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防止校园欺凌内容(防止校园欺凌内容手抄报)

哪些做法可以预防班级发生欺凌?

校园欺凌一直都存在,不分城市农村。那么怎样才能预防班级发生十歌凌事情。

首先一点,是那些足够优秀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被学校重视,被老师照顾,被同学们尊重。他们是以优字取胜,所以不会出现欺凌的事。

两有就是你做人的原则上,以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你一若犯我,我必范你。不欺负弱者,但也不惧小人。

还有经常爱打小报告,爱骂街的同学,自己没有能力,偏偏惹事生非,要想不被欺凌就不要自以为事。在学校安心学习,做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怎么样防止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这个问题,其实是涉及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方面问题:

对于家庭,作为家长,自小就要给孩子灌输,不要欺负别人,不以暴力打骂对待别人,但是对于来自别人的欺负,尤其是身体上的攻击,必须要勇敢还击,老美教育孩子” back“。同时,要建立起来和孩子的良好沟通机制和习惯,时刻掌握孩子在学校里的动态,不能对孩子不管不问,尤其是如果有一天孩子放学回来表现异常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状况。

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宽容,不要心胸狭小,动辄生气。

对于学校来说,特别是老师,更是需要第一时间掌握班级孩子的关系、状况,加强教育、提高警惕,对于重点孩子,重点盯防,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将小的冲突及时扼杀在萌芽中,不要形成大的事件和影响。

对于社会来讲,需要慢慢形成包容、关爱孩子们的良好氛围以及完善立法,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建立立体防范机制。

总之,校园欺凌只是一种现象,既不要夸大对孩子的影响,但是也不要忽略对孩子及时的情感疏导,不要一味的保护,要教会孩子灵活、宽容的处理生活中的冲突和矛盾。对他成人后既有好处。

关于校园欺凌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资料?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第六十九条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预防校园欺凌家长评语?

我觉得学校做的预防校园欺凌这项工作做得非常好,无论监控管理措施,还是从孩子们的思想工作上从老师的管控上都是非常的合格的,非常的有效的。

我觉得校园欺凌很大的责任在校方,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应该教育孩子怎么做人,教育孩子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其次做为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不要欺负人。但如果碰到别人欺淩自已,首先要告诉老师和家长,其次要学会打回去。

& 1、从源头抓起,轻微欺凌行为也要严肃处理

防止校园欺凌内容(防止校园欺凌内容手抄报)防止校园欺凌内容(防止校园欺凌内容手抄报)


& &2、加强师生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精神恍惚、情绪反常等异常表现

& 3、依法治班方得人心,才能“治暴”

& &4、召开主题班会,进行价值引导。

& &5、处理打架事件时,教师切忌和稀泥 家长:严格履行家长监护责任,避免放任不管、教而不当 。

& 6、家长要经常了解孩子校园内外的治安情况 ,避免粗暴解决。

1、多关注自己的子女,要尊重、关心、理解,教育引导子女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切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

2、要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关注子女的交友情况,教育子女不拉帮结派,交友慎重。

3、要加强与老师、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多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

4、要采取预防措施。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子女,进行预防教育,叮嘱子女处理纠纷要冷静切忌冲动。当然,也要教子女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子女平时有心理准备,遇事能从容处理。

5、要加强子女纪律、法制教育。叮嘱子女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同学,加强对子女的法制教育和监管,增强子女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以免受到不法侵害。

6、子女遭遇校园欺凌时,要及时与班主任、学校沟通及时正确处理。

7、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日常家庭教育中避免粗暴解决问题的方式。子女暴力伤害他人,并不是单一现象,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密切联系。

我觉得学校做的预防校园欺凌这项工作做得非常好,无论监控管理措施,还是从孩子们的思想工作上从老师的管控上都是非常的合格的,非常的有效的

整治校园欺凌斗殴家长意见和建议?

整治校园欺凌斗殴家长意见和建议主要是以下三个。

第一方面,严格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校园校规教育,使他们可以遵守法律,遵守校园校规。

第二方面,学校和老师包括宿舍管理人员一定要负起责任,对学生加强巡视和心理疏导。

第三方面,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情况及时沟通。

(一)强化法治教育
1、将法治教育列入教学大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2、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活动,传递法治理念、法治思维,使学生知法懂法、依法行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3、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确定教育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的法治教育体系,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实践,如案例教学、模拟法庭、参观少管所等。


(二)构筑防治机制
1、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并出台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实施办法。内容包括:明确各级单位的责任,清晰工作流程,畅通欺凌和暴力事件上报渠道;明确学校的责任,制定调查和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的步骤;明确书面记录的程序;明确对相应处罚的规定;明确为受害人、施害人提供咨询、心理辅导等其他恢复其身心健康的服务。


2、外聘法治副校长,负责校园中普法宣传,预防、督查并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协同教师、家长组成反欺凌小组专门解决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

防止校园欺凌内容(防止校园欺凌内容手抄报)防止校园欺凌内容(防止校园欺凌内容手抄报)



3、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反欺凌干预培训,培养教师预防并处理欺凌和暴力的实践能力。


4、向学生公布校园欺凌救助电话,方便学生求助。


(三)深化家校合作
1、学校开设家长学校,聘请专家举行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对家长在教育子女方式方法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怎样防止校园欺凌?

