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资产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的区别(资产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准备金区别)

本文目录一览:

“资产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分别是什么意思?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减值准备金额。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经过对资产的测试,判断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所确认的相应损失。

区别:

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资产减值准备属于资产类备抵账户。

资产减值损失借方是增加,贷方是减少,资产减值损失影响利润,计入利润表。

资产减值准备借方是减少,贷方是增加,计入资产负债表。

其意义: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

确保资产的真实,符合资产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要求。

我国的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资产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准备区别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等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时,所形成的或有损失。如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形成的损失。在中级会计职称中,还有一个名词与之很相似,那就是资产减值准备。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资产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准备的区别: 资产减值准备是说还不能确认资产已经减值,只能说资产可能减值,所以要计提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损失是说已经确认了该资产确实已经发生了减值,所以要确认损失; 1、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如果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确定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此外,企业的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款等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科目。

资产减值损失和减值损失准备两个科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资产减值损失,很好理解,就是你的资产不值钱了或者预期不值钱了。比如车撞了,存货损坏,子公司半死不活,违建建筑可能要拆除,产品不值钱了所以生产产品的固定资产的不能产生盈利,应收款收不回来了等等。

这部分我们认为是当期的损失,是企业的损失。放在资产减值损失中。资产减值损失是预期,营业外支出是事实。比如,车撞了不能维修只能报废,在报废时确认营业外。违章建筑已经被拆除,拆除时确认营业外支出。。产品不值钱只能当废品卖,卖出是确认营业外支出,应收账款确实收不回来了(债务人死亡,破产,失踪等等)。你可以对比一下两者区别,顺便一提,已经确认过资产减值损失的资产,再报废或处理事,不用再重复确认一次营业外支出。

减值准备是资产的备抵科目,上面资产发生减值,那么必定资产不值钱了,那么应当减少资产。应收账款100万。但是我们估计客户不可能全部还回来,只能还40万。那么本期我们损失60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对应的应收账款应该也要减少60万。但是,应收账款是历史属性计量他的科目余额为历史成本,持有资产期间,不能变动账面余额。所以只能找另一个科目记录因为减值减少的金额,就是坏账准备(资产减值准备)

正如上所述,实际上你可以理解为,资产,公允价值严重下降,市场价格严重下降,收益低于成本的时候,就要确认一项损失,同时要减少一边。以成本属性计量的资产,不能动账面余额,所以要找个其他科目来记录减少的金额。于是就有了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跌价准备等等。

最后说一下,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提坏账,因为公允价值降低,已经计入损益了,就不用资产减值损失再计一次。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大幅下降,没有计入损益,所以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但是他是公允价值计量。。所以不用备抵科目。直接减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就好了。

减值损失和减值准备有什么区别

资产减值损失属于损益类科目,坏账准备属于资产类科目,是应收账款的备抵科目。 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借方表示损失增加,贷方表示损失减少。 坏账准备科目借方表示实际发生的坏账或者转回的坏账计提,贷方表示计提的坏账。 计提坏账的时候。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实际发生坏账的时候,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坏账没有发生,计提的减值损失是不能在税前扣除的。 资产减值损失是个损益类科目,在利润表中体现,直接冲减当期利润: 资产减值损失的对方科目的就是各种资产减值准备,减值准备是资产类科目,是各项资产的抵减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各项资产数据,是账面金额减去减值准备后的余额。 不同的资产,减值准备的叫法不同,应收账款类资产的减值准备称为坏账准备,也只有在计提应收账款类的减值准备的时候,两者有联系: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其他类型的资产都有各自相应的称谓,比如存货的减值准备称为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的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

资产减值损失与资产减值准备的区别

资产减值准备是说还不能确认资产已经减值,只能说资产可能减值,所以要计提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损失是说已经确认了该资产确实已经发生了减值,所以要确认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和减值准备有什么区别

资产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准备不同之处是:

1、类别不一样。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资产减值准备属于资产类备抵账户。

2、借贷方向不一样。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时的会计分录是: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资产减值准备

3、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资产减值》准则改变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的做法,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消除了一些企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限制了利润的人为波动。资产减值损失在会计核算中属于损益类科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