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热流密度计算公式(热流密度计算公式Qc)

内表面传热系数?

对流换热系数又称表面换热系数,物理意义是指单位面积上,流体与壁面之间在单位温差下及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热量,它的大小表达了对流换热过程的强弱程度。

传热系数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数值上等于冷热流体温差1度时所产生的热流密度。

两者都是与过程有关的参数,前者与对流换热过程的流体流动起因、状态、物性、换热表面形状,有无相变有关;后者与具体参与的传热过程有关。 另外,还得明白对流换热与传热过程的区别。

传热学第三类边界条件的推到公式?

【定解条件】使微分方程获得某一特定问题的解的附加条件。

1)初始条件:给出初始时刻的温度分布2)边界条件:给出导热物体边界上的温度或换热情况。

【第一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上的温度值。

热流密度计算公式(热流密度计算公式Qc)热流密度计算公式(热流密度计算公式Qc)


【第二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

【第三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上物体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及流体温度tf。对稳态问题只需边界条件。

热流密度计算公式(热流密度计算公式Qc)热流密度计算公式(热流密度计算公式Qc)


铝的热通量是什么意思?

铝的热通量q是指单位传热面积上的传热速率,又称热流密度,单位是W/m2。在S的面积上,经过时间,传热可以表示为q*S*。而热量的传递,必然导致温度的变化。这个关系可由表达式:Q=q*S*=(Cm)*n*(T2-T1)=c*m*(T2-T1)式中Cm是摩尔热容,与压强有关,又分为定压、定容两种,n是物质的量(摩尔数)。c是比热容,m是质量,(T2-T1)是温度变化,吸热升温,放热降温。

水和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K大概是多少?

水和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K值范围:20~70。

对流传热基本计算式——牛顿冷却公式中的比例系数,以前又称为对流换热系数。

是由流体内部各部分质点发生宏观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只能发生在有流体流动的场合单位是W/(㎡*K),含义是对流换热速率,反应了对流传热的快慢,对流传热系数越大,表示对流传热越快。对流传热系数分为局部总传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总传热系数总是接近于α小的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

K值范围:20~70.K-1风速2~3米/秒,水速一般0.6~1.8米/秒。

如果是自然对流K值范围:6~8.K-1>q...水和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k大概是多少?k值范围 6~8常温下空气和水表面的的换热,基本就是自然对流,对流换热系数大致在5-10这个范围。1、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统一定名为传热系数。

2、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s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处K可用℃代替)。传热系数不仅和材料有关,还和具体的过程有关。

K值范围:20~70.K-1,风速2~3米/秒,水速一般0.6~1.8米/秒。如果是自然对流,K值范围:6~8.K-1。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

(1)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热流密度计算公式(热流密度计算公式Qc)热流密度计算公式(热流密度计算公式Qc)


(4)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热传导系数的定义为:每单位长度、每K,可以传送多少W的能量,单位为W/mK。其中“W”指热功率单位,“m”代表长度单位米,而“K”为绝对温度单位。

该数值越大说明导热性能越好。以下是几种常见金属的热传导系数表:银 429,铜 401,金 317,铝 237,铁 80,锡 67,铅 34.8。

扩展资料:

表面传热系数符号为h,(α);q =h(Ts-Tr)。式中:Ts是表面温度;Tr是表征外部环境特性的参考温度。热学的量。SI单位:W/(m2·K) (瓦〔特〕每平方米开〔尔文〕)。 [3]

牛顿冷却公式:流体被加热时 )

流体被冷却时 )

其中,Tw及Tf分别为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如果把温差(亦称温压)记为ΔT,并约定永远为正值,则牛顿冷却公式可表示为:Φ=h其中q为热流密度,单位是瓦/平米(W/㎡),Φ为热流,单位是瓦(W)。

参考资料来源:

做ansys瞬态热分析,物体中间加了热流密度作为热源,设定了初始温度?

你求解的时候,将第一步设置为0.0001秒,反正很接近0的话,就可以看到初始的温度场了。只能这样。

体的热通量是什么意思?

热通量q是指单位传热面积上的传热速率,又称热流密度,单位是在S的面积上,经过间,传热可以表示为q*S*而热量的传递,必然导致温度的变化。这个关系可由表达式:Q=q*S*(Cm)*n*(T2-T1)=c*m*(T2-T1)式中Cm是摩尔热容,与压强有关,又分为定压、定容两种,n是物质的量(摩尔数)。c是比热容,m是质量,(T2-T1)是温度变化,吸热升温,放热降温。

什么是傅立叶定律?

傅立叶定律是法国著名科学家傅立叶在1822年提出的一条热力学定律。

该定律指在导热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截面的导热量,正比于垂直于该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和截面面积,而热量传递的方向则与温度升高的方向相反。

作用:

基于傅立叶定律以及忽略惯性力的热子气守恒方程,求得了上述热子气粘性力的表达式。与此同时,从式可以看到傅立叶导热定律是反映了热子气压力与粘性力的平衡,是热子气动量方程在忽略惯性力条件下的一种近似。

研究发现:傅立叶导热定律本质上是忽略惯性力条件下的热子气的压力梯度与粘性力的平衡方程;当惯性力可以忽略时,热子气的动量守恒方程退化为傅立叶导热定律。在极低温或极高热流密度时傅立叶导热定律不再适用。

傅立叶定律 Fourier's law (傅立叶导热定律,Fourier's law of heat conduction) 傅立叶定律是传热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可以用来计算热量的传导量。 相关的公式如下 Φ=-λA(dt/dx) q=-λ(dt/dx) 其中Φ为导热量,单位为W λ为导热系数 A为传热面积,单位为m^2 t为温度,单位为K x为在导热面上的坐标,单位为m q是沿x方向传递的热流密度(严格地说热流密度是矢量,所以q应是热流密度矢量在x方向的分量)单位为W/m^2 dt/dx是物体沿x方向的温度变化率 一般形式的数学表达式:q=-λgradt=-λ(dt/dx)n 式中:gradt是空间某点的温度梯度(temperature gradient);n是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 指温度升高的方向 上述式中负号表示传热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λ表征材料导热性能的物性参数(λ越大,导热性能越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