第一、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终归大多数的同学与老师,以及社会上一切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会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万不要轻易向恶势力低头。而一旦内心笃定,就会散发出一种强大的威慑力,让坏人不敢冒然攻击。
第二、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在能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声呼喊求救。
碰到‘下暴’应尽量保持镇静,不要惊慌,有勇有谋地保护自己。无论如何一定要记住‘下暴’者的人数和体貌特征,以便事后及时报警或报告老师。告诉学生们,最好是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坏人进行周旋,达到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巧妙制服坏人的最佳效果。
第三、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警察申诉报案。不要让不法分子留下“这个小孩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告诫大家:千万不能因为一时害怕而选择怯懦,不报警只能助长‘下暴’者的嚣张气焰,他们不仅还会不停地来纠缠你,而且还会继续危害其他同学。

校园欺凌的含义,原因,危害,后果,如何应对?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及敲诈勒索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

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

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原因分析

一、个性张扬中的偏狭自私与冷酷

相当多的家长越来越困惑于读不懂自己的孩子。孩子越大,接受的知识越多,和家长间的隔阂往往就越深。其实这种隔阂的焦点,就是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相互冲突。无论是做家长的,还是做子女的,都是立足在自身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规范对方的行为,这就势必要产生矛盾。

问题的关键是总有少数家长的价值取向是非理性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在学业上和品行上都出类拔萃;另一方面,出于一种原生态的本性,又时刻担心孩子遭受挫折或蒙受委屈,这种两难中的家长,大多学会了通过物质或其他途径来补偿的办法,以此来求得自己内心的平衡。

然而这种补偿多数情况下被演化成了一种放纵——文化课学习之外的放纵。由于放纵,孩子个性中的很多弱点被淡化忽视,许多违反行为规范的举动被认可甚至纵容。这些小错的点滴积累,慢慢地养成了孩子个性中的偏狭自私与冷酷,使得孩子在处理问题时不能通过理性和规范来约束行为,而是率性而为不顾后果。因为从小到大,在相当多的孩子的脑海中,就没有贮存过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写满他们人生词典的,都是竞争是残酷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正是这种极端的个人中心思想,养成了孩子惟我独尊的畸形心态,形成了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其中就不乏通过伤害对方身体或者性命来发泄自身的愤怒的残忍的“江湖仇杀”行为。

二、万千宠爱集一身的价值取向错觉

随着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4+2+1”的家庭结构形式,使得1个孩子处于6个成年人浓浓关爱的包围中。这6份关爱的交汇,织成了一张厚重而温柔的网,呵护起孩子从童年到青年的一切,遮挡住孩子可能遭受的挫折和坎坷。

但正是这爱的网,人为地割裂了个体的孩子和整个社会的有机交融,使得孩子的活动,绝大多数情况下被局限在这要风有风要雨得雨的狭隘范围内。在这个狭小的家庭王国中,孩子是当然的国王,是可以左右家庭一切活动的最高权威。孩子的要求,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多数情况下,总会获得满足。于是,一切的付出都开始扭曲了,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支出。孩子心灵的田园,丧失了感恩的思想,只有唯我独尊的莠草没有约束地漫延。

当孩子的心中充彻了自我中心的思想意识之后,他的价值取向也就滑入了错觉的泥淖中。这种错觉,养成了他不能承受任何轻视嘲弄,更不能承受肉体和精神伤害的脆弱心理。而一旦这样的伤害成为了事实之后,他们总会或是无法应对,躲避退让,最终成为忍气吞声的被伤害者;或是恼羞成怒,愤然出击,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江湖”方法来解决问题。

更严重的是,极端宠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自觉不自觉中就形成了别人必须听从于我的错觉。他们把这种错觉带入了校园,在和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时时刻刻能站在上风,希望大家都能听命于自己,希望是“老大”。然而,有这样心态的孩子太多,“老大”却只能是一个,矛盾自然也就产生了。大家都要做“老大”,学校又不可能来排这样的位次,家长对此也是无能为力,如何解决呢?只有用从小说和电视上学来的方法,通过“江湖决战”来解决问题。而这样的“老大”形成后,其自身又确实能体味到一种满足,其他弱小者为了不被欺凌,或主动或被迫地总要巴结讨好他们。如此,又反过来助长了他们的病态心理需要。

