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自治州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治机关)

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地位?

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扩展资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自治区相当于省级行政单位,自治州是介于自治区与自治县之间的民族区域,自治县相当于县级行政单位。

扩展资料: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民族特色

1、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内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也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而且对人口较少的民族的代表名额和比例分配将依法给予适当的照顾。

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以及政府所属工作机构中,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对基本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要优先配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治州和市有什么区别?

自治州自治机关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自治州人民政府。自治州人民政府实行州长负责制,自治州州长主持本级人民政府工作,州长由自治主体民族的公民担任。

而地级市(市)属省(中国一级地方行政区)管辖。

拓展资料

自治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单位,自治州为民族自治地方,地位介于省一级与县一级之间,属于地级行政区,为第二级地方行政单位。按照宪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享受很高的自我管理权利,设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中国大陆设立自治州的有省和自治区。自治州管辖的县级行政区为县、自治县、县级市。至2012年末,中国大陆共有30个自治州。

地级市,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级行政区划,因层次上与“地区”相同而称为地级市,属于地级行政区的一种。自1983年开始,在国家行政机构区划统计上作为行政区划术语固定下来,取代之前的省辖市之称。

参考链接

自治州——百度百科

地级市——百度百科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哪几级?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民族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扩展资料: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显著优势。

历史昭示人们,只要人们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个显著优势,就一定能战胜任何破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图谋,以不断增强的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力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治州、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州、自治区、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我国《宪法》第三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而划分三级行政地位的主要依据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的多少、区域面积的大小。

民族自治地方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该地方的民族分布状况。在具体的设置规定上,相当于省的民族自治地方成为自治区,介于省与县之间的称自治州,相当于县的称自治县。

只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才是民族自治地方。在设区的市设立的区、在县以下设立的民族乡都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所以,自治州、自治区、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扩展资料:

民族自治地方分类

1、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的自治地方;

2、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并包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

3、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

4、在某些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地方也可以以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自治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民族自治地方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自治州是什么意思?

自治州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行政地位与地级市、地区、盟相同,属地级行政区,由省、自治区管辖,是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立的地级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设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自治州人民政府,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外,还有权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第一,中国的民族关系与苏联情况不同。十月革命后苏联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7%,与俄罗斯民族相差不远。而我国少数民族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并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状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往往相互杂居或交错聚居。

第二,中国的革命发展情况与苏联不同。列宁、斯大林原来都主张在统一的单一制的国家内实行地方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但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许多非俄罗斯民族已经分离成不同国家。布尔什维克不得不采取联邦制把各个已经分离的苏维埃模式的国家联合起来,作为走向完全统一的过渡形式。

而中国则是各民族在共产党领导下平等联合进行革命,到平等联合建立统一的人民共和国,没有经过民族分离。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自治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