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君士坦丁十一世(君士坦丁十一世紫袍)

本文目录一览:

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作战策略是什么?

但是君士坦丁十一世不接受提出的条件,反而派泰奥托罗坎率领一支舰队去攻击罗斯舰队。罗斯拉季亚船在博斯波尔海峡入口附近排成一线,拜占庭的军舰也排成一线。

按照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信号,拜占庭的两艘大桡战船首先进入战斗,随后拜占庭舰队的基本兵力投入交战。在攻击罗斯拉季亚船过程中,拜占庭人使用了石头、弓箭和希腊纵火剂。罗斯舰队采用的基本战术方法是将拉季亚船编成若干群,分别包围和攻击敌人的单艘军舰,强行靠近敌舰进行接舷战或用特制的大梁捣毁敌舰的水下部分。

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军事能力怎么样?

一、能力的证明首先,君士坦丁十一世发疯了吗?还是说他眼高手低?似乎并不是如此。成为皇帝之前他便在1427-1433年间通过联姻,游说,和弟弟们进行交换成功获得了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除Argos,Nauplia,Croton,Modon依然被威尼斯人掌控外),而在1444年他在希腊南部的事业达到了顶峰,攻入了雅典,扩张到了大约相当于1831年的希腊王国的范围。但是好景不长,雅典大公向奥斯曼苏丹求助,从瓦尔纳之战中抽出身来的奥斯曼军队迅速的横扫了摩里亚半岛,摧毁了君士坦丁-巴列奥略柯林斯地峡的城墙,将6万名希腊人掠为奴隶,让他二十年的经营化为乌有。虽然在希腊南部的事业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也说明了他不是眼高手低的君主,他既有能力也有手腕,更不乏勇气,当时各方面的记载都认为他精明强干,善于团结下属,宽厚仁慈(一个有意思的细节:1452年穆罕默德二世在小亚细亚修筑城堡时,君士坦丁十一世把君堡内关押的土耳其人送出城外企图来交换苏丹不伤害附近的希腊人),深受帝国臣民的爱戴。基于这些,我认为向苏丹勒索不是他的一时发疯,或者意识不到与奥斯曼的国力差距(因为他在1446年已经尝过了苦果了)所致。

二、向西方的求援事实上,从14th开始帝国就已经频繁的向西欧求援了,君士坦十一世的祖父约翰五世在出访罗马期间于1369年10月17日在罗马圣智医院宣布皈依公教 1399年12月10日-1403年6月,君士坦丁十一世的父亲曼努埃尔二世皇帝出访了威尼斯,帕多瓦,米兰,巴黎和伦敦,在巴黎期间,皇帝的博学多才令巴黎大学的教授们十分欢欣,但是在他住在卢浮宫里的一年半里,除了写了一篇关于圣灵的论文之外,没有取得任何的实质性结果,1396年的尼科波利斯十字军的失败的阴影依然笼罩,即使是处在三十年休战期的英法两国也都没有进行实质性帮助而只有一些口头承诺。而在1428-1448年间穆拉德二世先后粉碎了数次来自波兰、匈牙利、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瓦拉吉亚,波西米亚,教宗组织的西欧志愿军等方的攻击,其中包括规模最大的1444年的瓦尔纳十字军。事实上穆拉德二世通过这一系列的战争,让其他基督教国家基本上放弃了击败奥斯曼的想法,可以说,几乎失去了信心。这或许就是其他基督教国家难以对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求救做出有效回应的重要原因

三、猜测接下来就是猜想了,对下面的猜测我不负责任,大家如果不认可也很正常,我这里只是想提供一个主观性较强的猜测。所以君士坦丁十一世为什呢要挑衅苏丹呢?我觉得是在赌博,想要以君士坦丁堡为赌注,赌城市能不能撑住奥斯曼人的围攻。下面是对君士坦丁十一世想法的猜测,首先他对于奥斯曼土耳其当时的国势应该是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的:首先奥斯曼很强大,但是这个敌人虽然强大,但是内部是有其问题的,1451年苏丹继位之初便遭遇了联合叛乱,凯旋之后新军又差点发动兵变来要求提高待遇,当时的奥斯曼也还处在由圣战者公社转型为国家的阶段,并不是那么的稳固,很多地方是靠着军事威望在维系着统治。那么要想让敌人的内部矛盾激化,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送给他们一场失败,但是当时可能通过野战击败奥斯曼吗?当然不可能,君士坦丁十一世手上最好的底牌也就是君士坦丁堡的三重城墙和金角湾的铁索了