三、教育惩戒功能丧失后的放纵

当教育民主被哄抬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之后,教育就成了一个什么人都可以指手画脚的行业。教育的神圣外衣被媒体用尖刻的文字描绘成了一个令人望而生厌的黑斗篷。从事阳光下最伟大的事业的教师,也时常被定格成了一种“禽兽”。所以,绝大多数学校再不敢轻易地处分一个学生,哪怕这个学生已经无恶不作。更有的省份干脆由决策机构下文来统一规定,彻底废除中小学校沿袭多年的最高处分——开除。

然而,教育永远都不是万能的。失去了必要的惩戒功能后的校园,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那种人人知书达理的好现象,反而是因为没有了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利剑”,一些原先收敛的恶行便都敢于公开表现出来。这些校园病毒又相互感染,使得原本健康的校园文化肌体上开始出现块块腐烂的肌肉。

惩戒功能的丧失,催动了畸形心理的自由萌发,使得丑陋和猥亵都变得无所畏惧;反过来,这些个性中的丑陋,又在惩戒的日益退缩中越发的强大起来,并慢慢地自发凝结成一个个的团体,形成了带有明显江湖色彩的小集团。这些小集团,常常为了点滴小事而发生殴斗,甚至是团伙持械玩命,严重地干扰正常的学校教学,也直接危害了社会治安。但即使如此,学校能采用的,也还是一个说服教育。这种说服教育和那血淋淋的砍杀相比照,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四、教师权威地位颠覆后问题归属的误判

与教育惩戒功能的丧失同步的,是“师道”的尊严扫地。在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眼中和心中,教师仅仅成为了一种最没有用的读书人的代名词。教师失去了应该获得的尊重和感恩,师生间的关系、教师和家长间的关系也日趋微妙起来。在相当多的家长和学生心目中,老师成了单一的出售知识的人。家长学生与老师间的关系,就是一种顾客和销售员的关系。这种价值取向,又反过来影响着老师们的工作情绪,使得一些教师也自动地进入家长和学生划定地这个“售货员”的角色中,成了除了教授知识别的就一概不加过问的甩手掌柜了。

教师权威地位颠覆带来的后果是很明显的。首先是师生间丧失了一种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学生遇见了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再愿意去征询老师的意见,不愿意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而老师也是只从表面上依照学校的量化条款来接近学生,心灵深处的空间中,却很少有一块领地能真正属于学生。学生和教师成了真正的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关系。其次是同学间发生纠葛时,告诉老师并请老师帮助解决成了一种无能的体现。而且,大多数的孩子还认为老师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要切实解决好纠纷,依靠的只能是自己的力量和自己所归属的小团体的力量。可以说,学生们在推翻了教师的权威地位后,又依照自己的经验,确立起了通过强权来获取尊严并替代老师权威的新的地位观。

这种完全依照少年的懵懂而生发出来的新地位观,眼下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的价值信仰。在此信仰的操纵下,同学间的纠纷便有了新的“处理条例”,力量、财富和容貌等世俗社会用来评价判断人的地位的标准,成了这新的“处理条例”的基础,也成了裁定问题归属的新权威。这“法外法”撇开了所有发生矛盾时该走的正道,刻意地把原本简单的问题,上升到类似江湖纷争的地步,使得单纯的校园,平添了几分恐怖江湖的阴云。

五、对强权政治、黑恶势力、暴力游戏与灰色文学的认同与膜拜

相对于书本的说教,游戏和影视文学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特征,在更宽广的思想空间上影响甚至左右了青少年的道德和价值评判。暴力游戏的快意杀戮,港台影视的黑社会英雄,在青少年心底播种的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对邪恶的认同和膜拜。

这种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上的认同和膜拜,内化后又成为了部分“问题少年”处世的准则,使得他们在待人接物等多方面都体现出一种对主流社会的反叛和仇视。因为反叛,他们便只想依照自己的规矩行事;因为仇视,他们便采用极端的手段来对待他人。

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身心影响: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自杀,自己也成为欺凌者,可能是校园枪击案的原因之一。

其他影响:常常缺席、对老师不恭敬、诉讼。

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怎么面对呢?我们作父母的都很心疼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我们作父母的要怎么样观察到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了呢?因为有时候孩子回来并不见得要告诉父母,这个年纪的孩子,受欺负不告诉父母的原因是,他们不想让你觉得他自己是一个不会处理自己事情的人。可能这个时候你就需要靠观察和等待,孩子有没有受到欺凌,有什么症状可以发觉呢?以下几样是你可以观察到的:

