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治足跟痛偏方(治疗足跟痛偏方)

本文目录一览:

足跟痛中有什么药方

足跟痛常见于老人,老人是足跟痛的高发人群,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足跟痛中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足跟痛中药方

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毛病比较多,这里会痛、那里也会痛,其中,足跟痛是常见的毛病,老人如果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就会感觉足跟底部会疼痛,久坐突然起立也会感到疼痛,严重的甚至脚跟都不敢着地,但是这种情况只要稍微活动就可以缓解。

老人足跟痛主要是身体器官退化、病变引起的,比如骨皮下脂肪纤维垫退化变薄、根骨结节滑囊炎、跟骨骨刺等。

下面为大家介绍老人足跟痛治疗偏方

一、足跟痛熏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热熏洗足跟患处20分钟,每天熏洗1次,坚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疗,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末,与等份的蜂蜜、白醋调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适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连续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时使用,先熏洗足跟再外敷。

三、红花活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当归各9克,红花15克。

做法:将所有的药材放入白酒里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药酒。

用法:用药酒按摩足跟部

老人足跟痛要注意下面几点

1、不要长时间的站立或走动,要避免足部过度活动造成劳损,另外,有晨练习惯的老人要适当的减少运动量。

2、避免穿硬低的鞋子。足跟疼痛再穿硬低鞋子的话会更加疼痛,老人要穿柔软一定的鞋子,可以用挖空的软鞋垫,减少痛点受压。

足跟痛的原因

足跟痛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长期站立工作的人易患此病。中医学认为,“肾主腰脚”,足跟痛多与肝肾阴虚、局部血脉不通有关。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又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具体分析,造成足跟痛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个:

跟骨骨刺:老年人足跟痛多和骨刺有关,跟骨结节处会有大小不一的骨刺,隆起的骨刺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会产生无菌性炎症。但足跟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足底脂肪垫萎缩:脂肪垫萎缩后,会使足跟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使足跟处更易受到损伤而有痛感。

足底跖腱膜劳损:一些行走时间过长、负重过度的人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出现局部无菌性炎症而有疼痛症状,部位集中于跟骨结节跖腱膜起点处。

足跟痛的症状

脚尖朝上脚后跟向下用力时,里面有针刺感觉;足跟外表皮红肿,用手碰触发热;长途步行后疼痛加重,走路时踩在石块上或下楼梯时,足部用力过猛会引起剧烈疼痛;足跟中央有一个压痛点,用手指触压疼痛剧烈。严重者每走一步都疼痛剧烈。如要确定是否骨刺,需拍片确诊。

治疗脚后跟疼的方法

一般情况的脚后跟疼可能只是需要休息,但如果反复发作,则可能是得了“跟痛症”。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下面就让我告诉你。

一、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脚是我们行走的时候最重要的部位,脚后跟疼的话就会影响到日常行走了,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呢?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认为脚后跟疼是病,通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者是按摩之后就会有所好转,不过有些时候脚后跟疼可能就是一种疾病了,而很多人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所以一定要了解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一般情况的脚后跟疼可能只是需要休息,但如果反复发作,则可能是得了“跟痛症”。造成该疾病的原因很多,如外伤或退行性变后出现足跟脂肪垫萎缩、骨刺等。由于跟痛症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有些老年人认为这是人体逐渐衰老的一种副产品,因此无须治疗,其实并非如此。对于跟痛症的人来说,一般休息、理疗、封闭、消炎镇痛药等均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学者认为:对于无外伤史的老年患者,跟痛症可能是其骨质疏松的警示,因为骨质疏松可以最早在跟骨表现出来。

1、脚后跟痛者当心犯“跟痛症”

坐久了站起来时脚后跟痛,站久了走起来脚后跟痛,没有拉伤也没有扭伤,没有肿也没有破,为何脚后跟如此痛?不少中老年妇女在骨科门诊中或疼痛科门诊中常常会这样描述自己的困扰?倘若接受X光片照射,可以看到足跟部位出现了骨质增生,其余一切正常。其实,这是一种病症。学名叫“跟痛症”。这种跟痛症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及治疗。