所以我猜测:他的想法是以坚城为凭,赌苏丹攻不下君士坦丁堡

而失败不光会激化奥斯曼的内部矛盾,同时可以大大提振西欧各国的信心,为向西欧的求援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只有让别人看到有胜利的希望,别人才会愿意加入你的事业。

四、结局

显然,赌博的结果是君士坦丁十一世失败殉国

但是从过程来看,他其实已经很接近成功了,坚守了将近两个月后,苏丹的部队已经士气消沉,雅诺什匈雅提则遣使向苏丹宣布:既然匈雅提已经不再是匈牙利摄政王那么匈牙利与苏丹的三年和平条约将自动失效。威尼斯的舰队也已经上路了,苏丹的宫廷中,大维吉尔则一直建议苏丹放弃围攻,以免遭遇更多的耻辱的挫折,导致其威名的下降。在争论之后,苏丹决定:在5月29日凌晨发动最后的总攻。然后圣罗曼努斯门附近的小门科克波塔门的忘记

关闭和守卫此处的热那亚指挥官朱斯提尼亚尼的中弹导致的热那亚人的溃退决定了城市的命运。或许君士坦丁十一世已经很接近成功了,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好似希腊悲剧里的英雄,无论曾多么的接近事业的成功,最终都遭遇了失败。

君士坦丁十一世只有过一次为帝国获得了近半伯罗奔尼撒的政治联姻,之后未有过婚姻,也未能留下继承人。

帝国灭亡了,但是巴列奥略家依然在意大利继续,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子安德鲁在罗马花天酒地、负债累累,还到处要钱说是要恢复帝国,可是不管是他妹妹所在的莫斯科宫廷还是教宗都不理睬这个名誉极坏的人(他甚至还夸下海口说让教宗给他200万杜卡特金币他就去收复摩里亚),然后在1494年为了偿还债务把对于帝国的宣称权(虽然挺滑稽)卖给了法王查理八世,之后查理八世还为他提供了一笔1200杜卡特的年金,但是在1498年查理八世去世后他又失去了赞助者,于是他又把这些宣称卖给了西班牙的统治者伊莎贝拉与斐迪南夫妇,但是后者拒绝支付他任何资金,当他在1502年6月去世的时候,遗孀不得不请求教宗为其支付了104杜卡特的丧葬费。

1536年蒙特费拉的巴列奥略分家绝嗣,并入曼图亚,意大利的故事宣告终结。

而直至今日,希腊人仍在纪念君士坦丁十一世。

五、小结

最后说一下,即使穆罕默德二世在君士坦丁堡下失败,罗马也不见得能够逃脱灭亡的命运,但是或许可以迟滞个几十年,也有可能事情会有更大的变化。

至于该如何评价君士坦丁十一世,我觉得作为皇帝他已经做了他该做和能做的一切

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君士坦丁十一世,最后的罗马皇帝,1453年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战死,他是个优秀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东罗马帝国的领土甚至还有所增加,可惜生不逢时,东罗马帝国气数已尽。

罗马帝国的灭亡十分巧合,罗马城的建立者是罗慕卢斯,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也是罗慕卢斯。君士坦丁堡的建立者是君士坦丁,东罗马的末代皇帝也叫君士坦丁。

君士坦丁十一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到底是昏君还是能人?

若是想要对君士但丁11世做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那我们就要从拜占庭帝国后期的政治形势和他本人在位期间的事迹开始说起了。平心而论,其实当年君士但丁11世继承皇位的时候,拜占庭帝国其实已经是名存实亡的局面了。与其说他是拜占庭的皇帝,倒不如说是君士但丁堡市长来的更贴切一些。

虽然在在君士坦丁堡之外,还有一些领地,但当地大贵族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的。他们基本不会听从皇帝的号令。此时的帝国早已是风中残烛,无论军事还是经济实力,都无法与处在上升期的奥斯曼帝国相提并论。换言之,君士坦丁十一世手里已经无牌可打,他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君士坦丁堡孤城一座。

当然,早在君士坦丁十一世继位前,拜占庭帝国也曾向欧洲请求援兵收复失地,但西欧各国的援助行动几乎都宣告失败。仅举几例:

1389年,奥斯曼军队在科索沃之战中击败了波兰、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的联军。

1396年,西欧十字军在尼科波利斯战役中又被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击败。巴耶赛特本来打算直接进攻君士坦丁堡,消灭拜占庭帝国。但奥斯曼此时遭到帖木儿军队的进攻,帖木儿在1402年的安卡拉之战中击败了巴耶塞特二世,导致奥斯曼陷入20余年的政治动荡,使拜占庭暂时免于灭亡的命运。