1、当你的孩子看起来比平常更沮丧或焦虑的表情,但拒绝说明发生了什么。可是你能明显看出来孩子怪怪的,和平时不太一样。

2、他身上出现不明伤口的或瘀青。

3、你或许会察觉到他的学习用品或衣服常莫名毁损。

4. 学业明显退步,而且常常找借口不去上学。

5. 经常要求额外的零用钱,这个时候要特别的小心,你可以问明原因。

6. 经常头痛、失眠或者突然做恶梦。这一定是心里有压力,他们年龄小,没有办法藏得很深,会在梦里发出来。情绪是没有办法被压抑的,没有说出来,并不表示情绪不在那里,可是要怎样让孩子说出来,就是一门功课了。有时候我们就是要等待、辅导,等到孩子可以自己讲出来。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让孩子头痛、失眠、甚至会做噩梦。当我们做家长的,发现孩子有以上所提到的几点,也许就是给我们一个提醒。当我们知道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应该怎样教导他们去面对呢?

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他必须要学会第一不要用暴力反击;当他反击的时候会受到处罚,他会觉得自己被欺负了,连学校都这样对待他。其实现在事件这么多,学校一视同仁对待,只要打架就一起处罚。

1.当第一次或者第二次被受欺负的时候,你可以不反应(走开,不理他,一笑置之,开始做自己的事)。当你不回应的时候,欺负你的人会觉得自讨没趣,就不会再盯着你了。

2.可以用眼神坚定地看着对方说:“「你这样说我很不舒服。」「这招太老套了」「一点也不好笑。」要学会用自信的肢体语言,不要躲躲藏藏,这些可以在家里练习的。

在学校里面经常发生暴力的地方,一般是在厕所里面。有些学校通常会聘请一些专门来看秩序的人,他们通常会看到操场或者离厕所比较近的地方,因为很多的暴力是在厕所里面发生。

要学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要告诉老师,如果你没有讲出来,老师就不会知道你正受这样的伤害,还要学会记录事情的经过。

当家长发现有这样的情形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怎样来处理呢?

1.当孩子遇到被欺负的事,会先觉得是自己有问题而不敢讲,觉得丢脸而不敢告诉别人。我们鼓励孩子,还是要回家告诉父母,和父母商量对策。

2.小孩抱怨时,不要先处理是非,先处理孩子的情绪。当他充分被同理时,才有空间讲出事实。不要劈头就问孩子:「是不是你先不对?你有没有打人?」而是问:「你是不是很生气?我猜你很难受,要不要说说看?」

3.如果孩子被欺负的情况并不严重,父母不要越俎代庖,出面替他解决,反而让孩子没有机会学习如何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4.但是当问题严重或是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改善时,父母还是要和老师联络,了解问题的情况,帮助孩子面对和改善。在处理过程中要留心不要让孩子因此更被欺负者当作眼中钉,在成人不在场时,更加倍被欺负。父母要跟学校一直保持联系,如果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孩子自己又不说的时候,父母可以直接到学校找负责人谈这件事情。

父母要有所反省,有时候父母是不是和孩子的沟通有问题,或者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导致孩子有些问题事情跟我们说。有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生命里面,有时候也会成为好的事情,因为我们可以和孩子重新建立好的亲子关系,甚至家长要向孩子道歉,因为你们经常忽视孩子的感受。

相反地,有些孩子习惯凡事都去告诉老师,生活中一点小事自己无法解决,就去找老师告状。一方面因为老师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无法在孩子每一次的争吵都出面处理,另一方面也会被同学认为是告密者,更加被讨厌、欺负。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教他学习面对和回应别人欺负的方法,当他自己有能力解决时,就不会凡事都去告状和求助。

防止校园欺凌绕口令?

春风吹,阳光照,校园生活真美妙。

对同学,要友善,文明礼让要记牢。

坏风气,不能要,互相帮助不可少。

见恶行,要举报,视而不见可不好。

不恃强,不凌弱,后果严重警察找。

反欺凌,要做到,校园和谐最重要。

同学间,不为难,互相成长情连。

欺凌者,要受处,屡教不改要严办。

被欺凌,莫慌乱,报告老伤来评判。

心平静,坐下谈,握手言和把手牵。

防止校园欺凌内容(防止校园欺凌内容手抄报)防止校园欺凌内容(防止校园欺凌内容手抄报)


与人交要善,礼义廉耻记心间。

正学风,爱梭园,争做文明好少年。

美丽校园是我家,

人人都要爱护她,

团结友爱风气正,

莫学小丑逞英雄。

不恃强不凌弱,

莫因小事起口舌,

心向善莫向恶,

心态阴暗惹大祸,

如若被欺心莫慌,

正义必定胜邪恶。

面朝阳光多微笑,

团结友爱不能少,

若遇同学大欺小,

大胆制止后举报。

相信学校和老师,

定有正义和公道,

手儿相牵心相连,

平平安安上学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