2、韧带发炎

专家针对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指出,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

二、治疗脚后跟疼的方法

1、偏方治疗

熟地山药治足跟痛

【处方组成】熟地12克,山药25克,山萸肉12克,桑寄生12克,牛膝9克,木瓜12克。白芍25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用水煎服。15日为1疗程。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强筋健骨,主治老年人足跟痛(肝肾精血亏损)。

2、理疗

使用矫正鞋垫

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少刺激,舒缓疼痛;跟垫痛针对于老年人,跟垫弹力下降,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海绵跟垫及封闭疗法有效。

久治无效的足跟痛还可以用跟骨砧孔减压术。跟骨骨骺骨软骨病发生于9岁左右的男孩,跟腱用力时疼痛及局部压痛。骨骺愈合后,症状自愈。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于跟骨骨折后,如保守治疗无效,应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3、苏木红花汤治足跟痛

苏木、透骨草、红花,七叶一枝花各30克。

水煎汤加食醋泡洗患处。

主治足跟痛。

4、热敷,用热毛巾敷在痛处,15分钟,凉了在换热的毛巾,连续一周。

5、如果以上方法两周后没有效果,建议到医院骨科检查一下,拍张片子看看有没有增生!

三、怎样预防脚后跟疼

1、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每日用热水泡脚,保持其清洁和良好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有助于足部的健康。

2、科学的选择鞋子。穿鞋有讲究。鞋的大小要合适,质地柔软、宽松,能让所有脚趾平放和略为活动。鞋底要有一定的厚度,外硬里软,尤其鞋跟里面要有弹性,鞋内最好垫有薄的鞋垫,这样能将自身的体重平均分配,鞋底过薄过软还容易损伤足部。

3、长途行走或长时间站立时,要有科学的步态及姿势,要学会走路,要注意间断休息,避免足部持续负重,防止足部过度疲劳。

4、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持之以恒,就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使骨的韧性增加,骨质增长,有助于预防跟痛症的发生。对于行动不方便的患者,在家里每天可做足部肌肉的收缩锻炼,以增强足底肌的肌力,减缓韧带退变松弛的进展。

5、均衡、高钙饮食,可以使跟骨骨质疏松的状况得到改善。可从食物中摄取含有钙质的食品,如:虾米皮、海带、紫菜、酥鱼、海藻、芝麻酱等。动物骨头汤中含钙也很丰富,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能促进钙的吸收,对骨质基质形成有利。

6、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尽量做到不超重,以减轻足部的压力。

足跟痛怎么办 治疗跟痛症医生建议不要用口服的药,那该用什么?

1、西药:可以选择西医药物治疗,但西药只是暂时缓解疼痛,不具备标本兼治的效果。而另外一些封闭治疗,虽然效果快,但不治本,且是激素药物,需慎用

2、中药:选择具有消炎、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中药中又以膏药贴剂治疗最佳,像将“苗方跟痛贴”贴于足跟肌表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安全、经济、快速解除足跟病痛。

3、手术治疗:足跟骨刺切除术,对于顽固性跟骨痛,X片证实有骨刺者,在跟骨内侧作一切口,进入跟骨,将跟骨内侧骨刺全部锉除。跟骨钻孔术:对跟骨内压高者适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内压降低,治疗顽固性无骨刺的跟痛症,仍在跟骨内侧切口,达跟骨后,将跟骨内侧钻孔7~10个,达到治疗效果。跟骨神经切断术:对于无原因顽固性足跟痛可采用此法,不过是一种破坏性手术,将跟骨胫后神经支和腓肠神经支切断。

4、物理治疗:例如使用矫正鞋垫,但只能减轻刺激,缓解疼痛,不能根除疾病。

5、家庭偏方治疗等等:鲜苍耳叶治足跟痛: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外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干后换药,不拘数次,如有起泡,可按烫伤处理,愈后再继续使用。注:一般5-6天见效,疼痛消失,骨增生存在但不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