可以说,假如没有帖木儿入侵延缓了奥斯曼人入侵的步伐,拜占庭帝国将在15世纪初就被消灭。

然而,拜占庭帝国的苟延残喘依然无济于事。此时拜占庭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兵源地和所有的农业区,只能依靠高利贷和变卖皇室土地度日,国防上完全依赖外国佣兵。

1423年,曼努埃尔二世皇帝将帝国的第二大城市萨洛尼卡卖给威尼斯人后,拜占庭已经失去了所有财政收入来源,只靠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少许税收维生。1444年,最后一支拯救拜占庭的西欧援军在瓦尔纳战役中被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二世击败。

从以上叙述我们不难看出,君士坦丁十一世继位时面临着极为恶劣的政治环境。但他在继位的4年时间内仍然努力拯救帝国,使其免于灭亡。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453年4月2日,奥斯曼苏丹穆罕穆德二世开始围攻君士坦丁堡。奥斯曼陆军号称20万之众,还有数万海军的支持。守城的拜占庭军队算上雇佣兵在内仅8000余人,实力相当悬殊。此外奥斯曼人还有具有巨大优势的火炮支持。

在君士坦丁十一世的鼓舞下,守军击退了奥斯曼人三次大规模地面进攻和十余次突袭,挫败了多次海上进攻。奥斯曼军队的地道攻击也被击败,奥斯曼军中的重臣和将领们甚至一度请求苏丹退兵。

然而,守军的损失也非常严重。经过围城40天后,已经减员过半、弹尽粮绝。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君士坦丁十一世仍然坚持了53天,并在5月29日的决战时刻杀入敌阵、以身殉国,时年49岁。直到最后时刻,他都没有退缩,尽到了自己作为一国之君的职责。

从这点来说,他的表现无疑比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亡国之君崇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作为昏庸的代表,崇祯握有巨大的帝国资源,却一辈子都在打烂牌。君士坦丁尽管没有什么牌面可言,却还是做到了他所处情况下的最好结果。

总之,君士坦丁十一世是一个悲剧英雄,并非平庸之辈。他的努力已经无可挑剔,拜占庭灭亡的祸根早在他之前的历代皇帝统治时就已经埋下。他所拥有的一切战略资源都无法与上升期的奥斯曼人抗衡,帝国的灭亡已经注定。

所以,我们不应过于苛责这位末代皇帝,他为挽救国家灭亡所做的努力。一直到城破国亡,如此努力的皇帝都没有怨天尤人的咆哮一句:诸臣误我!

如何评价君士坦丁十一世

影响

有些东正教信徒把君士坦丁十一世视为圣人,但教会并未正式确认,他的勇气及坚持至最后一刻的表现被许多人视为伟大的英雄行为。

君士坦丁十一世阵亡后,其侄女索菲娅(索菲娅·帕列奥罗格)流亡到罗马,并由东正教信仰而皈依天主教。但不久她出逃俄国,与其国王伊凡三世结婚,并恢复了东正教信仰。由此,伊凡三世之后的俄国君主视自己的国家为罗马帝国之延续,是继西东罗马后的第三罗马,并自称沙皇(Царь),俄语中意为恺撒。俄国进入沙皇时代。

古代罗马最后的皇帝是哪个

古罗马最后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如果指的是分裂前的罗马帝国,那么末代皇帝是狄奥多西一世

公元395年,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实行东西分治,从此罗马帝国再未统一。476年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帝国皇帝,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历史进入了中世纪。公元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直至1261年才收复),自此东罗马帝国一蹶不振,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占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

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或尼波斯(被放逐,控制部分领土,死得较晚)

公元410年,罗马人眼中的“蛮族”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进入意大利,围攻罗马城。在城内奴隶的配合下打开城门,掠夺而去,此后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西哥特王国。公元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覆灭。

奥多亚克于476年控制意大利全境。历史学者爱德华·吉本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定于476年9月4日西罗马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奥多亚克威迫退位之时,或定于公元480年皇帝尼波斯死后。由于罗马帝国在欧洲历史中的巨大影响力,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欧洲进入中古时代。

在476年后三个并立政府出现,有以下势力号称自己是罗马正统的政府:前任被放逐的皇帝尼波斯,他控制达尔马提亚直到480年被杀;割据在高卢北部的行省,该省长直到487年被杀前仍效忠罗马;北非的罗马~阿兰行省,该地同时臣服于汪达尔人,直到533年拜占廷打败汪达尔人,才重回罗马的管辖。

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1453年5月29日,经过两年的包围,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廷最后一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壮烈殉国。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占领了。至此,所有拜占廷领地均彻底丧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