象征我们中华名族不朽的灵魂,也是我们中华名族历史的象征,更是我们千千万万古人用鲜血染成的宝贵结晶。

我国长城总长大约多少公里?

6700公里。

长城( W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